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机械通气不同方式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 将 10 6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随机分成高频震荡通气 (HFOV)组和常规机械通气 (CMV)组。比较两组上机前及上机后 8h血气分析变化、存活率及并发症。结果 HFOV组在治疗后 8h血气分析PaO2 ,SO2 较CMV组明显升高 ,两种通气方式比较 ,HFOV通气时间短 ,气漏并发症发生率低 ,存活率明显提高。结论 HFOV是治疗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呼吸衰竭有效和安全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频震荡通气在基层新生儿科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98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进行高频振荡通气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成功拔管时间、上机时间及住院时间较之对照组,均短于后者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病死6例,对照组7例,两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气胸、慢性肺部疾病及颅脑超声异常较之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脑瘫、脑室内出血相比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新生儿呼吸衰竭、气胸等疾病治疗时,可将频震荡通气手术作为首选,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研究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性综合征合并持续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方法:选取新生儿胎粪吸入性综合征合并持续肺动脉高压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0例。试验组患儿给予高频震荡通气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常频机械通气治疗,10 h后,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氧合指数和肺动脉压力。结果:10h后试验组患儿生存率为85%,高于对照组患儿生存率65%;试验组治疗后氧合指数与肺动脉压力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氧合指数与肺动脉压力。结论:高频震荡通气可以改善新生儿胎粪吸入性综合征合并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氧合指数,降低肺动脉压力,提高患儿的存活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新生儿气胸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的临床疗效,为治疗新生儿气胸提供有利依据。方法:将收治的57例气胸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25例)与对照组(32例)。实验组患儿给予高频振荡通气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常频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变化和临床的治疗效果。结果:①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78.13%的总有效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儿治疗前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48 h,两组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实验组患儿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气胸,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应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和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分析回顾2010年3月-2011年3月在我院接受高频震荡通气治疗的呼吸衰竭的新生儿的基本情况,以及在应用高频震荡通气治疗后8~12h、12~24h、24~48h及其两天以后患儿的FiO2、PaO2、SpO2、PaCO2的变化情况,并统计详细的检测数值进行及时反馈分析,统计治愈率。结果治疗2h后,PaCO2由47.32±21.34 mmHg降至41.29±20.28 mmHg,氧合指数和FiO2在持续稳步地降低,所有新生患儿在2 h后高碳酸血症得到明显改善,在25例患儿中治愈19例,死亡2例,有4例放弃治疗。结论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是一种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无副作用的新型通气治疗方法,同时为达到好的疗效要配合正确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6.
刘雪杰 《中外医疗》2013,(33):32-33
目的 探讨分析呼吸衰竭的新生儿进行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2012年该院收治的50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其通气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常频机械通气的为对照组,高频振荡通气的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新生儿的血气指标变化、用氧浓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种通气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应用高频振荡通气的观察组患儿血气指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通气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有着明显的临床效果,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7.
汪晓艳 《吉林医学》2013,34(5):951-952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和护理措施,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51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23例采用常规治疗护理,无创通气治疗组2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无创通气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治疗前后HR、RR、pH、PaCO2、PaO2、SpO2变化。结果:无创通气治疗组治疗后比治疗前HR、RR、pH、PaCO2、PaO2、SpO2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PaO2、SpO2有差异(P<0.05),HR、RR、pH、PaCO2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无创通气治疗AECOPD合并呼吸衰竭并适时采取护理干预措施,能纠正低氧及CO2潴留,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在临床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产科出生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44例,采取随机数字方法将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采取高频震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然后将两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Th1/Th2指标及治疗前后的呼吸系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中临床总有效率(90.91%)明显地高于对照组患儿(59.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呼吸系统指标及Th1/Th2指标均显著地优于对照组的患儿,治疗后两组患儿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震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方面的治疗效果较好,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上也有了明显改善,这种治疗方法对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在减少新生儿机械通气感染中综合性护理干预所起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2月收治的60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给予常规组患儿常规护理,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实验组的患儿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常规组和实验组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的实验组患儿,VAP发生率和感染率明显比常规组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减少新生儿机械通气感染发生率方面,综合性护理干预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慢阻肺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慢阻肺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联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氧分压提高,二氧化碳分压降低,同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情况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慢阻肺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同时配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二氧化碳分压,提高氧分压,改善患者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无创高频通气对新生儿呼吸衰竭血气、生命体征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2017年1月~2018年5月间收治的106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为分高频通气组(无创高频通气,n=53)与传统组[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n=53],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高频振荡通气叠加常频机械通气(HFOV+CMV)与常频机械通气(CMV)对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治愈率等的差异。方法:治疗组15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采用HFOV+CMV治疗,对照组19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采用CMV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变化、用氧浓度、上机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治愈率。结果:治疗组治愈13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1例,对照组治愈11例,死亡2例,放弃治疗6例。与机械通气前相比治疗组2h后PCO2即明显下降(P<0.05),与CMV组比较差异极为显著(P<0.01),8h后下降极为显著(P<0.01),与CMV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机械通气治疗8h后氧合功能即明显改善,表现为FiO2、OI、MAP均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意义(P<0.05),24h~48h后氧合功能进一步改善,FiO2、OI、MAP均进一步下降,患儿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愈率高、机械通气时间缩短,气胸及VAP发生率下降(P值均<0.05),但Ⅲ级以上颅内出血发生率差异无明显(P>0.05)。结论:HFOV+CM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疗效优于传统机械通气,并发症低,可作为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首选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高频震荡通气( HFOV)治疗新生儿气胸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NICU应用高频震荡通气( HFOV)治疗的16例新生儿气胸患儿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16例患儿中治愈15例,放弃1例。结论:应用高频震荡通气( HFOV)治疗新生儿气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做正确的分析与评价。方法: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新生儿呼吸衰竭患者中选取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据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儿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机械通气(CMV)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各时间点肺通气氧合功能改善情况比较及治疗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每组中患儿治疗后各时间点与0h相比较,所有指标均得到改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相比较,治疗前各个指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PaCO:、吸入氧浓度及氧合指数程均下降,PaO2/PaCO2均升高,但是各时间点两组数据之间相比较,实验组变化更为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颅内出血,两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慢性肺疾病、气胸患者两组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频振荡通气是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治疗手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法及其护理效果。方法:从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接收并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选择66例分为两组,每组各33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的价值。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PaCO_2、PaO_2、SpO_2、HR、RR水平均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总满意度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开展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可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频震荡通气在新生儿气漏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照通气模式不同将28例气漏新生儿分为观察组18例(高频震荡通气)和对照组10例(常频通气),比较两组患儿一般治疗情况及治疗期间吸入氧浓度分数(Fi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6、12、24 h FiO2、PaO2、PaCO2、OI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气胸吸收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气漏效果确切,可在短时间内改善血气分析指标,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采用高频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入选我院符合标准的重症呼吸衰竭新生儿72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患者给予高频通气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其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各项指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FiO2、PaCO2、a/APaO2值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儿的并发症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4%,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频通气治疗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机械通气方式,有利于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促进了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张华峰 《浙江医学》2022,44(4):404-406,410
目的 探讨无创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太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NRDS患儿102例,其中采用无创高频震荡通气治疗51例(观察组),采用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51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呼吸窘迫改善情况、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治疗前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分析。方法:抽取收治的146例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效果,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护理满意度,促进了患者康复,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郭辉 《基层医学论坛》2014,(19):2580-2581
目的分析对新生儿呼吸衰竭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2月收治的52例呼吸衰竭新生儿,按照住院尾号的奇偶数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频机械通气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高频振荡通气进行治疗。结果对照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呼吸衰竭新生儿采用高频振荡通气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