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文章主要介绍了智能技术的概念、发展趋势及特点,分析了智慧图书馆服务与智能技术发展的关系,从馆员:人力结构合理、服务:技术手段先进、资源:数据丰富准确、用户:阅读需求满足4个方面阐述了智能技术驱动下智慧图书馆服务的框架要素,最后从提高馆员智能技术操作、推动智能技术平台应用、依靠技术提升服务效能和开拓渠道保障资金来源4个层面提出了智能技术驱动下智慧图书馆服务框架建立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智慧图书馆的概念,指出其具有知识共享性、服务高效性及使用便利性的特点。而智慧图书馆的服务特点为精准感知用户需求、推送知识资源,精准分析用户行为偏好、制定服务方案,精准预测用户需求变化、辅助用户分析知识资源。进而从服务理念、基础设备及智能系统角度总结了以用户为中心的智慧图书馆形成的基础条件,最后从智能感知、智能服务、智慧互动角度对智慧图书馆的"智慧层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科研机构肩负着国家前沿理论和高端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工作。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其研究涉及的领域更广、专业种类更多、知识密集度更高。科学研究机构的图书馆必须从用户的需求特点出发,运用高新技术,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智慧图书馆,满足科研用户的知识需求。结合科研单位图书馆的工作实际,探讨建设科研智慧图书馆所需的重要技术和软支撑,并针对当前智慧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关于建设智能硬件、拓展智慧服务路径、提升馆员业务素养、强化智能服务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图书馆空间变革受技术革新、用户需求和竞争环境变化的多种因素驱动。通过检索CNKI期刊文献数据库,对技术发展中的图书馆空间改演变程进行梳理,从计算机和信息技术进入图书馆到互联网到信息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图书馆的空间利用从物理空间向虚拟空间拓展,空间功能向信息共享、学习、创业、社交等领域延展,最终将实现智能化、个性化、泛在化的图书馆未来空间形式。  相似文献   

5.
从信息环境的网络化、用户需求的知识化、馆藏资源的同质化等方面分析了学术图书馆面临的环境巨变。通过调研国内外学术图书馆发展现状,阐述了目前学术图书馆发展的主要特征,如馆藏资源向纯数字化发展,信息服务向嵌入式知识化发展,信息组织向关联化、语义化和集成化发展,原生信息资源纳入机构知识资产管理范畴,数字图书馆员在科学数据监管中应运而生,SoLoMo成为创建下一代移动图书馆服务的理念。指出学术图书馆的发展趋向是成为以用户为中心的知识服务中心,应构建用户驱动型的知识服务范式、构建全能型的知识管理范式、构建智慧型的图书馆物理场所。同时也指出,为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学术图书馆要倍加重视科技人员的信息需求、以用户为中心的业务布局、信息技术的应用、馆际间的协作共享和馆员素质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智慧图书馆用户的隐私保护,借鉴时间戳、哈希函数、Merkle 可信树及共识机制等技术构建集智慧链的防篡改、隐私加密和安全存储机制于一体的用户隐私保护架构模型,并分别从数据层、网络层、共识层、激励层、合约层和应用层阐述了隐私保护机制,提出了解决智慧图书馆用户隐私保护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人工智能为传统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促进了新一代智慧图书馆系统的构建。文章首先阐述了人工智能时代图书馆面临的困境,如用户的大量流失与信息资源整合难度加大;分析了人工智能在智慧图书馆建设过程中的应用,目前常见的有智慧图书馆个性化感知系统、信息智能化分析系统与图书资源分类的智能化3个方面;进一步分析了人工智能时代新一代智慧图书馆系统构建要素,其中,物联网技术层是基础,智能设备是关键,人工智能服务则是使读者体验到智慧图书馆便捷性与个性化的保障。最后提出了人工智能时代新一代智慧图书馆系统构建新思路,要面向图书馆用户开发人工智能系统服务,面向智能社会发展的数据资源建设服务,面向不同服务群体的拓展型深度服务,以助力图书馆的智能化转型。  相似文献   

