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生物膜的液晶性质发现后,生物液晶的研究方兴未艾。与医学相联系的生物液晶研究也有了一些报导。本文报导了研究人的胆汁中的的液晶态。研究实验是用XPT—7型偏光显微镜,用鸡和人体胆汁直接涂片,在正交偏光下观察到有多个马尔它十字(maltesecrossed),其图象说明系片层状结构。它们是胆汁中的卵磷脂一水系液晶。  相似文献   

2.
生物液晶态液晶在工业上的广泛应用,新液晶的合成和市场上的大量需要,促使了液晶理论的发展。人们对生物材料的性质,也有更深入的了解。生物液晶的研究,又促进了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目前美国 Kant 大学、法国巴黎大学、印度利曼物理研究所和台湾等处,都在进行生物液晶的研究。已知人体部各部分都存在着液晶态,从大分  相似文献   

3.
分别用正常饲料、致石饲料饲养对照组和致石组豚鼠。在饲养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动态观测豚鼠胆囊胆汁中总胆固醇、黏蛋白、总磷脂和总胆汁酸含量的变化,并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各阶段结晶核的形成和结石晶体的生长情况。结果发现,对照组豚鼠胆囊胆汁中的总胆固醇、黏蛋白、总磷脂和总胆汁酸的含量在整个饲养过程中基本保持不变,且胆汁中未见有形结石晶体出现;而致石组豚鼠胆囊胆汁中总胆固醇和黏蛋白含量逐渐升高,总磷脂和总胆汁酸含量却逐渐降低,与对照组相比,饲养10d后就有显著性差异,饲养25d后就有显著性差异,且随着饲养天数的增加,致石组豚鼠胆汁中的液晶微泡增多变大并发生聚集和融合,以胆汁液晶微泡融合体为晶核的晶体生长迅速展开并最终形成大量微结石晶体。表明在胆囊结石形成过程中胆汁液晶是一种基本的结晶核,液晶微泡的聚集和融合是形成晶体生长的关键性因素。胆固醇和黏蛋白起到了促成液晶微泡产生聚集并相互融合的促成核作用,而磷脂和胆汁酸起到的则是抗成核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总结用偏光显微镜观察到鸡和人胆汁中的滤晶干涉图样(马耳他十字maltese crossed,索状管形 myclin tubees)。并用胆汁成份构成的几种动态系统来分析其形成原因。推测了液晶在胆汁中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5.
液晶是介于固态与液态之间的各向异性流体,是新发现的一种物质状态。它与生命现象也有密切的关联。生物液晶属于溶致液晶,它是疏溶剂性与亲溶剂性的双亲化合物。液晶在光学上是各向异性的,(即能从不同的方向透过不同的光波)。这样液晶就有双折射性。使用偏光显微镜来观察液晶态物质时,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导了在正交偏光镜下,对人体胆汁液晶的光学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胆汁液晶是一种非均质体,在正交偏光镜下,呈现出特殊的干涉图样和四次消光现象,光性符号是单轴正性的,干涉色级是一级灰白,双折射率Δn=0.011-0.017。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次报导了心肌细胞内存在着液晶态类脂滴,并测量了它的形态,多色性及吸收性、内部结构、干涉色的级序、双折率大小、消光类型,光性正负及轴性,及它的流动性。结果表明:心脏类脂滴以球滴液晶形式存在,在正文偏镜光下,显示出具有强的双折射马尔它十字消光现象。  相似文献   

