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自然表面活性物质的构成90%为磷脂,10%为蛋白质。这其中磷脂起主要表面活性的物理作用,特别是卵磷脂,是起到最重要作用的磷脂。表面活性物质是肺泡Ⅱ型细胞生成分泌的。从胎龄24~26周开始生成,至34~36周生成最旺盛.此时对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起促进作用的因子有: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能药,甲状腺素,表皮生长因子等。  相似文献   

2.
分泌性中耳炎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仍是现代医学界的难题,近几年中医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对中医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近况进行综述,望能进一步发挥中医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传导性耳聋及鼓室积液为主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病程连续超过6~8周者称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亦可缓慢起病或由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反复发作,迁延转化而致。我院自2001~2011年对门诊60例曾多次行咽鼓管吹张未见好转的分泌性中耳炎等患者作了鼻内窥  相似文献   

4.
研究与分析分泌性中耳炎围手术期听力护理方式及效果。分泌性中耳炎围手术期听力护理中采用术前、术中、术后整体护理模式,对于改善其心理状态以及听力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总结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中西医治疗进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通过简要阐述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机制,基于病机就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方法、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分泌性中耳炎是临床常见病 ,常用鼓膜穿刺抽液、咽鼓管吹张等方法治疗 ,疗效不理想。尤其是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病程长 ,易反复。自 1 994年以来 ,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将 1 2 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成 2组 ,治疗组60例 ,68耳 ,男 3 2例 ,女 2 8例 ,年龄 1 5~ 69岁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 3 4例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2 6例。对照组60例 ,67耳 ,男 2 5例 ,女 3 5例 ,年龄 1 2~ 65岁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 3 6例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2 4例。2 治疗方法2 1 治疗组 :根据中医辨证施治[1] ,结合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7.
分泌性中耳炎又称卡他性中耳炎、渗出性中耳炎,属于一种非化脓性中耳炎,症状表现为中耳积液,耳内有堵塞、胀闷感,伴有一定程度的听力下降.现代中医对分泌性中耳炎颇有见解,通过中医辨证分型,产生从痰论、从肺论、从脾论、从肝胆论等几种主流论治方向,随症施治,去除病灶.现就近年来中医研究分泌性中耳炎的病机和治疗方案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腺样体肥大对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发生及其转归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腺样体肥大程度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相关性及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对小儿分泌性中耳炎转归的影响。方法对139例确诊腺样体肥大的儿童进行病史采集、鼻咽侧位片及声导抗检查;回顾性分析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评价腺样体切除术对小儿分泌性中耳炎转归的影响。结果在139例中经声导抗检查证实合并分泌性中耳炎者共42例(53耳)(38.5%);其中78例腺样体中度肥大患儿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率为19.2%(17耳/156耳),61例病理性肥大患儿为44.3%(36耳/122耳),2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42例患儿术后随访3~6个月,其中37例(44耳)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症状消失,听力改善;声导抗检查:A型曲线39耳,As型曲线3耳,C型曲线2耳,无B型曲线,治愈率83.2%。结论腺样体肥大程度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呈正相关;对腺样体肥大患儿应完善分泌性中耳炎相关检查,避免漏诊及延误治疗;腺样体切除术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疾病转归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通过半夏厚朴汤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研究,另对其中耳分泌物中胃蛋白酶进行定性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8%,对照组为76.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泌性中耳炎与反流性胃食管病有一定的关联,临床上二者同治有利于分泌性中耳炎的痊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学语迟缓与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因患慢性分泌性中耳炎致学语迟缓幼儿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幼儿中耳置管术后,听力恢复正常,语言发育进展迅速,赶上同龄儿童。结论:部分学语迟缓的患儿与分泌性中耳炎有关;积极治疗幼儿分泌性中耳炎有利于提高患儿语言的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导管吹张与饮水吹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效果。[方法]对4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实施导管吹张与饮水吹张,进行护理干预、环境护理、生活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结果]有效减轻分泌性中耳炎症状,提高临床疗效。[结论]综合护理导管吹张与饮水吹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可减轻患者症状,缩短住院时间,预防和控制疾病复发,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周兵  黄涛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6):107-107
