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肿瘤的细胞耐药性,以人膀胱癌细胞株BIU-87为亲本,以递增阿霉素剂量的方法,历时8个月,成功地诱导建立了一株耐药细胞亚株BIU-87/ADM。通过生物学鉴定发现此细胞对阿霉素的相对耐受度较亲本细胞提高了6.3倍,对阿霉素类似物柔红霉素、表阿霉素及天然生物碱类抗癌药长春新碱、鬼臼乙叉甙有明显的交叉耐药性,对顺铂、丝裂毒素则无交叉耐药性。为进一步阐明其耐药机理,应用链霉亲和素-生物素免疫细胞化  相似文献   

2.
以人膀胱癌细胞抗株BIU-87主亲本,经递增阿霉素(ADM)剂量的方法,历时8个月,建立了一株耐药亚株BIU-87/ADM。此细胞株对ADM的耐受程度较产本细胞提高了6.3倍,对柔红霉素(DNR),表阿霉素,长春新碱和鬼臼乙叉甙有明显的叉耐药性,但对顺铂,丝裂霉素无交叉耐药性,与亲本细胞相比耐药亚株生长慢,倍增期延长,汇合密度低,异形性明显,有巨细胞形成。进一步研究表明,耐药亚株对DIR蓄积减少,  相似文献   

3.
以人膀胱癌细胞株BIU-87为亲本,经递增阿霉素(ADM)剂量的方法,历时8个月,建立了一株耐药亚株BIU-87/ADM.此细胞株对ADM的耐受程度较亲本细胞提高了6.3倍,对柔红霉素(DNR)、表阿霉素、长春新碱和鬼臼乙叉甙有明显的交叉耐药性,但对顺铂、丝裂霉素无交叉耐药性。与亲本细胞相比,耐药亚株生长慢,倍增期延长,汇合密度低,异形性明显,有巨细胞形成。进一步研究表明,耐药亚株对DNR蓄积减少;免疫化学显示,75%的耐药细胞P-gp过表达。因而耐药细胞内DNR低聚集主要是P-gp膜泵功能增强介导产生细胞内药物外溢增多所致,是其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但并非所有BIU-87/ADM均表达P-gp,其他耐药机理的共存是有可能的。BIU-87/ADM及其亲本细胞为寻求逆转人膀胱癌耐药的新型化疗增敏剂或综合化疗方案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肿瘤细胞耐药性,以人膀胱癌细胞株BIU-87为亲本,以递增阿霉素剂量的方法,历时8个月,成功地诱导建立了一株耐药细胞亚株BIU-87/ADM。通过生物学鉴定发现此细胞对阿霉素的相对时受度较亲本细胞提高了6.3倍,对阿霉素类似物柔红霉素、表阿霉素及天然生物碱类抗癌药长春新碱、鬼臼乙叉甙有明显的交叉耐药性,对顺铂、丝裂霉素则无交叉耐药性。为进一步阐明其耐药机理,应用链霉亲和素-生物素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对其耐药性进行研究发现,约75%的BIU-87/ADM细胞P-gp过表达,而亲本细胞均为阴性。由此结果表明,BIU-87/ADM耐药性的产生主要是由于P-gp膜泵功能增强介导产生细胞内药物外溢增多所致,是其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BIU-87/ADM的建立为进一步针对P-gp药泵功能逆转其抗药性的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5.
人膀胱癌耐药细胞亚株BIU—87/ADM抗药性逆转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能克服膀胱肿瘤多药抗性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用递增阿霉素剂量的方法建立膀胱癌耐药细胞亚株BIU-87/ADM,BIU-87亲代细胞和BIU-87/ADM耐药细胞用环孢素(CsA)、奎宁(Quin)、潘生丁(PST)和二性霉素B(AmpB)联合柔红霉素(DNR)或鬼臼乙叉甙(EPEG)处理后,采用MTT法评价细胞毒作用.结果:上述四种逆转剂均能显著性增加DNR或EPEG对BIU-87/ADM的细胞毒作用,逆转倍数为1.5~15倍,逆转率为18.2%~89.5%,而对BIU-87的细胞毒作用增加不明显.结论:抑制化疗药物与P-糖蛋白(P-gp)结合是克服肿瘤抗药性的重要途径:CsA、Quin、PST和AmpB是有效的P-gp调节剂并可试用于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Notchl参与胃癌SGC7901/DDP细胞株顺铂耐药的机制.方法 应用Notchl通路抑制剂MW167抑制Notchl在敏感株SGC7901和耐药株SGC7901/DDP中的表达,通过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药物敏感性,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敏感株SGC7901和耐药株SGC7901/DDP中Notch1和NF-kappa B(NF-κB),耐药蛋白P-糖蛋白(P-gP)的表达变化.结果 MW167抑制Notch1表达后敏感株SGC7901和耐药株SGC7901/DDP的药物敏感性显著增加,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3.71%和12.48%(P<0.01),NF-κB和耐药蛋白P-gP在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减低(P<0.01).结论 Notch1可通过调节P-gP表达及抗凋亡信号通路参与胃癌顺铂耐药,可成为逆转胃癌耐药的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7.
