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世蓉 《护理学报》2013,(10):44-45
报道1例食管手术患者术前留置胃管误入气管,通过分析胃管误入气管的原因:入院后患者CT增强提示食管上段管壁不均匀增厚,病理侵犯范围广,增生明显,给留置胃管带来了极大困难;患者术前做过胃镜、食道钡餐造影,对留置胃管存在紧张、恐惧的心理;护士不了解胃管误入气管的原因及未掌握其防范对策,不能正确指导患者配合置管.从中启示:食管疾病患者有不同程度食管狭窄或食管不完全梗阻,留置胃管时需准确评估患者病情,选用合适的插管方法;准确判断胃管位置;掌握胃管误入气管的不典型表现的细节等.建议精神高度紧张不能很好配合且食道狭窄部位偏上段的患者,不要在病房留置胃管.  相似文献   

2.
盛洁 《当代护士》2006,(10):9-10
气管切开是抢救危重病人呼吸道不畅时采取的紧急而有效的治疗措施。气管切开伴昏迷病人一般由胃管内灌注食物、药物和水分,需长期留置胃管并每周更换。但这类病人由于昏迷,在插胃管时不能配合吞咽或没有吞咽动作,而且气管切开病人由于气管套管的阻碍等因素,导致胃管插入困难。近年来,广大护理同仁针对这类病人的临床个体差异而对胃管的选择与置管方法及留置胃管的护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良好的效果,现综述如下。1胃管选择1.1橡胶胃管橡胶胃管质地较硬便于插入,末端开口较大,便于连接胃肠减压器及引流袋等。但橡胶胃管有异味,弹性差,对病人刺激较大,病人耐受性差,故现在临床上鼻饲多不采用橡胶胃管。1.2硅胶胃管硅胶胃管头端较硬,便于顺利插入,管壁柔软,对患者刺激小,末端连接一小塞子,每次鼻饲操作结束,用温开水洗净胃管塞,必要时用酒精对胃管塞进行脱脂及消毒犤1犦,以保证胃管塞充分堵塞胃管,达到有效阻止胃液鼻饲液外流,且管口塞能较好地起到防止细菌污染的效果,有效地预防了交叉感染。被临床上鼻饲大量采用。1.3复尔凯鼻胃管复尔凯鼻胃管是荷兰纽迪西亚公司生产的一种新型胃管,其材料是聚氨酯。沈发风等犤2犦通过对神经内科病人90例需留置胃管的病人,用3...  相似文献   

3.
刘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36):8910-8910
患者留置胃管是一种常见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在ICU临床工作中,由于肠内营养和胃肠加压等治疗需要,给患者插胃管尤为常见。可临床上常出现某些昏迷、气管切开或危重病例胃管插入困难的情况。尽管采用了管芯引导、气管导管引导、指压胃管、改变体位和气管及导管上提等措施协助插入胃管,但仍有不尽人意之处,  相似文献   

4.
刘静  林琦  边燕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8):1717-1718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多为重型颅脑外伤和脑出血的昏迷患者,为保证昏迷患者能及时摄入足够的营养及热量,需要通过留置胃管注人流质饮食和药物,达到维持营养和治疗的目的。由于脑出血昏迷患者颈部多强直,部分患者行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等处理,加上患者不能配合胃管插入,因而增加了胃管插入的难度。怎样快速有效的插入胃管,成为护理工作者面临的难题。在我科开展的全脑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5.
巧妙固定留置胃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临床上常规固定留置胃管,是用胶布缠绕胃管后,胶布两端固定在鼻端或两侧脸颊部,由于患者面部出汗或油腻,导致胶布不粘,胃管易脱落,且脱管会对患者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笔者所在科室采用了一种新方法固定留置胃管,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应秋平 《护理与康复》2005,4(3):220-220
神经外科患者常因昏迷不能经口进食,需放置胃管进行鼻饲、注入药物、监测胃液变化等。但对于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的患者,用常规胃管置入法常难以奏效,经常出现误入气管或盘曲口中等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科利用食管调博导管为内芯留置胃管,增加胃管的硬度和可塑性,提高了置管的成功率。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往往需要留置胃管行鼻饲给药及营养,观察有无应激性溃疡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等。由于患者意识障碍,在插胃管时不能配合吞咽或没有吞咽动作,气管切开者由于气管套管的阻碍等因素导致胃管插入困难。以往采用常规插胃管法一次成功率较低,而反复多次插管,增加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8.
气管插管患者常需留置胃管观察胃液颜色、性质,或经胃管灌注食物、药物。常规经鼻插胃管法,由于刺激大,加上在气管插管状态下患者失去吞咽功能不能主动配合,给插管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在临床实践中。我们摸索了在镇静状态下牵拉气管同时置入胃管,具有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少的优点。我科利用本方法对2000~2003年间48例气管插管患者进行胃管留置,一次置管成功率达95%,现就插管困难原因及对策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杨晓洁 《天津护理》2014,(3):216-216
<正>神经外科昏迷气管切开患者,一般需要留置胃管保证患者的营养,以维持其生命活动。这类患者吞咽反射迟钝或丧失,不能主动配合插管进行鼻饲治疗。传统置管过程中容易使胃管盘在口腔或折在口咽部,反复插管既增加患者痛苦,又容易使咽喉部黏膜受损。为此,我科在临床实践操作中,针对此类患者使用压舌板协助留置胃管,自2011年2月至2012年10月为.35例  相似文献   

