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餐后血浆脂代谢主要以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TGRLP)及其残粒升高为最明显,餐后阶段脂蛋白代谢又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以及动脉血栓的形成有潜在的联系。同时,血小板和血浆中的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直接或间接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血栓形成的过程。本文就近年来在餐后血脂,脂蛋白与凝血相关性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新医学》1974,(4)
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并发症—缺血性心脏病的高发病率有密切关系。由于血浆中的脂质绝大部分与蛋白质结合而以脂蛋白形式存在,近15~20年来,探讨血浆脂蛋白与冠心病的关系已受到重视。本文仅就血浆脂蛋白,高脂蛋白血症的分型诊断及其与冠心病的关系,以及各型高脂蛋白血症的治疗问题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3.
Hodis  HN  余国膺 《中国实验诊断学》2001,5(5):F002-F002
Hahn首次观察到狗静脉注射肝素而消除餐后的高血脂已逾 55年。随后Korn和Quigley确认出静脉肝素释放的因子为一种甘油三酯脂酶。从那时起 ,脂蛋白脂酶在动脉粥样硬化中作用的推论大大发展。LPL是一种调节脂质燃料处理的关键酶 ,它催化血循环中富含甘油三酯脂蛋白的tracylglycerol的水解 ,提供脂肪酸供组织利用。氨基多糖将之附于毛细血管内皮表面 ,LPL水解血浆的乳糜和VLDL为残粒。因此LPL是清除血浆富含甘油三酶的脂蛋白的速度 限制酶。LPL表达于体内的大多数组织 ,尤其是骨骼肌、心肌和动…  相似文献   

4.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脂蛋白(a)与纤溶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闫智宏  梁庆智  张效云 《临床荟萃》2004,19(13):727-729
目的 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浆脂蛋白(a)与纤溶活性的关系,探讨脂蛋白(a)促血栓形成和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63例心肌梗死患者、59例心绞痛患者、68例脑梗死患者及45名健康对照者的脂蛋白(a)浓度,并以底物显色法测定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其抑制物(PAI)活性。结果 各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血浆脂蛋白(a)浓度和PAI活性明显升高,tPA活性明显降低;各组脂蛋白(a)与PAI活性均呈正相关。结论 血浆高脂蛋白(a)浓度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脂蛋白(a)水平的升高与纤溶活性低下有关。  相似文献   

5.
脂蛋白(a)的测定与脑血管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脂蛋白(a)作为特殊的血浆脂蛋白发现已有36年,由于对其结构及作用研究的深入,愈来愈多的证据表明:血浆中脂蛋白(a)是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及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本文将就其结构特点、致病机制、临床意义以及常用检测方法等方面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脂蛋白(a)的测定与脑血管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脂蛋白(a)作为特殊的血浆脂蛋白发现已有36年,由于对其结构及作用研究的深入,愈来愈多的证据表明:血浆中脂蛋白(a)是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及血管疾病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本文将就其结构特点,致病机制,临床意义以及常用方法等方法作一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7.
肝脂酶与脂蛋白代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肝脂酶主要在肝细胞中合成 ,能水解各种脂蛋白中的甘油三酯和磷脂 ,血浆中肝脂酶活性增高 ,可使小而致密LDL等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水平增高 ,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发展 ;肝细胞膜上的肝脂酶作为配体能与多种脂蛋白结合 ,表现出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影响肝脂酶合成、活性改变的主要原因是肝脂酶基因变异  相似文献   

8.
李秀才 《临床荟萃》1996,11(17):773-774
动脉粥样硬化(atnerosclerosis,AS)是冠心病的重要病理基础。探索阻止或抑止甚至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过程,是多年来医学家一直探索的课题。本文就近年来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的研究进展,总结如下。 1 钙拮抗剂(CA) 动物实验已证明维拉帕米(Verapamil,Ver),硫氮唑酮(Diltiazem,Dil)和硝苯地平(Nif)能减轻动脉硬化的进展,而不改变血浆胆固醇和脂蛋白水平。大剂量CA还可抑制胆固醇饲养兔模型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尚不清楚,有几种可能,包括调节脂蛋白受体的合成,脂蛋白摄取或降解,胆固醇水解作用以及动脉基质的合成等。推测为CA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部位。动物实验显示,一些新型二氢吡啶类  相似文献   

9.
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B,ApoB)是血浆脂蛋白的蛋白质组分,ApoB在动脉内皮下潴留沉积是启动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步骤,血浆中ApoB水平增高的异常脂蛋白血症有发生动脉硬化的风险。大量的临床试验及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在预测  相似文献   

10.
肝脂酶与脂蛋白代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肝脂酶主要在肝细胞中合成,能水解各咱脂蛋白中的甘油三酯和磷酯,血浆中肝脂酶活性增高,可使小而致密LDL等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水平增高,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发展;肝细胞膜上的肝脂酶作为配体能与多种脂蛋白结合,表现出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影响肝脂酶合成,活性改变的主要原因是肝脂酶基因变异。  相似文献   

