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为研究病毒性脑炎的主要病原种类及其分布特征,本研究于2007年在广西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高发区的贵港市开展一年的系统监测,并进行相应病原学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河南省部分地区病毒性脑炎的病原种类及流行特点。方法对2008年新乡、开封、洛阳监测的病毒性脑炎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血液和脑脊液标本,采用ELISA方法检测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IgM,对其中乙脑IgM阴性病例脑脊液标本进行细胞培养分离,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其他病毒。结果从215例病毒性脑炎病例中检出乙脑IgM抗体阳性47例,阳性率为21.86%;从乙脑IgM阴性的168例脑脊液中分离到肠道病毒24株,阳性率为14.29%;24株肠道病毒中,埃可病毒30(ECHO30)12株,埃可病毒6(ECHO6)7株,埃可病毒25(ECHO25)4株,柯萨奇病毒B5(CoxB5)1株;47例乙脑和168例肠道病毒等病毒性脑炎发病高峰为7~9月,分别占93.62%和70.24%;新乡、开封的乙脑和肠道病毒等病毒性脑炎以0~14岁儿童为主,分别为91.91%、92.31%和97.92%、98.41%;洛阳的肠道病毒等病毒性脑炎0~14岁占92.99%,乙脑≥15岁发病明显上升,占5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13,P<0.05);洛阳乙脑病例以农民为主,新乡、开封乙脑病例及3地肠道病毒等病毒性脑炎病例均以散居、托幼儿童和学生为主。结论病毒性脑炎病原体以乙脑病毒和肠道病毒为主;乙脑与肠道病毒等病毒性脑炎高发季节一致;不同地区2类脑炎发病年龄、职业有差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 运用判别分析法建立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肠道病毒脑炎、腮腺炎脑炎3 种常见病毒性脑炎诊断模型,指导临床诊断.方法 制定统一的监测病例定义标准,在广西贵港市12 家县级及县级以上的医院开展临床症状监测,收集病例的发病情况、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资料,对病例进行乙脑等10 种常见病毒工IgM 抗体检测,应用Bayes 判别分析模型对各种病原学确诊病例的临床与生化指标进行分析,筛检诊断指标,建立诊断模型.结果 年龄、抽搐、颈项强直、血白细胞数(×109/L)、脑脊液白细胞定性是判断病毒性脑炎的主要指标,判别模型交互验证与自身验证判别总符合率为70%左右.结论 判别分析可为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广西贵港市15岁儿童急性脑炎和脑膜炎(Acute Meningitis and Encephalitis,AME)的发病情况、主要病原及分布特征,为疾病防控和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符合监测病例定义的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采集血液和/或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标本进行流行性乙型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JE)、常见病毒性脑炎病原、细菌学培养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结果 2007年5月~2012年6月共监测到15岁AME病例1 814例,死亡63例;总AME、JE、其他病毒性AME和细菌/真菌性AME年均发病率分别为46.31/10万、2.76/10万、16.58/10万和1.68/10万。病例以病毒感染为主,肠道病毒、腮腺炎病毒和JE病毒为前三位致病原。各种病原病例均为男性多于女性,5岁儿童占多数;细菌/真菌感染较病毒感染临床症状重且病死率高;CSF白细胞是鉴别细菌性和病毒性脑炎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15岁儿童AME以病毒性感染更为多见,医疗机构有必要开展常见的致病原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引起西宁地区儿童病毒性脑炎的病原学特征和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选择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和青海省红十字医院为监测医院,以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的儿童病例为监测对象采集脑脊液,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乙脑病毒(JEV)、肠道病毒(EV)、腮腺炎病毒(MV)以及单纯疱疹病毒Ⅰ+Ⅱ型(HSVⅠ+Ⅱ)。结果:218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中男性142例,女性76例,其中肠道病毒核酸阳性12份,占整个阳性标本构成比的75.00%,检出率为5.50%;腮腺炎病毒核酸阳性2份,占整个阳性标本构成比的12.50%,检出率为0.92%;单纯疱疹病毒I+II型核酸阳性脑脊液2份,占整个阳性标本构成比的12.50%,检出率为0.92%;乙型脑炎病毒未检测出核酸阳性标本。5~10岁组儿童发病最多,占全部阳性病例构成比的62.50%;病毒性脑炎患儿核酸检测阳性病例主要出现在夏秋季。结论:西宁地区儿童病毒性脑炎的主要致病病原体为肠道病毒,其次为腮腺炎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肠道病毒主要发生在夏秋季,今后应加强儿童病毒性脑炎的监测和防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2009-2018年甘肃省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病原谱变迁规律及主要病原的流行特征,为相关疾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利用2009-2018年甘肃省脑炎脑膜炎症候群哨点监测数据,对症候群病原构成及主要病原分布特征进行描述分析。