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胃肠道息肉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内镜诊断经病理证实的胃肠道息肉76例行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76例共108枚息肉,其中93枚为扁平、广基息肉,仅行氩离子凝固术,另15枚有蒂息肉采用内镜下圈套治疗配合氩离子凝固术。经1~3次凝固术治疗病变均消除,息肉全部治愈。结论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胃肠道广基、扁平息肉或息肉样隆起疗效佳、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器(氩气刀)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德国ERBE公司生产的APc型内镜专用氩离子凝固器对经病理证实的消化道息肉进行氩离子凝固术。结果:180例患者,共324例息肉,其中230枚扁平广基息肉经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有94枚有蒂息肉在内镜圈套治疗时采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器配合治疗,全部治愈。结论: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消化道息肉疗效确切、安全,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骁宇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6):178-179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对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德国ERBE公司生产的APC300型内镜专用氩气刀,对病理证实的胃肠道息肉行氩离子凝固术。氩离子凝固治疗以内镜所见整个病灶凝固为止。凝固次数依据息肉大小及生长部位决定结果:采集本院2004年6月~2009年12月126例患者共365枚息肉,其中320枚为直径〈10mm的息肉仅用APC清除,对于45枚直径〉10mm的亚蒂和细蒂息肉先行圈套切除后再用APC处理残端组织后全部治愈。结论: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对胃肠道息病变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药实践》2016,(11):811-813
目的:探讨兰索拉唑联合氩离子凝固术治疗Barrett食管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后口服兰索拉唑30 mg,每日1次,共8周,观察第3,6,12个月的效果。结果:在第3,6,12个月回访有效率分别为66%,72%,82%,效果显著。结论:氩离子凝固术联合口服兰索拉唑治疗Barrett食管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分析疣状胃炎治疗中氩离子凝固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8例疣状胃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研究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质子泵抑制剂和胃黏膜保护剂治疗,研究组在此前行氩离子凝固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临床症状改善、病灶数目减少等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结论采用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疣状胃炎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病灶数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内镜高频电切联合氩等离子凝固术治疗结直肠多发息肉的应用与疗效.方法 对于50例患者共发现结直肠息肉97枚,采用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65枚,内镜专用氩气刀德国ERBE公司APC300型,进行压力自凝固术治疗32枚.结果 50例患者全部临床近期治愈.结论 高频电凝切除术联合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结直肠多发息肉是安全、有效、可靠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对幽门螺杆菌阴性疣状胃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幽门螺杆菌阴性成熟型疣状胃炎6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在胃镜下行氩离子凝固术,术后予埃索美拉唑(耐信)20mg,Bid,治疗4周,对照组20例,予埃索美拉唑(耐信)20mg,Bid,治疗4周,疗程后复查胃镜和行临床症状随访。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变和内镜病灶消失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经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的疣状胃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内镜复查病灶消失,未出现出血和穿孔等并发症。结论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是治疗幽门螺杆菌阴性疣状胃炎的一种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副作用少的方法,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分析经内镜下氩气离子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与高频电刀治疗胃十二指肠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分别用氩气离子凝固术和高频电刀治疗胃十二指肠息肉患者578例1545枚息肉。结果本组226例患者共674枚息肉经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其中17位患者共19枚较大息肉为了防止烧灼过深发生穿孔而进行延期治疗。352例患者共871枚广基息肉采用内镜下氩气离子凝固术,其中854枚一次性灼除,术中术后无异常,17枚息肉因体积较大经延期二次治疗后消失。两组方法治疗的治愈率相比较无显着差异,但经内镜氩气离子凝固术治疗在安全性及术后并发症方面明显优于高频电刀治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内镜氩气离子凝固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息肉疗效确切、安全性好、术后并发症少,明显优于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氩离子凝固术对成熟型疣状胃炎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内镜诊断为成熟型疣状胃炎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采用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对照组28例单纯给予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剂治疗。2组均于治疗1个月后进行内镜复查。结果治疗组32例176枚疣状病灶均消失,无穿孔等并发症发生。对照组28例153枚疣状病灶无明显消退。结论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成熟型疣状胃炎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15例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行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消除食道静脉曲张,预防再发出血的效果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实施该手术的患者行术前心理护理,术中配合、术后护理进行总结.结果 经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序贯治疗15例,随访观察6个月,再发出血3例,再出血率为20%.结论 通过对食管静脉曲张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良好护理,可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配合医生顺利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11.
刘宇  陈东风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1):3203-3204
目的:探讨食管胃黏膜异位(Heterotopie Gastric Mucosa,HGM)的发病特点、镜下表现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2月~2009年1月经内镜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诊断的食管胃黏膜异位患者103例,经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所有病例3~6个月复查胃镜1次.结果:病变部位距门齿14~18 cm 86例,距门齿28~30 cm 17例.经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后3~6个月后复发的8例.结论:HGM发病以中年男性多见,好发于上段食管,APC治疗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2.
