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著名医家王旭高(1798~1862),早年随其舅父高绵庭习医,初为疡医,后治杂病,尤其以善治肝病闻名于后世医林。笔者认为,王旭高虽然受业于其舅父高绵庭,但其学术思想却深受清代名医叶天士的影响,现探讨如下:一、“肝气、肝风、肝火同源异名”之说原系叶氏首创王旭高在《西溪书屋夜话录》中开篇即提出:“肝气、肝风、肝火,三者同出异名。其中侮脾乘胃,冲心犯肺,挟寒挟痰,本虚标实,种种不同,故肝病最杂而治法最广。”肝气、肝风、肝火皆为肝病,病皆起于足厥阴肝经,故曰“同  相似文献   

2.
王旭高的临床见解,主要体现在《西溪书屋夜话录》一书中,而《夜话》的中心内容,是阐述“肝病证治”。王氏对肝病的论治深有研究,他认为,“肝气、肝风、肝火,三者同出异名。其中侮脾乘胃,冲心犯肺,挟寒挟痰,本虚标实、种种不同、故肝病最杂而治法最广。”王氏综合临证经验,把肝病的治疗分为三十法。兹仅选其中的十八法,加以研讨,并附临证实践病例于下。  相似文献   

3.
王旭高治肝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旭高氏治疗肝病共三十法。他在《西溪书屋夜话录》中指出:“肝气、肝风、肝火,三者同出异名。其中侮脾乘胃,冲心犯肺,挟寒挟痰,本虚标实,种种不同,故肝病最杂而治法最广。”由于肝主藏血,其性刚强,故称体阴而用阳,性喜条达而恶抑郁,与精神情志的调节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内科疾病中,外因多以风邪侵袭为诱导,内因多由情志怫逆而引发。若病从肝起,其初为肝用过强,或气郁而化火,或阳动而上扰,甚则肝风翕张,皆属于标实。病久不愈,则肝体受伤,然气火风阳之变动,依然存在,此乃本虚而兼标实。其中有挟寒者,乃偶受寒凉侵袭所致,而挟痰者,即指痰浊的滋生。故谓:“挟寒挟痰,本虚标实,种种不同。”及至病  相似文献   

4.
运用王泰林治肝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泰林,字旭高,为清·同治年间名医,名闻苏浙等地。著有《退思集类方歌注》、《医方证治汇编歌诀》、《医方歌括》、《西溪书屋夜话》、《医学刍言》、《环溪草堂医案》等书。《西溪书屋夜话录》篇中《肝症证治》载治肝三十法,对肝病证治的阐述颇为详尽。王氏认为:“肝气、肝风、肝火三者同出异名,其中侮脾乘胃、冲心犯肺、挟寒挟痰、本虚标实,种种不同,故肝病最杂而治法最广。”然肝病虽多,王氏以肝气、肝风、肝火三大类型为纲,辨证施治。在肝气证治中,创疏肝理气、疏肝通络、柔肝、缓肝、培土泄木、泄肝和胃、泄肝之八法;在肝风证治中,创…  相似文献   

5.
王旭高肝病证治举隅山西省岚县中医院(035200)李智王旭高,清代名医,著有《西溪书屋夜话录》对肝病证治的阐述最为详尽,他认为肝病有肝气、肝风、肝火之别,然皆同出而异名,又因其中有侮脾乘胃,冲心犯肺,挟寒、挟痰、本虚等种种不同,因此肝病最初最为复杂而...  相似文献   

6.
清·王旭高在西溪书屋夜话录中将肝病分为肝气、肝风和肝火三大类、立28法进行证治,博而约,为肝病证治系统地总结了治疗规律。鉴于眼和肝的密切联系,治肝法在治疗眼病中亦有重要价值。1 肝病证治及用药大全 肝主疏泄、立藏血、若情志不畅,肝失疏泄,则气机郁滞,郁而化火,肝火上冲,内风多由火出。所以说:肝气、肝风、肝火三者同出异名。治肝诸法,都针对肝气、肝风、肝火的传变过程,辨证而立论。肝为刚藏、肝气、肝阳常为有余,而肝阴肝血常为不足,根据这一特点,将治法按补虚、泻实分类,归纳如下(见附表)。  相似文献   

