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和自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的变化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收集60例原发未治疗的NSCLC患者(NSCLC组)和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Th17细胞比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IL-17水平.结果 NSCLC组Th17细胞占CD+3 T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1.23±0.41)%比(1.05±0.28)%,t=1.679,P=0.097],鳞状细胞癌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明显高于腺癌患者[(1.31±0.39)%比(1.09±0.41)%,t=2.093,P=0.041].NSCLC组IL-17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1.11±7.87) pg/ml比(17.64±5.07)pg/ml,t=2.280,P=0.027],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IL-17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腺癌患者[(23.11±8.73) pg/ml比(18.54±6.38)pg/ml,t=2.203,P=0.032].Th17细胞比例、IL-17的表达水平随临床分期的进展呈下降趋势[F=3.151,P=0.032;F=4.132,P=0.010].结论 NSCLC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比例和IL-17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分型、TNM分期相关,可能在NSCLC的病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检测Th17细胞及其相关因子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探讨其在NSCLC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41例NSCLC患者纳为NSCLC组,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人员19例为正常对照组(NC组)。收集NC组受检者外周血及NSCLC患者外周血、癌病灶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及肺组织匀浆上清液中IL-17水平;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组织中IL-17(IL-17+细胞)水平。对比不同病理类型、病理分期NSCLC患者外周血、癌病灶组织及癌旁组织Th17、IL-17水平。结果:NSCLC组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及IL-17水平均高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检测显示IL-17+细胞以细胞质呈棕黄色和(或)棕褐色为阳性表达,癌病灶组织中见典型IL-17+细胞明显散落,成团染为棕褐色。NSCLC患者癌病灶组织Th17、IL-17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鳞癌和肺腺癌患者外周血Th17及癌病灶组织和癌旁组织中Th17、IL-17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NSCLC患者外周血、癌病灶组织、癌旁组织Th17、IL-17水平均高于Ⅰ-Ⅱ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17细胞及其相关因子在NSCLC患者外周血及癌病灶组织中表达明显上调,且随着肿瘤病理分期增加显著升高,可能与NSCLC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3.
摘 要:[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中Treg和Th17细胞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40例NSCLC患者和20名健康对照的外周血样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reg和Th17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TGF-β和IL-17水平。[结果] 肺癌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和Th17细胞比例均显著性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6.65%±3.70% vs 4.06%±1.23%和1.20%±1.19% vs 0.44%±0.13%,P<0.05)。外周血Treg和Th17细胞表达与NSCLC患者分期等无相关性(P>0.05)。肺癌患者外周血TGF-β和IL-1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5.05±3.19 vs 15.96±3.65 和4.36±2.79 vs 2.01±1.83,P<0.05)。[结论] NSCLC患者外周血中Treg和Th17细胞以及相关细胞因子均高表达,Treg细胞以及Th17细胞参与了肺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RORγt和IL-17的表达水平,探讨Th17、RORγt及IL-17在食管鳞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009年8月至2010年6月40例食管鳞癌患者PBMC标本,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34~78(61±8.76)岁。采集40例健康志愿者PBMC为对照。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细胞在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比例;PT-PCR检测PBMC中RORγt和IL-17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较健康对照者明显升高[(2.40±0.55)%vs(0.84±0.41)%,P<0.01];PBMC中RORγt、IL-17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0.669±0.184)vs(0.451±0.151),(0.625±0.179)vs(0.438±0.150),P<0.01],且两者呈明显正相关(r=0.551,P<0.01)。食管鳞癌患者转移组与未转移组相比,Th17细胞比例、RORγt和IL-17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及PBMC中RORγt和IL-17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Th17细胞可能通过RORγt和IL-17参与食管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Wang WW  Wang ZM  Liu YY  Qin YH  Shen Q 《中华肿瘤杂志》2010,32(10):757-761
