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隐匿性脑血管畸形的诊断和治疗(附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匿性脑血管畸形(occult intracranial vascular malformations,OVMS)是指动脉血管造影不能发现的血管畸形,这类病变可以引起严重的出血或因少量出血导致癫痫及神经功能障碍,故这一直为神经外科医生所重视。本文报告2例行DSA全脑血管造影未发现病灶,但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脑血管畸形的病例,并结合文献讨论OVMS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脑血管手术要求麻醉平稳,颅内压不受影响,适当控制血压,以防止瘤体(血管)破裂、出血、利于手术操作。为此,我们应用异氟醚行控制性低血压麻醉于脑血管择期手术21例,效果满意。一般资料本组择期手术21例,其中颅内动脉瘤12例,脑内动静脉畸形9例。男性15例,女性6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TA对脑动静脉畸形出血急诊手术的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脑动静脉畸形出血急诊手术患者15例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脑血管3D-CTA检查,根据CTA结果行手术治疗. 结果 全组患者术前3D-CTA检查均提示脑动静脉畸形,入院后急诊行开颅血肿清除及脑动静脉畸形切除术.术后死亡1例,植物状态生存2例,轻残2例,其余恢复良好.术后DSA检查12例,脑动静脉畸形全切除9例,1例行主要供血动脉阻断,未行畸形血管切除,2例有脑动静脉畸形部分残留后行伽马刀治疗. 结论 脑动静脉畸形出血急诊手术清除血肿及切除畸形血管是首选治疗方法,术前3D-CTA检查对手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颅内动脉瘤与脑血管畸形的病人中,由于病理生理和手术操作上的特点,对麻醉有一定要求,现结合我院49例次麻醉的资料分析讨论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1例共行49次手术,其中颅内动脉瘤26例,脑血管畸形15例。年龄最小11岁,最大70岁。动脉瘤以41~60岁屋多,占63%;脑血管畸形则以20~40岁为主,占66%。动脉瘤的部位在颅内动脉后交通枝者16例;在大脑前动脉和前交通枝者2例;位于大脑中动脉者5例;位于基底动脉干者1例;多发性动脉瘤2例。手术方式包括动脉瘤蒂夹闭术,动脉瘤肌片包裹加固术;动脉瘤孤立术,畸形血管团切除加血肿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复杂脑血管畸形复合手术治疗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护理经验。方法对78例复杂脑血管畸形复合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加强脑出血、脑缺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癫痫、颅内感染等预防护理。结果患者术后共出现并发症12例,包括脑出血2例,脑缺血7例,术后感染3例;经对症治疗护理好转出院。结论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积极采取针对性预防护理措施,可有效防范复杂脑血管畸形复合手术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6.
胃肠道血管畸形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胃肠道血管畸形引起消化道大出血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内镜、消化道造影等辅助检查和/或手术、病理确诊的17例胃肠道血管畸形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行急诊胃镜检查,阳性7例,其中2例为胃镜复查阳性;结肠镜检查9例,阳性6例;血管造影检查2例,阳性1例;胶囊内镜检查1例阳性。2例未行内镜者急诊手术,确诊为胃血管畸形;另2例小肠血管畸形亦行手术治疗。内镜下止血治疗均一次成功。所有病人出血停止出院。结论消化道大出血是胃肠道血管畸形的主要临床表现,其诊断主要依靠内镜检查和血管造影。内镜诊断和治疗是胃肠道血管畸形诊治的首选方法,安全方便,创伤小。手术对胃肠道血管畸形的治疗仅适用于多次内镜治疗无效、小肠血管畸形以及诊断未明而大量反复出血病人。  相似文献   

7.
硫酸镁控制性降压在脑血管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脑血管手术中,有效地控制性降压以减少术中出血和血管破裂,是顺利完成手术的重要条件[1,2]。硫酸镁常用于持续性高血压和产科先兆子痫发作的调控[3,4]。我们应用硫酸镁在脑血管手术中行控制性降压,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麻醉诱导和维持方法 无心肾疾病行脑动脉夹闭和脑血管畸形切除术的患者共47例,术前30分钟肌注阿托品05mg及安定10mg。以静注哌替啶2mg/kg、氟哌啶01mg/kg、安定02mg/kg及依托咪酯03mg/kg诱导插管,然后吸入1%~2%安氟醚及静滴2%普鲁卡因混合液维持麻醉,保留自主呼吸,开颅前静注20%甘露醇1~2g/kg…  相似文献   

