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
曾永学 《吉林医学》2013,34(22):4503-4504
目的:研究静脉肾盂造影(IVP)、B超对经皮肾碎石取石和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手术应用分析。方法:收集住院且经手术确诊的肾结石、输尿管结石69例。对IVP、B超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IVP检查肾结石检出率77%,输尿管结石检出71%,肾积水检出率94.2%;B超检查肾结石检出率92.2%,输尿管结石检出率81%,肾积水检出率95%。IVP对肾及输尿管结石检出率较B超低,但IVP与B超检查肾积水大致符合。结论:B超对肾、输尿管结石及肾积水检出高,IVP对肾脏的分泌、排泄功能、判断肾功能恢复有着不可替代作用。在作泌尿系结石手术时,B超应为首选,但IVP也是术前必须的检查,更能直观体现肾积水程度和输尿管梗阻的位置、区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静脉尿路造影(IVP)输尿管阴性结石X线与B超表现相结合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 连续收集临床拟诊为泌尿系结石的168例患者,除去肾结石29例,膀胱结石4例,就临床拟诊为输尿管结石的135例进行分析,男91例,女44例,临床均为急性中下腹部疼痛或伴有血尿.经尿路平片(KUB)与IVP明确诊断为结石者76例,8例确认无异常征象.另51例KUB无异常,但IVP有若干X线征象提示阴性结石存在.然后对拟诊输尿管阴性结石处作B超检查.结果 2例因阴性结石染色明确诊断外,49例经B超显示者43例,检出率87.7%.IVP与阴性结石相关征象有:截断征,输尿管变窄,输尿管间嵴增宽,梗阻性肾实质像,充盈缺损,结石染色.结论 IVP的X线征象结合B超检查是诊断输尿管阴性结石的一种准确、无创的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着重探讨静脉尿路造影(IVP)对泌尿系结石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100例IVP片。分析其X线表现,并与B超检查作比较分析。结果100例中,泌尿系结石65例(65%),肾囊肿5例,膀胱癌3例,膀胱憩室2例,膀胱炎2例,总阳性率占77%。在B超检查阴影病例中,IVP阳性9例,其中肾结石2例,输尿管结石5例,后尿道结石2例;B超提示肾积水5例,肾结石1例,IVP均为阴性。结论IVP诊断准确率较高.能弥补B超的不足,是泌尿系检查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探讨无痛血尿的正确检查方法,研究胡桃夹现象的静脉肾盂造影(以下简称IVP)表现。方法 选取13例无痛性血尿患进行IVP检查并结合B超检查对比两在无痛性血尿及胡桃夹现象的诊断价值。结果 13例患中IVP表现异常考虑胡桃夹现象有6例,B超诊断7例(含IVP确诊的6例)。结论 对无痛性血尿IVP既能排除泌尿系结石、结核、畸形、肿瘤等疾病,又能显示肾盂肾盏饱满、排空延迟等表现对胡桃夹现象提出参考诊断依据,结合B超、临床进一步确定诊断。  相似文献   

5.
郑土康  彭晓欣 《河北医学》2008,14(7):772-774
目的:探讨静脉肾盂造影(IVP)、CT与B超检查对与肾盂相通的肾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5年1月我院经IVP、CT和B超诊断的肾囊肿2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肾盂相通的肾囊肿IVP发现6例(21.43%),CT发现1例(3.57%),B超未发现(0%),与肾盂相通的肾囊肿患者IVP检出率明显高于CT、B超(P<0.05)。结论:IVP能明显提高与肾盂相通的肾囊肿患者IVP检出率,对于要进行治疗的肾囊肿患者,必须要进行IVP检查,了解肾囊肿是否与肾盂相通的。  相似文献   

6.
B超与X线在东江流域泌尿系结石诊断价值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B超与X线在广东东江流域泌尿系结石检查诊断价值的比较。方法将抽取有明显肾绞痛症状伴肉眼血尿高度怀疑患有泌尿系结石的患者300例行B超及KUB、IVP检查,然后随机取结石标本30例进行定性化学分析,对两种影像学的检查方法给予比较。结果B超检出泌尿系结石292例占总例数的97.3%,而X线检出泌尿系结石226例占总例数的75.3%。结论草酸盐、尿酸盐、磷酸盐构成了广东东江流域泌尿系结石的主要成分,尿酸盐结石比例的增加使传统的X线检查泌尿系结石的方法阳性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和研究多排螺旋CT非增强在泌尿系结石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疑问泌尿结石患者中选取66例随机分成三组,即实验组、对照A组与对照B组。其中实验组采用非增强多排螺旋CT扫查,对照A组采用B超检查,对照B组采用KUB+IVP检查。对比三组的诊断结果。结果:经过检查之后,实验组有19例患者诊断为泌尿系结石,经手术或治疗已得到证实;对照A组有14例患者诊断为泌尿系结石,假阳性的有1例;对照B组有12例患者诊断为泌尿系结石,假阳性的有2例。结论:经过对比分析可以得出,多排螺旋CT非增强在泌尿系结石中的诊断效果显著,是现阶段诊断泌尿系结石中效果较好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8.
