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慢性支气管炎(慢支)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危害老年人的健康。综合研究老年人慢支急性发作期(急发期)的炎症反应及细胞因子水平,从而了解患的防御能力和免疫状态,将对指导该病的治疗及予后判断有重要意义。为此,作测定了30例老年慢支急发期和16例缓解期住院患CRP、TNF、sIL-2R及CMV—IgM、IgA抗体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本报道了56例原发性肺癌患外周直sIL-2R水平及表选mlL-2R活化T淋巴细胞数,并作了动态观察.结果显示,原发性肺癌患sIL-2R水平明显高于对对照组,经治疗选缓解期的患slL-2R水平可以下降,选进展期(恶化期)的患。IL-2R水平比泊疗前增高,而且sIL-2R水平越高,预后越差。另外,肺癌患来诱导或诱导后表达mlL-2R括化细胞数略低于对照组,尤其是泊疗后达进展期的患经PHA诱导后表选mlL-2R的活化细胞数明显低于治疗前,也低于对照组,上述结果说明外周血sIL-2R水平及表选mIL-2R活化T淋巴细胞数与肺癌患的病情变化.预后有关系,可作为临床观察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免疫学是复杂的。急、慢性乙肝病人血清中 sIL-2R 升高,sIL-2R 可作为 T 细胞活化的指标。干扰素(INF)或强的松撤除后加用 INF 的治疗试验。对血清转化和减轻肝脏炎症活动取得了满意结果。本文监测强的松和 INF 治疗慢性乙肝时 sIL-2R 水平的变化,并评价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含老年前期)急性白血病患淋巴细胞的表面白细胞介素-2受体(mIL-2R)和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共检测30例急性白血病患前后mIL-2R百分率和sIL-2R水平井以正常体检32例为对照。结果急性白血病患初治前二项指标均高于治疗后,P值分别是<0.01。0.05,但治疗后仍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的急性白血病患以上二项指标再度高于缓解组(P<0.05).结记动态检测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更有意义,它既可作为判断病情指标之,更可作为临床考核疗效的参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肺疾患患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浓度和T细胞亚群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央心ELISA法和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法。结果肺疾患各组sIL-2R水平升高均高于对照组(P<0.001)。其中以肺癌组sIL-2R水平升高最显,与肺良性疾患组比较亦有显差异(P<0.001)。肺疾患的CD4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提示sIL-2R和T细胞亚群可作为肺疾患患免疫功能异常的一项指标,但不具有疾病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老年肝病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含量、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75例老年肝病患者血清的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进行检测,并与健康老年人做对照比较。结果:急性肝炎黄疸期、慢性肝炎(中度)、重型肝炎患者血清sIL-2R分别为129.36±37.15u/ml、174.44±91.90u/ml、245.00±77.67u/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72.67±43.46u/ml(P<0.01)。而慢性肝炎(轻度)、急性肝炎恢复期、肝癌分别为82.67±30.86u/ml、73.61±20.28u/ml、70.12±30.36u/m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重型肝炎组>慢性肝炎(中度)组>急性肝炎(黄疸期)组>慢性肝炎(轻度)组(P<0.05)。在病原型别甲、乙、丙、戊、重叠、其它肝炎方面无差异(P>0.05),说明sIL-2R水平与感染的肝炎病毒类型无关。老年肝癌患者经免疫增强剂治疗后血清sIL-2R水平与感染的肝炎病毒类型无关。老年肝癌患者经免疫增强剂治疗后血清sIL-2R水平明显升高207.14±88.45u/ml(P<0.05)。结论:sIL-2R含量的消长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临床检测sIL-2R水平对判定病情变化和愈后及评估机体免疫状态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5(IL-5)、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一氧化氮(N())及嗜酸性粒细胞(EOS)在哮喘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对治疗前后的急性发作期、稳定期哮喘组及对照组血清II-5、sIL-2R和NO水平及EOS计数进行了研究。结果哮喘急性发作组血清IL-5、sIL-2R、NO及EOS水平均明显高于哮喘缓解期组与对照组。哮喘发作期IL-5与EOS呈显著正相关。哮喘急性发作期组治疗后sIL-2R及NO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IL-5与EOS水平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IL-5、sIL-2R、NO及EOS水平升高,与哮喘发作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可溶性白介素5受体α (sIL-5Rα)及可溶性白介素13受体α2(sIL-13Rα2)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动物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6( ST AT6)水平的影响.