目的 研究Th17细胞在肝细胞癌(HCC)外周血中的表达,探讨Th17与HCC进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1例HCC患者和38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的水平,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从mRNA水平检测白细胞介素(IL-17)、IL-23p19和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RORc)的表达情况,分析HCC患者外周血Th17水平变化与其各项临床指标间的关系.结果 61例HCC患者的Th17细胞水平为4.67%±0.79%,正常对照组为3.25%±0.6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HC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IL-17、IL-23p19和RORc的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的23.9、8.5和23.2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C患者外周血中Th17水平增高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甲胎蛋白浓度等无关(P>0.05),而与肿瘤大小、门脉癌栓、远处转移、TNM分期等有相关性(P<0.05).Th17细胞水平随TNM分期的增加而升高,Ⅰ期、Ⅱ期、Ⅲ期、Ⅳ期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水平分别为4.05%±0.82%、4.32%±0.67%、4.94%±0.70%和5.22%±0.87%,Ⅰ~Ⅱ期患者的Th17细胞水平明显低于Ⅲ~Ⅳ期(P=0.0008).结论 HCC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水平升高,Th17细胞水平增高与肿瘤大小、门脉癌栓、远处转移、TNM分期有明显关系;PBMC中IL-17、IL-23p19和RORc的mRNA表达水平也明显升高.Th17细胞可能通过分泌效应细胞因子,直接或间接参与了HCC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与Th17细胞的比例以及相关细胞因子如IL-17、IL-6、TGF-β的变化,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选取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急性白血病初诊患者15例,另取15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3+CD4+TIL-17+辅助性T细胞(Th17细胞)、CD4+T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ELISA法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IL-17、TGF-β、IL-6的水平。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占CD4+T细胞的(1.39±0.24)%,高于对照组的(0.26±0.11)%(P<0.05);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11.58±2.17)%,高于对照组的(2.47±0.72)%(P<0.05);且Treg细胞与Th17细胞呈正相关(γ=0.37)。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中TGF-β、IL-6、IL-17的水平分别为(26.06±2.43)、(14.66±2.47)、(18.63±2.38)pg/ml,高于对照组的(13.41±1.92)、(1.44±0.29)、(10.34±1.71)pg/ml(均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Treg、Th17细胞比例升高,且两者呈正相关;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中TGF-β、IL-6、IL-17水平升高,可能影响Treg与Th17细胞的平衡。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Th17细胞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78例胸腺瘤患者及15例正常对照患者,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术前Th17细胞比例,检测外周血IL-17、IL-21及AchRAb水平,分析Th17及相应细胞因子的相关性,预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MG组Th17为(10.33±1.28)%,Con组为(7.33±0.58)%、Tm组为(7.67±2.18)%,后两组与MG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MG组患者IL-17为(18.05±7.23)pg/mL、IL-21为(180.67±16.17)pg/mL、AchR-Ab为(37.29±7.48)pmol/L,Con组IL-17为(7.45±3.46)pg/mL、IL-21为(84.33±5.13)pg/ mL、AchR-Ab为(15.23±3.32)pmol/L,Tm组IL-17为(8.22±1.67)pg/mL、IL-21为(93.00±7.21)pg/mL、AchR-Ab为(16.87±4.89)pmol/ L,后两组与MG组相比,上述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MG组患者Th17含量与IL-17(r=0.830,P < 0.001)、IL-21(r=0.734,P < 0.001)、AchR-Ab(r=0.809,P < 0.001)呈正相关;IL-17、IL-21与AchR-Ab是预测胸腺瘤合并MG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01)。  结论  Th17细胞参与了胸腺瘤合并MG的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其通过分泌IL-21促进自身细胞增殖,并通过分泌IL-17对MG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白细胞介素(IL)-17+CD4+T(Th17)细胞和IL-17+CD8+ T(Tc17)细胞在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探讨二者在肺癌免疫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60例肺癌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Th17和Tc17细胞占CD;T细胞的比例.结果 肺癌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1.795±0.623)%]和Tc17细胞[(0.865±0.357)%]比例分别高于对照组[(1.405±0.256)%、(0.640±0.204)%],(t=28.944,P< 0.001;t=14.051,P< 0.001).两组内Th17细胞与Tc17细胞的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肺癌组r=0.770,P<0.05;对照组r=0.532,P<0.05).Th7细胞和Tc17细胞表达均与临床分期有关(F值分别为4.882、3.633,均P<0.05),但与病理类型无关(均P>0.05).