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5 毫秒
1.
军团病于1976年在美国费城首先暴发流行,1977年分离出病原体——嗜肺性军团杆菌(LDB)。我国于1981年首先由南京某医院,通过荧光抗体测定法发现首例病人,随后进行了病原分离及抗体水平调查。为了解福建省嗜肺性军团杆菌病的抗体水平(Ⅰ型),我们采用微量间接血凝法,对福州、龙岩二地的人群作了抗体水平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贵阳市人群中嗜肺军团菌Ⅰ型(Lp-Ⅰ)感染状况,我们于1988年8月~9月对415名健康人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了其嗜肺军团Ⅰ型抗体水平(见另文),但对肺炎和肺部感染病人中的情况尚无资料可循,为此,我们于1988年8月~89年4月在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内一病房采集了92名肺炎和肺部感染病人的血清,共105份(其中13份系恢复血清),按上述方法进行Lp-Ⅰ型的血清学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3.
1988年3~5月我们对牡丹江市215名清洁工、干部及14例肺科现患,采用微量凝集试验(MAT)测定嗜肺军团菌(LP)1型和6型抗体滴度。首次证实我市人群存在嗜肺军团菌的感染。 1 材料与方法 1.1 被检血清:①现患血清采自住院呼吸系的肺科患者,病种有肺内感染、肺炎。年龄17岁~64岁,均为本市患者。②健康成人血清采自本市阳明区清洁工人及  相似文献   

4.
1989年用微量凝集试验检测了济南市区117名健康人血清嗜肺性军团菌1~14型和米克达德军团菌抗体,阳性64份,总阳性率为54.70%。其中以嗜肺性军团菌1型阳性率和GMT最高,前者为29.06%,后者为1:5.0998:其次为嗜肺性军团菌10型和12型,阳性率分别为11.97%和11.11%,GMT分别为1:3,1560和1:2.6110;6型较低(2.56%,1:1.5502),感染率男女之间无差别,但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提示人群军团菌感染较为普遍,而且呈现感染多型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1976年美国发现军团病,迄今许多国家已有报道。国内也陆续报告应用微量凝集试验、血凝试验、ELISA 等血清学试验方法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本文首次应用 BA-ELISA 单管法对256名三食人员的血清嗜肺军团菌Ⅰ型(Lp_1)抗体水平进行调查。材料与方法一、标本来源,1988年4月对在本市河东区饮食、副食行业和工厂食堂(简称三食)的从业人员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某部一起军团菌肺炎暴发情况进行调查.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病例个案调查与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法.血清标本采用嗜肺军团菌1-7 IgM抗体定量检测试剂盒,用美国产Stat Fax 2100酶标仪进行检测.洗澡水用活性炭酵母浸膏培养基进行军团菌培养.洗澡水及浴室地面污泥使用嗜肺军团菌核酸扩增检测试剂盒,用瑞士产罗氏2.0实时定量PCR仪进行检测.结果 该部队累计发病39例,罹患率为15.12%(39/258).经血清IgM抗体定量检测及细菌培养证实,本次疫情由I型军团菌所致.采用盐酸左氧氟沙星和阿奇霉素联合治疗后,均康复出院.结论 该部因太阳能淋浴系统孳生Ⅰ型军团菌导致军团菌肺炎暴发,因此,对淋浴系统进行定期消毒,并对消毒效果及相关病原体进行监测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军团菌感染情况的调查分析 ,引起临床医师对肝硬化患者合并军团菌感染的高度重视。方法 :对 79例肝硬化患者、3 2例其他肝病患者、68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了军团菌感染情况的调查研究 ( ELISA法检测 Ig M抗体 )。结果 :三组合并军团菌感染率分别为 43 .0 4%、2 1.87%及 14 .71% ,三组感染率差异显著 ( P<0 .0 1) ,肝硬化组与其他肝病组比较差异显著 ( P<0 .0 5 ) ,肝硬化组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 P<0 .0 1) ,其他肝病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 P>0 .0 5 )。三组感染菌型基本一致 ,以嗜肺军团菌 ( L P)为主。结论 :肝硬化患者是军团菌感染的高危人群 ,应将军团菌 Ig M抗体检测作为肝硬化患者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8.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嗜肺军团菌抗体滴度检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本地慢性支气管炎(慢支)患急性发作期嗜肺军团菌(LP)感染情况,我们1995年1~12月采用试管凝集法(TAT)对本院呼吸科住院患进行LP1、LR3、LR6、LP8四型血清抗体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嗜肺军团菌感染BALB/C小鼠后血清白介素12(IL-12)水平和巨噬细胞功能的变化,探讨嗜肺军团菌感染后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BALB/C小鼠腹腔注射嗜肺军团菌菌液0.2 ml,菌液浓度为1×106/ml,利用标准试剂盒酶联免疫吸附检验(ELISA)和巨噬细胞吞噬实验观察血清IL-12水平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变化.