我科2007年3月-2009年8月鼻腔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感冒后引起儿童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取得明显疗效。局部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鼻雾剂)在治疗儿童急性分泌性中耳炎中有着明显缩短治疗疗程,明显提高治愈率的重要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基于分泌性中耳炎的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参考临床诊断标准,整理分析并建立分泌性中耳炎的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辨证标准,总结分泌性中耳炎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和模型特点,依据临床诊断标准及症状特点,对现有的动物模型与临床症状的吻合程度进行评价,明确其优缺点。统计结果发现,目前分泌性中耳炎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较少,且仅能揭示出某一种相关致病机制,其中吻合度较高的模型是基因工程技术造模和向中耳耳泡注入细菌因子2种造模方法,与西医临床病症吻合度较高,但均未能体现中医证型。因此建立同时体现分泌性中耳炎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的动物模型,完善分泌性中耳炎病症结合动物模型评价标准,是分泌性中耳炎中医药未来研究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小鼠分泌性中耳炎动物模型,用于评估复方银黄滴耳液的疗效。方法:利用卵清蛋白激发致敏建立小鼠分泌性中耳炎的动物模型,评估复方银黄滴耳液对分泌性中耳炎中耳粘膜增生和浸润的疗效。结果:致敏组中,耳腔有渗出液,粘膜明显增厚且以浆细胞、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为主,治疗组中上述情况得到明显抑制。结论:复方银黄滴耳液治疗动物分泌性中耳炎有效,为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炎性疾病。本病发病率高,传统的治疗方法有抗感染治疗、鼓膜穿刺抽液、鼓膜置管术等。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迁延不愈是引起儿童听力下降的常见原因之一,严重时导致不可逆听力障碍。本科自2007年1月~2010年1月计3年时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韩潮  高仁虎 《陕西中医》2013,34(4):440-441
目的:在耳聋治肺之立论指导下,观察宣肺通窍汤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宣肺通窍汤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结果:总有效率94%。结论:宣肺通窍汤对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有宣肺散寒,通闭开窍的功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仙璐贝对腺样体刮除术后分泌性中耳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03~04年我科腺样体肥大合并分泌性中耳炎住院患儿按应用仙璐贝和鼓膜穿刺置管分为两组。两组接受相同的腺样体刮除术及常规的术前、术后处理。仙璐贝组口服仙璐贝,连用三天。鼓膜穿刺置管组常规鼓膜穿刺置管,不服用仙璐贝。两组患者于术后一个月和术后6个月复查,观察分泌性中耳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术后分泌性中耳炎恢复情况统计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仙璐贝能有效治疗腺样体术后分泌性中耳炎,减少创伤,为腺样体术后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系统评价通窍法为临床基础治则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优势及重要性。方法:通过检索CNKI和万方数据库,以“通窍法”和“分泌性中耳炎”以及“卡他性中耳炎”、“耳胀”等类似病名为主题词检索通窍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报道,并辅以手工检索进行文献追踪。以常规治疗为对照组,通窍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为治疗组,提取纳入研究文献原始数据,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4篇文献被纳入本次研究,共21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其中治疗组175例,对照组13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通窍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效果优于常规治疗(P〈0.0001),总有效率合并OR及其95%cI为1.25(1.13,1.40)。结论:通窍法治疗该病有优势,可作为治疗该病的基本准则,但仍需进一步进行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9.
汤庆弟  葛蔷  贾明柱  李宾 《河北中医》2011,33(5):731-731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是以耳内胀闷疼痛、中耳积液反复形成及听力下降为主症的中耳炎性病变。若治疗不当或失治,则可迁延成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相当于中医的耳闭),造成听力的永久性损失。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RRI)与分泌性中耳炎(SOM)的相关性。方法对92例诊断为RRI的儿童采用鼓气耳镜结合声导抗进行检查,对能配合的儿童同时行纯音测听。结果同时存在分泌性中耳炎的儿童共43例,普通呼吸道感染儿童做同样检查,患分泌性中耳炎12例。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与分泌性中耳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