结论 肺癌患者体内Th17细胞和Tc17细胞表达升高,二者可能参与了肺癌的发生、发展;Th17与Tc17细胞的表达水平可作为评价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状态的新指标,能为病情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利妥昔单抗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Th17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体外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DLBCL初治患者(DLBCL组)20例和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20名,每个对象分别采集4份外周血标本,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按照培养条件的不同分成4个亚组:空白组(A亚组)、加入利妥昔单抗组(B亚组)、加入利妥昔单抗和血清组(C亚组)和极化组(D亚组)[加白细胞介素6(IL-6)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培养后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亚组外周血PBMC中Th17细胞比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上述培养液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的表达水平.结果 健康对照组中,D亚组的Th17细胞比例和IL-17水平分别为(17.12±4.90)%、(45.735±10.012)pg/ml,均高于A、B、C亚组(P<0.05),A、B、C亚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LBCL组A亚组的Th17细胞比例及IL-17水平为(0.69±0.24)%、(6.012±1.312)pg/ml,均低于健康对照组A亚组的(2.43±0.61)%、(8.217± 1.681)pg/ml(P< 0.05);在与利妥昔单抗一起体外培养后,DLBCL组中B、C和D亚组的Th17细胞比例分别为(2.34±0.48)%、(2.31±0.53)%和(16.92±4.81)%,IL-17水平分别为(7.944±1.538) pg/ml、(7.957±1.533) pg/ml和(44.417±9.881) pg/ml,均高于A亚组,且D亚组明显高于B、C亚组(P<0.05).B、C亚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外实验证实,DLBCL患者外周血PBMC中Th17细胞比例低于健康人,利妥昔单抗作用于DLBCL患者外周血PBMC后可升高Th17细胞比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人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BMSC)在体外对外周血Th17细胞及IL-17的调节作用.方法 用淋巴细胞分离液以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3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名健康人BMSC及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并传代培养;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的IL-17;流式细胞术检测共培养的健康人外周血中Th17细胞所占百分比.结果 AML患者BMSC与健康人PBMC共培养后,上清中IL-17表达水平为(292.32±37.25) pg/ml,与健康人BMSC与PBMC共培养上清中的IL-17水平[(169.64±17.47)pg/m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ALL患者的BMSC与PBMC共培养后,上清中的IL-17表达水平为(159.89±23.71)pg/ml,与健康人BMSC与PBMC共培养上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人、ALL和AML患者BMSC与健康人PBMC共培养体系中Th17细胞的百分比分别为(10.13±2.19)%、(13.77±4.04)%、(21.53±5.05)%,AML患者与健康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LL患者与健康人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L患者BMSC促进外周血CD4+T细胞分化产生Th17细胞,AML患者BMSC可能在免疫抑制调节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中IL-17的分布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15例肺癌组织和15例配对远癌正常组织中浸润淋巴细胞的IL-17表达水平。结果:肺癌患者肿瘤组织浸润淋巴细胞中IL-17A显著高于远癌正常组织(P<0.000 1),肿瘤组织中浸润产生IL-17的CD3+CD4+T细胞(Th17)(P<0.001)、CD3+CD8+T细胞(Tc17)(P<0.001)、γδT细胞(γδT17)(P<0.000 1)均高于远癌正常组织;肺癌患者肿瘤组织浸润Th17和Tc17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而γδT17水平显著高于Th17(P<0.001)和Tc17(P<0.000 1);肿瘤组织中浸润的γδT17表达水平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IL-17和肺癌发生相关,其早期主要来源是肿瘤浸润的γδT细胞;γδT17数量与淋巴结转移有关,提示γδT17细胞可能参与肺癌病程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沙利度胺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白细胞介素17(IL-17)、巨噬细胞炎性蛋白3α(MIP3α)表达及3年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60例DLBCL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联合组(30例,采用沙利度胺联合CHOP方案)和化疗组(30例,单用CHOP方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外周血中Th17细胞、IL-17、MIP3α表达量以及3年生存率.结果 联合组和化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3.3%(22/30)、46.7%(14/30),3年生存率分别为87.4%、4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后联合组外周血Th17细胞百分率及IL-17表达水平分别为(0.52±0.14)%和(1.61±0.53)%、(5.61±0.75)pg/ml和(8.87±1.84)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化疗组治疗前后Th17细胞及IL-17表达水平分别为(0.75±0.05)%和(0.74±0.07)%、(5.69±0.29)pg/ml和(5.26±0.24)pg/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后联合组患者外周血清中IL-17、MIP3α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8.51±0.23和13.96±0.89、27.4±1.5和83.0±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化疗组治疗前后分别为8.85±0.32和9.45±0.55、23.7±1.8和38.7±5.