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7 毫秒
1.
重度颅脑损伤高钠血症24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院1999-06~2002-12救治重度颅脑损伤合并高钠血症24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16例,女8例,年龄20~65岁,平均42.5岁.其中创伤性颅脑损伤17例,高血压脑出血5例,脑血管畸形脑出血2例.患者均神志不清,呈浅-深度昏迷,其中24 h内发生高钠血症者4例;3 d内者7例;1周后出现高钠血症者13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于24 h内、第3天及1周测定电解质.1 d内连续2次血钠超过150 mmol/L,诊断为高钠血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并发高钠血症的影响因素及高钠血症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57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24h液体出入量和格拉斯哥评分(GCS)对高钠血症的影响及高钠血症对预后的影响。结果:高钠血症组患者的病死率较对照组高,且GCS评分低,24h液体出入量不平衡者出现高钠血症的概率大。结论:高钠血症既是重度颅脑损伤的结果,其会进一步加重颅脑损伤,患者伤情越重、血钠越高,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高钠血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2例入住我院ICU的重型颅脑损伤并发高钠血症的患者行CBP治疗,动态监测血清钠以调整置换液钠浓度,观察实施CBP治疗前后血清钠浓度及纠正速度、血流动力学指标、肌酐、血渗透压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PECHEⅡ)等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并发高钠血症的临床特点、影响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重症监护室(ICU)救治的资料完整的重度颅脑损伤128例患者血清钠变化情况,记录每日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计算24h液体出入量及甘露醇、氯化钠入量,并对直接影响预后的高钠血症患者进行伤情特点分析。结果高钠血症组死亡22例,病死率68.75%,且GCS评分越低,出观高钠血症概率越大。结论重度颅脑损伤并发高钠血症主要与其本身的病理生理改变关系密切,伤情越重,血钠越高,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电解质水平变化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56例(损伤组)及健康体检者141例(对照组),入院后24 h检测血清电解质水平。结果:损伤组的血钠及血钾浓度高于对照组(均P0.05)。损伤组中,高钠血症患者死亡率(61.11%)显著性高于同期未出现高钠血症患者(24.64%)(x2=10.32,P=0.001);合并低钾血症患者死亡率(58.33%)高于未出现低钾血症患者(26.39%)(x2=5.51,P=0.019)。结论:重度颅脑损伤合并高钠血症与低钾血症者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6.
重型颅脑损伤后易出现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以钠代谢紊乱尤为常见,其中高钠血症严重影响临床疗效和预后.本院神经外科2004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了76例重型颅脑损伤后发生高钠血症的患者,本文就其临床特点、预后和临床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复杂多变,尽管有严密监测,仍常有并发高钠血症,笔者对1995年1月~2004年12月本院81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并发高钠血症者33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1对象和方法1)对象:本组81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男56例,女25例,年龄20~70岁,平均44.5岁,GCS评分3~5分52例,6~8分29例,其中创伤性颅脑损伤36例,高血压脑出血27例,大面积脑梗死12例,脑血管畸形脑出血6例。全部患者经头颅CT或核磁共振确诊。2)方法:全部病例分别于入院后即刻测定血清钠,以后每日复查血清钠一次。血清钠采用深圳康丽科学仪器有限公司AFT500AU型电解质分析仪测…  相似文献   

8.
高钠血症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高钠血症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 4 2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并发高钠血症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为 6 1.9% ,高钠血症全部出现于伤后 1周内 ,发生于伤后 2 4小时内者 12例 ,死亡 8例。伤后 2 4小时内出现高钠血症主要为原发性下丘脑损伤所致 ,2 4小时后出现者也与使用脱水药有关。结论 高钠血症为重度颅脑损伤的严重并发症 ,对患者影响极大 ,病死率很高 ,应重视并预防。  相似文献   

9.
高钠血症的诊断以血清钠离子的浓度大于145mmol/L的严重电解质紊乱为依据。而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引起血钠异常非常常见,高钠血症相对于低钠血症其发病率较低,但一旦发生高钠血症,特别是中、重度高钠血症,其病死率很高,预后差,国外文献报道病死率可达42%~75%。目前临床上纠正高钠血症一般还是按常规方法进行,即限制各种形式的钠盐摄入、减少利尿剂使用、积极治疗原发病、按血钠数值计算补充等渗葡萄糖液,  相似文献   

