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了解剖宫产术后出血的规律及临床特点.方法对432例剖宫产与阴道产发生产后出血(包括晚期出血)的产妇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出血量、出血时间及其它相关因素.结果剖宫产产后出血及休克的发生率、出血量均明显高于阴道产(P<0.01);在晚期产后出血中,两者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晚期产后出血多发生于产后第3周(71.1%).结论剖宫产较阴道产更易发生产后出血,而且出血量多.为减少剖宫产产后出血,严格手术操作、术中仔细检查胎盘、清理宫腔、加强术后观察是减少产后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综合研究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56例产妇临床表现.方法:选取在本院(在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在2011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6例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患者(作为A组),再选取同期我院阴道分娩晚期20例产后出血产妇(作为B组).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平均出血量、休克发生率以及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基本原因等参数指标.结果:(1)B组平均出血量为(780.26±42.33)ml,A组平均出血量为(1330.83±56.69)ml,A组平均出血量显著高于B组(P<0.05);(2)A组休克发生率为33.93%(19/56),B组休克发生率为0.00%(0/20),A组休克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3)A组剖宫产术后出血原因:35例切口感染、15例子宫恢复不良、4例胎盘残留、2例子宫内膜炎.结论: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危险性显著高于阴道分娩产妇,需要医护人员重视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指征,需要及时加以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以降低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减少剖宫产产后出血量.方法:回顾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在安吉县妇幼保健院分娩的4 452例产妇,对其中93例产后出血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剖宫产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3.35%,阴道分娩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0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剖宫产产后出血原因主要为子宫收缩乏力(72.04%)、胎盘相关因素(23.66%)、子宫切口出血(4.30%).结论:①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比阴道分娩引起的产后出血发生率高,应降低剖宫产率,避免非医学指征剖宫产;②积极有效处理子宫收缩乏力、胎盘相关因素及子宫切口出血是降低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减少剖宫产产后出血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晚期产后出血的病因、预防及处理原则。方法 对我院 1993年 1月~ 2 0 0 3年 1月期间收治的 6 8例晚期产后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 9例剖宫产分娩病例为剖宫产组 ,5 9例阴道分娩病例为阴道分娩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辅助检查结果、出血量和出血时间。结果  6 8例晚期产后出血中 ,剖宫产组的出血量较阴道分娩组明显增多 (P <0. 0 5 ) ,且出血时间较晚 (P <0 . 0 5 )。出血原因中剖宫产组为切口愈合不良 ,阴道分娩组为胎盘胎膜残留。结论 造成晚期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产后胎盘胎膜残留和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不良 ,应根据其不同原因选择相应方法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孕妇不同分娩方式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36例在本院产科分娩的瘢痕子宫孕妇,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瘢痕剖宫产组(168例,剖宫产分娩)与瘢痕阴道产组(68例,经阴道分娩)。另选取本院同期80例非瘢痕子宫孕妇,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正常剖宫产组(37例,剖宫产分娩)和正常阴道产组(43例,经阴道分娩)。对比4组的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母儿结局。结果:瘢痕剖宫产组的术中出血量及产后出血率明显高于正常剖宫产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正常剖宫产组(P0.05),新生儿Apgar评分、住院时间比较两剖宫产组无差异(P0.05)。瘢痕剖宫产组的出血量、产褥感染率及住院时间均高于瘢痕阴道产组(P0.05),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瘢痕剖宫产组与瘢痕阴道产组比较无差异(P0.05)。瘢痕阴道产组出血量、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住院时间与正常阴道产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有较高的出血风险,对于符合阴道试产条件的瘢痕子宫再妊娠孕妇,应鼓励产妇进行阴道试产,以降低产后出血、产褥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6.
改良B-Lynch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翔  吴虹  刘晓梅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1):1546-1547
目的:探讨改良B-Lynch缝合术法预防选择性剖宫产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4年1~12月有发生产后出血危险因素的剖宫产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与对照组42例,两组术中均使用缩宫素药物,观察组术中行改良B-Lynch缝合术。结果:观察组术毕阴道积血量及术后2h累计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24h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产后出血率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19.78,P<0.01)。结论:剖宫产术中行改良B-Lynch缝合术能有效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葡萄糖酸钙预防选择性剖宫产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 2 0 0 2年间妊娠晚期选择性剖宫产孕妇6 0例 ,前半年 30例为研究组 ,后半年 30例为对照组。研究组于切皮前 10~ 15 min静滴液中加入 10 %葡萄糖酸钙 10 ml,对照组不用药。结果 :研究组术中、术毕阴道积血量及术后 2 h累计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 (P<0 .0 5 ) ,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 .0 1)。新生儿出生时情况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妊娠晚期选择性剖宫产术前静滴葡萄糖酸钙能有效预防产后出血、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000年1月~2005年1月之间的42例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原因依次为子宫切口感染及溃疡、子宫复旧不良、胎盘蜕膜残留、子宫内膜炎及产妇精神因素.临床特点:晚期产后出血多数发生在剖宫产术后3周以上,有反复阴道出血,其中一次出血在500ml以上.结论:剖宫产术后期产后出血针对出血主要原因应选择快速有效的止血方法;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不应局限于产褥期内.对本病的诊断防治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9.