方法 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哮喘组、sIL-5Rα治疗组、sIL-13Rα2治疗组、联合sIL-5Rα及sIL-13Rα2治疗组(简称联合治疗组).哮喘组和治疗组用鸡卵蛋白(OVA)和氢氧化铝致敏,用OVA激发,建立小鼠哮喘模型,正常组用生理盐水代替,其中sIL-5Rα治疗组、sIL-13Rα2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分别于诱发前30 min给予腹腔注射100 μg sIL-5Rα、sIL-13Rα2及联合应用sIL-5Rα及sIL-13Rα2各100 μg,正常组和哮喘组激发前30 min给予腹腔注射相同体积生理盐水.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各组血清VCAM-1水平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STAT6水平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哮喘组VCAM-1、STAT6含量明显升高(P<0.01);联合治疗组可有效降低VCAM-1、STAT6含量,与哮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单独治疗组相比,联合治疗组效果更明显(P<0.01).结论 联合应用sIL-5Rα及sIL-13Rα2可显著降低VCAM-1、STAT6含量,从而达到缓解和治疗哮喘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胆道梗阻患者围手术期血清可溶性白介素-Ⅱ受体(sIL-2R)的表达状况及精氨酸对胆道梗阻患者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选择一组胆道梗阻患者,检测其术前术后血清sIL-2R的水平(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同期检测其血清总胆红素(Tbi,采用改良比色法),患者按疾病的良恶性分为两组.另择一组良性梗阻患者术前行为期7d的精氨酸治疗,观测其血清sIL-2R的表达状况结果良恶性两组术前血清sIL-2R都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血清sIL-2R逐渐下降,但良恶性两组的下降幅度差异明显;胆红素水平升高可导致血清sIL-2R过度表达,且黄疸程度愈深,sIL-2R水平愈高.在良性组,胆道的内外引流术式对血清sIL-2R表达的恢复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精氨酸对良性梗阻患者术前血清sIL-2R的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胆道梗阻急者血清sIL-2R过度表达,可能为术后并发症较多的原因之一,胆道外引流不利于血清sIL-2R的恢复,可能与肠道细菌易位和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有关,精氨酸可通过抑制血清sIL-2R的表达而发挥其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联合应用重组可溶性IL-13受体α2(sIL-13Rα2)及重组可溶性IL-5受体(sIL-5R)治疗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小鼠模型,观察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嗜酸粒细胞(EOS)凋亡率以及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 将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哮喘组、sIL-13Rα2治疗组、sIL-5R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鸡卵白蛋白(OVA)建立哮喘小鼠模型.sIL-13Rα2治疗组、sIL-5R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每次激发前30 min分别腹腔注射sIL -13Rα2100 μg、sIL-5R 100 μg及sIL-13Rα2、sIL-5R各100 μg干预,正常对照组及哮喘组生理盐水代替.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各组BALF中EOS凋亡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Eotaxin水平.结果 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哮喘组BALF中EOS数目百分比、Eotaxin水平均显著升高(P值均<0.01),EOS凋亡率明显下降(P<0.01).②与哮喘组比较,sIL-13Rα2治疗组、sIL-5R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BALF中EOS数目百分比及Eotaxin水平均明显降低(P值均<0.01),EOS凋亡率明显增高(P<0.05).③与单独治疗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效果更佳(P<0.05).结论 联合应用sIL-13Rα2及sIL-5R能够明显增加哮喘小鼠EOS凋亡,明显降低Eotaxin水平,可明显减少EOS肺部浸润,改善气道炎症,较单用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海珠益肝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NF—α及sIL-2R的影响,并探讨其机理。