10.
重型颅脑损伤后易出现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以钠代谢紊乱尤为常见,其中高钠血症严重影响临床疗效和预后。本院神经外科2004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了76例重型颅脑损伤后发生高钠血症的患者,本文就其临床特点、预后和临床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邬闻文  金奕  徐旭东 《护理研究》2014,(3):1005-1006
血管内降温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降温技术,相比于传统降温方法,其降温速率更快,且目标温度波动小[1].目前研究表明,血管内降温技术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有脑保护的功效,可明显改善病人的神经功能,降低病人的死亡率、致残率[2].但血管内降温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会产生多种并发症,血钠水平失常就是其中之一[3],包括低钠血症和高钠血症,但据研究,高钠血症较低钠血症者更少见[4].我们自2012年2月—2012年11月共收治8例重型颅脑损伤行血管内降温并发高钠血症病人,经过精心护理,血钠状况好转,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颅脑疾病合并高钠血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颅脑疾病且血钠浓度>160 mmol/L的患者38例,将12例行CBP治疗的患者设为治疗组,26例仅行一般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血钠水平及预后.结果 治疗组12例患者48 h后血钠均降至正常,7 d存活率为83.3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2组出院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BP治疗能有效迅速地降低颅脑疾病合并高钠血症患者的血钠浓度,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但对急性颅脑疾病合并高钠血症患者预后的影响仍较难定论.  相似文献   

13.
蔚晓霞  张淑芳 《全科护理》2011,9(35):3240-3241
对32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高钠血症病人入院常规测定电解质,严密观察24h液体出入量,注意并发症,如高热、高血糖等,准确记录脱水剂、利尿剂用量,合理补液,给予病人甘露醇、呋塞米及抑制胃酸、恢复脑神经、抗感染、催醒等治疗与护理后,32例病人治愈19例,死亡13例,其中血钠≥161mmol/L的病人死亡9例,血钠为150mmol/L~160mmol/L的病人死亡4例。认为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高钠血症程度与病死率相关,及时发现,及早治疗护理,可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高钠血症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后高钠血症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高钠血症42例(33.07%),死亡5例(11.90%).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高钠血症与脑损伤本身病理机制有关.及时发现、去除致病因素,有效控制高血糖症及正确纠正高渗状态是治疗关键.  相似文献   

15.
45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高钠血症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45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高钠血症的护理。认为护理重点为重视病情观察,监测血钠及颅内压、脑灌注压,合理补液,加强管道护理、呼吸道护理、饮食护理,可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重度颅脑损伤后钠代谢紊乱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钠代谢紊乱发生的原因、预后及其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76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在伤后1d,入院后第3天及1周后行血清钠检测。对低钠血症患者同时测定尿钠、中心静脉压。结果低钠血症的患者易被纠正,而高钠血症患者脑损伤严重程度与血钠水平及预后关系密切。高血钠组与非高血钠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根据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是治疗颅脑损伤后钠代谢紊乱的关键。同时积极治疗其他并发症,如高血糖、低血压等,以降低继发性脑损伤,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颅脑外伤并发高钠血症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连续性血液净化(CRRT)在颅脑外伤并发高钠血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入住我院ICU的19例颅脑外伤并发高钠血症患者行CRRT治疗.观察高血钠与病情的关系,实施CRRT治疗前后血清钠浓度及血清钠纠正速度、体温、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 19例颅脑外伤并发高钠血症患者治疗后血清钠均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安全,体温下降、血流动力学稳定且有好转.结论 CRRT治疗颅脑外伤并发高钠血症效果确切,安全性好,颅脑外伤并发高钠血症者可尽早实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并发高钠血症的相关因素,以寻找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方法:回顾ICU病房286例重症颅脑损伤有关资料,统计高钠血症的发生情况,将发生高钠血症56例作为观察组,未发生高钠血症230例作为对照组,以分析高钠血症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结果:观察组56例,好转41例,死亡15例,病死率为26.79%;对照组230例,好转204例,死亡26例,病死率为11.30%.两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高钠血症是重症颅脑损伤死亡的重要影响因素,积极采取有效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重型颅脑损伤死亡危险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总体病死率为38.7%,合并颅外器官损伤、早期低血压、早期低氧血症、高血糖以及高钠血症患者组死亡率明显增高(P<0.01)。结论合并器官损伤、早期低血压休克、早期低氧血症、高血糖、高钠血症是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并发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3年10月至2009年10月颅脑损伤合并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患者26例,分析以上患者的临床表现,同时给予补钠治疗。结果本组26例患者经过相应补钠治疗后,意识状态逐渐好转,在1周内血钠浓度开始升高,1个月后,所有血钠均达到正常。随访时间为5个月至1年,血钠恢复正常。根据格拉斯哥预后积分(GOS评分)进行疗效评定:良好14例,中残9例,重残2例,1例因严重肺感染而死亡。结论颅脑损伤后患者出现低钠血症时,及时确定产生低钠血症的原因,给予相应治疗,这是治疗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