两种64层CT尿路成像方法对输尿管结石诊断价值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比较两种64层CT尿路成像(CTU)方法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文包含两组资料。一组为阳性法组,收集B超提示输尿管结石,行静脉肾孟造影(IVP)的患者共36例,患者行IVP检查后接受64层CT平扫;另一组为阴性法组,收集23例急性肾绞痛疑为输尿管结石直接行64层CT平扫。将上述两组原始资料传送至工作站,用多平面重建,(MPR)及曲面重建(CPR)进行图像后处理,比较KUB+IVP与CTU的诊断输尿管结石阳性率、阴性法CTU与超声的诊断输尿管结石阳性率以及阳性法CTU与阴性法CTU的诊断输尿管结石阳性率,用SPSS12.0软件进行χ^2检验。结果(1)阳性法组36例输尿管结石中,KUB+IVP诊断正确者20例,阳性法CTU诊断正确者31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3,P〈0.05);(2)阴性法组23例输尿管结石中,阴性法CTU诊断正确者22例,B超诊断正确者15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P〈0.05);阳性法CTU与阴性法CTU诊断输尿管结石正确率无明显差异(χ^2=0.55,P〉0.05)。结论阴性法CTU与阳性法CTU对输尿管结石诊断率优于B超,KUB+IVP;阴性法方便快捷、不需使用对比剂,尤其适用于肾绞痛患者的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盏憩室合并结石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所有患者均经B超、IVP及螺旋CT检查明确诊断。肾盏憩室合并结石患者35例。其中前组肾盏憩室16例,后组肾盏憩室19例。合并感染21例,合并血尿7例。保守治疗2例,ESWL治疗3例,腹腔镜手术5例,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13例,输尿管软镜治疗12例。结果:保守治疗2例随访3年后因结石长大伴感染手术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lithotripsy,ESWL)治疗3例结石均粉碎,随访3个月1例结石排净;2例结石残留,其中1例6个月后因腰痛血尿手术治疗。腹腔镜下手术5例均成功,术后无漏尿,术后3个月复查B超未见憩室。PCNL治疗13例均一期取石成功无残留;术后3个月复查IVP5例仍可见憩室,其中1例术后1年再发结石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治愈。输尿管软镜治疗12例结石均取净,术后3个月复查IVP9例憩室仍存在,但流出通路较术前增宽,尿常规无白细胞。结论:肾盏憩室合并结石术前需结合B超、IVP、CT等多种检查方法明确诊断,并详细了解憩室的位置和深度、流出道的狭窄程度。输尿管软镜、腹腔镜及PCNL等手术治疗安全可行,远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泌尿系造影及后处理图像重建技术对输尿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0例输尿管结石,全部经临床证实;3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均采用KUB、IVP、B超及多层螺旋CT泌尿系造影检查,并对各种检查进行系统对比分析。结果全部30例输尿管结石均为单侧单发;30例中B超检出14例,检出率47%;KUB检出7例,可疑3例,检出率33.3%;IVP检出23例,检出率76.6%;多层螺旋泌尿系造影及MPR重建检出30例,检出率100%。结论多层螺旋CT泌尿系造影对输尿管结石的检出率有明显优势,可作为诊断输尿管结石最重要的检查手段,能为临床提供了可靠的诊疗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庆市渝中区成人慢性肾脏疾病(CKD)的患病率及其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分层多级整群抽样方法随机选取重庆市渝中区20岁以上的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肾脏损伤指标及相关危险因素的检测。运用SAS9.2统计软件对肾脏损伤指标(蛋白尿、血尿)、肾功能及。肾脏B超检测结果与相关危险因素(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居民3527名,有效问卷应答及指标检测人数为3432名。蛋白尿阳性率为6.09%,血尿阳性率为2.71%,肾功能下降[eGFR〈60mL/(min·1.73m^2)]检出率为3.41%,肾脏B超异常检出率为6.59%。去除蛋白尿阳性、血尿阳性、肾功能下降以及肾脏B超显示异常4者共同存在造成的重复,该人群CKD检出率为10.3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CKD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年龄增长、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结论重庆市渝中区20岁以上常住居民CKD的检出率接近我国其他大城市及发达国家水平。CKD已成为危及重庆市渝中区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需要重视CKD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子宫内妊娠组织残留的腹部B超诊断研究.方法 本研究患者共144例,在进行B超诊断之前,护士嘱咐患者保持适当的膀胱充盈,并经腹壁在耻骨对子宫附件进行联合上扫,观察的重点内容为宫腔内的变化以及子宫内膜回声.