8.
脑血管     
重组腺病毒载体介导外源基因转移至痉挛脑血管的研究;中低温停循环技术在复杂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脑保护作用;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100例;影响破裂大脑中动脉瘤手术预后因素的分析;以动静脉瘘为主的脑动静脉畸形的栓塞治疗;内镜辅助下经外侧裂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神经内镜辅助下显微神经外科“锁孔”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综述);颅内动脉瘤术后低血压反应的危险因素分析;3D-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应用;创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影响因素分析;锁孔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术式评价;血管内栓塞辅助显微手术治疗复杂难治性脑动静脉畸形。  相似文献   

9.
熊淑娟 《护理学杂志》1992,7(3):113-114
用微导管进行脑血管畸形栓塞,是近几年神经介入放射学的新进展。它为脑血管畸形病人的治疗,特别是畸形巨大,在功能区而不适合手术的病人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我院自1990年以来共治疗了53例,其中21例采用IBCA栓塞和32例采用5--0线段栓塞,术后追踪效果甚满意。现在就脑血管畸形栓塞术的术中配合及病情观察等作如下总结分析。一、术前准备1.心理准备:向病人及家属说明脑血管栓塞的目的、方法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注射造影剂时的灼热和轻微疼痛感,训练病人在做数字减影血  相似文献   

10.
������Ѫ�ܻ���204�����Ʒ���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分析先天性血管畸形的治疗经验。方法 从1995年7月至2003年5月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共治疗先天性血管畸形204例,其中先天性动静脉瘘58例,海绵状血管瘤72例,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74例。先天性动静脉瘘采用手术、栓塞和手术联合栓塞等方法进行治疗;海绵状血管瘤采用手术和手术联合Nd:YAG激光治疗;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采用保守治疗、外侧畸形静脉和曲张静脉切除、受压的深静脉段松解和胭动脉分支结扎等治疗。结果 经过治疗的先天性血管畸形大部分在临床均能取得一定的疗效,部分病人症状复发甚至加重。结论 先天性血管畸形的治疗仍是临床所面临的难题之一,积极的并根据病情所采用的个体化和联合的治疗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常可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本院血管外科十年来处理血管瘤与血管畸形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1998年至2007年收治的830 例血管瘤与血管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病变性质、部位、范围分别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包括激光治疗、光动力治疗及手术切除,部分病例接受2耀5 次手术或介入手术治疗.结果 830 例患者术后治愈442 例;显效238 例;好转123 例;无效27 例.本组830 例中,无手术死亡.7例海绵状血管畸形患者合并Kasabach-Meritt 综合征,其中2 例术后切口出血不止,经注射肝素后控制;2 例淋巴管瘤术后合并淋巴瘘,经同位素照射或再次手术缓解.本组有72.9% (605/830)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0.5耀9 年.89 例动静脉畸形或海绵状血管畸形患者因分次手术或病灶复发接受2耀6 次手术或介入手术,其中动静脉畸形患者因出血、疼痛或末梢因盗血而坏死等原因行截肢术7 例,截指(趾)术4例.3 例血管内皮瘤和1 例血管外皮瘤术后随访最长5 年无复发和转移.结论 血管瘤与血管畸形多属先天性病变,其分类取决于有否内皮细胞增殖;MR 和动静脉造影是主要诊断评估手段;手术、血管介入、激光等是主要治疗方法,根据不同的病变特征采用个体化治疗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创外科在颌面部血管畸形临床治疗中的运用及意义。方法:根据血管畸形类型、位置、范围的不同采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超选择性动脉内栓塞并结合手术等方法综合治疗颌面部血管畸形。结果:经过6个月~9年的随访,综合方法治疗颌面部血管畸形总有效率为79.2%,其中平阳霉素组为74.0%,平阳霉素结合手术组87.2%,手术组为79.4%,超选择性动脉内栓塞结合手术组总有效率为75.0%。结论:平阳霉素局部注射和超选择性动脉内栓塞术作为微创技术的应用并采用适当的手术方法在颌面部血管畸形治疗中至关重要,可以大大减小组织创伤并简化治疗程序。  相似文献   