结果 嗜肺军团菌感染前小鼠血清IL-12为(19.61±3.57) μg/ml,感染1周后为(15.35±2.87) μg/ml(P<0.01);感染前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为58.63±9.37,感染1周后为32.51±6.96(P<0.01);感染4周后,血清IL-12水平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与感染前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嗜肺军团菌感染1周后机体免疫功能明显下降,4周后免疫功能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嗜肺军团菌感染对机体血清白细胞介素(IL)12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BalB/C小鼠,实验组(又分1、2、3、4周组,n=15,各周第3天时间点观察),腹腔内注射含有嗜肺军团菌菌液0.2 ml(1×104/ml),对照组(n=15),腹腔内注射无菌生理盐水0.2 ml.分别在感染第1~4周内的相应时间点,采集小鼠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lSA)观察血清IL-12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 感染嗜肺军团菌后第1、2、3和4周内的第3天BalB/C小鼠血清IL-12水平分别为(16.16±3.18)、(15.48±3.22)、(16.96±3.43)和(18.12±3.41)μg/ml;对照组相应时间点血清IL.12水平分别为(19.01±3.49)、(19.17±3.95),(19.58±3.64)和(18.86±3.32)μg/ml;实验组与对照组比,第1~3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4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嗜肺军团菌感染后前2周血清IL-12水平下降,第2周达到最低,第3周有上升趋势,第4周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 嗜肺军团菌感染后对机体免疫功能早期下降,后期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儿童嗜肺军团菌肺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嗜肺军团菌血清抗体IgM诊断明确的30例儿童嗜肺军团菌肺炎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改变及预后。结果①临床特点:发热、干咳、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肌肉酸痛。29例(96.7%)血C反应蛋白(CRP)〉8mg/L,9例(30.0%)血白细胞〉12×109/L。部分病例有低钠血症。心肌酶谱、肾功能等均正常。②30例无重症肺炎。③胸部影像学改变,大片高密度阴影或云雾状阴影;胸腔积液3例;病变以两肺下叶多见。④30例经阿奇霉素或红霉素治疗痊愈,咳嗽持续时间较长。结论儿童嗜肺军团菌肺炎无基础疾病,为普通型肺炎,临床症状轻,病死率低。儿童肺炎肺外表现明显时考虑嗜肺军团菌肺炎可能。儿童慢性咳嗽可能与嗜肺军团菌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2.
自1992年起对沈阳地区73例有呼吸系感染症状的病人检测了嗜肺军团菌血清抗体水平。临床诊断肺炎45例,呼吸道感染28例。结果表明,抗体阳性32例,占43.8%;其中12型28例,占阳性例数的87.6%,2、6、10、13型各1例,说明沈阳地区以12型占优势,与国内其他地区报告的以1、6、8型为多见不同。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人群中对脊髓灰质炎(Polio)病毒的免疫状况,我们于1989年6月对本市、县部份正常人群,及经全程3价灰质炎减毒疫苗免疫的(TOPV)48名3~4个月婴儿,进行免疫前、后血清PolioⅠ—Ⅲ型中和抗体测定。结果在98名各年龄组人群中抗体阳性率Ⅰ型95.93%、Ⅱ型94.87%、Ⅲ型84.71%,PolioⅠ~Ⅲ型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 分别为34.94%、32.89%、20.16%。在6个不同年龄组中,抗体阳性率和GMT都以Ⅰ、Ⅱ型较高,Ⅲ型偏低,与国内上海报导Ⅰ~Ⅲ型抗体阳性率为94.04%、92.66%、89.45%结果基本相同,表明人群中Polio 抗体已达到较高水平。43名婴儿抗体测定结果:免前≥1∶4低滴度抗体阳性者Ⅰ型11人,Ⅱ型16人,Ⅲ型5人,GMT 分别为4.53、6.72、5.27。免后1月抗体阳转率Ⅰ型39.58%、Ⅱ型89.58%、Ⅲ型95.82%;GMT 为47.88、59.43、  相似文献   

14.
军团菌病的流行特点和诊断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检测五所医院264例急性感染、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和10例对照病人血清军团菌IgM抗体(ELISA),以心脏病术后感染和肿瘤并发感染的阳性率最高均为50%;其次为肺部感染(38.89%)、肺炎(33.33%)和血液病、红斑狼疮(33.33%);对照组均为阴性。以嗜肺军团菌1~6型感染多见,占53.85%,其次为米克达德军团菌(32.30%)、博杰曼军团菌(9.23%)和高曼军团菌(4.61%)感染。IgM抗体阳性率无性别差异;60岁以上(含60岁)年龄组IgM抗体阳性率高于60岁以下年龄组。结果提示对急性感染病人特别是高危人群(高龄、肿瘤病人、免疫功能低病人、糖尿病)中的呼吸道感染病人常规检测军团菌IgM抗体及时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15.
