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骨科急诊手术量大,在骨科紧急植入物灭菌工作中采用3M公司生产的快速生物监测包加化学批量监测,作为放行标准.2011年第一季度共50支急诊植入手术器械,对化学指示物变色及生物监测效果进行比较.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江汉医疗器械厂生产的脉动真空灭菌器;美国3M公司生产的化学批量监测包、快速生物监测包及快速生物阅读器.批量监测包内含有5类化学指示卡(爬行卡)1张,生物监测包内有1枚含有嗜热脂肪杆菌芽胞及培养液的试管.  相似文献   

2.
目的针对卫生部行业标准对骨科外来器械及植入物的质量管理规范,探讨环节质量控制对骨科外来器械的管理效果。方法将所有骨科外来手术器械及植入物纳入消毒供应中心管理,结合我科遇到的实际问题,从接收、清洗、包装、灭菌及监测等环节实施管理,1年后评价质量控制效果。结果实施环节质量控制管理后,外来手术器械不合格率从实施前的6.9%下降至2.8%,植入物不合格率从6.3%下降至2.7%。结论应参照国家标准和立足工作实际,对外来器械和植入物进行全程有效的质量管理,保障骨科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3.
植入物是指放置于外科操作造成的或者生理存在的体腔中,留存时间≥30 d的可植入型物品。由于该类手术的重要性和高风险性,对植入物的管理非常必要。2010年消毒供应中心规范了对植入型手术器械的管理,报道如下。1建立管理制度形成机制运行消毒供应中心依据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和《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制定了植入型手术器械清洗消毒制度、植入型器械灭菌监测制度、植入型器械放行召回制度  相似文献   

4.
灭菌植入型器械应每一批次进行生物监测,紧急情况植入型器械灭菌,可在生物PCD中加用第5类化学指示物,合格可作为提前放行的标志.自2010年6月开始,在每批次灭菌物品中加用第5类化学指示卡为物品安全发放提供了依据,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医院自2012年11月引进灭菌过程验证装置(PCD)化学监测以来,分别用自制的标准生物测试包与化学PCD、一次性标准生物测试包与化学PCD同时监测,通过两个月的对比观察,验证了PCD化学监测合格可作为灭菌物品安全放行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环节质量控制对骨科植入物灭菌管理的影响。方法随机对1 470次骨科植入物灭菌管理统计,并将提供的相应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接收与清洗环节处理不当、包装环节不规范、灭菌干燥时间不足、发放环节把关不严,是造成影响骨科植入物灭菌管理的主因。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各环节实行质量控制,使影响骨科植入物灭菌管理的因素由原来的3.94%降低至0.95%。结论加强对接收、清洗、包装、灭菌、发放等环节质量控制,确保骨科植入物灭菌的安全。  相似文献   

7.
外来骨科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质量追溯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6  
目的探讨外来骨科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进行有效的质量追溯管理,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确保器械安全使用,减少医疗纠纷。方法医院制定外来骨科器械管理规范,消毒供应中心按标准化流程进行器械交接、清洗、消毒、灭菌、监测质量追溯管理。结果2007年3月~2009年3月使用7家器械公司提供的外来骨科器械30多种类,施行相应手术500多例,未出现器械遗失,器械清洗、消毒、灭菌质量合格,记录具有可追溯性。结论将外来骨科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质量追溯管理,有效地保障了器械安全使用及患者手术安全,是举证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外来医疗器械是指由外单位(厂家)带入手术室临时使用的手术器械,我院的流程是在手术前1~2 d由外科医师通知器械商将器械送至消毒供应中心,清点无误后按标准程序进行清洗、消毒、灭菌,植入物做生物监测.因为我院的骨科手术并不多,外来骨科器械均采用用完即带走的方式,手术室无预存备用的厂家器械.为了杜绝错误的发生,我们增加了手术医师对骨科器械检查确认的步骤,设计了外来骨科器械确认单,其方法:(1)设计表格:为3行4列,在表格上方正中标明"外来骨科器械确认单",在表格的第1、3列依次标明患者姓名、科别、床号、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时间,在表格的右下方标明手术医师(签名).  相似文献   

9.
《现代医院》2016,(6):864-866
本文从外来器械及植入物的准入、清洗消毒、检查包装、灭菌监测、追溯、发放等环节综述了外来器械及植入物的集中化质量管理,为各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器械及植入物的质量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过程中不可冷凝气体(NCGs)对手术器械灭菌带来的风险,为提高灭菌质量,降低感染提供策略依据。方法在灭菌过程中,灭菌器吸入不同比例的空气,分别为0%、0.14%、0.70%、1.40%四个实验组,通过温度压力检测仪,测试管腔手术器械内和标准测试包的温度变化。同时,记录每次实验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监测的结果。结果引入0.14%的NCGs,平均最低温度(AMT)下降为124.26℃,温度探头在器械管腔中的维持时间下降。引入0.70%NCGs,AMT为103.42℃,器械管腔内温度探头开始达不到设定的灭菌温度,6类过程验证装置(PCD)在三次实验中均不合格,标准测试包中的生物指示剂(BI)开始出现阳性。引入1.40%NCGs,AMT为86.21℃,BI阳性率增加,6类PCD和管腔PCD的结果均不合格。所有测试中,5类指示卡和5类PCD均合格。结论少量的NCGs(0.14%)就有可能导致灭菌失败,管腔型器械失败风险较高。传统的监测方案难以暴露问题,存在局限性。5类指示物对NCGs的监测能力低于BI,作为植入物提前放行的依据,造成风险加大。温度压力检测仪和6类PCD可以较早记录或者发现NCGs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