7.
《西溪书屋夜话录》系清、王旭高所著。王氏在文提出“肝气、肝火、肝风三者同出异名”。其宗旨为:“内风多从火出,气有余便是火”。也就是说,肝气过盛则产生肝火,肝火亢盛而产生肝风,亦即肝阳化风之理。而肝气者则多由于肝之疏泄不利,抑郁而为病理现象。在治疗上肝气者以疏肝理气为主;肝火者以清肝泻火为主;肝风者以平肝熄风为主。  相似文献   

8.
肝病最杂,端绪繁多,若识得原委,若网在纲,源清流畅,有条不紊,丝丝入扣。前贤叶天士辈于历代医家对肝脏病机证治研究的基础上,倡导肝气、肝火、肝风的肝病三纲说,不啻是把握了肝病之要点,然三者虽名殊证异,但演变一贯,同出一源,其源就在于肝气违和,升降不利,...  相似文献   

9.
论肝脾的病理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肝脾间的病理影响提出当分为肝实传脾、肝虚累脾、脾病及肝的观点来认识。肝实传脾,强调了实则传,虚则不传的观点。对肝之实证肝郁、肝气、肝火、肝阳、肝风、肝寒、肝经湿热、气滞挟饮挟痰挟瘀,认为当分为本气自郁、演变化邪、直中内生挟邪三类,皆可病实传脾。肝虚累脾,当分肝之体用。肝用不足为肝气虚、肝阳虚,肝体不足为肝血虚、肝阴虚。肝气虚则不能疏泄脾土,肝阳虚多累及脾阳,肝血虚不能母气多并有肝郁脾虚,肝阴虚累及脾胃之阴,且多肝阴虚火气有余并有胃火之象。脾病及肝,主要为“土壅木郁”及脾病生邪犯肝。  相似文献   

10.
王旭高肝病论治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名家王旭高为疗肝病之大家,其肝病证治特点为:以肝气、肝风、肝火立论,注重脉证,强调外感六淫、内伤情志及痰饮痴血均可致肝病,疏畅条达以治肝气,柔体济刚以熄肝风,补虚泻实以治肝火。  相似文献   

11.
“肝传脾”理论源于《内经》,并为历代医家所重视。医圣张仲景指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叶桂《临证指南医案》中专门列出了“木乘土”一节;王旭高在论肝时也指出,“肝气、肝风、肝火,三者同出异名”,均有“侮脾乘胃”之虞。笔者试从病因、病理、诊断诸方面对“肝传脾”这一理论加以探讨,不当之处,诚望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12.
肝为五脏之一,外与自然界的方位、六气、五行以及五味等中的东方、春风、木、酸、怒等密切对应,内与人体气血的运行密切相关,其生理病理涉及范围相当广泛。本文拟从肝气、肝火、肝风及痰、瘀等病理因素演化关系讨论其证治。一、肝气、肝火、肝风及痰瘀等病理因素间的相互关系(一)肝气、肝火、肝风三者同出一源肝为风木之脏,有相火内寄,体阴用阳,其性刚劲,主升主动,全赖肾水以涵之,血液以濡之,肺金清肃之气以承制之,中宫敦阜之土气以培之,方能使刚劲之质,得为柔和  相似文献   

13.
清代著名医家王旭高,认为“肝病最杂而治法最广”,将肝病证治分为肝气证治、肝风证治、肝火证治、肝寒肝虚证治4个方面,总结出著名的“治肝三十法”,认为肝病可侵犯全身上下,治肝可以调理五脏病,善于从肝论治疾病。从王氏2则医案分析其治病辨证思路,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王旭高肝病病因理论,从王氏医案着手,探讨了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均可致肝病风、暑、燥邪所致肝病以肝风为主;火热之邪既可发为肝火,又能形成肝风;寒湿邪易致肝气凝滞为病.因此认为王旭高论六淫致病理论丰富了肝病病因学说.  相似文献   

