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重症急性胰腺炎28例内科综合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2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内科综合治疗方法。方法对金溪县中医院2002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28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内科综合治疗如液体复苏、抑制胰腺分泌、抑制酶活性、预防感染、镇痛及中医中药等方法的疗效。结果28例患者中痊愈13例(46.5%)、明显好转10例(35.7%)、好转和中转手术各2例(占14.2%),死亡1例(3.6%),总有效率89.2%。结论在SAP治疗中,采取"个体化"综合措施进行治疗能明显改善SAP的转归。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09年7月期间SAP入院的患者50例。感染性SAP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非感染性SAP以内科治疗为主。结果:保守治疗19例,治愈17例;手术治疗31例,治愈3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SAP起病急,死亡率较高,早期准确的诊断治疗十分重要,医生应针对患者具体情况适时调整治疗对策,对患者进行最及时准确的救治。  相似文献   

3.
背向散射积分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背向散射积分 (IBS)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性质评价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比分析30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 )、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组 )、31例稳定型心绞痛 (SAP组 )和 2 8例健康志愿者 (对照组 )颈动脉斑块数量和性质、内中膜厚度 (IMT)和斑块背向散射积分校正值 (IBS % )的差别。结果 AMI组和UAP组软斑检出率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 ,其IBS %值显著低于SAP组和对照组 (P <0 .0 0 1) ;IMT值AMI组、UAP组和SAP组显著高于正常组。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颈动脉斑块的性质明显不同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应用IBS可以客观、定量评价颈动脉斑块性质 ,可能为冠心病患者危险分层和冠心病预防措施的评价提供一种新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手术时机与手术指征。方法对31例SAP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采用坏死胰腺组织清除术+坏死腔引流术17例、胰腺被膜切开减压+腹腔引流术4例、胆管切开取石+腹腔引流术4例、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术3例、单纯腹腔灌洗术及胰腺假性囊肿引流术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患者治愈23例(74.2%),死亡7例(23.0%,ARDS 2例、MOF 2例、感染性休克1例、败血症1例及应激性溃疡并消化道出血1例),术后转院治疗1例。结论 SAP患者手术指征、手术时机以及手术方式应针对患者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手术治疗仍然需要不断的经验总结和探索。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73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将48例SAP并发ARDS作为ARDS组,将125例SAP未并发ARDS作为非ARDS组,分析SAP并发ARDS的发生率、两组患者入院时呼吸频率,入院时及入院24 h 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入院时胰腺CT评分、胰腺感染率及病死率情况,并进行比较.22例SAP并发ARDS行机械通气治疗,观察通气治疗动脉血气变化.结果:SAP患者并发ARDS占27.7%(48/173),病死率17.9%(31/173),两组患者除入院时Ranson评分外,入院时及入院24 h APACHⅡ评分、入院24 h Ranson评分、入院时胰腺CT评分、胰腺感染率及病死率等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SAP过程中释放的多种胰酶及炎症介质是SAP并发ARDS的基础,监测血气变化、及早有效的治疗措施是预防和治疗SAP并发ARDS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2008年2月~2010年1月,我们对2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给予肠内营养(EN)支持治疗,经精心护理,无1例因并发症死亡,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SAP患者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23~56岁.均以急性上腹痛收入院,不同程度腹膜刺激征,血、尿淀粉酶明显增高,腹腔穿刺血性腹水,经B超或CT确诊,均符合2003年12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组提出的SAP诊断标准.其中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4例.  相似文献   

7.
