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并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糖尿病肾病的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睡前服用阿托伐他汀片10 mg,分别于治疗后2个月测定患者的血脂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间患者治疗后2个月甘油三酯(TG)(1.3±0.7)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6±0.1)mmol/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总胆固醇(4.3±0.9)mmol/L、载脂蛋白B(Apo-B)(1.3±0.4)mmol/L、载脂蛋白A1(Apo-AI)(2.2±0.56)mmol/L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7±0.2)mmol/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采用睡前口服阿托伐他汀,能够有效调节患者血脂,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和血小板P-选择素变化,并分析其意义.方法 选择心绞痛患者116例,其中单纯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6例为稳定型心绞痛组,单纯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8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病组42例;选择与心绞痛患者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健康者48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浆和血小板内P-选择素含量以及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含量,分析P-选择素与血脂、脂质过氧化物的相关性.结果 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病组患者血浆及血小板内P-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组以及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浆P-选择素为(16.9±4.2) μg/L比(12.5±2.9)、(12.9±3.0)、(14.9±3.2) μg/L,均P<0.01;血小板P-选择素分别为(1.46±0.21)&#215;104分子/血小板比(0.80±0.18)、(0.86±0.20)、(1.28 ±0.19) &#215;104分子/血小板,P<0.05或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浆及血小板内P-选择素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及稳定型心绞痛组(P <0.05或P<0.01);而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浆及血小板内P-选择素含量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分别为(4.98±0.76) mmol/L、(1.34±0.36) mmol/L、(1.23±0.40) mmol/L、(3.19±0.56) mmol/L、(0.15±0.05) nmol/L、(83±22) kIU/L;稳定型心绞痛组分别为(5.41±0.76) mmol/L、(1.59±0.38) mmol/L、(1.18±0.44) mmol/L、(3.64±0.54) mmol/L、(0.22±0.06) nmol/L、(70±20) kIU/L;单纯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分别为(5.46±0.82) mmol/L、(1.60±0.37) mmol/L、(1.14±0.45) mmol/L、(3.69±0.58) mmol/L、(0.29±0.06) nmol/L、(59±20) kIU/L;不稳定型心绞痛并高血压病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分别为(5.51±0.86) mmol/L、(1.60±0.40) mmol/L、(1.15±0.41) mmol/L、(3.78±0.66) mmol/L、(0.36±0.08) nmol/L、(89±29) kIU/L.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病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丙二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病组超氧化物歧化酶高于对照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P <0.05或P<0.01).血浆P-选择素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丙二醛、血小板P-选择素呈正相关,r分别为0.187、0.422、0.457、0.193、0.566、0.669,均P<0.01;与超氧化物歧化酶呈负相关,r=-0.465,P<0.01.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体内P-选择素含量明显升高,这在合并高血压病者最为明显,且其含量与血脂及脂质过氧化物密切相关,说明其体内血小板活性明显增强,其原理可能与脂质代谢紊乱以及氧化应激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3.