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海珠益肝胶囊组及干扰素组,治疗3个月,并同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研究,观察治疗前后血清TNF-—α及sIL-2R的变化。结果:海珠益肝胶囊组及干扰素组治疗后血清清TNF—α及sIL-2R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两组治疗后TNF—α及sIL-2R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海珠益肝胶囊及干扰素均可降低血清TNF—α及sIL—2R的水平,通过影响细胞因子水平,发挥抗病毒作用,是海珠益肝胶囊抗病毒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各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sIL-2R、IFN-γ和IL-l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慢性重型肝炙和活动性肝硬变患者血清标本各16份,16例健康人血清标本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sIL-2R和IFN-γ水平,采用MTT法检测各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1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肝炎患者血清sIL-2R、IFN-γ和IL-1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慢性肝炎患者血清sIL-2R水平升高(P<0.05),IFN-γ水平无明显变化,IL-1水平稍降低;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sIL-2R和IFN-γ水平升高(P<0.05 and P<0.01 respectiveIy).但IL-1水平降低;活动性肝硬变患者血清sIL-2R和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1),但IL-1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血清sIL-2R、IFN-γ和IL-1参与各型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调整血清中细胞因子含量可能有助于乙型肝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应用单克隆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75例老年病毒性肝炎和肝细胞癌患者血清的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进行检测,并与健康老年人作对照比较。结果显示,急性肝炎黄疸期、慢性肝炎(中度)、重型肝炎组血清sIL-2R分别为129.36±37.15/ml、174.44±91.90u/ml、245.00±77.67u/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72.67±43.46/ml(P<0.01)。而慢性肝炎(轻度)、急性肝炎恢复期、肝癌组分别为82.67±30.86u/ml、73.61±20.28u/ml、70.12±30.36u/m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sIL-2R水平与感染的肝炎病毒类型无关(P>0.05)。老年肝癌组经免疫增强型治疗后血清sIL-2R水平升高至207.14±88.45u/ml(P<0.05)。血清sIL-2R含量的消长与疾病严重程度似呈正相关,提示临床检测sIL-2R水平对判定病情变化和预后及评估机体免疫状态有一定的意义。老年人免疫力低下可能是肝癌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干扰素-γ(IFN-γ)、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P-10)、抗菌肽LL-37与肺结核类型的关系及对治疗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138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肺结核类型分为初治肺结核患者51例(初治组),肺外结核患者47例(肺外组),复治肺结核患者40例(复治组),并根据治疗结局分为有效者、无效者。比较三组、不同治疗结局患者血清IFN-γ、sIL-2R、IP-10、LL-37水平,Pearson分析各血清之间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肺结核患者治疗结局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ROC下面积(AUC)分析血清各指标对治疗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复治组血清IFN-γ、sIL-2R、IP-10、LL-37水平高于肺外组、初治组(P0.05);血清IFN-γ与sIL-2R、IP-10、LL-37呈正相关,sIL-2R与IP-10、LL-37呈正相关,IP-10与LL-37呈正相关(P0.05);不同治疗结局患者病灶范围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效者治疗1个月后、治疗3个月后血清IFN-γ、sIL-2R、IP-10、LL-37水平低于无效者(P0.05);病灶范围、血清IFN-γ、sIL-2R、IP-10、LL-37是肺结核患者治疗结局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预测治疗结局的AUC:治疗3个月后IP-10治疗3个月后IFN-γ治疗3个月后LL-37治疗1个月后IP-10治疗3个月后sIL-2R治疗1个月后sIL-2R治疗1个月后LL-37治疗1个月后IFN-γ(P0.05)。