继发性胰腺感染对重症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 观察继发性胰腺感染 (SPI)对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 1980年 1月 1日— 1999年 12月 31日收治的 6 0例 SAP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与 SPI发生相关的情况。结果  6 0例 SAP患者发生 SPI2 9例 ,未发生 SPI(NSPI) 31例 (4 8.3%比 5 1.7% ) ,两组患者在性别、平均年龄、Ranson分值、中华医学会 (CMA)高危因素分值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异 ,但 SPI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体系 (APACHE )分值、发热天数、院外滞留时间、白细胞升高持续天数、发病到排便的时间、手术次数等均明显高于 NSPI患者。其中 SPI患者死亡 7例 ,NSPI患者死亡 1例 (病死率 2 4 .14 %比 3.2 3% )。病原菌调查发现 ,SPI组单一感染 14例 (占 4 8.3% ) ,混合感染 15例 (占 5 1.7% ) ;病原菌种类 :肠杆菌科 2 7例 (埃希氏菌属 2 5例 ,克雷伯氏菌属 1例 ,摩根氏菌属 1例 ) ,假单胞菌属 8例 (铜绿假单胞菌 7例 ,施氏假单胞菌 1例 ) ,霉菌 2例 ,其它类型细菌 5例 (枯草芽孢杆菌 2例 ,革兰厌氧球菌 1例 ,醋酸钙不动杆菌 1例 ,表皮葡萄球菌 1例 ) ,仅有 2例血培养发现大肠杆菌。结论  SPI的实质是肠源性感染 ,且严重影响了 SAP患者的预后 ,现有的治疗措施难以有效阻止肠源性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进一步探讨急性胰腺炎(AP)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6月至2006年5月所收治的155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治疗方法与治疗效果。结果155例AP患者中,轻型急性胰腺炎(MAP)131例,均非手术治愈;重型急性胰腺炎(SAP)24例,手术治疗9例,死亡3例(3/9),非手术治疗15例,死亡1例(1/15)。结论重视AP的综合治疗与观测;对SAP尽可能采取非手术治疗,明确SAP的手术指征,选择合适手术时机与手术方法,能明显提高SAP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我科2004年10月-2006年2月对31例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采用复而凯螺旋型鼻肠管行肠内营养(EN)支持,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31例,男20例,女11例,年龄30~74岁,平均年龄40岁.本组病例均行非手术疗法,无其他胃肠疾病.鼻肠管留置时间为6~40 d.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预防性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肺损伤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1996年2月~2001年12月收治的64例SAP患者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33例,预防治疗组31例.结果:常规治疗组肺损伤发病率48.5%(16/33),ARDS发病率30.3%(10/33);预防治疗组肺损伤发病率35.5%(11/31),ARDS发病率9.7%(3/31).结论:采用乌司他丁联合大剂量地塞米松及低分子右旋糖酐预防性治疗SAP合并肺损伤,可有效降低并发症,提高SAP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起病急骤,病情凶险,可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有效的改善症状及缩短病程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和预后。近年来,胰腺微循环、细胞因子、炎性递质在SA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受到重视[1]。其中,微循环障碍在SAP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我院遵循改善微循环的治疗原则,尝试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SAP患者50例,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03-07/2008-08共收治SAP患者101例,均符合急性重症胰腺炎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效果。方法对20例采用CVVH治疗的SAP患者的细胞因子测定、部分生化指标、APACHEⅡ评分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应用CVVH后,患者体温、腹胀、腹痛等症状明显减轻,APACHEⅡ评分明显下降,血中TNF-α、IL-8明显减少,K+、Cr有明显的改善,尤以治疗后24h为著,并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结论CVVH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治疗时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各项指标及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对肝功能损害程度与病情的相关性。方法对57例AP合并肝功能损害者进行分析,以观察肝损害程度对病情及病程的影响。结果57例合并肝损害的AP患者,重症胰腺炎(SAP)31例,轻型AP(MAP)26例,胰腺炎的病因与肝损害程度无关(P〉0.05)。