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安氏Ⅱ类2分类错扩弓矫治后的牙弓宽度的稳定性。方法分别测量17例安氏Ⅱ类2分类错患者扩弓治疗前后及保持2年磨牙间及尖牙间牙弓宽度。结果安氏Ⅱ类2分类错患者扩弓治疗前后上下尖牙及磨牙间宽度均明显增大(P<0.05),保持2年后上尖牙及磨牙宽度基本稳定,而下尖牙间宽度明显缩窄。结论安氏Ⅱ类2分类错扩弓矫治后,最好用舌侧保持器做永久保持。  相似文献   

2.
王玉华  王林  王威  王珊  赵春洋 《口腔医学》2021,41(5):418-423
目的 探讨 Twin-Block功能矫治器矫治后的安氏Ⅱ类下颌后缩青少年患者上气道变化与下颌骨变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使用Twin-Block 治疗安氏Ⅱ类下颌后缩青少年Forty例作为研究组,不矫治或仅戴用前庭盾的骨性Ⅱ类青少年2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前后拍摄 CBCT,对照组两次CBCT拍摄间隔1年左右。利用 Dolphin 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三维重建,测量上气道及下颌骨研究指标,对两者变化量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下颌骨位置变化与上气道变化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下颌骨长度(r=0.351)、下颌体长度(r=0.382)、前面高(r=0.355)及后面高(r=0.321)的变化量与LR-硬腭变化量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Twin-Block功能矫治器在促进青少年的下颌骨生长发育的同时,增大腭咽横径,扩大上气道容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期矫正在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5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进行双期矫正(Twin-block功能性矫治器+固定矫正),应用SPSS11.0软件包对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双期治疗结束后,患者后牙咬合,前牙覆、覆盖及侧貌均有明显改善,下颌生长朝着有利的方向发生改变。∠ANB、U1/SN、OB、OJ、UL-E、ULP在治疗后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NB、Co-Go、Go-Gn、Co-Gn在治疗后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L1-MP、FH-MP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Twin-block矫治器对于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具有矫治作用,通过诱导下颌功能性前移,抑制上颌骨生长,促进下颌骨生长,协调上、下颌骨关系,改善面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安氏Ⅲ类错患者下颌骨生长发育特点,为安氏Ⅲ类错的矫治提供参考。方法:899例安氏Ⅲ类错患者按照性别和不同的CVM分期(cervical vertebral maturation method)分组,测量治疗前的X线头影片,分析处于不同生长发育期的安氏Ⅲ类错患者下颌骨生长发育的特点。结果:男性安氏Ⅲ类错患者下颌升支的高度(Co-Go)在CS2-CS5期增长显著(P<0.05),面下1/3的高度(L1-MP)在CS1与CS2期之间以及CS3与CS4期之间有明显增长(P<0.05);女性患者下颌升支高度在CS1-CS4期均出现显著增长(P<0.05),下颌骨体长度(Go-Gn)在CS3与CS4期有显著增长(P<0.05)。男性患者在CS3-CS4期下颌骨体长度生长最为显著(平均4.8 mm),女性则出现在CS1-CS2期(平均5.2 mm)。结论:安氏Ⅲ类错患者下颌骨的水平向及垂直向生长在两个生长发育期(CS1-CS2期以及CS3-CS4期)都极为迅速,且可一直持续到成人前期(CS5-CS6期)。  相似文献   

5.