结果 2009-2018年甘肃省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病原构成以病毒(93.27%)为主,包括乙脑病毒、肠道病毒、单纯疱疹病毒与腮腺炎病毒,乙脑病毒与肠道病毒构成比总体呈上升趋势(P均<0.001)。乙脑病毒感染分布集中于40岁以上(66.92%)的农民(68.46%),以陇南地区(91.80%)高发,流行于夏秋季,8月份达到检出高峰;肠道病毒感染以男性居多,好发于15岁以下(81.51%)的学生(57.98%),流行于6-9月份,其中7月份、9月份检出阳性病例较多。结论 甘肃省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病原构成以病毒为主,乙脑病毒与肠道病毒构成比总体呈上升趋势,且两者流行特征存在差异,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开展相关疾病防控。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贵州省德江县病毒性脑炎的发病状况、流行病学特征和主要病原体种类,为不明原因病毒性脑炎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7~2009年国家级乙脑监测县德江县报告的急性病毒性脑炎病例开展个案调查和随访调查,对报告病例采集的血清和/或脑脊液标本进行乙脑病毒和其他病毒性脑炎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检测.结果(1)2007~2009年德江县共报告急性病毒性脑炎病例137例,年均发病率9.31/10万,病死率10.14%.全年1~12月均有病例发生,但以7、8月份为高发月份(占58.39%),各年龄段人群均有发病,但14岁以下儿童为高发人群(占98.54%),其中7岁以下占54.01%,男女性别之比1.74∶1.(2)采集134例报告病例血清和/或脑脊液标本248份,标本采集率为97.81%.经检测,40例确诊为乙脑病毒感染,报告病例的乙脑实验室确诊率为29.20%;21例确诊为肠道病毒等其他病毒性脑炎病毒感染,报告病例的乙脑以外其他病毒感染实验室确诊率为18.58%.(3)罗斯河病毒和森林病毒IgM抗体阳性率2008年(17.86%)比2007年(5.26%)有较大增加.结论乙脑病毒是该地区最主要的病毒性脑炎病原体,其次是罗斯河病毒和森林病毒、肠道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应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001-2005年宜宾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规律,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乙脑的发生与流行提供依据。方法对2001-2005年宜宾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1-2005年宜宾市流行性乙型脑炎共报告病例362例,平均发病率为1.41/10万;该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主要集中在每年7~9月份,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5岁组人群为该病的主要发病人群,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为主,占发病总数的66.57%。结论宜宾市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率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应该加强对该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百色市1996 - 2015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乙脑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近20年百色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报告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1996 - 2015年百色市共报告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例618例,死亡3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86/10万,病死率为5.83%,其中2005年发病率最高为1.98/10万,2013年发病率最低为0.03/10万;发病高峰为每年的6 - 8月,12个县(区)均有发病,年平均发病率居前二位的为乐业县和凌云县;96.76%病例为15岁以下人群,以散居儿童(52.75%)和学生(36.89%)为主。结论 百色市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呈明显下降趋势,但发病高峰和发病年龄没有明显后移。应在维持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的基础上,加强对重点人群、高发地区开展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和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儿童病毒性脑炎的临床及病原学特征,为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2所医院2012年病毒性脑炎住院患儿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并采集脑脊液检测肠道病毒、乙脑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和巨细胞病毒等5种病原体。结果 111例病毒性脑炎患者临床症状以发热(91.89%)、头痛(86.49%)和呕吐(83.78%)为主;脑脊液异常率100.00%;病原体检测阳性率38.74%,主要为肠道病毒,其中埃可病毒最多占93.02%。结论脑脊液检测有助于儿童病毒性脑炎诊断,加强肠道病毒预防可减少儿童病毒性脑炎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