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如何对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与研究,在保留部分传统教学过程外,将各教学班进行分组分区域进行解剖,增加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增强了学生局部解剖学操作的学习兴趣及辨认标本的能力,同时提高同学动手、主动思考能力,为后续临床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人体解剖学双语教学对学生专业英语学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索人体解剖学双语教学对学生专业英语学习的影响。方法选择人体解剖学教学学时、进度相同的8个自然教学班,2个班1组,共分为4个组,第1、3组为人体解剖学双语教学班,第2、4组为普通教学班。分上、下两个学期进行。双语班同时用英文和中文授课,测验和考试的内容,英文部分占60%~70%,中文部分占40%~30%。普通班只用中文授课,测验和考试都用中文。各班在人体解剖学教学计划开始和结束时,都进行难度相当的人体解剖学专业英语水平测试,比较各班成绩的差异。结果上、下两个学期双语班的人体解剖学专业英语成绩,分别从人体解剖学教学计划开始时的27分和31分,提高到人体解剖学教学计划结束时74分和63分,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而上、下两个学期普通班的专业英语成绩,分别从人体解剖学教学计划开始时的27分和28.6分,提高到教学计划结束时31分和29.3分,差异无显著性(P>0.5)。结论人体解剖学双语教学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人体解剖学专业英语成绩。  相似文献   

3.
<正>人体解剖学是护理各门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共同基础,作为一门形态学科,实验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优劣[1]。在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往往要穿插一些示教,解剖实习课的示教是指在学生实验课中,教师利用尸体、标本或模型,边<正>指实物边讲解的形式教学,形态解剖学运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将BasicMed(基础医学教学资源网)应用于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探讨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新模式。方法2010级临床专业部分班级在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BasicMed,学生在该平台提交实验报告和实验作品,教师对标本解剖结果实地检查及在BasicMed平台批阅实验报告和实验作品,对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学生在BasicMed展示的实验作品标本解剖内容清晰,实验报告条理、规范。结果表明,学生熟练掌握标本解剖操作要领,学习成绩明显提高,绝大部分同学对结合BasicMed教学非常满意。结论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应用BasicMed,对激发学生学习局部解剖学的积极性和兴趣发挥重要作用,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尸体标本的利用效率具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5.
比较多媒体课件教学和传统教学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效果。将我校05级临床医学大专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随机分成多媒体课件教学班(281人)和传统教学班(178人),同一教师在多媒体班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在传统班采用传统教学,实验课分成4组,固定教员、固定实验室、固定实验标本进行授课。通过对两个班学生的理论课、实验课考试成绩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多媒体课件教学班学生的理论考试和实验技能考核成绩均好于传统班学生的成绩(P<0.05)。结论:多媒体课件教学与传统教学比较,有其优势。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研究性教学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影响,选取2016级护理专业两个班65名学生,分为研究性教学班(32人)和传统性教学班(33人),研究性教学班采用研究性教学法,通过考试成绩和问卷调查分析学生学习成绩和能力的变化。实验结果显示,研究性教学班护理解剖学考试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性教学班;学生护理解剖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有很大的提高。因此,我们认为研究性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护理解剖学课程中应该尝试推广研究性教学。  相似文献   

7.
解剖学实习课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实习课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独立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此,本文对解剖学实习课教学进行了探讨。一、做好课前预习每次实习课前要求学生对学习内容、目的要明确。阅读实习指导,提出疑点,做到心中有数。通过课前提问促使学生预习,使他们充分合理地利用时间,圆满地完成实习任务。二、准确合理的示教示教时应确保重点,解决难点。应以独立观察为主,教师辅导为辅,所指结构一定要准确无误。随着学生独立观察能力的提高,应逐渐减少示教的内容和次数。切忌形成教师包办代  相似文献   

8.
局部解剖学是医学基础课向临床课过渡的桥梁课,由于其作为临床医师体检、诊断性穿刺、手术等的基础地位而受到医学院校的重视。本室于96年增加了局解本、专科教学的尸体解剖操作时间,使实习课与理论课的比例达到了1.5:1。每次课教师首先简要介绍解剖操作局部的层次、结构及其毗邻关系,说明解剖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剩余时间由教师指导学生在尸体上进行解剖操作。这种安排一方面增加了每个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以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也要求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时做到突出重点,澄清难点,防止主次不分的泛泛讲述。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做好以下几项工作,对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局部解剖操作课教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深化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 ,在总结以往教学的基础上 ,我室从九七级本科生开始 ,将解剖学分为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和局解操作等三个教学阶段。97级局解操作课结束后 ,要求学生书面总结对该门课程教学的体会。并就解剖教学改革组织了教学研讨会 ,根据教师自己教学的体会和结合学生的反馈意见 ,对如何开好局解操作课进行了初步探讨。主要内容如下 :1 .如何处理好系解、局解大课讲授和局解操作三段教学的任务关系 ,以避免它们之间不必要的重复 ;2 .局解操作课程分为各局部的理论讲授、实地解剖、操作质量评估及课堂提问、阶段解剖内容…  相似文献   