曹伟清  林汤毅  吕冬 《口腔医学》2023,43(3):242-247
目的 评价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MA(mandibular advance)矫治安氏Ⅱ类骨性下颌后缩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符合条件的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至常熟市中医院口腔科就诊的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的安氏Ⅱ类骨性下颌后缩19例患者资料,平均年龄(12.32±1.51)岁。10例患者经MA导下颌向前治疗。9例未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矫治前后或观察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对X片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SNB、L1-NB、L1-NB距、L6-MP距、Z角治疗后明显增加(P<0.05);Co-Go、Co-Gn、SL增加量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ANB、U1-SN、U1-NA、U1-NA距、L1-MP、FCA治疗后明显减小(P<0.05);治疗组SE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 MA可以促进下颌发育,矫治下颌后缩畸形,改善骨性畸形和侧貌;且可以维持下前牙唇倾度及下颌平面角。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恒牙列初期安氏Ⅱ类2分类错男、女患者的颅面硬组织特征。方法选取30例恒牙列初期安氏Ⅱ类2分类错患者,男女各15例,11~13岁,平均年龄12.36岁,利用计算机X线头影测量系统对其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与正常均值比较,恒牙列初期安氏Ⅱ类2分类错男、女患者的SNB、SL、上颌长度、下颌体长度、Co-Go、N-Me、N-ANS、ANS-Me、U1-NA(mm)、U1-NA、L1-NB(mm)、L1-NB减小,ANB、U1-L1增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恒牙列初期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颅面硬组织的主要结构特征是下颌位置靠后且水平向、垂直向发育不足,颅面垂直高度减小,提示我们对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应早期治疗,以促进下颌水平向、垂直向的生长发育。对于恒牙列初期安氏Ⅱ类2分类男性患者,改变下颌旋转方向,使下颌顺时针旋转,利于深覆的矫治和面部比例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伴口呼吸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儿与正常儿童的牙颌颅面硬组织横向结构的差异,为临床诊断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借助头颅后前位X线头影测量,对12例伴口呼吸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儿的牙颌颅面硬组织结构进行测量分析,并与15例正常儿童相应结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伴口呼吸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儿的上颌基骨宽度、上磨牙间距、下尖牙间距及骨性鼻腔宽度明显低于正常儿童(P<0.01);与正常相比,错患儿的下颌骨宽度、下磨牙间距的测量值也低于正常儿童(P<0.05)。结论口呼吸可引起儿童牙颌面横向结构上发育的异常,临床诊治时应对此异常给予考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恒牙初期安氏Ⅱ类 1分类患者其牙弓形态与上下颌宽度比的关系。材料和方法 :对 5 8名恒牙列初期安氏Ⅱ类 1分类患者的牙列记存模型进行研究 ,分别测量其上下颌尖牙间宽度和第一磨牙间宽度 ,并计算其尖牙宽度与磨牙宽度之比 ,即代表牙弓形态 ,随后分析牙弓形态与上下颌宽度比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结果 :上下颌牙弓宽度之比与上下颌的牙弓形态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 :在对恒牙初期安氏Ⅱ类 1分类患者进行矫治时 ,根据不同的牙弓形态 ,对牙弓宽度进行相应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性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青少年经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后牙颌指标变化与上气道矢状径的相关性.方法:将骨性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青少年40例,分为拔牙组与非拔牙组各20例.对矫治前后的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拔牙组SNA角、ANB角减小,上下切牙内收(P<0.01),非拔牙组下切牙较唇倾(P<0.01).上气道矢状径仅非拔牙组矫治后PNS-Ba增加(P<0.05).相关分析显示,拔牙组U-MPW和PAS变化与SNB角变化呈正相关(P<0.05),非拔牙组SPP-SPPW变化与ANB角变化呈负相关(P<0.05).结论:颌骨的变化尤其下颌骨的大小和位置较牙齿的位移对上气道口咽部矢状径的变化影响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错畸形的颅底结构特征与颌面部形态之间关系.方法:将64名12-14岁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安氏Ⅱ类及安氏Ⅲ类,拍摄矫治前头颅正侧位片,描画在硫酸纸上,输入计算机进行测量、统计.结果:颅底角安氏Ⅱ类明显大于安氏Ⅲ类;颅底角与关节角、下颌角负相关,与SN-PP正相关;前颅底长与面长正相关,后颅底长与下颌体长、面长、上面长、腭宽度正相关,与下面长负相关.结论:颅底结构与颌面部形态关系密切;颅底角越大,越倾向于Ⅱ类面型,颅底角越小,越倾向于Ⅲ类面型;后颅底较前颅底对颌面部形态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安氏Ⅱ类2分类错患者下切牙的特点,为矫治安氏Ⅱ类2分类错提供参考。方法对126例年龄11~18岁正畸治疗前的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模型进行测量,分析安氏Ⅱ类2分类错患者下切牙牙量和缺失情况。结果安氏Ⅱ类2分类错患者10.32%下切牙缺失,下颌中切牙牙冠近远中宽度平均为5.21mm,下颌侧切牙牙冠近远中宽度平均为5.76mm,与文献正常值比较显示下切牙偏小,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安氏Ⅱ类2分类错患者下切牙牙冠的近远中径较正常人小,且多发下切牙缺失。  相似文献   

12.
