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羊痫风治验     
加味定痫丸药物和服法: 胆星10克、浙贝15克、天麻15克、钩藤12克、茯神10克、九节菖蒲6克、远志8克、朱砂8克、广陈皮10克、麦冬12克、琥珀15克、半夏10克、蜈蚣6条、僵蚕10克、全蝎10克、竹茹10克、白矾15克、郁金12克、香附15克、广香10克、甘草8克、蝉蜕10克。上药共研为极细末,每服6克,一日三服,竹沥、姜汁各20毫升兑白开水送下。赵×,男,4岁,1976年6月5日就诊。  相似文献   

2.
张××,女,22岁,未婚,教员。1986年10月22日初诊。患者面部生黑斑五月余,开始局限于颧部,以后向四周扩散,并伴有月经不调,面部发诊,痒痛难忍,唇干不欲饮。观其面部,各有约3.5×4.5平方厘米大小黑斑,与周围皮色迥然有别,黑而发暗。舌淡有齿痕,苔薄,根微腻,脉沉细,平素微恶寒。诊为肾阳虚弱,血虚风燥。济生肾气丸加减投之。熟地12克,山萸10克,山药15克,茯苓12克,当归12克,附子6克,肉桂6克,车前子5克,川牛膝15克,枸杞子15克,杜仲15克,淫羊藿15克,桂枝10克,乌梢蛇10克,川芎10克,白芷10克,三付,水煎饭后温服。  相似文献   

3.
薏苡附子散合芍药甘草汤加味其方为:薏苡仁40—90克,制附子(先煎),10—30克,赤芍20—90克,炙甘草10—30克,党参15—30克,当归10—20克,鸡血藤12克,秦艽12—18克,海风藤10克,牛膝10克,伸筋草20—40克,千年见10—25克,桂枝6—10克。而临床治疗坐骨神经痛两例,疗效满意。现整理如下例一:孙××,男,47岁,83年6月23日初诊。患者右侧腰腿痛已半年之久,行走不便,曾经×医院诊断为坐骨神经痛。先后用维生素B12,当归液肌肉注射及口服,消炎痛等无效。近日腰臂牵  相似文献   

4.
药物:排风藤30克,炙马钱子5克,山豆根、山慈姑、山茱萸、瓜蒌、玄参、丹参、桃仁、薏苡仁各15克,夏枯草、龙胆、神曲各20克,紫草、甘草各10克。水煎服。制丸剂量则取上药量的三倍,晒干或烘干碾末过细筛,蜜调成丸,每丸10克。廖××,男,13岁。1984年8月10日诊。  相似文献   

5.
笔者近年来以自拟方“加味滋肾丸”治疗老年前列腺肥大患者数十例,收效良好,介绍如下: 基本方:知母20克,黄柏12克,肉桂10克,炮甲粉15克(分两次吞服),鱼腥草、二花、地丁、千里光各30克,黄连12克。凡前列腺质地较硬者加鳖甲30克,当归20克;小便刺痛者加滑石、王不留行各12克;肛门坠胀者加乌梅30克,丹参20克。日1剂二次分服。胡××,64岁,离休干部。尿频淋沥时兼  相似文献   

6.
桂枝汤治疗荨麻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一:李××,女,45岁,81年5月16日诊。全身瘙痒5年,皆于夜晚发作,奇痒难忍,皮肤潮红,小者如米粒,大者成片。天明则痒止块消。数年来经中西医治疗,皆未获效。舌质淡,苔薄白,脉迟缓。治以桂枝汤加味:桂枝12克、白芍15克、生姜9克、大枣5枚、炮姜6克、红花10克、甘草6克。一日一剂,水煎服,共八剂而痊愈。后访未有复发。例二:杨××,女,25岁,82年4月9日  相似文献   

7.
一、风寒侵肺李××,女,28岁。1974年1月10日诊。主诉:经常感冒头痛,鼻塞流涕,每日须更手巾两张。经某医院诊断为慢性鼻炎。诊其脉象沉缓,苔薄白。证属风寒袭肺,肺气不宣。治以疏风散寒,宣肺利窍。处方;薄荷12克、白芷12克、辛夷15克、苍耳15克、川芎12克、防风12克、羌活12克、细辛6克、甘草6克。  相似文献   