女性血清雌二醇激素浓度与血脂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雌性激素雌二醇对女性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比较育龄组、中年组及老年组三组间血清雌二醇、血(四)脂(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变化特点.结果 育龄组、中年组及老年组血清总胆固醇浓度分别是:(5.09±0.96) mmol/L、(4.81±1.08) mmol/L、(4.98±0.90) mmol/L 甘油三酯浓度是:(1.10±0.87)mmol/L、(1.05±0.87)mmol/L、(2.19±0.80)mmol/L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是:(1.70±0.35)mmol/L、(1.65±0.41)mmol/L、(1.26±0.41)mmol/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是:(2.61±0.54)mmol/L、(2.56±0.80)mmol/L、(2.90±0.81)mmol/L 血清雌二醇浓度是:(46.82±35.75)ng/L、(50.88±39.92)ng/L、(22.35±13.26)ng/L 三组间血清总胆固醇在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雌二醇在育龄组与中年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而老年组与育龄组、中年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老年组血清雌二醇较其余两组低,同时伴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雌性激素雌二醇浓度显著影响血脂代谢.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对52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8名同年龄健康对照组;55例中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0名同年龄对照组的血脂、脂蛋白、血糖水平及血压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总胆固醇含量为(5.00±1.46)mmol/L,三酰甘油为(1.92±1.44)mmol/L,低密度脂蛋白为(2.98±0.93)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总胆固醇(4.35±0.95)mmol/L,三酰甘油为(1.41±0.58)mmol/L,低密度脂蛋白为(2.41±0.80)mmol/L;高密度脂蛋白(1.16±0.35)mmol/L,载脂蛋白A(1.12±0.18)g/L,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2.18±0.82)mmol/L,载脂蛋白A(1.37±0.73)g/L]及中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组[高密度脂蛋白(1.43±0.32)mmol/L,载脂蛋白A(1.32±0.17)g/L]。结论脂质代谢异常是引起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其中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可能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孙立军 《首都医药》2007,14(10):43-43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商品名:舒降之)对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80例病人(男性42例,女性38例,平均年龄62.6岁(33~84岁)辛伐他汀每晚10mg顿服。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分别由7.24±0.61、3.43±1.46、5.05±0.14mmol/L下降到5.90±1.02、2.94±1.96、3.86±0.24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C)由0.84±0.16mmol/L上升到1.05±0.21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病人32安全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于红岩  张叔丽  赵新玲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11):1865-1866,i0002
目的 通过观察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1(PAI-1)与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了解高尿酸血症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年龄大于30岁的男性高尿酸血症患者150例为高尿酸血症组(UA组),选择年龄、地域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90例为正常对照组(CON组).测定上述研究对象血浆PAI-1、ET与NO水平及尿酸(U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hPG)含量.结果 高尿酸血症组血浆PAI-1与ET水平分别为(94.62±11.01)mmol/L与(128.04±27.76)mmol/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NO水平(38.49±2.24)mmol/L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高尿酸血症是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合并糖脂代谢紊乱者尤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剂量辛伐他汀强化治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脂水平及脑血管储备能力的影响。方法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54例患者采用常规剂量辛伐他汀治疗为对照组,54例患者采用大剂量辛伐他汀强化治疗为观察组。结果两组治疗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脑血管储备能力、屏气指数较治疗前显著增加。观察组患者总胆固醇(3.8±0.6)mmol/L、甘油三酯(1.9±0.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8±0.6)mmol/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3±0.5)mmol/L、(2.2±0.3)mmol/L、(3.2±0.4)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4±0.3)mmol/L、脑血管储备能力(34.2±2.7)分、屏气指数(1.3±0.3)、治疗总有效率98.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2±0.2)mmol/L、(25.0±3.1)分、(1.0±0.2)、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辛伐他汀强化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及脑血管储备能力。  相似文献   