安氏Ⅱ类错颅底与颌面部形态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安氏Ⅱ类错牙合颅底结构特征与颌面部形态之间关系。方法 将 5 7例 12~ 16岁女性患者分成两组 ,安氏Ⅱ类及安氏Ⅰ类 ,拍摄矫治前头颅正侧位片 ,描画在硫酸纸上 ,输入计算机进行测量、统计。结果 安氏Ⅱ类错牙合颅底角明显大于安氏Ⅰ类 ,下颌骨有向前向上旋转趋势 ;颅底角与关节角、下颌角呈负相关性 ;颅底长 ,Ⅱ类与Ⅰ类无明显差别 ,其中后颅底与颌面部关系密切 ,后颅底长与腭骨长、上面高呈正相关性 ,与下齿槽基骨高度呈负相关性。结论 安氏Ⅱ类错牙合者颅底结构与颌面部形态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安氏Ⅱ类错牙 合颅底结构特征与颌面部形态之间关系。方法 将57例12~16岁女性患者分成两组,安氏Ⅱ类及安氏Ⅰ类,拍摄矫治前头颅正侧位片,描画在硫酸纸上,输入计算机进行测量、统计。结果 安氏Ⅱ类错牙 合颅底角明显大于安氏Ⅰ类,下颌骨有向前向上旋转趋势;颅底角与关节角、下颌角呈负相关性;颅底长,Ⅱ类与Ⅰ类无明显差别,其中后颅底与颌面部关系密切,后颅底长与腭骨长、上面高呈正相关性,与下齿槽基骨高度呈负相关性。结论 安氏Ⅱ类错牙 合者颅底结构与颌面部形态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伴口呼吸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儿与正常(牙合)儿童的牙颌颅面硬组织横向结构的差异,为临床诊断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借助头颅后前位X线头影测量,对12例伴口呼吸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儿的牙颌颅面硬组织结构进行测量分析,并与15例正常(牙合)儿童相应结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伴口呼吸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儿的上颌基骨宽度、上磨牙间距、下尖牙间距及骨性鼻腔宽度明显低于正常(牙合)儿童(P<0.01);与正常(牙合)相比,错(牙合)患儿的下颌骨宽度、下磨牙间距的测量值也低于正常儿童(P<0.05). 结论口呼吸可引起儿童牙颌面横向结构上发育的异常,临床诊治时应对此异常给予考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锥形束CT(CBCT)分析骨性Ⅱ类错畸形患者上气道与上、下颌骨形态的相关关系。方法: 选择骨性Ⅱ类及骨性Ⅰ类错畸形成年患者各33例进行CBCT扫描,保存为Dicom文件,导入Mimics 19.0软件中进行三维重建,对2组患者上气道与上、下颌骨数据进行测量。采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成人骨性Ⅱ类错与个别正常间上气道与上、下颌骨形态、结构的差异,以及骨性Ⅱ类错畸形患者上气道与上、下颌骨测量项目的相关关系。结果: 骨性Ⅱ类错组和个别正常组上气道形态与上、下颌骨测量结果比较,15个测量项目有显著差异(P<0.05)。骨性Ⅱ类错组上气道形态与下颌骨长度存在相关性的项目有10个,骨性Ⅱ类错组上气道形态与上颌骨宽度各测量项目中有显著相关性的项目有13个,骨性Ⅱ类错组上气道形态与下颌骨宽度各测量项目中有显著相关性的项目有3个。结论: 骨性Ⅱ类错畸形患者上气道与上、下颌骨之间具有相关关系。骨性Ⅱ类成人患者的上气道与上、下牙弓宽度也有一定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生长发育高峰期后女性安氏Ⅱ1类患者存在的后部牙弓及颌骨宽度不调,为安氏Ⅱ1类患者的早期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30例生长发育高峰期后的女性安氏Ⅱ1类及35例安氏Ⅰ类患者,在模型上测量上下牙弓的宽度并计算宽度差值(PTID),在头颅后前位X线片上测量上颌宽度、鼻宽度及下颌角间宽度,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生长发育高峰期后的安氏Ⅱ1类患者均存在着上牙弓及上颌骨的狭窄,其PTID与安氏Ⅰ类患者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生长发育没有改善安氏Ⅱ1类患者上颌后部牙弓及基骨的狭窄;对于安氏Ⅱ1类患者,早期通过扩大上牙弓的宽度,使下颌自由前伸,有利于Ⅱ类关系的纠正。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安氏Ⅲ类错(牙合)非拔牙与拔牙矫治前后牙弓及上气道形态变化及其相关关系.