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腹膜透析在肾功能衰竭伴大量腹水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在肾功能衰竭(肾衰)伴大量腹水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伴大量腹水及低蛋白血症的慢性肾衰患者,在给予内科综合治疗同时,先给予间歇性腹膜透析(IPD),2周后转为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观察患者自觉症状及浮肿等体征的改善情况,测定CAPD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血肌酐(Cr)、尿素氮(BUN)、β2-微球蛋白(β2-MG)、甲状旁腺素(PTH)、白蛋白(Alb)、总蛋白(TP)、血红蛋白(Hb)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患者经腹膜透析后自觉症状均明显好转,食欲改善,浮肿逐渐消退,并发渗漏1例,改血液透析1例。患者透析后Cr、BUN明显下降(P<0.05),Hb明显上升(P<0.05),β2-MG、PTH、Alb、T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膜透析是治疗慢性肾衰伴大量腹水、低蛋白血症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腹膜透析(PD)患营养状况和营养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间歇性腹膜透膜(IPD)或连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41例(男16例,女25例),于接受PD治疗前和出院时分别观察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白蛋白(Alb),总蛋白(TP),血红蛋白(Hb),淋巴细胞计数(LYM)等营养指示的变化以及营养医嘱变化情况,同时记录营养干预情况,并分组进行分析。结果:腹膜透析后Hb升高,差异显,TP,Alb均呈下降趋势,P>0.05,Cr和BUN均有下降,有非常显性差异(P<0.01),患在腹透期间接受的主要营养干预措施为输液白蛋白,输血,服用维生素C,B6,B1,B2,叶酸,α-D3以及钙剂和铁剂,输注白蛋白对TP和ALb改善不明显,输血后Hb升高显。结论:CRF病人在开始PD治疗时主要的营养问题是低血红蛋白血症,免疫功能减低和低蛋白血症,PD治疗后,肾功能和贫血好转,低蛋白血症则加重,静脉补充白蛋白似乎效果不佳,而EPO,铁剂,维生素C和输血的配合应用对于纠正贫血疗效确切。营养医嘱则能够随PD治疗的开展进行相应的改变,但是,接受PD治疗后热量和蛋白质的实际摄入量难以达到营养医嘱要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Alb)浓度对腹膜透析患者再入院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首次诊断为尿毒症并开始行腹膜透析的两次或两次以上入院的患者43例。另选取同期未入院的腹膜透析患者31例作为对照组。记录腹膜透析患者开始透析时的年龄、性别、尿毒症的病因及Alb的浓度。记录患者再入院时的间隔时间、入院原因,及再入院时的Alb浓度。结果再入院组患者再入院时血清Alb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lb浓度毎增加1g/L,患者再入院的风险减低8.5%。结论低蛋白血症可促使腹膜透析患者再入院,应积极纠正腹膜透析患者的低蛋白血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治疗尿毒症的疗效。方法将69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36例)和对照组(33例),联合组行血液灌流及血液透析,对照组行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前、后观察β2-微球蛋白(β2-MG)、甲状旁腺激素(PTH)、尿素氮(Bun)、肌酐(Cr)、血红蛋白(Hb)等指标。结果联合组患者的PTH、β2-MG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经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能有效清除尿毒症患者体内的PTH、β2-MG等中分子物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慢性肾衰竭患者特别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常合并大量腹水,其发生率约5%~26%。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尿毒症毒素引起腹膜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蛋白质摄入不足、合成障碍致低蛋白血症、腹腔感染、透析不充分、体内钠水潴留等。我院2003~2004年对10例尿毒症合并顽固性腹水病人采用腹水透析治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p2微球蛋白(β2-MG)和胱抑素C(CysC)检测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肾损害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测72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观察组)及30例非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对照组)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β2-MG、CysC、肌酐(cr)和尿素氮(BUN)的含量,比较两组之间及观察组轻度、中重度患儿之间的检测结果,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TBil、β2-MG、CysC水平和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β2-MG、CysC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TBil、β2-MG、Cys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2.71、41.10和8.47,均P〈0.05);观察组轻度患儿TBil、β2-MG、CysC水平均低于中重度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96、14.16和8.08,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Bil、β2-MG、Cys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5.46、54.21和14.18,均P〈0.05);血清β2-MG、CysC水平与TBil水平成正相关(r值分别为0.81和0.53,均P〈0.05),BUN、Cr水平与TBil水平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21和0.16,均P〉0.05)。