15.
王泰林"肝气、肝风、肝火"证治探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医家王泰林在《西溪书屋夜话录》中提出了“治肝三十法”,分为肝气,肝风,肝火三类证治,肝气即肝气郁滞,王氏按由气至血,由轻至重,由本脏及他脏的线索,提出了治肝,气八法;对肝风,据其虚实及不同证型,提出了治肝风五法,但未能全面概括,而治肝火七法,则针对不同火热症状,采用清,泄,化三法治火,并从整体考虑,利用五行生克关系以治相关脏腑,本文对王氏肝气,肝风,肝火的证治加以分析归纳,并总结其特点和不足,以供临床肝病证治参考。  相似文献   

16.
问题解荅     
<正> 问:肝气、肝火、肝阳、肝风的证治有何不同? 答:肝气,有虚实两端。实者多为情志刺激,郁怒伤肝,引起肝失疏泄所致。肝失疏泄又有太过与不及之分,疏泄太过可见肝气横逆或上冲,疏泄不及可见肝气郁滞本经。由于影响内脏的不同,其见症不一:上冲者,症见口苦,目眩,头晕而胀痛;横逆者,症见呕呃,嗳气或脘腹胀满,食少便溏,痛则泻泄等。而疏泄不及,常表现为情志抑郁,胸闷善太息,胸胁或乳房胀痛等。虚者  相似文献   

17.
《类证治裁》为清代医家林珮琴所著,书中将肝气、肝火、肝风三病合而论述,语言精当,对后世医家多有启迪。在生理特点方面,林珮琴认为肝易横逆犯胃,且刚性难驯;在病因病机方面,提出三纲学说,认为肝气、肝火、肝风相互联系,逐层递进;治则上明辨阴阳,分而论治,滋肾潜阳,调摄营血。整理分析《类证治裁》中肝气、肝火、肝风的辨证治疗经验,对我们了解林珮琴在肝病方面的辨证思路和用药方法大有裨益,有助于指导临床相关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高桃  张惜燕  米婧  徐子雯  雷正权 《陕西中医》2023,(11):1589-1591
慢性头痛的发生与肝密切相关。基于“治肝卅法”,从肝气、肝火、肝风阐释慢性头痛的证型、病机关系及针灸治疗。肝气、肝火、肝风“同出而异名”,始于气郁,化而为火,盛则为风。肝气头痛多由情志不遂导致,宜疏肝理气,病久血络不通,宜疏肝通络。气郁化火或肝热素盛,酿热化火致肝火头痛,宜清肝泻火。肝肾阴虚致肝风头痛,初起宜息风和阳,后期则息风潜阳。针灸治疗须辨明头痛处于肝气、肝火、肝风哪个阶段,选择相应的治肝之法,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9.
止眩汤治疗眩晕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爱华 《新中医》1995,27(6):28-29
以名老中医夏度衡教授的经验方止眩汤加减治疗眩晕病6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其中临床治愈44例,显效10例,有效6例,认为临床上大多数眩晕患者为本虚标实,虚实挟杂之证,虚以脾虚为主,实以肝风挟痰为主,提出夏度衡教授治疗眩晕当柔肝熄风,化痰止眩的经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张崇泉教授论治老年高血压病的经验摭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崇泉教授认为老年高血压病病机以本虚标实、阴虚阳亢、夹风火痰瘀为要点,根据病证结合原则,按老年高血压病病程不同阶段病机变化出现的阴阳偏盛偏衰、虚实夹杂不同证候,大致归纳成肝火亢盛、阴虚阳亢、肝阳化风、痰湿肝风、气阴两虚、瘀血阻络等六种常见证型,结合兼挟的各种慢性病证,进行辨证论治,随症加减,临床辨治各种疑难病例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