8.
分析医学院校阅读推广存在的问题以及智能技术为阅读推广带来的优势,从挖掘客体内涵及需求、建立多元化优质阅读资源、创新升级智慧阅读推广系统、创建跨界合作推广团队4方面阐述医学院校图书馆智慧阅读推广模式构建,为医学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与管理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和专业图书馆作为不同类型的图书馆,因职能定位不同而决定了其服务目的、对象、内容及智慧化建设的特点、需求、问题也不尽相同。通过分析智慧化建设的起源、智慧图书馆的概念、特点与国内研究现状,结合3种类型图书馆职能定位和智慧化建设需求,指出了智慧化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为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带来新机遇,丰富了读者的阅读感知体验,强化了用户的信息反馈,可以实现精准化信息推送。图书馆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智能语音合成,实现大规模数据的智能化分析,研发智能阅读辅助设备,建构陪伴式阅读、自适应阅读、娱乐型阅读等多样化的推广场景。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图书馆有必要建立科学的阅读推广机制,开发智能阅读推广平台,培养专业的阅读推广人才。  相似文献   

11.
介绍健康管理概念、内涵、核心问题以及智能健康管理技术基础,包括电子病历、可穿戴设备、用户画像技术。阐述基于用户画像技术的智能健康管理模式设计、实现路径及智能健康管理激励机制,指出智能健康管理的应用效果,包括优化慢病全周期管理、提高用户积极性和体验感、缓解门诊压力、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总结国内高校图书馆微信平台的功能及服务,与用户的实际利用情况进行对比,了解用户对某些功能及服务的满意度,对于未达到用户满意度的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弥补不足,使其最大限度的满足用户的需求,并为图书馆微信平台的功能优化和服务完善提供可供参考的建议。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了调查法,数据统计与分析。结果调查的951名师生中,知道图书馆开通微信公众平台并且关注的占27.76%。结论 用户对微信公众平台提供功能中的响应速度,界面设计以及操作难度等方面较为满意,在互动效果,推送质量以及平台宣传等方面不满意。高校图书馆应当加大对微信公众平台方面建设的重视力度,提升各方面服务质量,朝着高校图书馆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Web3.0技术和新医改环境对医学图书馆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Web3.0和Web3D技术对医学图书馆智能化、个性化服务的影响,分析了新医改大环境对医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和用户教育策略的新要求,探讨了提高医学图书馆核心竞争力和服务水平的举措.  相似文献   

14.
介绍大数据的特征及其对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带来的巨大冲击,指出图书馆必须利用大数据原理和技术创新服务方式与途径,包括自助模式、个性化知识智能推送服务、整合异类资源、开发移动数字图书馆、建立网络化信息资源智能组合方式等,列举实际应用案例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15.
Lib2.0使图书馆的用户需求发生了重大变革。在使用lib2.0技术完善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更要注重培育和创造图书馆新的服务和用户需求,更好地实现图书馆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技术和智慧图书馆的发展,图书馆用户行为信息趋于数据化。对智慧图书馆用户行为数据进行了梳理,对用户行为数据面临的泄露风险和途径进行了分析,并从数据流动过程、数据清洗、馆员职业素养和用户安全防范意识等方面提出了用户行为数据的隐私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7.
机器视觉检测技术基于图像自动识别产品质量与生产过程状态,收集产品质量数据,并进一步实时反馈改进生产工艺,对于促进传统制造行业的智能化升级具有重要作用。中药制造业作为传统制造行业之一,亟需融合现代信息技术,如利用机器视觉检测技术,实现对于药材、饮片、成品的质量检测,生产过程的状态识别,以及生产车间现场管理,从而驱动中药生产的高质量发展。文章通过总结机器视觉检测技术在各领域中的应用情况及关键技术,从人、物料、生产状态和整体环境4个角度对机器视觉自动检测技术在中药智能制药中的应用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8.
Recently, many healthcare or health monitoring systems are proposed to improve life quality of the elderly in the aging process. The elderly are generally with poor health and low information literacy. Low information literacy might be an obstacle of using such systems. This research considere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needs of the elderly and developed an intelligent health monitoring system for the elderly with low information literacy living in the nursing home. The system is intelligent since it can monitor the health status of the elderly based on clinical and medical knowledge, provide an easy-to-understand and easy-to-use user interface for the elderly, and automatically send important or emergency feedback to caregivers. Finally, we explored the user acceptance for the elderly using our proposed system based on the unifi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r of technology model.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e developed system is highly accepted by the elderly in terms of performance expectation, endeavor expectation, social influence, and facilitating condi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