13.
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占脑血管畸形的10%~15%,以往主要选择手术治疗。随着介入治疗的发展,1996年1月至1998年1月,我院采用经皮穿刺股动脉(电视监护下)插管行血管内栓塞治疗DAVF24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4例中男13例,女11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血管畸形所致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89-1999年间26例胃肠道血管畸形所致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 内镜血管畸形的检出率为42%,ECT消化道出血的检出率为55%,选择性动脉造影血管畸形的检出率为83%,剖腹探查血管畸形的检出率为100%,保守治疗1例,病变肠段手术切除14例,介入治疗4例,其余行扩张血管缝扎,胃十二指肠结扎术或硬化剂局部注射,效果良好,结论 怀疑血管畸形致胃肠道出血时,首选内镜检查,进一步检查可行ECT,选择性动脉造影是诊断血管畸形最有效的方法,必要时剖腹探查并可结合术中肠镜确诊,治疗以手术切除病灶最有效,辅以血管缝扎及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5.
手术显微镜与新放射技术的应用,能使颅内疾病得到早期正确诊断,这意味着可以开展更多的脑血管手术。脑血管患者常伴有其它系统的血管疾病,并接受各种药物治疗,全身生理变化和麻醉药及麻醉操作均可影响脑循环和代谢。为此,麻醉医师必须了解正常脑循环及脑血管病变的后果。脑血管疾病及其病理生理神经血管疾病患者的麻醉处理必须致力于防止缺血性梗塞的发展,提供有利于改善  相似文献   

16.
为避免颌面部血管畸形手术治疗可能引起严重继发畸形,作者为14例颌面部血管畸形者采用栓塞治疗方法,包括Seldinger技术插管栓塞治疗、瘤腔穿刺栓塞治疗和解剖式插管栓塞治疗。栓塞材料选用5%的鱼肝油酸钠和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治疗后病变部位缩小,出血及其表面搏动和杂音消失,瘤腔闭塞。作者认为5%鱼肝油酸钠和明胶海绵颗粒对血管畸形进行栓塞治疗是可行的,避免了手术治疗带来的面部继发畸形。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手臂部血管畸形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41例手臂部血管畸形的临床表现及诊断依据,采用瘤体切除手术的方法,术后进行疗效观察,分析诊断依据及复发病例。结果 随访6个月—5年6个月,3例复发,2例术区麻木,1例切口边缘皮肤部分坏死。结论 手术治疗手臂血管畸形的效果肯定,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脉畸形合并动脉瘤的价值。方法收集46例脑动静脉畸形合并动脉瘤患者,对Redekop分型为Ⅱa型和Ⅲ型患者(A组)以Onyx胶联合弹簧圈进行栓塞,Redekop分型Ⅰ型和Ⅱb型患者(B组)以Onyx胶联合弹簧圈或单纯Onyx胶进行栓塞,以格拉斯哥转归量表(GOS)评分评估手术疗效。术后3个月复查脑血管造影,观察病灶有无复发。结果 A组患者术后GOS评分为(4.70±0.47)分;B组患者中,以Onyx胶联合弹簧圈栓塞患者GOS评分[(4.75±0.45)分]明显高于单纯Onyx胶栓塞者[(4.33±0.49)分;t=2.159,P=0.042]。1例患者死亡,其余45例患者术后3个月后复查脑血管造影均未见复发。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合并动脉瘤疗效好,以Onyx胶联合弹簧圈疗效优于单纯Onyx胶栓塞。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工作在脊髓血管畸形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通过对我院介入中心350例脊髓血管畸形患者介入治疗,针对脊髓血管畸形患者的临床特点和介入治疗方法的适应证、操作过程和预后等特点,从护理学的角度对术前、术中、术后等阶段进行讨论分析。结果术前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术中与介入医生及技术操作人员进行有机的配合、熟练使用输液微量泵、准确使用相关药物及认真观察病情变化;术后对患者进行严密的护理观察,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将有助于该手术的成功。结论介入护理工作对脊髓血管畸形介入治疗手术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表现为慢性脑内血肿的脑血管畸形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CT表现为慢性脑内血肿的脑血管畸形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CT表现为慢性脑内血肿的脑血管畸形,主要症状表现为癫痫,轻瘫和头痛,所有病例均经CT检查,5例经MRI检查,4例经全脑DSA检查,所有病人均经手术治疗,并取得相应资料。结果:术前6例误诊囊性胶质瘤或肿瘤卒中,术后是诊断均为脑血管畸形伴慢性脑内血肿,全组无死亡,除1例轻瘫外均恢复正常;8例临床和影像学随访5月-6年无异常发现。结论:表现慢性脑内血肿的脑血管畸形易误诊为脑胶质瘤,MRI,DSA检查对确诊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