军团病在国内外分布广泛,常因暴发流行引起较高的病死率。本病在我省未见报道,故于1986~1988年,选择蒙自、昆明和下关三地,采集306例呼吸道住院病人双份血清612份,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嗜肺军团菌I型(简称LPI)抗体。以每视野50%的LPI抗原产生荧光达 的血清最高稀释度为效价终点:以双份血清抗体滴度呈≥4倍绝对值增长;或双份血清中任何一次血清抗体滴度≥1∶128者判为军团病现症病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惠州市中央空调冷却循环水中嗜肺军团菌污染情况和电解水对其的杀灭效果观察.方法 对惠州市123个单位中央空调冷却循环水进行嗜肺军团菌的培养和鉴定;然后采用源自广州水力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新型低压高频电解水处理器,用物理方式代替化学药剂,处理中央空调冷却循环水中的嗜肺军团菌等致病微生物.结果 在调查的123个单位中,共采集水样448份,检出嗜肺军团菌313份,检出率为69.86%.同时,使用低压高频电解水处理器对冷却循环水嗜肺军团菌阳性的62个单位中央空调进行消毒7~73 d后,检测冷却循环水112份水样中嗜肺军团菌,结果均转为阴性,显示对嗜肺军团菌杀灭率达100%.结论 惠州市部分中央空调冷却循环水中存在嗜肺军团菌的污染,应加强监测,预防军团菌病的发生;低压高频电解水可以有效杀灭中央空调冷却循环水中嗜肺军团菌,该项技术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陈倩  杨挺  张秀红  董亮  严洁 《抗感染药学》2021,18(1):120-123
目的:探究重症嗜肺军团菌肺炎患者的抗感染治疗方案。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经第2代测序技术(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检测为嗜肺军团菌感染患者的抗感染治疗过程,协助医师调整抗感染治疗方案,识别药品不良反应。结果:经治疗患者感染症状得到控制,病情好转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参与重症嗜肺军团菌肺炎患者的抗感染治疗,有助于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我们于1985年1月用间接血凝方法对本市输血员、门诊体检和非肺科病人共536名,年龄在1~74岁,作了嗜肺性军团病杆菌(LDB)1~6型抗体水平测定。抗体滴度≥1∶16为阳性,阳性者用LDB 1~6型可溶性抗原作阻断试验,以证实其特异性。结果:536例中LDB 1~6 型抗体阳性例数分别为189例(35.26%)、134例(25.00%)、90例(16.79%)、  相似文献   

19.
三种含氯消毒剂杀灭嗜肺军团菌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对优氯净、84消毒液、漂白粉杀灭悬液中嗜肺军团菌效果进行比较。方法 应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观察优氯净、84消毒液、漂白粉溶液对嗜肺军团菌的杀灭作用。结果 有效氯含量 10 0 mg/L 优氯净、84消毒液、漂白粉溶液分别对嗜肺军团菌作用 1、5、10 min,杀灭率均为 10 0 %。结论 优氯净杀灭悬液中嗜肺军团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了大环内酯类和氟喹诺酮类药物在抑制巨噬细胞内嗜肺军团菌的疗效。方法选取10株不同嗜肺军团菌血清1型,利用琼脂稀释法对不同嗜肺军团菌血清1型针对大环内酯类和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半致死浓度进行分析。THP-1人单核细胞在佛波酯诱导下形成巨噬细胞,然后将不同嗜肺军团菌血清1型与巨噬细胞共同培养,待细胞将巨噬细胞吞噬后,采用半致死浓度不同倍数(1倍、4倍,8倍)的红霉素、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及莫西沙星等药物对胞内的细菌进行抑制,共同培养24 h后,采用平板计数法对军团数量进行计算,用细菌抑制率进行表示。结果红霉素、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及莫西沙星在半致死剂量、4倍半致死剂量、8倍半致死剂量下对细菌的抑制情况如下:红霉素:(51.42±23.19)%、(75.28±19.08)%及(90.52±9.87)%;阿奇霉素:(60.57±23.14)%,(90.25±9.68)%及(98.58±3.89)%;左氧氟沙星:(99.24±0.13)%、(99.56±0.58)%及(99.99±0.01)%;莫西沙星:(99.14±0.25)%、(99.36±0.35)%及(99.89±0.11)%。在不同半致死剂量下氟喹诺酮类药物对巨噬细胞胞内细菌的抑制率明显高于大环内酯类药物,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在不同倍数的半致死剂量下对细菌的抑制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阿奇霉素对巨噬细胞内细菌的抑制率显著性高于于红霉素,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唾诺酮类药物抑制胞内抗军团菌效果好于大环内酯类药物,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抑制效果相当,阿奇霉素抑制效果明显优于红霉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