蒲元和胃胶囊联合氩离子凝固术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11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丰  宋文冲 《中国药业》2010,19(19):67-69
目的观察蒲元和胃胶囊联合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幽门螺杆菌阴性的隆起糜烂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347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115例口服埃索美拉唑肠溶片(20 mg,每日2次)、猴头菌提取物颗粒(3 g,每日3次)治疗4周;B组113例在A组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氩离子凝固术治疗4周;C组119例口服埃索美拉唑肠溶片(20 mg,每日2次)、蒲元和胃胶囊(4粒,每日3次)联合氩离子凝固术治疗1周,后以蒲元和胃胶囊联合氩离子凝固术治疗3周。治疗结束1月后行胃镜检查了解治疗效果。结果 B组、C组疗效明显优于A组(P〈0.01),症状改善也明显优于A组(P〈0.01);治疗后复查胃镜,镜下表现明显好于A组(P〈0.01)。结论蒲元和胃胶囊联合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幽门螺杆菌阴性的隆起糜烂性胃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2007年4月本院引入的高频电刀兼有电凝电切及氩离子凝固束的功能,内镜科主要将其应用于消化道息肉与出血的治疗中,现将电凝电切术与氩离子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在内镜下对消化道息肉的治疗作比较,以探讨这2种方法的适应证及优缺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消化道出血及息肉临床治疗中氩离子凝固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4例消化道出血及息肉作为研究案例,按照编号分组,一组实施的是高频圈套器电凝电切摘除,另外一组进行的是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治疗后对比结果。结果:对比两组的总有效率,乙组治愈和有效的人数多于甲组。对比两组的不良反应率现象,乙组的发生几率6.25%,甲组的发生几率15.6%,乙组的效果突出。结论:对于消化道出血和息肉患者实施氩离子凝固术进行治疗,整体治愈率比较高,术后并发症少,整体操作安全可行,值得实施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胡运平 《海峡药学》2013,25(5):77-78
目的观察氩离子凝固术联合尿囊素铝治疗疣状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10年1月~2012年9月行确诊的106例疣状胃炎患者,并全部为Hp阳性,按随机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53例和治疗组53例,对照组采用质子泵抑制剂三联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氩离子凝固术,并联用尿囊素铝片口服治疗。结果治疗4周后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氩离子凝固术联合尿囊素铝治疗疣状胃炎明显优于单用药物治疗,临床疗效满意,且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隆起糜烂性胃炎(EGP)是一种特殊形态的慢性胃炎,也称痘疹状胃炎、疣状胃炎,是消化道的常见病之一,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不易治愈的特点[1].氩离子凝固术(APC)是一种新型的非接触性电凝固技术,其能量经电离的氩气传导至靶组织,使该组织产生凝固效应而起治疗作用.我院消化内科近年来应用APC术联合三联疗法治疗EGP,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氩离子凝固术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的疗效。方法:82例隆起糜烂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行氩离子凝固术联合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仅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治疗,疗程为4周。两组中幽门螺旋杆菌(HP)检查阳性者,同时应用阿莫西林、甲硝唑治疗7天。两组患者均于4周后复查胃镜,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和内镜病灶消失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Hp根除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氩离子凝固术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的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磷酸锌粘接剂、树脂粘接剂和玻璃离子粘接剂粘接强度,为临床粘接剂选择提供依据.方法39颗离体上颌中切牙去冠、清洗后随机分成3组,每组13颗.常规根管预备及充填,1周后桩根管预备,分别用磷酸锌粘接剂、树脂粘接剂和玻璃离子粘接剂将成品钛桩粘于根管内,凝固后浸入水中24 h后测试其粘接强度.结果拉伸强度分别为磷酸锌粘接剂381.654 N,树脂粘接剂265.539 N,玻璃离子粘接剂278.846 N.磷酸锌粘接剂组的粘接强度高于树脂粘接剂组和玻璃离子粘接剂组(P<0.05),树脂粘接剂组和玻璃离子粘接剂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锌粘接剂粘接钛桩固位力强,适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主要观察消化道黏膜表面的微细腺管形态,从而更加精确地引导活检,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及消化道癌前病变检出率.氩离子凝固术(APC)是一种新型的非接触性凝固方法,经离子化将高频能量传送至靶组织,该组织表层可获有效凝固,从而起到破坏有关组织的治疗作用.食管下段腺癌主要来自于Barrett食管(BE),而约40%的贲门癌与Barrett食管有关[1].本科使用无痛NBI下APC治疗Barrett食管10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围术期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玻璃离子水门汀凝固初期水侵袭不同时刻对其水溶性的影响;讨论凡士林能否改善玻璃离子水门汀早期溶解性.方法 依Oilo法测三组样本在使用和未使用凡士林两种情况下进行不同时刻(3min,5min,10min)水侵袭时溶解性的变化.结果 3种材料在不同遇水时间的溶解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材料的溶解值逐渐减低(P<0.05).使用凡士林后,溶解值变化呈多样性.结论 玻璃离子水门汀固化初期遇水时间是影响其溶解性的重要因素;凡士林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