结论血清IFN-γ、sIL-2R、IP-10与LL-37在不同类型肺结核类型患者中表达不同,并能相互影响,均是影响治疗结局的相关因素,具有较高的疗效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肿瘤宿主的免疫状态,尤其是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密切相关.血清中的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为免疫抑制性物质,肿瘤坏死因子(TNF)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双重作用,临床常用以上两指标作为多种疾病的辅助诊断和疗效观察”’.作对6H例老年消化遭肿瘤患手术前后血清sIL-2R和丁NF水平进行检测,以探讨它们对老年肿瘤患的病情和疗效判定方面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可溶性IL-13受体α2对支气管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观察可溶性IL-13受体α2(sIL-13Rα2)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了解sIL-13Rα2对哮喘潜在的治疗价值.方法 24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哮喘组及sIL-13Rα2治疗组,哮喘组和sIL-13Rα2治疗组以鸡卵白蛋白(OVA)致敏和激发,建立哮喘模型,对照组用生理盐水代替OVA.sIL-13Rα2治疗组每次激发前30 min腹腔注射sIL-13Rα2 100μg,正常对照组及哮喘组则用生理盐水替代.比较各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计数、肺组织学检查.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哮喘组BALF中细胞总数及嗜酸粒细胞百分比显著增加(P值均<0.001),血清及BALF中IL-13明显增多(P值均<0.001),病理示肺组织损害明显.与哮喘组相比,sIL-13Rα2治疗组BALF中细胞总数及嗜酸粒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P值均<0.001),血清及BALF中IL-13明显减少(P值均<0.001),病理示肺组织损害明显减轻.结论 sIL-13Rα2可明显减轻哮喘小鼠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17.
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自1985年发现以来,已迅速用于临床许多领域的研究。本研究对慢性支气管炎和肺癌患者sIL-2R水平进行了测定,并探讨其临床意义。对象和方法选择1992年12月~1994年12月间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慢支组)患者30例和肺癌(肺癌组)患者69例。  相似文献   

18.
肝癌、肝硬化患者血清TNF-α,IL-2,sIL-2R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原发性肝癌、代偿期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原发性肝癌33例,肝炎后肝硬化60例。分为肝癌组33例,肝硬化代偿期组3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组3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TNF-α、IL-2、sIL-2R水平。肝癌组织患者追踪2月至2年,观察其变化情况。结果:1.原发性肝癌组血清TNF-α、sIL-2R水平明显高于各期肝炎后肝硬化组,而血清IL-2水平较各期肝炎后肝硬化组显著降低。2.肝硬化失代偿期组血清TNF-α、sIL-2R水平明显高于肝硬化代偿期组,而肝硬化失代偿期组IL-2水平低于肝硬化代偿期组。3.原发性肝癌组经有效手术治疗及导管化疗者血清TNF-α及sIL-2R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IL-2则较前升高,而未经有效治疗或治疗时已是晚期者TNF-α及sIL-2R水平逐渐升高,IL-2则逐渐降低。结论:本文提示原发性肝癌及肝炎后肝硬化与TNF-α、IL-2及sIL-2R有密切相关性。TNF-α、IL-2及sIL-2R水平的变化有助于了解肝硬化的进展情况,早期发现恶性肿瘤并决定治疗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Ⅱ受体(sIL-2R)、一氧化氮(NO)含量与肝组织症活动度(G)的相关性。方法:应用硝酸还原酶法和酶免疫法分别检测71例慢性乙型肝炎,21例急性肝炎及20例正常人血清中sIL-2R和NO的含量,并作肝组织活检。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两者的含量显著高于急性肝炎组及正常人,且肝组织炎症活动度越高,其含量也越高,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炎症活动度与sIL-2R和NO密切相关。结论:CHB患者免疫机能低下,sIL-2R及NO均参与炎症活动的过程,并可作为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47例晚期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同时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膜IL-2受体(mIl-2R)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晚血患者血清sIL-2R较正常人明显增高,而mIl-2R表达明显低下(P<0.01),其sIL-2R水平与mIl-2R表达呈负相关(r=-0`62,P<0.01).血清sIL-2R高低与COPT阳性与否无关,说明患者血清sIL-2R高低与病原体本身无直接关系,而与患者是否伴腹水有关,提示sIL-2R水平与疾病进展程度有关。观察患者血清sIL-2R的高低可作为疾病病程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