11.
脂蛋白脂酶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脂蛋白脂酶为脂质代谢的重要酶 ,在体内分布脏器不同 ,表现出不同的作用特点。脂蛋白脂酶在血浆中具有水解甘油三酯作用 ,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利。在动脉壁内 ,细胞基质中的脂蛋白脂酶有滞留蛋白作用 ;巨噬细胞膜上的脂蛋白脂酶能促进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进入该细胞内 ,使巨噬细胞转变为泡沫细胞 ;脂蛋白脂酶还能刺激血管壁平滑肌细胞增生等 ,脂蛋白脂酶表现出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本文还综述了多种体内外因素对脂蛋白脂酶代谢与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代谢综合征与血脂异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代谢综合征是一个多症候群的综合征,其病因主要是胰岛素抵抗和肥胖。代谢综合征血脂异常主要表现为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和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增加。胰岛素抵抗及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使极低密度脂蛋白合成增多,而脂蛋白脂酶活性下降导致空腹及餐后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清除下降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下降。脂蛋白异常显著增加了代谢综合征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危险性。对代谢综合征血脂异常的干预包括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3.
世界范围内心血管疾病(CVD)患病率逐年上升,脂类代谢异常尤其是血浆脂蛋白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CVD的重要危险因素。脂蛋白在脂质代谢过程中其密度、颗粒大小、电荷以及组成成分不断发生变化,形成各亚组分。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已经涌现出了许多分离、测量和定量脂蛋白的新方法,这些方法也被称为高级脂蛋白检测方法。新型检测技术为相关疾病的早期筛查、风险评价和治疗选择提供较为全面的血脂检测数据,弥补了传统检测技术血脂项目的空白。因此,本文将对当前实验室中所应用的血浆脂蛋白亚组分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脂蛋白(a)简称Lp(a),是一种特殊的血浆脂蛋白。Lp(a)研究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并取得了进展。最近几年,人们逐渐认识到血浆Lp(a)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密切关系,因此Lp(a)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15.
脂蛋白脂酶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脂蛋白脂酶为脂质代谢的重要酶,在体内分布脏器不同,表现出不同的作用特点。脂蛋白脂酶在血浆中具有水解甘油三酯作用,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利。在动脉壁内,细胞基质中的蛋白脂酶有滞留蛋白作用;巨噬细胞膜上的脂蛋白脂酶能促进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进入该细胞内,使巨噬细胞转变为泡沫细胞;脂蛋白脂酶还能刺激血管壁平滑肌细胞增生等,脂蛋白脂酶表现出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本文还综述了多种体内外因素对脂蛋白脂酶代谢与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代谢综合征与血脂异常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代谢综合征是一个多症候群的综合征,其病因主要是胰岛素抵抗和肥胖。代谢综合征血脂异常主要表现为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和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增加。胰岛素抵抗及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使极低密度脂蛋白合成增多,而脂蛋白脂酶活性下降导致空腹及餐后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清除下降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下降。脂蛋白异常显著增加了代谢综合征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危险性。对代谢综合征血脂异常的干预包括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7.
五调整血肪药物高脂蛋白血症(Hyperlipoproteine-mia)是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的重要易患因子之一,因此,抗高脂蛋白血症药物,即调整血脂药物的应用,就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血浆中的脂质主要是胆固醇、甘油三酯及磷脂等。这些脂质在水中不溶解,通过与各种蛋白质相结合,形成脂蛋白,而转运于机体各部位。正常人体中血浆脂蛋白主要有  相似文献   

18.
<正>高密度脂蛋白是血浆脂蛋白中体积最小、密度最高的脂蛋白,由肝脏及小肠黏膜细胞合成,是唯一将胆固醇从外周组织运回肝脏清除至体外而产生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载脂蛋白。其代谢是一个复杂的生物过程,任何环节发生变化,都会引起脂质代谢紊乱。提高机体高密度脂蛋白及其在脂蛋白的浓度,促进胆固醇逆向转运是缓解高血脂症、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背景流行病学及临床观察表明,脂蛋白(A)是一个新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较大.目的探讨高脂蛋白(A)水平与脑卒中的关系.设计病例-对照分析.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病学研究所.对象选择1999-09/2002-03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294例脑卒中患者.294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脑梗死组159例,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组135例.脑梗死组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者109例,腔隙性脑梗死者50例.并选择来自门诊连续健康体检人员94例为健康体检组.方法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的血浆脂蛋白(A),并将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及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分别按血脂各项正常与否(脂蛋白(A)除外)分成两组,血脂正常组与血脂异常组脂蛋白(A)水平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性别、高血压及血脂各项与脂蛋白(A)血清水平有无相关性.主要观察指标①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腔隙性脑梗死组和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组及健康对照组间脂蛋白(A)的比较.②血浆脂蛋白(A)水平与血脂各项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所纳入的294例患者及94例正常对照组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腔隙性脑梗死组和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组及健康对照组间脂蛋白(A)的比较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脑出血组患者脂蛋白(A)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增高(P<0.05).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脂蛋白(A)浓度较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组高(P<0.05);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脂蛋白(A)水平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血浆脂蛋白(A)水平与血脂各项的相关性分析血脂正常组与血脂异常组脂蛋白(A)水平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两组脂蛋白(A)水平接近(P>0.05).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亦显示性别、高血压及血脂各项与脂蛋白(A)血清水平无相关性. 结论高脂蛋白(A)可能是脑出血及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脂蛋白[Lp(α)]是一种特殊性的血浆脂蛋白,1963年由挪威遗传学家Berg首先发现并命名。20世纪80年代末,有研究发现Lp(α)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在心脑肾血管血栓性疾病中起重要作用。本文收集65例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与40例非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Lp(α)水平作比较,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