临床SAP肝损害者的病情明显重于MAP肝损害者且SAP肝损害者的病程较MAP肝损害者明显延长(P〈0.01)。结论AP肝损害的程度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进一步探讨急性胰腺炎(AP)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6月~2005年5月所收治的145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治疗方法与治疗效果。结果 145例AP患者中,轻型急性胰腺炎(MAP)124例,均非手术治愈,重型急性胰腺炎(sAP)21例,手术治疗9例,死亡3例(3/9),非手术治疗12例,死亡1例(1/12)。结论 重视AP的综合治疗;对SAP尽可能采取非手术疗法,明确SAP的手术指征,选择合适手术时机与手术方法,能明显提高SAP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陈飞 《浙江临床医学》2003,5(9):672-673
重症急性胰腺炎 (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病情凶险 ,症状复杂 ,并发症多见 ,死亡率高 ,是常见的内科急诊。近些年来 ,由于基础研究的深入 ,新药的问世 ,重症监护水平和综合治疗水平的提高 ,SAP的病死率已有明显下降。作者对我院5年来收治的37例重症胰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报道。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7例患者均符合SAP的诊断标准[1],男16例 ,女21例。年龄16~72岁 ,平均44.9岁。其中胆源性胰腺炎20例、有严重高血脂症者9例、与酒精有关的3例、病因不明确者5例。1.2临床表现全组均具有SAP的症状和体征 ,其中35例常规腹穿抽出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肠功能障碍对后期继发胰腺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SAP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出现胰腺继发感染的患者50例,无感染的患者82例,所有患者均出现早期肠道功能障碍,其中肠功能障碍持续时间≥5天51例,对患者出现继发感染组和非感染组的肠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13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胰腺感染的总发生率为37.88%,肠功能障碍≥5 d的患者继发胰腺感染发生率明显升高(P0.01),肠功能障碍持续时间与继发胰腺感染明显相关。结论早期持续肠功能障碍是导致胰腺继发感染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重症急性胰腺炎 (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是一种危重急腹症 ,并发症多 ,国内外报道病死率均较高 ,急性肺损伤(acutelunginjure ,ALI)为SAP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文对在2 0 0 0~ 2 0 0 2年收治的 35例SAP患者进行分析 ,加强对SAP并发ALI的认识 ,做到早期发现 ,早期诊治 ,改善预后 ,从而进一步提高综合治疗SAP的水平。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选取于 2 0 0 0年 1月 1日~ 2 0 0 2年 1 0月 2 0日收治的SAP患者 35例 ,男 2 2例 ,女 1 3例 ,年龄 2 3~ 89岁 ,平均年龄4 4 .6岁 ;3例为复发 ,1 1例有高血压病史 ,4例有糖尿病史 ,…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合并腹腔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及治疗模式,为临床救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7例SAP患者资料,其中感染组病例40例.分析患者合并腹腔感染病原菌种类、耐药性、经验性抗生素使用等资料.结果:SAP伴发腹腔感染以两种及其以上细菌、真菌混合感染为主,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肠内营养(EN)胃肠道并发症的护理及膀胱压测定的方法。方法收集一组行EN治疗的SAP患者的临床及护理资料,对其进行膀胱内压(UBP)测定,分析EN 治疗期间患者胃肠道反应情况及其相应护理与治疗措施,以UBP>25cmH2O或UBP值超过EN治疗前基础值10cmH2O且进行性升高为中止EN治疗指针。结果本组54例患者,31例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出现各种胃肠道不良反应者24例,其中18例经处理后好转或消失,6例因腹痛、腹胀不能缓解,UBP>25 cmH2 O而中止EN,EN总体成功率为88.9%。结论 SAP患者在EN 治疗期间,对胃肠道并发症进行及时有效护理是保证EN成功率的重要方法,UBP在决定是否中止EN 治疗上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霞飞 《浙江临床医学》2007,9(10):1378-1378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腹部外科最为严重的急腹症之一。2004年1月至2006年2月本院应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SAP患者10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0例SAP患者,男7例,女3例;年龄35-62岁。均经过上腹部增强CI’检查证实胰腺组织有不同程度坏死,符合SAP的诊断标准。SAP的诱因:胆源性5例,酒精性3例,暴饮暴食1例,不明原因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