方法 选取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共40例,非拔牙与拔牙组各20例,两组均采用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矫治.测量矫治前后牙弓及上气道形态相关指标,获取的资料采用SPSS 23.0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拔牙组治疗后UMM(上颌第一磨牙间宽度)、UD(上颌牙弓长度)、LD(下颌牙弓长度)减小(P<0.05);两组治疗后LCC(下颌尖牙间宽度)、UMM、UD、LD变化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拔牙组治疗后ANB增大、U1-SN增大(P<0.05);拔牙组治疗后ANB增大,L1-MP减小(P<0.05);两组治疗后U1-SN变化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拔牙组治疗后PNS-R增大(P<0.05),拔牙组治疗后PNS-R、PNS-Ad 2增大、SPP-SPPW减小(P<0.05),两组治疗前后上气道变化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拔牙组治疗后腭咽段SPP-SPPW变化值与L1-MP变化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 安氏Ⅲ类错(牙合)非拔牙与拔牙矫治后上气道鼻咽段均有增大趋势;拔牙矫治后上气道腭咽段有减小的趋势,其减小与非拔牙矫治相比并不明显,并与下中切牙的舌倾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采用强支抗内收前牙矫治前后对上气道以及周围结构的改变.方法 筛选安氏Ⅱ类1分类成年女性患者9例,拍摄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采用Dolphin Imaging 11.5软件,对照研究分析患者经拔牙矫治前后上气道以及舌骨位置的相关指标.结果 安氏Ⅱ类患者经拔牙矫治后上颌前牙大幅度内收,下切牙唇倾度减小(P<0.05),下颌平面角以及上颌第一磨牙位置未见明显变化.上气道鼻咽部、口咽部、喉咽部体积,面积,上下界宽度以及气道最小横截面积均未见显著性变化(P>0.05),而舌骨位置在垂直向上舌骨点位置没有变化,双侧舌骨体点至水平面[G(L)-X与G(R)-X]距离增大,差距有显著意义(P<0.01)矢状向上舌骨点至颏后点(H-RGN)距离减小,舌骨体点至冠状面(H Z)以及右侧舌骨体点到冠状面[G(R)-Z]距离增大,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安氏Ⅱ类1分类成年女性错(牙合)畸形患者在拔除四颗第一前磨牙并使用强支抗内收前牙后使上下颌前牙大幅度内收,面型得到较大改善,但在治疗前后患者鼻咽部、口咽部、喉咽部气道的高度、宽度、体积、表面积并未出现明显改变.舌骨未出现明显的整体性移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Forsus矫治器治疗年轻成人安氏Ⅱ类错[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Forsus矫治器对13例年轻成人的安氏Ⅱ类下颌后缩畸形患者进行矫治,术前术后进行头影测量及上、下颌尖牙及磨牙间宽度测量分析。结果:SNA、ANB、OJ、OB、OP-SN、FMA、Si-LiPg'、U1-NA、U1-NAmm、N'-Sn-Pg'、Ls-E、Li-E等在治疗后减小,有显著性差异。L1-NB、L1-NBmm、Pg'-N'-S、ANS-Me、Pg-Pg'、S-N'-Si、上颌牙弓后部宽度在治疗后增大,有显著性差异。SNB、S-N'-Sn、Go-Pg、Co-Go、上颌牙弓前部宽度、下颌牙弓前部宽度、下颌牙弓后部宽度、上颌第一磨牙远中及压入移动,上面高等无显著性差异。结论:Forsus矫治器能够有效抑制上颌骨的生长,促进下颌骨逆时针旋转生长,使下面高增大,有效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改善磨牙远中关系及下颌后缩的软组织侧貌。适用于年轻成人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错畸形的颅底结构特征与颌面部形态之间关系。方法 :将 6 4名 12— 14岁患者平均分成两组 ,安氏Ⅱ类及安氏Ⅲ类 ,拍摄矫治前头颅正侧位片 ,描画在硫酸纸上 ,输入计算机进行测量、统计。结果 :颅底角安氏Ⅱ类明显大于安氏Ⅲ类 ;颅底角与关节角、下颌角负相关 ,与SN -PP正相关 ;前颅底长与面长正相关 ,后颅底长与下颌体长、面长、上面长、腭宽度正相关 ,与下面长负相关。结论 :颅底结构与颌面部形态关系密切 ;颅底角越大 ,越倾向于Ⅱ类面型 ,颅底角越小 ,越倾向于Ⅲ类面型 ;后颅底较前颅底对颌面部形态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