10%葡萄糖酸钙在双胎妊娠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海燕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0):4307-4308
目的:探讨在双胎妊娠剖宫产术中应用10%葡萄糖酸钙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双胎妊娠行剖宫产分娩产妇300例,分为两组,实验组手术麻醉前给予10%葡萄糖酸钙静脉缓推,对照组不给予任何特殊用药。根据1987年产后出血防治协作组制定的容积法和称重法精确测量两组产后2 h出血量及产后2 h出血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比对照组产后2 h出血量显著减少(P<0.05);产后2 h出血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双胎妊娠剖宫产手术前给予10%葡萄糖酸钙静脉缓推可明显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有效预防产后出血发生,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VBAC)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3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采用选择性再次剖宫产(ERCS)和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TOLAC)两种方法分组。结果:VBAC组TOLAC失败中转剖宫产者主要原因:社会因素、胎儿窘迫、先兆子宫破裂等。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试产成功阴道分娩孕妇,其子宫破裂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瘢痕子宫孕妇。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但风险也比较高。结论:掌握TOLAC适应证及禁忌证,选择具备条件并有意愿TOLAC的孕妇,可以降低阴道试产失败率,同时VBAC能够有效规避产后出血发生率,针对产后出血患者可由良好减低出血量作用,进而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改善母婴结局,并且其还具备良好的降低剖宫率作用,因此该种模式可以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1.
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的相关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英花  韩素慧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5):3512-3515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方法:单胎剖宫产数为2392例,其中134例为再次剖宫产,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①再次剖宫产组的盆腹腔粘连率、子宫破裂率、前置胎盘率、胎盘植入率、宫缩乏力率、产后出血率分别为41.04%、8.21%、10.45%、3.73%、2.99%、2.99%,均比初次剖宫产组显著升高(前5项P<0.01,最后一项P<0.05);有2例子宫切除均为再次剖宫产者。②术后间隔时间≤2年的发生子宫破裂率明显高于间隔时间>2年的(P=0.01)。③再次剖宫产组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平均时间、总手术平均时间分别比初次剖宫产组延长4.82、9.69min(P<0.01)。结论:再次剖宫产易发生盆腹腔粘连、子宫破裂、前置胎盘、胎盘植入、产后出血,使手术难度加大、手术时间延长,甚至切除子宫,故应降低剖宫产率,并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产后出血70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曹素珍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4):4815-4816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降低孕妇死亡率。方法:对我院2004~2009年收治的70例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77%,剖宫产发生率5.35%,阴道分娩发生率2.22%,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较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占68.57%,胎盘因素占18.57%,软产道裂伤占11.43%,凝血机制障碍占1.43%。相关因素为孕产史、剖宫产、产程延长等。结论:加强产前、产期保健及预防宫缩乏力,处理好各个产程、降低剖宫产率等可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出血发生后采取积极果断的抢救措施是防止产妇死亡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宁丰  周霓  韦凤莲  林红  黄桂凤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2):5093-5096
目的:研究在产程潜伏期及活跃期实施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对分娩方式、剖宫产指征、缩宫素使用情况、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 000例初产妇,根据实施分娩镇痛时宫口扩张情况分为潜伏期组(A组)1 000例,活跃期组(B组)1 000例。另选未行分娩镇痛的初产妇1 000例为对照组(C组)。比较三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剖宫产指征、缩宫素使用情况、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A组和B组剖宫产率比C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缩宫素使用比C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指征前3位A组依次为活跃期停滞、第二产程停滞、胎儿窘迫;B组依次为第二产程停滞、活跃期停滞、胎儿窘迫;C组依次为胎儿窘迫、活跃期停滞、第二产程停滞。C组因胎儿窘迫改行剖宫产的比例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因活跃期停滞、第二产程停滞改行剖宫产的比例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在潜伏期或活跃期实施分娩镇痛均不影响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实施分娩镇痛能降低剖宫产率,但会增加缩宫素的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在因瘢痕子宫或巨大胎儿行剖宫产产妇中,应用缩宫素联合麦角新碱预防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泗阳县中医院接收的因瘢痕子宫或巨大胎儿行剖宫产产妇10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产后静脉注射缩宫素,观察组静脉注射缩宫素联合肌内注射麦角新碱,对比两组产后2 h、24 h出血量以及红细胞下降值、血红蛋白下降值、宫缩乏力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2 h、24 h出血量以及红细胞下降值、血红蛋白下降值、宫缩乏力产后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宫素联合麦角新碱能够减少因瘢痕子宫或巨大胎儿行剖宫产产妇的产后出血量,预防宫缩乏力产后出血,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欣母沛在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09年9月收治的剖宫产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两组均进行剖宫产,并在胎儿娩出后给予5%葡萄糖液500ml加催产素20U静脉滴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欣母沛治疗方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产后出血例数、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h平均出血量和产后24h平均出血量均明显降低,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欣母沛对于预防患者剖宫产产后出血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可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6.
