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苯巴比妥在预防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惊厥中的作用。方法:将131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在人科6h内给予苯巴比妥15~20mg/kg,静脉推注,共3~5d。结果:治疗组65例患儿出现惊厥8例,惊厥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66例患儿出现惊厥30例,惊厥发生率为49.18%。两组惊厥发生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x2=14.02,P〈0.01)。结论:苯巴比妥预防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惊厥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惊厥发生,而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评价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NKI和VIP数据库,收集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试验文献,采用Rev 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AdO篇临床试验文献,共711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在有效率、原始反射、肌张力、意识恢复、惊厥停止时间及NBNA评分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有效率RR(95%CI)为1.32(1.13,1.53);原始反射、肌张力、意识恢复及惊厥停止时间WMD(95%CI)分别为-1.27(-1.65,-0.88)、-1.43(-2.10,-0.76)、-1.74(-2.77,-0.71)与-0.70(-1.05,-0.35);4、7、14d不同时间患儿NBNA评分WMD(95%CI)分别为1121(0.83,1.59)、2.00(1.12,2.88)与2.51(1.57,3.45)。结论:现有研究表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儿症状。但由于临床研究质量普遍较低,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临床研究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加味升降散对小儿热性惊厥后脑电图异常的影响,探讨中医药对小儿热性惊厥的预防作用。方法:50例热性惊厥后脑电图异常儿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给予加味升降散口服,对照组20例予脑复康口服。结果:对照组有效率65.0%,观察组有效率9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加味升降散对小儿热性惊厥后异常脑电图的改善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按摩对新生儿生理体重下降的影响。方法:将160例我院剖宫产的新生儿,分为两组,试验组80例,对照组80例。试验组除新生儿一般护理外,加用新生儿按摩。而对照组就新生儿一般护理。结果:试验组三天新生儿生理体重下降2.11%,七天体重下降4.03%。而对照组三天新生儿生理体重下降2.14%,七天体重下降0.81%。经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三三天比较无差异性P〉0.05,,七天体重变化P〈0.01.有显著差异。结论:按摩能降低新生儿生理体重下降,提高新生儿的健康质量,具有重要的探讨意义。  相似文献   

5.
羚羊角酸水解氨基酸的解热、抗惊和镇静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羚羊角酸水解氨基酸的解热、抗惊和镇静作用。方法:用商品结晶氨基酸铵羚羊角酸水解注射液中18种氨基酸的配比制备复合氨基酸注射液并研究其解热作用(伤害和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致家兔发热试验)、抗掠作用(抗小鼠戊四氮惊厥试验)和镇静作用(与硫喷妥钠的协同作用)。结果:18种氨基酸总量为1.5%和4%的两个剂量组在1.5-4.5h内解热作用相近(与对照组比P<0.01),但4%组的起效更快,作用持续时间更长;两个剂量组都可有意义地延长硫喷妥钠的睡眠时间(1.5%组P<0.05,4%组P<0.01);并能使戊四氮引起的小鼠惊厥潜伏期和生存期延长,而4%剂量组使惊厥潜伏期和生存期延长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和P<0.05)。结论:羚羊角酸水解氨基酸成分具有一定的解热,抗惊和镇静作用。  相似文献   

6.
乳糜胸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胸导管破裂或阻塞,使乳糜液溢人胸膜腔。新生儿糜胸发病率为0.1%~0.5%,临床上少见。本院新生儿病房于2010年2月收治了1例新生儿乳糜胸患儿,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危新生儿急救评价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7月到2012年12我院ICU病房收治的新生儿病例36例,所有新生儿部进行高危病例评价与综合治疗。结果:36例新生儿中,危重病例12例,占330%。治疗后危重病例新生儿的死亡率为330%,非危重病例新生儿的死亡率为4.2%,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P〈0.05)。结论:在高危新生儿的急救中,危重评分的应用能指导治疗,从而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惊厥是新生儿常见症状之一。为提高对本症的认识,现将我院1994年5月~1997年5月收治的61例惊厥新生儿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 61例中,男40例,女21例,足月48例,早产儿10例,过期产儿3例。其中多灶性阵挛发作44例,轻微发作11例,局灶阵挛发作4例,强直性发作2例。惊厥均发生在生后10天内。61例中痊愈46例,好转10例,死亡3例,2例无变化自动出院。2.护理体会2.1控制惊厥的发作:首先控制惊厥,以防造成不可逆性脑损伤。主要选用鲁米那纳,首次剂量 10~20mg/kg…  相似文献   

