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惊恐障碍患者的自我功能、家庭功能、社会支持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Ⅱ-CV)、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20例惊恐障碍患者进行测评,并与正常对照组20例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自我和谐总分、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实际家庭亲密度与实际家庭适应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亲密度不满意度、适应性不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领悟社会支持总分、领悟家庭内支持、领悟家庭外支持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家庭亲密度与社会支持各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对亲密度不满意程度与社会支持总分及家庭外支持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对适应性不满意程度与家庭内支持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惊恐障碍患者的自我和谐性较低,家庭功能存在缺陷,领悟社会支持程度较低,家庭功能与领悟社会支持互为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分析乳腺癌患者的社会支持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33例乳腺癌患者与29例健康女性进行问卷测评分析。结果乳腺癌组的主观支持分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乳腺癌组已婚者主观支持分值低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乳腺癌组大学以上文化程度者的客观支持分、主观支持分及总社会支持分均低于对照组,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的主观支持较差,尤以已婚乳腺癌患者明显;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乳腺癌患者主、客观社会支持均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烧伤患者的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将84例中重度、特重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3例和非干预组41例,干预组给予常规治疗+心理干预,非干预组仅予常规治疗;共8周。于干预前后分别对两组进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及应对方式问卷调查。结果:心理干预后,SSRS的主观支持、利用度及应对方式的积极因子干预组明显高于非干预组(P〈0.05或P〈0.01);消极因子低于非干预组(P〈0.05或P〈0.0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组主观支持、利用度及应对方式的积极因子在时间效应(F=10.47,F=9.50,F=12.59)、组别效应(F=7.01,F=7.23,F=10.53)及交互效应(F=14.83,F=11.80,F=14.53)方面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消极因子组别效应不显著(F=3.44,P〉0.05),但时间效应(F=7.14)、交互效应(F=5.79)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心理干预有利于烧伤患者减轻负性情绪、改善应对方式及提高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治疗不良反应量表(TESS)、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一36)以及自编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人口学资料、病期、住院时间、临床用药、目前状态、躯体疾病),对2012年8月~2013年8月的163例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进行评定,并与82名健康志愿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SF-36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1);患者的生理机能与药物不良反应呈负相关(r=-0.290,P〈0.01);躯体疼痛与患者的阳性症状(r=-0.144,P〈0.05)及阴性症状(r=-0.199,P〈0.05)呈负相关;一般健康状况与患者的阴性症状(r=-0.193,P〈0.05)及一般精神病理症状(r=-0.219,P〈0.01)呈负相关;精力与患者的阴性症状(r=-0.342,P〈0.01)及一般精神病理症状(r=-0.186,P〈0.05)呈负相关;社会功能与药物不良反应(r=-0.173,P〈0.05)呈负相关;情感职能与患者的阳性症状(r=-0.201,P〈0.05)呈负相关;精神健康与阴性症状(r=-0.214,P〈0.01)及一般精神病理症状(r=-0.168,P〈0.05)、药物不良反应(r=-0.194,P〈0.05)呈负相关。结论 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低下,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患者的精神状态、药物疗效、不良反应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负性情绪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对51例2型糖尿病患者与5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负性情绪比较,采用生活事件量表(L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的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和总刺激量得分均显著较高(P均〈0.01);而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分及支持利用度分均显著较低(P均〈0.01)。糖尿病组SCL-90总分及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惧6个因子分与SDS、SA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负性情绪,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可能对其防治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分析复员退伍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尊感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河北省荣军医院180例复员退伍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自尊感量表(SES)、总体幸福感量表(GWB)、社会支持量表(SSE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评定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患者自尊水平低于正常人群(u=-21.383,P〈0.01);不同一般资料情况(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病程、家族史、住院时间及是否合并躯体疾病)的患者SE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尊与精神症状、自知力和不良反应无相关性(P〉0.05);与SSRS的对支持的利用度维度、EPQ的内外向E维度及GWB评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196,0.159,0.154,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对支持的利用度是影响自尊的突出因素。结论 丰富患者娱乐生活、给予更多的社会支持、增强幸福感,有助于提高复员退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尊。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儿童期虐待对新兵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对505名入伍新兵进行儿童受虐问卷(CTQ-SF)、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评定。结果遭受儿童期虐待的新兵在应付方式选择及社会支持上显著低于无虐待组(P〈0.05)。