8.
刘冬玲 《中国医药》2014,(7):938-942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及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进展的影响。方法收集515例PCI术后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术后9~12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在PCI术前及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时检查CRP及血脂指标。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时根据病变程度将患者分为支架内再狭窄(ISR)组(97例)、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进展组(病变进展组,66例)及没有支架内再狭窄也没有粥样斑块病变进展组(对照组,317例)。观察CRP、总胆固醇、LDL 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的变化及其与ISR发生的相关性。结果PCI术前ISR组CRP水平高于对照组[1.58(0.65,3.85)mg/L比0.90(0.11,2.29)mg/L](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无论PCI术前还是随访时,CRP与ISR发生有很大的相关性[PCI术前比值比(OR)=1.010,95%置信区间(CI):1.007~1.192,P<0.05;随访时OR=1.158,95%CI:1.057~1.269,P<0.05]。当CRP以2 mg/L为临界值,CRP>2 mg/L组Logistic回归分析说明ISR的发生率随着CRP增高而增加[OR=1.83,95%CI:1.034~3.462,P<0.05]。随访时病变进展组总胆固醇、LDL 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对照组[(4.58±1.16)mmol/L比(4.28±1.03)mmol/L,(2.53±0.94)mmol/L比(2.21±0.76)mmol/L,(3.54±1.14)mmol/L比(3.20±0.96)mmol/L](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说明斑块进展与总胆固醇、LDL C 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相关 (均P<0.05)。结论PCI术前的CRP水平与ISR明显正相关,而血脂指标(总胆固醇、LDL C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斑块进展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血脂检验在孕妇不同妊娠阶段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646例孕妇为观察组,按照不同妊娠阶段分为孕早期组(≤12周, 194例)、孕中期组(13~27周, 245例)和孕晚期组(28~40周, 207例);另选取100例进行健康体检的育龄期未孕女性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及不同妊娠阶段孕妇与对照组血脂指标。结果 观察组TC(5.99±1.11)mmol/L、TG(2.26±0.42)mmol/L、LDL-C(2.94±0.54)mmol/L、Apo-A1(1.90±0.32)g/L、Apo-B(1.28±0.24)g/L均高于对照组的(4.25±0.38)mmol/L、(0.84±0.18)mmol/L、(1.88±0.33)mmol/L、(1.37±0.19)g/L、(0.86±0.13)g/L, HDL-C(1.15±0.15)mmol/L低于对照组的(1.52±0.29)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饮食控制对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体重和血脂的影响。方法超重或肥胖T2DM患者40例,接受饮食控制1个月,分别检测饮食控制前、后的体重和血脂。结果单纯饮食控制后,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明显下降[(5.36±1.10)mmol/L vs.(4.94±0.94)mmol/L和(3.35±0.81)mmol/L vs.(3.05±0.68)mmol/L](P<0.01),而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变化不明显。结论饮食控制能明显改善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和脂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某部干休所老干部血脂水平并分析其与吸烟的关系.方法 140名老年人根据年龄分为A组47名(65~69岁)、B组49名(70 ~79岁)及C组44名(80 ~89岁)3组,比较其血液中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根据是否吸烟,分为E组(吸烟组)及F组(不吸烟组)两组,比较TC、TG、LDL-C、HDL-C的水平及两组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结果 该干休所老年人高脂血症发生率为38.33%;各年龄段血脂水平未见明显差异;吸烟组与不吸烟组相比,TG[(1.64±0.48) mmol/L与(1.53 +0.66) mmol/L,P <0.05]、TC[(5.31±1.27) mmol/L与(5.15±0.79) mmol/L,P<0.05]、LDL-C[ (3.86±0.88) mmol/L与(3.14±1.10) mmol/L,P<0.05]较高,HDL-C[( 1.47±0.410) mmol/L与(1.63±0.55) mmoL/L,P<0.05]较低.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两组比较差异显著(10.87%与5.32%,P<0.05).