9.
张鸿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7):261-261,260
目的:分析我院98例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探讨惠有黄疸的新生儿的护理方法。方法:对98例新生儿黄疸病例的临床治疗和护理经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黄疸治愈85例(86.7%),好转9例(9.1%),无效4例(4.0%),总有效94例,总有效率95.8%。结论:新生儿黄疸只要进行了有效的治疗以及针对性的护理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聚合酶链反应研究人巨细胞病毒(hCMV)的母婴传播。方法:随机收集入院孕妇,取24小时尿样检测巨细胞病毒,随访新生儿取脐血检测。结果:检测孕妇554例,阳性27例,随访新生儿433例,阳性9例。结论:孕妇尿样hCMV阳性率4.8%,新生儿脐血阳性率2.0%,推断hCMV垂直传播系数为0.42。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急诊小儿热性惊厥的急救措施与护理体会。方法选取热性惊厥患儿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给予综合性的急救措施与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并开展比较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发热持续时间为(1.2±0.4)d,意识恢复时间为(4.9±0.5)d.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6.15%,护理满意率为98.46%,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有效治愈64例,总有效率为98.46%,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热性惊厥需在急救与护理过程给予适合有效的具体措施,通过对体温的严格控制,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使惊厥复发情况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2.
王海红  罗世杰 《山西中医》2009,25(10):15-16
目的:观察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200例新生儿黄疸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4例停止母乳喂养加用退黄颗粒口服;对照组96例单纯停母乳喂养治疗3天。结果:治疗组显效85例,有效1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5.19%(95%CI=91.08%~99.30%);对照组显效46例,有效29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为78.13%(95%CI=69.86%-86.40%);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4.3199,P〈0.0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疗效优于单纯停母乳喂养方法,其收益为OR=0.18(95%CI=0.07~0.50),NNT=6(95%CI=3.79~12.92)。  相似文献   

13.
中医治疗小儿高热惊厥51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使小儿尽快摆脱惊厥状态,缩短大脑缺氧时间,以减少脑实南损伤,并防止复发。方法 针刺人中、涌泉穴,口服清热息风中药。结果 90.2%的患儿能够在1min内停止惊厥;96.1%的患儿不同程度的抑制了惊厥的发生。结论 快速针刺制止惊厥的最好方法,口服清热息风中药可减少惊厥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寻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有效疗法。方法:将70例热性惊厥患儿随机分成两组,针药组(36例)采用针刺醒脑开窍法以水沟穴为主,配合鲁米那肌肉注射、安定静脉推注;药物组(34例)单纯采用肌肉注射鲁米那、安定静脉推注。观察两组疗效、止惊起效时间及复发率。结果:针药组总有效率为86.1%,优于药物组的79.4%;在止惊起效时间上,针药组明显短于药物组(P〈0.01),且针药组复发率低于药物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肌肉注射鲁米那、静脉推注安定治疗热性惊厥是一种快速、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高热惊厥是儿科的常见病,平均发病率为3%~4%,常见于6个月~6岁的小儿,多在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热病的初期,患儿体温升至38C以上而突然出现。治疗以抗惊厥药物及退热控制惊厥。但高热惊厥复发率较高(约33%),因此预防再次复发极为重要。我们以自制“加味金粟丹”防治高热惊厥的复发,在临床上取得满意疗效,现将50例患儿治疗情况报道如下。一、一股资料本组50例患儿中,男对倒,女19例。年龄最小10个月.最大5岁。高热惊厥1次38例,2~3次9例,3次以上3例。体温38℃以上惊厥者2例,38.5℃以上惊厥者12例.39℃以上惊厥者25例.395…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高热惊厥患儿康复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将96例高热惊厥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儿预后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高热惊厥终止时间及1年内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30min内体温开始下降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健康知识知晓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0%(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5%(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尽早终止高热惊厥的发作,在改善患儿预后的同时,提高了护理满意度,是一种较佳的护理模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小儿热惊厥在全部小儿人口中约5%~8%,占儿童惊厥的30%.惊厥本身是由于脑器质性病变或功能异常引起,而惊厥又可引起脑器质性损害,尤其是持续时间长、在短时间内多次发作的惊厥。为减少因反复惊厥所致的脑损伤导致智力发育障碍等后遗症。现对我院1994年~1999年收治的28例热性惊厥再发患儿的血清钠浓度进行了对照分析,现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惊厥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神经系统症状,病因复杂,病死率高,部分患儿留有后遗症。为了早期明确病因诊断,有效控制惊厥的发作,减少后遗症,现将我院儿科病房1998—2001年收治的66例新生儿惊厥病因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光照联合茵栀黄口服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新生儿黄疸患儿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光照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光照联合茵栀黄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9.0%,优于对照组的8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光照联合茵栀黄口服治疗新生儿黄疸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并且毒副作用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心肌损害的发生与其相关因素的关系,以改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预后。方法:对我院NICU2006.11—2008.11收治的126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心肌损害的发生与其出生时胎龄、体重、性别、产式、有无窒息史及静滴缩宫素史等状况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26患儿中发生心肌损害者64例(50.7%),26例早产儿心肌损害的发生率为80.8%,显著高于足月儿(43%);32例低出生体重儿心肌损害的发生率为68.8%,显著高于正常出生体重儿(45.7%),低出生体重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心肌损害的发生有显著的正相关性(r=0.19,p〈0.05);窒息者38例中,心肌损害的发生率为84.2%,显著高于无窒息者(35.2%),窒息与HIE心肌损害的发生有显著的正相关性(r=0.456,p〈0.05);静滴缩宫素23例中,心肌损害的发生率占78.3%。而不同性别及分娩方式对患儿心肌损害的发生率无影响。结论:早产、低体重儿、窒息、静滴缩宫素是HIE心肌损害的4个高危险因素,对于这些新生儿发生缺氧缺血性脑病时,更要关注其心肌损害的发生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