8.
麦粒肿多因脾胃蕴热上攻,外感风热毒邪而诱发。笔者自拟祛风活血饮治疗30余例,屡治屡效。现介绍如下: 方药:羌活10克、防风10克、荆芥10克、白芷10克、黄连3克、归尾10克、生地15克、赤芍15克、川芎10克、银花20克、皂角刺12克、甲珠10克、酒大黄10克、生甘草6克。小儿用量酌减。病例一:杨××,男,60岁。1984年1月24日诊。右眼红肿疼痛3天。查:右眼上睑内  相似文献   

9.
口舌糜烂治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女,76岁,农民。1932年9月20日诊。口舌糜烂已八年,经多方治疗仍无效果。诊见:而黄肌瘦,神疲体倦,舌面舌边及内唇上下有多个大小不等的溃疡,伴疼痛,舌质红,脉细数。证属肾阳不足,阳损及阴,水不济火,虚火上炎。治宜温肾和阳,补虚敛阴,清心泻火。投予黄连阿胶汤合交泰丸加味:黄连6克、黄芩10克、白芍15克、阿胶12克(烊  相似文献   

10.
癃闭治验     
邓××,女,40岁,农民。1984年7月20日就诊。6天前凌晨起床小便,欲解不得,渐至少腹胀痛难忍,当日上午于某医院急诊,诊断为“急性尿潴留”,急予导尿。几天来虽经服药而病情未见缓解,唯导尿3次以缓其急,病人难以忍受其苦而求治于中医。诊时小便不通,少腹胀满疼痛,心烦不适,舌红苔黄腻,苔根部尤甚,脉细弦而数。此属癃闭,为湿热蕴积膀胱,病系三焦。法当宣化畅中,清热化湿,通利小便。方疏三仁汤加减:杏仁10克桃仁12克蔻仁6克薏苡仁15克瞿麦10克扁蓄12克虎杖15克黄芪12克荷叶15克茵陈  相似文献   

11.
一、失音李××,女,32岁,教师。1982年10月26日诊: 1月前,因感冒而引起咽喉疼痛,发音不畅,逐渐声嘶,×医院诊为“慢性咽炎”,经西药治疗,咽痛减轻而声嘶加重,伴见潮热盗汗,舌淡红少苔,脉细略数。辨为肾阴不足,虚火上炎。治以滋阴补肾之六味地黄丸加味:熟地20克、山萸肉15克、淮山药2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丹皮10克、桔梗12克、诃子10  相似文献   

12.
刘生荣老中医年已七旬。临证五十余载,经验丰富,现将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2例整理介绍如下。例一:郭××、女、20岁、农民。82年冬挖渠受了冷冻寒湿,四肢出现麻木疼痛,渐至足趾、手指颜色青紫,遇冷及夜间疼痛加重,当地治疗无效,于83年12月1日来我院求治刘老。患者面色(白光)白,趾指青紫不温,足背跌阳脉微弱,大便溏稀,一日二、三次,脉沉紧无力,舌淡红边有瘀斑,苔白腻。辨证为寒湿瘀阻血脉,治以散寒祛湿行瘀健脾。用桂枝附子汤加昧:熟附片9克桂枝10克细辛3克独活12克苍术15克防已12克木瓜12克苡米30克丹参15克当归30克乳香6克没药6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牛膝12克元胡12克。上方随症加减,服药50余剂,疼痛消失,颜色变红,手足温暖,大便正常,腻苔消退,时过年半,至今复发。例二:郭××、男、36岁、教师。因盖  相似文献   

13.
一、气虚感冒秦××,女,40岁。1982年11月17日诊。素体虚弱,患子宫脱垂四年。两天前淋雨受凉失治,证见微恶寒,鼻塞,头身酸痛,无汗微咳,少气懒言,纳差口不渴,舌苔薄白微腻,脉浮无力。证属气虚感冒,兼湿邪。治以益气解表。处方:党参15克,黄芪30克,白术12克,陈皮10克,当归10克,桔梗10克,柴胡10克,防风10克,藿香10克,甘草6克,苏叶10克,服一剂病减,二剂表证悉除,继以补中益气丸收功。  相似文献   