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与化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利度胺可能通过干预Th17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治疗DLBCL,延长DLBCL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17,Th17)和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的表达,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Th17/Treg比例的变化与食管鳞状细胞癌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009年9月至2010年5月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37例,其中男22例、女15例,平均年龄(61±7.85)岁;23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的表达情况,分析Th17占CD3+T细胞的比例,同样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reg的表达及其占CD4+T细胞的比例。分析Th17/Treg比例变化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Th17占CD3+T细胞的比例显著升高[(2.11±0.66)%vs(0.84±0.19)%,P<0.01],Treg占CD4+T细胞的比例也显著升高[(6.21±1.48)%vs(4.43±0.78)%,P<0.01];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转移组与未转移组相比,Th17比例明显升高[(2.42±0.55)%vs(1.61±0.51)%,P<0.01],而Treg比例无明显差异。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Th17/Treg比例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35±0.13)%vs(0.19±0.04)%,P<0.01];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组与未转移组相比,Th17/Treg比例显著升高[(0.39±0.13)%vs(0.29±0.10)%,P<0.05]。结论: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Th17/Treg比例显著升高,可能参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14.
肺癌患者外周血IL-2和IL-10水平检测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检测在肺癌患者中的价值,并探讨肺癌患者的Th1/Th2免疫反应状态及与肺癌分期、病理类型及临床KS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71例肺癌患者和30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外周血中IL-2、IL-10水平并以10例健康体检者作正常对照.结果肺癌组IL-10水平及IL-10/IL-2均显著高于肺部良性病变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而肺癌组IL-2水平则低于肺部良性病变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小细胞肺癌(SCLC)组IL-2水平较其它病理类型组低,较腺癌组明显下降(P<0.05).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血清中IL-10水平及IL-10/IL-2显著高于Ⅰ、Ⅱ期(P<0.05).KS评分<60组血清中IL-10水平及IL-10/IL-2显著高于KS评分>60组(P<0.05).结论肺癌组呈现明显的Th2强势表达,NSCLC患者Th2强势表达的量与肺癌的分期密切相关,且与肺癌患者临床KS评分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脑转移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胸外科及肿瘤科于2008年1月1日至2013年10月31日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确诊的NSCLC患者肺癌组织标本90例.其中脑转移患者30例为观察组,无脑转移患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直接测序法对所有标本进行EGFR基因突变检测.结果:无论腺癌还是鳞癌,脑转移NSCLC患者中EGFR基因突变明显高于无脑转移患者(46.7%vs 15.0%,P<0.01).结论:EGFR基因突变增加可能与NSCLC脑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胃癌患者外周血Th17和Treg细胞的转录因子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胃癌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57例胃癌患者、31例胃部良性疾病患者和40例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技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h17和Treg细胞的特异性转录因子RORγt和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胃癌患者血浆中IL-17、IL-23、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IL-10的浓度.结果 胃癌组FoxP3和RORγt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2.349±0.491和0.794±0.304,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良性疾病组(均P<0.05),FoxP3/RORγt比值也高于健康对照组和良性疾病组(P<0.05),而良性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晚期胃癌组的FoxP3/RORγt比值明显高于早期胃癌组(P<0.05).胃癌组血浆中IL-17、IL-23、TGF-β和IL-10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中晚期胃癌组TGF-β和IL-10水平明显高于早期胃癌组(P<0.05).结论 胃癌患者存在高Th17和Treg细胞水平,且随着病程的进展Treg细胞仍维持强势,FoxP3/RORγt比值明显增高.监测胃癌患者外周血Th17和Treg细胞的特异性转录因子和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有助于对病程的判断.  相似文献   

17.