10.
对传统的局部解剖学教学形式及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将局部解剖学教学分为理论课教学、实验课教学(录像片示教、尸体解剖操作、幻灯图片总结)、课外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共三个阶段。为充实这三个教学环节的教学实践,编写制作了三套课堂同步教学软设备即:《局部解剖学纲要》教材及配套的【幻灯教学片】;《局部解剖学实习指导》教材及配套的【录像教学片】;《局部解剖学测试》教材及配套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  相似文献   

11.
解剖学教学中通过"发现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心智结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蒋尔鹏  杨向群  纪荣明  刘镇 《解剖学杂志》2006,29(5):548-548,591
人体解剖学教学实施具有相应的特点和规律。目前国内解剖学的教学大多分为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两个部分,前者多采用理论课与实物标本、模型的实习课相结合的方式,后者则以人体实物标本解剖实习为主。因此,解剖实习课对于培养医学生的实践技能、科学作风和思维能力也有着重要的作用。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  相似文献   

12.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医学教育模式下,临床医学教育应提高局部解剖学的教学权重。局部解剖学应代之以临床解剖学,重视实体操作,灵活分配、充分利用有限的人体标本资源;应重视教材建设、及时更新教材内容;建设以临床医生为核心的多学科教师团队、加强与临床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  相似文献   

13.
解剖学教学需要大量尸体,而尸体来源越来越困难,教学标本尸材的紧缺已成为解剖学教学值得关注的重大问题。为充分利用局部解剖教学后残余的骨骼标本资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节省教学开支[1],本校2008级临床医学本科班(含麻醉方向)学生组成了大学生自主创新性实验项目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局部解剖教学后尸体残余的骨骼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4.
局部解剖学是人体解剖学一个主要的分科,为培养学生纵向学习、横向思维、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国内医学院校都在进行教学改革[1-3].多年以来,我们一直在探索"手术-局部解剖学实验课"教学新体系,2006年秋季我们采用学生自行温习系统解剖学、查阅外科疾病及"手术"操作方法、在尸体标本上模拟外科手术操作和局解操作、撰写"手术"和局解操作实验报告、讲解"手术"人路及局解操作部位的层次和重要器官毗邻关系等环节,对我院2004级临床医学本科班和2005级影像本科、临床心理学本科共340人开展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5.
局部解剖学是锻炼临床医学学生动手能力的一门重要学科,随着课时的调整及教学习惯,在局部解剖操作中,对内脏器官的解剖操作越来越少,学生对内脏器官的认识仍停留在系统解剖学层面、学习兴趣不高。拟在教学过程中将管道铸型技术加入,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填充灌注、腐蚀铸型或解剖,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16.
局部解剖学为重要的医学根基课,尤其与临床外科学关系更为密切,为了使解剖教学给临床外科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将局部解剖教学与临床外科结合的问题及其改革谈点看法。 一、解剖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大、中专医学专业的解剖教学仍以系统解剖学教学为主,局部解剖学内容较少,缺少外科实用解剖学内容,学员也无解剖尸体的操作机会,加之一般的大、中专学校解剖教学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都不能适应培养实用性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局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已经制约了教学的发展,针对此现状,特将品管圈活动引入到教学过程中,以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确立"进一步加强局部解剖学与临床相结合"的活动主题,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对照组则采用传统教学法,最后比较两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动手能力、教改满意度以及考试成绩等。结果表明品管圈活动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操作水平、解剖知识的临床应用能力以及对教学的满意度,促进教师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正>局部解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医学课程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如何在教学中加强学生解剖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以老师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解剖操作只是为了验证书本描述,学生刚开始觉着新鲜,解剖操作的积极性还比较高,但随着课程的进展,学生学习和操作的兴趣越来越低。这种模式极大地束缚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进行改革。我们尝试在局部解剖学教学和实践中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进解剖学实验内容和  相似文献   

19.
吕霞  邹思政  严琴  唐瑶 《解剖学研究》2021,43(4):477-478
目的 探讨在传统教学方法上增加"美学绘图"的教学方法,能否帮助学生掌握解剖学繁杂枯燥的知识.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20级护理专业两个班的学生共115名,于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期间采用同一专业不同班级两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两个班学生入学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机分为传统教学班(对照组)和教改班(试验组).结果 我们对两个班期末成绩中的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及总分成绩四项指标做了统计学分析,在所分析的四项指标中教改班的成绩均高于传统教学班,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解剖学教学中增加"美学绘图"的翻转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解剖学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解剖学的学习成绩,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20.
麻醉解剖学是从麻醉学的角度研究人体局部配布规律及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实践性很强,实验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校在2000年开始招收麻醉本科专业学生,大一下学期开设系统解剖学,大三上学期开设麻醉解剖学.以往的麻醉解剖学实验课授课形式是教师讲解→学生操作教师指导→总结并布置实验报告;实验内容是以局部解剖为主、辅助部分麻醉解剖相关内容.这种方式虽促进了学生通过实地解剖,印证所学的结构知识;但是对于麻醉解剖临床应用实践模拟不足,对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少有体现.基于上述情况,近2年来本教研室进行了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麻醉解剖学实验教学改革,内容上突出麻醉解剖学特色,重视开展模拟操作、融入科研等,实验课过程是教师讲解(加入相关视频)→学生操作教师指导(注重模拟操作、融入相关科研)→总结并布置实验报告(开展综述写作与交流),有力地推动了学生的知识实践应用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下面介绍具体做法,与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