10.
留置胃管滑脱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护理不良事件,胃管的稳妥固定是防范这一护理安全隐患问题的关键。鼻饲法、胃肠减压术均需留置胃管。临床上,因病情的需要,胃管需保留数日甚至更长时间。因此,胃管固定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胃管留置时间的长短及患者的舒适,更是确保治疗护理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临床操作程序中在留置胃管并确定胃管在胃内后,用胶布将胃管固定于鼻翼两侧及面颊部。由于患者活动、出汗、皮肤油脂分泌等原因,极易导致胶布失去黏性、松脱,造成胃管移位甚至脱出,既影响治疗及护理,也导致再次插管给患者造成痛苦并增加额外医疗开支。此外,胶布导致皮肤发红、脱皮、水泡、破损等过敏情况时有发生,给患者增加痛苦甚至造成感染。为减轻患者痛苦,保证胃管有效发挥治疗作用,笔者对一次性外伤弹力头套进行改造,用于留置胃管,临床应用10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临床护理工作中,给神志清醒的患者留置胃管而不慎将胃管置入气管内时,会导致患者发生呛咳、窒息。而气管插管的患者大多神志不清或昏迷,在给其留置胃管时很难判断是否误入气管。为提高气管插管昏迷患者留置胃管的成功率,笔者尝试将气管导管的气囊充盈后填塞整个气管口,而后再行留置胃管,从而避免了除气管导管外的其他异物进入呼吸道,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留置胃管行胃肠减压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护理措施之一,由于鼻翼及面颊部腺体丰富,油脂分泌多,传统的胶布固定胃管方法容易松动,从而引起胃管移位甚至脱落,不但影响治疗效果、增加患者痛苦,还增加临床护理工作量。2011年我院  相似文献   

13.
在神经外科ICU临床护理中,很多昏迷病人意识丧失,吞咽反射迟钝或丧失,不能主动配合插胃管行鼻饲治疗。由于病人住院时间比较长,需要留置胃管恢复其胃肠道功能,保证病人的营养,维持其生命活动。而且在抢救中有可能进行过气管插管,这些病人喉头水肿明显,留置胃管难度相对要大,容易使胃管盘在口腔或折在口咽部,反复插管既增加病人痛苦,又容易使咽喉部黏膜受损。在临床实践操作中,我总结出以下经验:  相似文献   

14.
<正>临床上很多佩戴面罩使用无创呼吸机的患者因治疗需要无法脱机或长时间脱机进食,需留置胃管,但呼吸机常因面罩被胃管顶住而产生漏气报警。2011年1月以来,我们对使用面罩呼吸机同时需留置带帽胃管的患者,采取先将胃管从面  相似文献   

15.
脑出血患者多起病急,病情重,往往伴有意识障碍。昏迷后不能自主吞咽,一般需由胃管内灌注食物、药物和水,以及通过胃管观察应激性溃疡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等。这需要长期留置胃管并且定期更换。气管切开后由于金属导管的阻碍以及患者不能配合,导致常规操作留置胃管的失败,因此,我们对此类患者的插胃管方法进行了研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章霞 《浙江临床医学》2008,10(10):1403-1403
病人留置胃管是一种常见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在ICU临床工作中,由于肠内营养和胃肠加压等治疗需要,给病人插胃管尤为常见。可临床上常出现某些昏迷、气管插管或危重病例胃管插入困难的情况。尽管采用了管芯引导、气管导管引导、指压胃管、改变体位和气管及导管上提等措施协助插入胃管,但仍有不尽人意之处,  相似文献   

17.
胃管置入法是临床最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成功的置入对实施肠内营养、保持和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及促进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已行气管插管且需长期留置胃管的危重患者,胃管的置入就显得更为重要。虽然大部分护士能熟练掌握其操作方法,但临床上置管困难、  相似文献   

18.
消化系统疾病、手术以及危重症患和大创伤后患,通常需要留置胃管、胃肠减压,但传统的胃管及胃肠减压装置的固定方法.当患烦躁或变换体位时,由于胃肠减压装置的重力作用或患的不配合.极易造成脱管,不但耽误患治疗,影响愈后,同时增加患经济负担。为此,我们对传统的固定方法进行改进(图1),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衰竭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并留置鼻胃管患者拔除胃管时间的最佳评估方法及时机。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5年12月在我院重症结核科因急性呼吸衰竭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并留置鼻胃管患者20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患者拔除气管套管或气管插管后由护理人员采取遵医嘱拔除胃管的方法,试验组在患者拔除气管套管或气管插管2 h后由护理人员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估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程度,吞咽功能达到Ⅰ级时予拔除鼻胃管,比较两组患者拔除气管套管或气管插管后鼻胃管留置时间、鼻胃管重置率。结果:试验组留置胃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鼻胃管重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估急性呼吸衰竭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并留置鼻胃管患者拔除胃管时机安全可靠,既能提高护士对患者护理的主动性,也大大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20.
小儿胃管插入长度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姚红伶  徐振富 《护理研究》2002,16(11):665-665
临床上食物中毒的患儿 ,常需要插胃管洗胃 ;昏迷的患儿需要留置胃管给予鼻饲 ;新生儿不明原因的呕吐及腹胀患儿需留置胃管注入钡剂行X光诊断性检查 ;小儿外科腹部手术在术前常需留置胃管行胃肠减压。留置胃管是儿科疾病治疗中常用的一种护理措施。以往小儿胃管留置长度的测量均是按常规方法分别测量“耳垂—鼻尖—剑突”体表标志长度[1] ,但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 ,按此测量方法留置的胃管 ,往往达不到胃体内 ,以致抽不出胃液 ,需要再增加胃管插入长度 ,边插入边抽吸胃液以判断胃管是否到达胃体内 ;昏迷病人推注流质饮食及X光检查推注钡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