CD4+T淋巴细胞是一类重要的免疫细胞,在不同细胞因子的诱导下,可分化为Th1 细胞、Th2 细胞、Th17 细胞和Treg 细胞等。Th17 细胞及Treg 细胞不仅具有多种生物免疫学效应,而且能够分泌不同的细胞因子,各种免疫细胞与细胞因子之间形成复杂网络,介导免疫反应,进行免疫调节,参与免疫相关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如肿瘤、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呈进行性升高,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肺癌的比例最高。因此,本文将对Th17 细胞和Treg 细胞的分化及特点及在NSCLC中的免疫调节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围术期肺癌患者Thl7细胞、NK细胞及IFN-γ、IL-17的动态变化。方法选择择期行肺癌根治术的患者(肺癌组)20例,对照组lO例,于术前(T。),术毕(T,),术后1d(T:)、3d(L)、5d(T4)检测外周血中Th17、NK细胞的水平,以及IFN-γ、IL-17的浓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肺癌组外周m中Thl7细胞、IL一17的表达升高;NK细胞及IFN-1的表达降低(P〈0.05)。与术前相比,肺癌患者术后1dTh-17细胞及IL-17的水平明显升高,NK细胞及IFN-γ水平明显降低;术后5dTh17细胞及IL-17的水平明显降低,IFN-1水平明显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肺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Thl7与IL-17A呈正相关性(P〈0.01);NK与IFN-γ呈正相关性(P〈0.01);Thl7与NK、IFN-γ均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围术期肺癌患者的免疫状态呈现先抑制后激活的状态,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NK细胞及IFN-γ、IL-17的表达对评估肺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老年喉癌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叉状头转录因子p3(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和CD4+白细胞介素(IL)-17+辅助性T细胞17(Th17)的表达特点及其与老年喉癌患者病程进展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在解放军第180医院耳鼻喉科确诊为喉癌的老年患者60例,其中伴颈部淋巴结转移28例,无颈部淋巴结转移32例,另取同期无喉部疾病的健康人30例作为对照.分别抽取老年喉癌患者及正常对照者外周血,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人群外周血中Treg和Th17细胞表达水平,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Foxp3、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RORγt)基因表达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无淋巴结转移老年喉癌患者Treg细胞百分比(t=9.817,P=0.018)、Th17细胞百分比(t=12.120,P=0.009)、Foxp3(t=6.090,P=0.023)和RORγt(t=7.130,P=0.028)表达水平均有所升高.伴淋巴结转移老年喉癌患者与无淋巴结转移老年喉癌患者相比,Treg细胞百分比(t=9.070,P=0.014)、Th17细胞百分比(t=12.140,P=0.009)和Foxp3(t=10.130,P=0.009)、RORγt(t=13.070,P=0.008)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伴淋巴结转移老年喉癌患者Treg/Th17和Foxp3/RORγt比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老年喉癌患者(2.401±0.614 vs 3.763±0.959;0.401±0.075 vs 0.563±0.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70,P=0.014;t=11.140,P=0.007).结论 老年喉癌患者中Treg细胞和Th17细胞表达失衡程度与老年性喉癌患者病情的进展呈正相关.因此,监测及纠正老年喉癌患者Treg和Th17细胞水平对于本疾病的辅助诊断、治疗及预后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Ⅲb期及Ⅳ期小细胞肺癌(SCLC)及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细胞因子表达的特点,探讨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免疫学特点。方法 选择TNM分期为Ⅲb期和Ⅳ期的肺癌患者,分别按照SCLC、NSCLC分为两组,采取静脉血标本,用Th1、Th2细胞因子标记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2、-4、-6、-10,比较相同分期的SCLC与NSCLC患者外周血CD+4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 Ⅲb期SCLC患者周围血CD+4细胞表达TNF-α明显高于NSCLC患者[(10.57±2.94)%、(7.03±3.06)%](P<0.05),而IL-4明显低于NSCLC患者[(2.48±0.55)%、(4.32±1.74)%],Ⅳ期SCLC患者外周血CD+4细胞表达Th1/Th2(IFN-γ/IL-4)低于Ⅳ期NSCLC患者。结论 SCLC中Th2细胞因子的高表达及IFN-γ/IL-4的降低可能预示预后不良,在NSCLC中,TNF-α的增高对预后更加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