简单相关分析显示儿童期情感虐待、情感忽视、躯体忽视及总虐待分均与积极应对呈负相关(P〈0.01);儿童期经历过情感虐待、情感忽视、性虐待、躯体虐待、躯体忽视及虐待总分均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P〈0.05,P〈0.01)。儿童期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情感忽视、躯体忽视及总虐待分均与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呈负相关(P〈0.01);儿童期经历过情感虐待、情感忽视、性虐待、躯体虐待、躯体忽视及虐待总分均与主观支持成负相关(P〈0.05,P〈0.01)。情感忽视、躯体忽视与积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P=0.000,P=0.003);虐待总分、情感虐待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P=0.032,P=0.026),与社会支持总分呈负相关(P=0.000,P=0.011)。结论儿童期遭受虐待的新兵在应对方式上往往采取消极应对,且社会支持不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汶川地震灾后半年,震伤未愈伤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生率和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成都市某医院地震伤员康复中心未愈伤者58例,采用自制一般情况问卷、心理健康自评问卷、分离性体验量表、PTSD自评量表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进行测评。结果:未愈伤者在地震灾后半年患PTSD者占41.4%;男性伤者中残疾率28.6%和PTSD发生率28.6%明显低于女性伤者的46.7%和53.3%(P〈0.05)。创伤后应激水平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483,P〈0.01);和消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r=-0.449,P〈0.01)。伤者中分离水平极低,遗忘和创伤后应激水平呈正相关(r=0.541,P〈0.01);残疾、低社会支持和创伤后应激水平显著相关(r=0.642,P〈0.05)。结论:地震灾后半年,震伤未愈伤者PTSD患病率较高,残疾、社会支持差、遗忘水平高、消极的应对方式是震伤未愈者发生PTSD的主要相关因素,应给予充分的药物及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4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在给予利培酮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的血清BDNF水平,并与40名正常人(正常对照组)的血清BDNF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患者组血清BDNF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8周,患者组血清BDNF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中有阳性家族史者(8例)与阴性家族史者(32例)之间血清BDN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治疗前后血清BDNF水平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r=0.283,r=0.09;P〉0.05)无显著相关;两组血清BDNF水平与年龄(r=-0.142,r=-0.122;P〉0.05)、体质量指数(r=-0.112,r=0.039;P〉0.05)均无显著相关。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存在血清BDNF水平低下,利培酮治疗可提高其血清BDNF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短程认知行为治疗对自杀未遂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生命质量改善的效果。方法:将130例自杀未遂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认知行为治疗组66例(实际完成63例)和对照组64例(实际完成59例),治疗12周并随访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周和随访6个月末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WHO健康量表(WHOQOL—BREF)、生命质量量表(QOLS)的评定。结果:两组脱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和随访6个月,两组再次自杀率比较,以对照组高于治疗组(x2=4.366,x2=5.779;P〈0.05)。治疗12周和随访6个月,QOLS总分(t=2.34,3.49)、SDS总分(t=2.12,2.65)、WHOQOL—BREF总分(t=2.06,2.46)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SSRS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1,0.25;P〉0.05)。结论:认知行为治疗有助于改善自杀未遂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生命质量,降低再次自杀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激有关因素与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42例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组,85例正常人为对照组,采用应对方式问卷对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评定,对研究组患者单独评定症状自评量表(SCL-90)、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自动思维问卷(ATQ)及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结果研究组解决问题分低于对照组,自责、回避、合理化分高于对照组,成熟应对方式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不成熟应对方式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ATQ与应付方式问卷中除合理化外各因子均有相关性(P〈0.05),PSSS量表中的家庭外社会支持和社会支持总分与解决问题、求助、成熟应对方式有相关性(P〈0.05),SCL-90与所有应对方式因子均有相关性(P〈0.05),EPQ中的内外向与解决问题、自责、求助、成熟应对方式有相关性(P〈0.01),神经质与除解决问题外各因子均有相关性(P〈0.01),精神质与除回避外各因子均有相关性(P〈0.05),掩饰与所有因子均有相关性(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成熟应对相关的因子包括内外向、家庭外支持、家庭内支持、精神质,与不成熟应对相关的有ATQ、掩饰因子,与混合型应对方式相关的有SCL-90总分。结论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不成熟应对方式,其与应激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济南市监狱男性服刑人员的心理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550名监狱男性服刑犯进行调查.结果 研究组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常模(P<0.01);EPQ的精神质、内外向、神经质分量表评分均高于全国常模(P<0.01);掩饰性分量表评分低于全国常模(P<0.01).研究组SCL-90总分及所有因子分与EPQ分量表精神质(P)维度、神经质(N)维度呈正相关(P<0.01);SCL-90总分及除敌对及偏执因子外所有因子分与内外向(E)维度呈负相关(P<0.05);SCL-90总分及除躯体化因子外所有因子分与掩饰性(L)维度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显示婚姻状况、犯罪类型和EPQ的神经质(N)、内外向(E)、精神质(P)进入SCL-90阳性症状的回归方程.结论 服刑人员存在较多的心理健康问题,在人格特征上存在高精神质、高神经质、高外倾性和低掩饰性的特点,其影响因素较多.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成都市公安局青羊区分局在岗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2013年5月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和自愿参加的原则抽取成都市公安局青羊区分局的在岗警察366名,采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测量其心理健康状况,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9个因子。