肿瘤坏死因子α对人肝癌多药耐药逆转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癌耐阿霉素细胞系(HepG2/ADM)多药耐药现象的逆转作用。方法不同浓度(100、500及2500U/ml)TNF-α作用于HepG2/ADM细胞72h后进行以下试验: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各组多药耐药相关基因(MDR1)及脂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基因的mRNA表达情况;用罗丹明外排法检测各组P-糖蛋白活性;用Annexin V检测0.5mg/L阿霉素诱导的各组细胞凋亡情况;利用MTF法检测各组耐药性的改变。结果TNF-α能诱导HepG2/ADM细胞的MDR1基因表达下调,PPAR-α基因表达上调,且能增加阿霉素诱导的凋亡细胞的比例及细胞毒作用。结论TNF-α可能分别通过抑制MDR1表达及促进PPAR-α表达而逆转HepG2/ADM细胞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8.
中药复方肝癌-1号逆转肝癌多药耐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分析中药复方肝癌-1号逆转阿霉素(ADM)诱导的HepG2/ADM细胞的多药耐药性的机制。方法 以亲本细胞HepG2为对照,MTT法观察肝癌-1号对HepG2/ADM细胞的毒性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癌1号作用后细胞表面p-糖蛋白(P-gp)表达阳性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查多药耐药基因(MDR1)mRNA表达水平;MTT法观察肝癌-1号处理后的HepG2/ADM细胞对阿霉素、表阿霉素、氟尿嘧啶耐药的逆转作用。结果 肝癌-1号〈50μmol/L对HepG2/ADM细胞无明显毒性,半数抑制率(IC50)为75μmol/L;50μmol/L的肝癌-1号可部分抑制HepG2/ADM细胞P-gp合成及MDR1 mRNA的表达,可逆转HepG2/ADM的耐药性,对阿霉素、表阿霉素、氟尿嘧啶的逆转倍数分别为3.94(P〈0.01),1.72(P〈0.05),1.67(P〈0.05)。结论 肝癌-1号通过抑制HepG2/ADM耐药细胞MDR1 mRNA的表达及P-gp合成,能部分逆转HepG2/ADM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耐药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是近年发现的与肿瘤多药耐药有关的新的药物排出泵。过表达BCRP的肿瘤细胞株对米托蒽酯、多柔比星(阿霉素)、柔红霉素、替尼泊苷(鬼臼乙叉苷)、拓扑替康、CPT11等产生交叉耐药,而对长春新碱、紫杉醇无交叉耐药。GF120918和fumitremorginC能有效逆转过表达BCRP的肿瘤细胞株的耐药性,并与细胞内药物蓄积量呈正相关。人体正常组织中胎盘合体滋养层细胞、小肠和结肠粘膜上皮细胞、胆小管膜、乳腺小叶及血管内皮细胞和干细胞均能检测到BCRP的表达;推测BCRP具有抑制消化道吸收某些外源性物质(包括抗癌药和有毒物质),参与形成胎盘屏障等生理功能。BCRP与急性髓性白血病、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等多种肿瘤的临床化疗敏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多药耐药人胃癌细胞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并探讨移植瘤的耐药性。方法 将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耐药细胞株SGC-7901/VCR分别接种于两组裸鼠胃壁,用MTT法测定瘤细胞对阿霉素的耐药性及RT-PCR技术测定其多药耐药(MDR)基因表达。结果 MTT法测定IC50分别为0.98mg/L和5.78mg/L,与移植前细胞相比差异无显性意义(IC50分别为1.01mg/L和5.20mg/L);RT-PCR测定MDR基因表达:SCG-7901组表达阴性,SGC-7901/VCR组表达阳性。结论 耐药人胃癌细胞裸鼠原位移植瘤为研究胃癌多药耐药性提供了具有器官微环境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