8.
以聚氨酯弹性体为基质材料,与液晶化合物EBBA共混后,由溶剂蒸发法浇铸成膜.偏光显微镜观察证实了复合膜中液晶相的存在.用动态凝血实验、血小板粘附实验和扫描电镜观察的方法研究了复合膜中液晶含量对材料抗凝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只有当液晶含量达到30%(wt)时,复合膜的血液相容性随着液晶含量的增加有明显改善,同时发现复合膜表面吸附的血小板随着液晶含量的增加而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9.
背景:蛋白质在材料表面的吸附行为对于提高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证明材料表面液晶态结构的引入改善了纯基材聚合物的生物相容性。目的:利用仿生学原理,模仿生物膜表面的液晶结构形态,制备液晶/聚氯乙烯复合膜。通过不同温度的热处理诱导液晶畴的尺寸及排列,以调控液晶/聚氯乙烯复合膜表面拓扑结构。方法:称取一定量的聚氯乙烯及液晶化合物胆甾醇三缩四乙二醇碳酸酯,分别溶于四氢呋喃中配制成溶液,再按体积比混合制备不同液晶含量的液晶/聚合物复合膜,置于恒温恒湿反应箱中4h,按同样方法制备纯聚氯乙烯膜作对照。通过偏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不同液晶含量复合膜经不同温度热处理后的表面拓扑形貌,并对复合膜进行了蛋白质吸附研究。结果与结论:液晶/聚氯乙烯复合膜表面呈现出的液晶微区的形态特征受到液晶含量、热诱导作用等因素的影响。液晶含量越高,表面越光滑;随着温度增加,表观粗糙度增大。结果提示,通过适当调节温度和液晶含量可获得具有一定拓扑结构的复合膜,从而影响复合膜表面蛋白吸附。  相似文献   

10.
壳聚糖液晶膜生物相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壳聚糖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无口服毒性等而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领域。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液晶态普遍存在于生命体中。本研究从仿生角度出发,制备出壳聚糖液晶薄膜。采用偏光显微镜和动态接触角测定仪分别研究其织构和亲水性能,并通过体外细胞培养法研究了生物相容性。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液晶薄膜呈现典型的胆甾相液晶织构,与非液晶薄膜相比,它不仅具有更好的亲水性能,而且能更好地促进L929细胞黏附、生长、增殖及分化,表现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本研究为开发新型生物材料和更好地模拟体内微环境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俄国科学家(?)于1903年第一次研究成的色层析法是分离复杂混合物和提纯物质的吸附动力学方法。该法基于物质的各组分的迁移速度不同,在吸附剂层形成各组分色带。本文的目的是研究色层析在生物体机能方面有何作用。现已合成了许多液晶态吸附剂,对分离化学结构相近的物质具有很高的选择性与良好的效果。分离一种物质的同分异构体是液晶的特异性能,这对各向同性的普通液体来说是困难的或是不可能的。液晶所具有分子易变性,结构的有序度及其对外界——光、声、机械压力、温度变化、电与磁场和化学因素等的作用,能相应地改变自身结构等特性,在某种程度上说它具有生物细胞固有的性质。有根据表明,液晶具有各种生物结构  相似文献   

12.
从胆道疾患病人采集的胆汁标本,用组织培养方法进行病毒分离。从6例胆道疾患病人的胆汁中分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经用标准免疫血清中和试验,证实为Ⅱ型脊髓灰质炎病毒。表明脊髓灰质炎病毒可以在胆道系统中存在,并可能是胆道感染的原因之一。对胆汁对组织培养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其去除方法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Oddi括约肌运动调节与功能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Odd i括约肌(SO)是位于胆管、胰管和十二指肠结合部位的神经肌肉复合体,是胆汁和胰液的最终流出道。SO由胆总管括约肌、胰管括约肌、壶腹部括约肌和纵肌束组成。测压结果表明SO的运动是一个动态的周期性变化过程,存在一种主动收缩波称为蠕动波,起源于胆总管下端,收缩时将胆汁排入十二指肠,舒张时胆汁流入括约肌管内。1 O dd i括约肌的运动调节1.1神经调节SO中有α、β肾上腺素能和胆碱能受体。α受体和胆碱能受体介导SO收缩,β受体介导SO舒张。支配SO括约肌的胆碱能和肾上腺素能神经将中枢神经系统与存在于SO肌层间的以及其表面的肠…  相似文献   