结论 吸烟的老年人脂类代谢紊乱严重,吸烟可使老年人血中脂质和脂蛋白向不利于健康方向变化,吸烟组的老年人患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混合性血脂紊乱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96例冠心病合并混合性血脂紊乱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将患者抽签随机分为A组(10mg)、B组(20mg)、C组(40mg),每组32例,观察三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等血脂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A组TC(5.66±0.63)mmol/L、LDL-C(3.56±0.36)mmol/L水平与B组(4.52±0.58) mmol/L、(2.79±0.37)mmol/L,C组(4.05±0.65)mmol/L、(1.91±0.33)mmol/L比较呈递减趋势,三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C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临床首选20mg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混合性血脂紊乱,效果较好,调脂作用明显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若疗效不佳可调整剂量至40mg以有效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经测定117名年龄在39~60岁受试者的血浆粘滞度、红细胞电泳、血小板粘附率及甘油三脂、胆固醇及纤维蛋白原定量,结果发现:凡具有高甘油三脂(>1.5mmol/L)高胆固醇(>6.0mmol/L)高纤维蛋白原(>3.5g/L)之一项以上者,其血浆粘滞度明显增加(较对照组有高度显著差异P<0.01);红细胞电泳及血小板粘附率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但两组均值较正常参考值高.同时探讨了血浆粘度增高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指出中老年人易发生血栓形成的原因也与血脂及纤维蛋白原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娠期血清游离脂肪酸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方法病例收集时间为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选择某医院妇产科或门诊收治的妊娠期伴代谢综合征的患者,共计50例,年龄(34.6±12.7)岁,为代谢综合征组。对照组为妊娠期间未诊断为代谢综合征的正常孕妇,共计50例,年龄(35.1±9.4)岁,为对照组。结果我们发现代谢综合征组空腹血糖(7.65±0.98)mmol/L、总胆固醇(6.36±0.47)mmol/L、血三酰甘油(1.94±0.19)mmol/L、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56±0.21)mmol/L、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97±0.83)mmol/L均高于对照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血三酰甘油、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为(5.61±0.96)、(4.54±0.35)、(1.56±0.21)、(1.31±0.19)、(1.98±0.69)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代谢综合征组的血清游离脂肪酸为(456.8±65.4)mmol/L,高于对照组(231.6±32.1)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升高可能导致代谢综合征的原因,而代谢综合征时由于糖代谢紊乱可使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升高,二者相互影响,共同导致了疾病的发生,其确切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一日40 mg强化降脂治疗与普伐他汀一日20 mg常规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06年1月-2007年6月ACS住院患者96例,随机分为普伐他汀组(n=46)和辛伐他汀组(n=50),晚间一日1次口服普伐他汀20 mg或辛伐他汀40 mg,疗程4周,测定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血脂及CRP水平,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两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CRP水平分别为(5.02±0.85)mmol/L、(1.74±1.52)mmol/L、(2.63±0.36)mmol/L、(1.19±0.05)mmol/L、(12.49±9.02)mg/L和(4.90±1.25)mmol/L、(1.64±1.29)mmol/L、(2.62±0.47)mmol/L、(0.95±0.05)mmol/L、(12.67±17.97)mg/L,组间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分别为(4.50±0.89)mmol/L、(1.55±0.28)mmol/L、(2.36±0.39)mmol/L、(1.12±0.06)mmol/L、(3.11±9.33)mg/L和(4.11±0.50)mmol/L、(1.45±0.22)mmol/L、(2.04±0.24)mmol/L、(0.94±0.09)mmol/L、(1.70 1.42)mg/L,其中TC、LDL-C和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辛伐他汀组与普伐他汀组相比,前者TC、LDL-C和CRP水平下降更为显著(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非可逆性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与普伐他汀一日20 mg相比,辛伐他汀一日40 mg强化降脂治疗不仅能显著降低TC和LDL-C,而且能显著降低CRP,从而使ACS患者获益更多.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脂必泰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脑卒中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德惠市中医院2022年1-9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70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5例。对照组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 观察组采用脂必泰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 疗程均为8周,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血脂指标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治疗前, 对照组三酰甘油为(2.67±1.25)mmol/L、总胆固醇为(4.58±1.33)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1.04±0.26)mmol/L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2.98±0.26)mmol/L, 观察组三酰甘油为(2.54±1.52)mmol/L、总胆固醇为(4.58±1.35)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1.02±0.25)mmol/L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2.95±0.25)mmol/L,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各项血脂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治疗后, 对照组三酰甘油为(1.93±1.05)mmol/L、总胆固醇为(3.21±0.82)mm...