结果 患者的超声声像图可分为混合声像图(90例)与光点回声图像(54例),其中前者与病理检测符合率为97.78%,后者与病理检测符合率为79.63%,两组患者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B超检测能够在准确检查是否存在子宫内妊娠组织残留的同时准确的反映出残留物的具体位置、大小以及与子宫肌壁之间的关系,还可在超声引导下进行清宫术,在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同时有利于减少各类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床边B超联合纤支镜直视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危重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气管切开的危重病患者共138例,其中常规外科气管切开术组33例,单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组51例,床边B超联合纤支镜直视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组54例,比较三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床边B超联合纤支镜直视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组与单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组、常规外科气管切开术组相比,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大小、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床边B超联合纤支镜直视下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可以明显降低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可以广泛应用于ICU中的危重病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眼眶孤立性神经纤维瘤的临床及B型超声表现、MRI特点,并结合病理切片讨论MRI信号强弱与组织学的对应关系。方法:对8例患者的临床表现、B型超声、MRI特点及病理结果进行描述。结果:眼眶孤立性神经纤维瘤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眼球渐进性突出;B型超声显示眼球后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楚,低或中等回声占位性病变,声衰减中等;MRI检查可见眼眶内边界清楚的圆形或类圆形异常信号占位,与玻璃体比较,6例T1加权像(T1WI)呈稍低或中等信号,T2加权像(T2WI)为稍低和较高信号混杂,2例T1WI和T2WI均呈中低信号。8例增强均有轻到中度强化。肿瘤光镜下6例表现为中到大量梭形肿瘤细胞,胞浆嗜酸性,胞核呈梭形,两端较尖,染色深,呈波浪状,细胞呈束状排列,间质含较多胶原纤维和少量黏液样基质。2例肿瘤细胞丰富,生长活跃,呈栅栏状排列,内可见核分裂像,间质含有大量胶原纤维。结论:眼眶孤立性神经纤维瘤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容易与眼眶内良性肿瘤混淆,确诊必须依靠病理检查。肿瘤的病理构成与MRI信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早早孕诊断方法的临床应用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分析胶体金早早孕试纸法、酶联免疫法和B超三种方法诊断早早孕的特异性和准确性。方法:随机抽取120例停经时间在40天内的妇女进行胶体金试纸法、酶联免疫法和B超检测。结果:胶体金试纸法、酶联免疫法和B超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88.3%、88.3%和54.2%。结论:胶体金试纸法结果准确,对早早孕检出率高,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16.
B超监视妇产科手术仪在困难取环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芩 《医学综述》2008,14(10):1598-1600
目的探讨B超监视妇产科手术仪在困难取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6年5月至2007年11月来本中心就诊的48例常规取环失败患者,采用B超监视妇产科手术仪全程引导下取环。结果48例患者均获得一次性取环成功,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在B超监视妇产科手术仪全程引导下取环,使传统的盲视下手术成为针对性强、成功率高的直观监测手术。且B超监测由手术者单人操作完成,使监测与手术更协调,操作既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儿输尿管(UPJO)连接梗阻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20例UPJO患儿分别行B超、IVU、CT等检查明确诊断,详细了解积水情况,皮质厚度,判断肾功能。采用Anderson-Hynes成形术,并应用双J管内支架引流连肾、肾盂造瘘治疗小儿UPJO。结果术前诊断符合率90%,14例采用由支架连肾造瘘术后有出血、感染、阻管8例,6例采用双J管连肾盂造瘘管无感染、出血、阻管现象。结论小儿UPJO以B超、IVU及CT相结合既能确诊又能判断肾皮质厚度、肾功能,Anderson-Hynes成形术为首选,术中采用双J管连肾盂造瘘管并发症少,使用安全,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普通螺旋CT检查方式对输尿管中下段小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2例临床疑诊输尿管中下段小结石患者均行螺旋CT平扫检查(结合多平面重建和三维重建)和B超检查,其中65例还行X线平片及静脉肾孟造影检查。结果CT明确诊断输尿管中下段小结石146例(96.1%),疑诊6例;B超诊断输尿管中下段小结石32例(21.1%),65例X线检查诊断输尿管中下段小结石21例(32.3%)。结论结合轴住图像和后处理技术,螺旋CT检查较其他影像检查方法对输尿管中下段微小结石具有更高的检出率和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王东女 《当代医学》2009,15(22):133-134
本文就我站护理人员在B超室优质服务工作中所起的作用,对服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内容涉及超声知识,工作责任心,服务意识,服务态度等方面,并对这些方面的内容提出自己的对策。本文作者认为护理人员协助B超室工作可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及服务对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