结论血清β2-MG、CysC水平检测能够准确反应肾脏功能损伤情况,可作为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肾损伤的敏感的准确指标,对病情的评估及临床疗效的判断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腹膜转运特性对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对73例CAPD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根据腹膜平衡试验(PET)结果分为高转运组43例与低转运组30例,根据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法(SGA)评分对患者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同时对两组白蛋白(ALB)、总蛋白(TP)、血红蛋白(Hb)、原发病、年龄、体重、透析时间、超滤量、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等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体重、超滤量、收缩压、舒张压、Hb、SGA评分、BUN、SCr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转运组透析时间(14.35±13.88)个月,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DN) 16例、非DN 27例,TP(64.98±7.59)g/L,ALB(34.61±5.43) g/L,与低转运组的(24.20±19.62)个月、12例和18例、(68.73±6.96) g/L、(38.71±3.82) 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腹膜转运特性CAPD患者营养状况存在明显差异,CAPD高转运患者营养状况较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坎地沙坦与氨洛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胱抑素C的影响.方法 选择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A组50例,口服坎地沙坦8~16 mg/d;B组50例服用氨氯地平5~10 mg/d,两组疗程均8周.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清胱抑素C(Cys-C)、尿β2-微球蛋白(β2-MG)、血肌酐(Cr)、尿素氮(BUN)水平.结果 治疗前两组高血压患者血清Cys-C、尿β2-MG、Cr、BUN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坎地沙坦治疗后,血清Cys-C和尿β2-MG均明显下降(P<0.05),而Cr、BUN无明显变化(P>0.05);氨氯地平治疗后血清Cys-C和尿β2-MG及Cr、BUN与治疗前相比皆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坎地沙坦可以降低血清Cys-C水平,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分析.方法 将16例确诊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采用Tenckhoff氏导管手术切开腹壁插管法.结果 本组16例共透析1571个透析日,经透析后能迅速纠正高血钾、高血压及急性左心衰、尿毒症症状明显好转,血液生化检查尿素氮(BUN)由透析前平均42.52 mmol/L降至15.5 mmol/L,血肌酐(Cr)由透析前平均1 485 μmol/L降至798 μmol/L.结论 CAPD对于急慢性肾衰等的治疗具有肯定的使用价值,且较经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NutritionalassessmentandcomparisontopatientsonHemodialysisandContinuousAmbulatoryperitotaldialpsisZHENJinfeng,LIXiaofeng,KONGSannan.DeptofNutrition,JinlingHospital.Nanjing210002李晓凤: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进修生血液透析(HD)和连续性不卧床性腹膜透析(CAPD)是临床上终末期肾衰重要的替代疗法。许多研究表明,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营养代谢紊乱非常常见,并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的发生甚至死亡[1,2]。所以,预防或减轻患者营养代谢紊乱的发生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HD与CAPD的治疗方法不同…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序贯维持性腹膜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50例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两组均给予CAPD腹膜透析方案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辨证治疗,疗程4周。检测患者Scr、Hb、BUN、TGF-β1水平,并进行证候评分比较。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Scr、Hb、BUN、TGF-β1水平分别为(268.4±58.8)μmol/L、(91.34±3.11)g/L、(15.70±3.87)mmol/L、(0.89±0.27)ng/ml,均较治疗前的(431.8±77.6)μmol/L、(79.59±2.05)g/L、(22.05±5.06)mmol/L、(2.82±1.54)ng/ml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Scr、Hb、BUN、TGF-β1水平均优于对照组[(401.7±60.5)μmol/L、(81.10±2.07)g/L、(18.13±3.43)mmol/L、(2.03±1.51)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中药治疗可显著改善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的中医症状,有效提高Hb、降低BUN、TGF-β1,延缓肾纤维化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杂合式血液净化对老年慢性肾衰(CRF)患者毒素水平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CRF患者按照入组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单纯透析治疗,观察组行杂合式血液净化治疗。比较两组的毒素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的BUN、IL-6、CRP水平降低,Ccr升高,且观察组BUN、IL-6、CRP水平低于对照组,Ccr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β2-MG、K、P、PTH水平降低,观察组β2-MG、K、P、PT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杂合式血液净化清除老年CRF患者血液中大、中分子毒素的效果较好,可抑制患者的炎性状态,改善其肾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β2-微球蛋白(β2-MG)、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对检测糖尿病肾病(DN)的意义。方法:对2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和100例正常人进行CysC、β2-MG、Scr、BUN、Ccr测定,血清CysC和β2-MG采用免疫投射比浊法测定,Scr采用酶速率终点法测定,BUN脲酶采用终点法。结果:200例DN患者,各期CysC、β2-MGD、Scr、BUN、Cc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ysC、β2-MG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防止肾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萍 《健康必读》2008,7(12):15-16