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冠心病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 应用海立克碳-13呼气试剂检测208例冠心病患者(观察组)和197名健康者(对照组)的Hp感染情况及Hp抗体组分UreB66、Ure-A30,观察与冠心病及其相关因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Hp抗体的阳性率72.32%,明显高于对照组(59.26%)(P<0.05),观察组Hp抗体组分UreB66的阳性率(46.31%)与对照组(28.2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中Hp阳性患者的总胆固醇(5.63±1.61)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21±0.99)mmoL/L,明显高于Hp阴性者[(4.35±0.98)mmol/L、(2.68±0.88)mmol/L,均P<0.05];而两组的甘油三酯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与冠心病发病和脂代谢紊乱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青年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6年7-12月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292例青年患者(≤40岁)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分析冠心病组(217例)和非冠心病组(75例)临床特征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数据,分析青年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被调查的292例青年患者中体重指数>24 kg/m^2者占78.8%(230/292),吸烟者71.6%(209/292);饮食习惯中喜油腻饮食者55.5%(162/292)。冠心病组严重吸烟者(吸烟史超过10年,每天吸烟超过20支)的比例高[207.%(45/217)比9.2%(7/75),P=0.015]。与代谢和炎症相关的实验室检查数据分析表明,冠心病组血浆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尿酸、红细胞沉降率以及大内皮素1水平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血浆总胆固醇:(4.6±1.5)mmol/L比(4.1±1.0)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4±1.1)mmol/L比(2.1±0.6)mmol/L,脂蛋白a:(135±110)mg/L比(102±58)mg/L,尿酸:(360±100)μmol/L比(337±94)μmol/L,5(2,13)mm/1 h比2(36,)mm/1 h;0.450(0.290,2.510)pmol/L比0.320(0.208,04.75)p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高敏C 反应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50(0.738,3.755) mg/L比12.80(0.550,2.71)mg/L](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吸烟[比值比(OR)=1.89,95%置信区间(CI):17.4~2.05],高血压(O R=1.56,95% CI:1.48~1.65),2型糖尿病(O R=1.37,95%CI:1.25~15.0),高脂饮食(OR=1.35,95%CI:1.28~1.43)和体重指数>24 kg/m^2(OR=1.09,95% CI:1.03~1.17)和有饮酒史(OR=1.37,95% CI:1.30~1.46)的年轻人患冠心病的危险明显增加(均P<0.01)。结论在被调查的年龄≤40岁的青年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接受肾移植手术后常规服用环孢素A(CsA)的患者其全血谷浓度C0及服药后2 h的血药浓度C2对其总胆固醇水平是否有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接受肾移植术病人28例,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FPIA)测定C0、C2,按C0分为Ⅰ组:150~250 ng/ml,Ⅱ组:250~400 ng/ml;按C2进行分组,Ⅰ组:<1000 ng/ml,Ⅱ组:1000~1300 ng/ml,Ⅲ组:>1300 ng/ml.检测其术前及术后的血总胆固醇水平.结果按C0,Ⅰ组C0=(215.20±23.12) ng/ml,总胆固醇升高(2.134±1.00) mmol/L,Ⅱ组C0=(302.36±54.08) ng/ml,总胆固醇升高(2.19±1.1) mmol/L,两组手术前后血总胆固醇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C0与血总胆固醇水平相关性分析,r=0.200,P>0.05;按C2,Ⅰ组C2=(748.53±155.63) ng/ml,总胆固醇升高(2.33±1.01) mmol/L,Ⅱ组C2=(1131.63±71.27) ng/ml,总胆固醇升高(1.99±1.16) mmol/L,Ⅲ组C2=(1578.18±376.01) ng/ml,总胆固醇升高(2.33±0.48) mmol/L,3组手术前后血总胆固醇水平均显著改变,P<0.01.C2与血总胆固醇水平相关性分析,r=0.237,P>0.05 .结论术后一个月,各组患者的总胆固醇均有明显增加(P<0.01),但与C0和C2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5年来通过服用药物、合理膳食及适量运动等综合干预对军队老干部血脂情况的影响。方法与某单位保健科合作,选择9个干休所5年来体检资料完整的476名离休干部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①本研究人群血脂的基线水平为:总胆固醇(TC)(5.57±1.45)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61±1.15)mmol/L、三酰甘油(TG)(2.06±1.07)mmol/L,经5年综合干预后血脂水平下降为:TC(4.65±1.02)mmol/L、LDL-C(2.76±1.07)mmol/L、TG(1.78±0.68)mmol/L,下降显著(其中TG变化的比较P〈0.05,TC及LDL-C的变化比较P〈0.01)。②本人群血脂达标率的基线水平:TC为31.27%、LDL-C为44.75%、TG为56.71%,经干预后上升为:TC为56.86%、LDL-C为63.28%、TG为68.64%,上升非常显著(P〈0.01)。结论他汀类药物的服用、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综合干预,能够使血脂水平显著下降,达标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