14.
药物组成:大黄30克、黄柏30克、青黛15克,滑石15克,煅龙骨20克,煅炉甘石20克,孩儿茶15克,五倍子15克,轻粉10克,冰片5克。研为极细末,过细筛,混匀瓶装,经高压灭菌后备用。用时先以0.02%高锰酸钾溶液洗涤患部,再取药末蓖麻油涂搽,每天3~5次。彭××,男,29岁,于1982年11月16日就  相似文献   

15.
呃逆治验     
方药用法;当归15克,川芎9克,杭芍12克,丁香6克,厚朴12克,砂仁6克,橘红9克,半夏9克,藿香15克,代赭石15克,柴胡12克,石斛9克,竹茹6克,炙草9克,柿蒂15个为引,水煎服,每日一剂。病例:唐××,女,26岁,已婚,农民。1974年5月16日初诊。呃逆五月余,呃声洪亮而频发,妨碍饮食睡眠,胸闷不畅,急躁易怒,时常哭泣,经介绍前来就诊。即施上方四剂,配合针刺双侧太溪穴。二诊,呃逆大减,再进四剂针刺太溪穴而愈。后续服四剂巩固疗效。  相似文献   

16.
笔者以自拟“二黄秦谷汤”治疗急性结膜炎100例,其中男56例,女44例。最小年龄10岁,最大年龄45岁。病程最短四天,最长十天。经治疗后,痊愈81例,好转16例,无效3例。疗程最长十天,最短四天,平均七天。“二黄秦谷汤”的组成:黄柏10~15克、黄连6~10克、秦皮12~15克、谷精草13~15克。(小儿剂量酌减)。水煎服,一日一剂。典型病例: 赖××,男,13岁。1982年7月18日就诊。  相似文献   

17.
李××,男,11岁。1980年10月6日就诊。患儿近两个月来,每夜必尿床,口渴喜饮,神疲纳呆。先后曾服缩泉丸、巩堤丸、补中益气丸等方加减治疗月余无效。诊见:面色无华,形体消瘦。舌质淡,苔薄自,少津,舌边见齿痕,脉濡缓。证属脾虚湿困,气化失司。拟五苓散加味:白术12克、白茯苓12克、猪苓6克、泽泻6克、肉桂3克、益智仁10克。二剂后,遗尿、口渴消失,唯食欲未复,倦怠乏  相似文献   

18.
笔者以“黄独海藻汤”治疗数例乳癖病人,疗效尚佳,兹介绍如下。黄独海藻汤组成:黄独20克,海藻30克,昆布20克,瓜蒌15克,柴胡15克,赤芍20克,陈皮20克,浙贝12克(冲服),香附15克,穿山甲10克(炮)。苏××,女,29岁。1978年7月10日诊。两个月前,发现左乳内有1硬结,逐渐长大如鸡卵。诊时乳房有微胀感。触之,内有一包块  相似文献   

19.
古××,男,47岁。1984年5月21日初诊。自述近一、二日来两眼及头部胀痛甚剧,看书或视小区域则觉视物中心被一团云雾状的东西所遮挡。平素性情急躁易怒。查苔微黄腻,舌边红,脉弦细数。检视眼部:抱轮稍红,黑睛微混浊。此系肝郁化火,治以清肝泻火为法,拟泻青丸加减。处方:龙胆草15克、栀子10克、大黄10克、羌活10克、防风10克、川芎15克、枸杞子10克、青葙子15克、菊花10克、女贞子30克、  相似文献   

20.
薛××,女,27岁。1989年2月11日诊。自诉一周前卒发胃脘疼痛,时吐酸水,痛时牵及左下腹,嗳气不畅,纳谷递减,经用气痛丸及香砂养胃丸等治疗未效。后经上消化道钡透,摄片见胃内异物,约4×5cm~2,胃窦炎。追询病史,得知患者去年十一月份曾食酸涩柿子四、五枚,当时并无胃部不适。刻诊:胃脘疼痛,痛及左腹,且感胀满,嗳气,吐酸,不思纳谷,脉弦,苔薄。治宜苦降辛通,仿连苏饮出入。处方:川连、砂仁各6克,苏叶、木香、陈皮、清夏各10克,枳壳12克,茯苓、焦楂、槟榔各15克,麦芽20克,甘草3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