14.
胆总管切开引流术后水样胆汁3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术后水胆是指肝胆手术后每日胆汁引流量超过1500ml达3000ml左右。胆汁稀薄呈水样。通常继发于胆道梗阻解除时,有明显肝功能损伤、胆管有明显炎症的病人较多。如处理不当,易致患者水电解质紊乱,胆汁漏,甚至死亡。我科自2001年至2006年间,收治胆总管结石梗阻性胆管炎,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病人中有3例术后出现水样胆汁,现就其病因及冶疗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5.
晶状体在视觉的调节中很重要。在正常情况下,晶状体是无色透明的。若患白内障就变得混浊。许多人用生化的方法研究过晶状体,但从液晶的观点进行研究,则未见报道。 双折射能给我们提供有关物质各向异性或大分子排列的有关信息。作者用自己设计的装置测定了20只牛眼晶状体的双折射,所得数据和其他作者的估计值是一致的。我们还测定了失水过程中双折射数的改变。测量的精确度是用光电倍增管和光点检流计来提高的。 从实验结果得知牛眼晶状体具有双折射的性能。这意味着蛋白质大分子可能是各向同性或各向异性,但它们的排列是有序的。这和液体的性质不同。此外,新鲜牛眼晶状体含有56%的水份,仍可保持双折射,这和一般晶状体的性质不同。所以,牛眼晶状体很可能是以液晶态存在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酸和胆汁反流的发生情况.方法 RE患者85例及健康志愿者20例,应用Digitrapper MKⅢ便携式pH监测仪及Bilitec 2000便携式胆汁监测仪同步监测食管24h pH变化及胆汁反流.结果 RE组有酸和胆汁共同反流者为53例(62.4%),单纯酸反流者26例(30. 6%),单纯胆汁反流者3例(3.5%),无任何反流者3例(3.5%).RE组中酸及胆汁反流次数、持续反流大于5min次数、最长持续反流时间及反流总时间百分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男女之间比较,各种反流无差别.结论胆汁反流与酸反流同样常见于RE患者,在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同步动态监测食管pH值及胆汁变化对RE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本文测定胃内 2 4小时胆汁含量 ,旨在探讨其在胆汁反流性胃炎上的诊断价值 ,并于空腹和餐后测定胃窦的运动节律和强度 ,借以观察胃窦动力变化 ,了解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生与胃窦动力的关系。方法 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 4 2例 ,均符合下列条件 :①上腹和 (或 )胸骨后烧灼痛。②胃镜检查时在无明显恶心及注气过多的情况下粘液湖内有黄色粘液或胃窦部粘膜黄染。③胃镜观察及胃粘膜病理检查均见炎症存在 ;对照组 2 8例 ,为非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 ,胃镜及病理证实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19例 ,慢性萎缩性胃炎 8例。应用Bilitec 2 0 0 0型便携式 2…  相似文献   

18.
液晶复合膜的表面形貌特征及其血液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模仿生物膜的表面结构形态,制备液晶/聚氨酯复合膜,作为抗凝血生物材料;材料和方法:将胆甾醇液晶引入到聚合物中,制成液晶复合材料,利用偏光显微镜观察复合材料的表面形貌特征,并通过溶血率测试,动态凝血试验及血小板粘附试验探究液晶/PU复合膜的血液相溶性;结果:在聚合物基材中加入亲水性的胆甾醇液晶可使复合材料表面呈现有液晶微区的有序结构特征,复合膜表面的抗凝血性能提高;结论:胆甾醇液晶能明显改善材料的血液相容性,改善的程度与液晶的组成及复合膜中液晶的含量相关.  相似文献   

19.
以聚醚型聚氨酯为基质材料 ,分别与向列型、胆甾型液晶化合物在适当溶剂中溶解共混后 ,利用溶剂蒸发法在聚四氟乙烯板上浇铸成膜。详细研究了液晶含量对复合膜动态凝血性能 ,血小板粘附性能以及溶血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只有当复合膜中的液晶重量份数超过 30 %时 ,复合膜才表现出良好的抗凝血性能 ,且随液晶含量的增加 ,复合膜的抗凝血性能有明显的改善 ,尤其是复合膜表面吸附的血小板数量随液晶含量的增加而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20.
胆道梗阻后胆汁中自由基反应及其在胆石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通过临床标本及动物实验,观察胆汁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脂质(LPO)、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G)、总胆红素(TB)及总蛋白(P)等的变化,对胆道梗阻后胆汁中自由基反应及其在胆石形成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原发性肝胆管结石和/或胆道梗阻病人术中胆汁的SOD和LOP升高,显示自由基反应增强,切除病灶或解除梗阻后则逐渐下降。动物实验证明,兔胆道梗阻后,同样使胆汁中SOD和LPO显著上升,并伴随有组织性β-G,TB,及P的含量明显增加。组织性β-G和TB变化与SOD相关。提示胆道梗阻,胆管内压增高,可通过增强自由基反应途径使胆汁成份发生变化,导致胆石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