目的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及血磷浓度影响。方法将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高通量透析组和低通量透析组,每组各40例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1年,每周透析2~3次每次4.5h,并对两组患者的透析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两组患者透析后BUN、Scr、β2-MG、血磷浓度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高通量透析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清β2-MG、血清磷浓度,透析效果优于低通量透析,透析膜的通量是影响清除血液透析患者血清β2-MG、血清磷浓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尿毒症患者为临床观察对象,随机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血液透析治疗,实验组给予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法。对照两组患者治疗后在皮肤瘙痒、高血压、贫血等方面的改善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肌酐(Cr)、血红蛋白(Hb)、血尿素氮(BUN)、β2-微球蛋白(β2-MG)等生化指标的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皮肤瘙痒、高血压、贫血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但是实验组各项的改善程度更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 Cr、BUN 水平均有所下降,实验组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Hb升高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β2-MG 清除率也比对照组显著提多(P<0.05)。结论采取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法治疗尿毒症,具有更显著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影响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退出的因素,以期为此类人群制定合理的一体化治疗方案。方法调查68例CAPD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时间和原因及死亡病例的死因。结果观察期间有21例CAPD患者退出腹膜透析(30.88%);透析1年以上死亡的9例病例中,心肌梗死1例、充血性心力衰竭4例、感染2例、肝性脑病1例、自动放弃1例。结论心血管事件是CAP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合并症是导致CAPD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腹膜透析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6例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进行非卧床持续性腹膜透析(CAPD)治疗,观察CAPD前后的生活质量和血液生化检验指标、生存率、主要并发症等。结果:CAPD可显著改善患者尿毒症症状及重要血液生化检验指标,提高生活质量,血糖控制良好。结论:CAPD治疗糖尿病肾病尿毒症安全有效,腹腔给胰岛素血糖控制良好,可在家中进行透析,患者生活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透析器、不同透析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门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成四组,每组15例,分别使用三醋酸纤维膜透析器(S130组)、低通量聚砜膜透析器(F6组)和高通量聚砜膜透析器(F60组)进行血液透析以及使用高通量聚砜膜透析器进行血液透析滤过(HDF组),为期2个月。结果(1)四组患者单次透析治疗对血浆tHcy、SCr、BUN的清除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β2-MG的清除,高通量透析器(F60组和HDF组)明显高于低通量透析器(S130组和F6组),HDF组明显高于F60组,P〈0.05。(2)经过2个月的治疗,各组患者试验前后SCr和BUN血浆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血浆tHcy、β2-MG浓度除了HDF组有明显下降(P〈0.05)外,其他三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常规血液透析无论使用低通量透析器还是高通量透析器对血浆tHcy的清除作用相似,高通量聚矾膜透析器进行血液透析滤过对血浆tHcy的长期清除作用优于常规血液透析。  相似文献   

19.
组合型人工肾治疗尿毒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腾 《中国医师杂志》2007,9(4):497-498
目的探讨组合型人工肾血液透析(HD)+血液灌流(HP)治疗尿毒症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维持性透析的尿毒症患者32人,随机分成2组:HD+HP治疗组16人;单纯HD组治疗16人,2次/周,HD+HP组治疗2~2.5h后再单纯透析2h,治疗前后检测B2-微球蛋白(B2-MG)、甲状旁腺激素(PTH)、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血电解质、血压及临床症状。结果HD+HP组的皮肤瘙瘁减轻及中分子物质清除均显著于高于对照组。结论HD+HP治疗尿毒症病人可有效减轻皮肤瘙痒症及清除中分子物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尿毒清颗粒对腹膜透析患者透析后营养状态及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门诊行规律腹膜透析的134例连续腹膜透析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7例,对照组予以连续腹膜透析,2 L/次,4次/d,观察组在连续腹膜透析的同时加以尿毒清颗粒(4次/d,5 g/次)。治疗周期为6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尿素清除指数(effective urea clearance volume of distribution of urea/effective dialysis time,KT/V)、血红蛋白Hb、Alb、Ccr、甲状旁腺激素(immunoreactive parathyroid hormone,i PTH)、血磷、血钙及营养主观整体评估法(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SGA)得分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血磷、血钙、i PTH、Hb、Alb、Ccr、KT/V、SGA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磷、血钙、i PTH、Hb、Alb、Ccr、KT/V、SGA得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1.24±0.42)、(1.79±0.53)、(2.32±0.32)、(2.02±0.22)mmol/L、(22.05±9.79)、(54.32±10.43)ng/L、(11.24±1.06)、(8.56±1.02)g/dl、(43.69±1.28)、(38.67±2.98)g/L、(65.54±5.03)、(55.29±7.63)W/1.732、(1.98±0.12)、(1.73±0.18)、(24.08±1.66)、(20.94±1.76)分],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连续腹膜透析患者中应用尿毒清颗粒,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透析充分性、营养不良、贫血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