李淑芝 《中国校医》2021,35(5):345-347
目的 分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1月在某医院接受剖宫产的74例产妇纳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产妇注射缩宫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比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产妇产后2 h、24 h出血量分别为:(139.24±62.57)mL、(246.92±68.74)mL,均低于对照组的(199.15±70.38)mL、(356.23±71.08)mL,(t =3.870、6.724,P值均<0.05);观察组产后不良反应发生率5.41%(2/37)亦低于对照组的29.73%(11/37),(χ2=7.559,P=0.006)。结论 将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用于剖宫产术后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量,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剖宫产不同断脐时机及位置对母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于深圳市福田区妇幼保健院行剖宫产分娩的1 200例产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A、B、C、D 4组,每组各300例。A组胎儿娩出后先钳夹子宫切缘后断脐,位置尽可能靠近胎盘,脐带长度30 cm;B组胎儿娩出后先钳夹子宫切缘后断脐,断脐位置距脐轮10 cm;C组清理呼吸道后即刻断脐,位置尽可能靠近胎盘,脐带长度30 cm,后钳夹子宫切口;D组清理呼吸道后即刻断脐,断脐位置距脐轮10 cm,再钳夹子宫切口,对比4组母儿结局。结果 4组新生儿Apgar评分、胆红素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量、胎盘残血量、产后24 h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与D组产后出血量、胎盘残血量显著高于A组、B组,A组与C组产后24 h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压积显著高于B组、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时先钳夹子宫切口,可减少母体产后出血量,延迟断脐并尽可能接近胎盘断脐可提高新生儿血红蛋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剖宫产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对2006年1月~2008年12月第二产程剖宫产128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第一产程剖宫产514例为对照,分析比较两组的产后岀血率、术中出血量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如:切口撕裂、产后岀血、术后病率、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新生儿并发症如:新生儿窒息、吸入性肺炎、颅内岀血的发生率。结果:第二产程组术中出血量及产后岀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第一产程组(P<0.05),术后病率及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第二产程剖宫产新生儿窒息及吸入综合征、颅内出血等并发症与第一产程剖宫产相比明显增加(P<0.05)。结论:第二产程剖宫产较一般头位急症剖宫产对母婴更为不利,因此,在掌握适当指征,避免不必要剖宫产,降低剖宫产率的同时,应尽量避免第二产程剖宫产,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孕妇体重指数及其增长对妊娠结局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傅斌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8):1024-1026
目的:探讨孕期体重指数及其增长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测量450例孕产妇的孕前体重、身高和孕期体重增加情况,计算体重指数(BM I),并随访妊娠结局。结果:超重组和肥胖组的妊娠高血压疾病、阴道助产、剖宫产、巨大儿以及高危新生儿率均明显高于消瘦组和正常组,但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糖耐量异常(G IGT)、产后出血和低体重儿较消瘦组和正常组略高,无统计学差异;C组的剖宫产率和巨大儿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而妊娠高血压疾病、GDM+G IGT、阴道助产、产后出血、低体重儿和高危新生儿率均略高于A组和B组,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孕期体重指数及其增长是影响妊娠结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宫腔与阴道内联合放置米索前列醇(简称米索)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0例剖宫产术患者,胎儿娩出后,子宫体肌层注射催产素20 u,其中100例宫腔与阴道内联合放置米索(研究组),100例不加任何药物(对照组)。观察两组术中、术后2 h和术后24 h阴道出血的情况。结果:术后2 h、术后24 h及产后出血例数,研究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宫腔与阴道内联合放置米索可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比单纯应用催产素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