结果SCL-90总评分与国内常模比较[(143.95±52.23)分vs.(129.96±38.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8,P0.01)。128名(35.0%)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4名(9.3%)为中度心理问题。除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外,其余8个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因子和偏执因子与年龄呈正相关(r=0.126、0.103,P0.05)。结论成都市公安局青羊区分局在岗警察心理健康状况整体可能较差,尤其是民警和年龄较大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抑郁症患者社会支持与生命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MOS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60例抑郁症患者进行调查,并选用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与抑郁症患者的健康状况相对比,数据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抑郁症患者的生命质量较差,抑郁症组SF-36的问卷得分较对照组有高度显著性(t=-18.620,P<0.01).抑郁症患者所获得的社会支持程度低于国内常模(t=-4.012,P<0.01).抑郁症患者的生命质量与社会支持程度呈正相关关系(r=0.334,P=0.009<0.01).结论 社会支持对抑郁症患者的生命质量是有影响的,在护理工作中应重视抑郁症患者的社会支持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精神科男护士的主要工作压力、所采取的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工作压力源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95例精神科男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精神科男护士工作压力平均水平为(2.69±0.57)分,排在首位的压力源是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其中工资及其他的福利待遇低,护理工作的社会地位低为主要的压力源;工作压力源总分及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病人护理方面,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P<0.01);工作压力源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P<0.05).结论 应重视精神科男护士的工作压力,需要社会给予多方面的支持和理解,设法减轻工作压力.精神科男护士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提高心理素质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解这个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的给予心理咨询及疏导,提高官兵的心理健康水平。方法采用心理卫生自评量表(SCL-90),以连为单位,严格按照测试要求进行测验。结果(1)驻训特种兵SCL-90总分〉160分者占总人数19.6%。主要表现在:躯体化6.6%,强迫5.1%,人际关系敏感4.2%,精神病性5.1%。(2)驻训特种兵躯体化因子较中国男性军人明显增高(P<0.01),而人际关系敏感及敌对因子较后者明显降低(P<0.01);与中国正常男性比较显示:在躯体化、强迫、焦虑、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较中国正常男性明显增高(P<0.01)。(3)不同军龄的SCL-90结果比较:躯体化、抑郁因子分1年军龄组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1年组焦虑因子分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1)驻训特种兵的心理问题发生率较高,有必要在驻训期间对官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官兵的适应能力。(2)驻训特种兵较中国男性军人有更多的躯体化症状,其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中国普通男性。(3)不同军龄的驻训特种兵SCL-90结果比较显示:低军龄官兵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低。说明低军龄特种兵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群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神经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比较100例神经症患者和100名健康人的生活质量差异。以自编调查表项目、社会支持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症状自评量表评分为自变量,以生活质量综合问卷评分为因变量,进行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除物质生活维度外,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神经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综合问卷总分和各维度分都明显下降(P〈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神经症患者的经济收入、社会支持量表总分与生活质量问卷总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病程、共病、睡眠质量指数及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惧因子分与生活质量问卷总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生活质量问卷中的4个维度(因变量)与经济收入、社会支持量表总分、病程、共病、睡眠质量指数及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惧因子分10个自变量整体都具显著线性相关(P〈0.01)。结论神经症患者的生活质量较正常人差,生活质量各维度有27.4%~57.2%由经济收入、社会支持量表总分、病程、共病、睡眠质量指数及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惧因子分10个因素变化所决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城区肢体残疾成人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等量表对城区843例肢体残疾人进行调查,并与200例健康人群进行对照.结果 肢体残疾成人SCL-90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发现伤残等级、性别、个性、婚姻、职业、居住情况与SCIL-90有显著相关性(P<0.05,P<0.01);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患者SCL-90评分的主要因素依次为残疾等级、居住情况、SRSS、性格、工作状况、文化程度.结论 肢体残疾成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全面低下,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应引起社会的重视,加大对残疾人的关怀照顾和政策扶持,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9.
老年期痴呆患者亲属的心理健康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期痴呆患者亲属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防御方式问卷(DSQ)评定了71例老年期痴呆患者亲属(研究组)并与80例健康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老年期痴呆亲属SCL-90总分(t=6.970,P<0.001)、躯体化(t=2.876,P=0.005)、抑郁(t=2.696,P=0.008)及焦虑(t=2.736,P=0.007)因子分高于对照组。防御方式以不成熟(t=7.394,P<0.001)及中间型防御方式(t=3.143,P=0.002)为主。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不成熟防御因子分、躯体疾病、对支持的利用度对SCL-90总分影响大。结论老年期痴呆患者亲属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且与其不成熟防御方式、对支持的利用度低及患者躯体疾病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