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术室全程运用心理干预的方法对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PPH术)患者手术耐受性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90例择期行PPH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干预组采取全程心理干预,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耐受性。于术前访视、手术当天及术后第3天采用采用医院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检测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结果:术前访视时,两组患者的SDS评分均高于53分,SAS评分均高于50分(提示均处于抑郁与焦虑状态),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当天及术后第3天回访时,干预组的SDS与SAS评分均较对。结论:PPH术患者术前普遍存在抑郁与焦虑心理,对其围手术期实施全程心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的心理,提高患者手术耐受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正念减压训练对癌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264例癌症患者随机分为正念减压组和对照组,每组1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正念减压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正念减压训练。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后4周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者的焦虑程度,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的抑郁程度。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的SAS与SDS评分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念减压组干预后SAS与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而对照组干预前后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念减压组患者干预后的SAS与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正念减压训练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初次老年脑梗死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82例初次老年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实施早期综合护理干预。两组干预前后均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的变化。结果:干预前两组的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缓解或消除老年初次脑梗死患者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焦摩情况。方法:将70例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护理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护理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88.57%,高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减轻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焦虑和抑郁状态,并且能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丁庆华  王华 《中外医疗》2013,32(8):79-79,8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前焦虑、抑郁影响。方法将89例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心理状况调查,测定并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焦虑、抑郁分值。结果观察组干预后SAS和SDS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干预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明显减轻或缓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术前焦虑和抑郁情绪,有助于患者的治疗与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思维导图联合术前访视对择期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择期全麻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与观察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思维导图联合术前访视护理。统计两组干预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比较两组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SDS和SAS评分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工作满意度(93.02%)高于对照组(76.74%)(P<0.05)。结论采用思维导图联合术前访视对择期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实施干预,可缓解抑郁及焦虑情绪,提升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ICU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收治的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进行焦虑和抑郁评分。结果对照组护理前后SAS和S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前后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观察组护理后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ICU住院患者的焦虑状态和抑郁情绪,提高护理质量,有益于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术前访视微视频在急诊急性胆囊炎手术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284例急诊急性胆囊炎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142例)和对照组(14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术前访视干预,给予试验组患者术前访视微视频干预;对比分析两组干预前、进手术室时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并对比两组手术适应性和配合度。结果 进手术室时,两组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试验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总适应性、总配合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访视微视频在急诊急性胆囊炎手术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显著,在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手术适应性和配合度方面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把该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92例乳腺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n=46)与实验组(n=46),对照组给常规护理,实验组进行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满意度、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满意度97.6%,对照组满意度78.6%;实验组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组的满意度和心理状况均好于对照组.结论:对乳腺癌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就诊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72例,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应用临床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方法,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实施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情况。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在SDS和SAS方面的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DS和SAS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SDS和SAS评分改善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方法能够有效地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心理状况,有效地降低患者焦虑和抑郁的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2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手术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护理质量评分.结果 比较术前两组患者SAS及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术后两组患者SAS及SDS评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质量评分分别为(90.2±5.0)分和(66.8±6.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在术前术后的焦虑与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其心理舒适度,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伴焦虑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漯河市第六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24例慢性心力衰竭伴焦虑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心内科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的变化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SAS及SDS评分均较护理前改善,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伴焦虑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明显缓解心理障碍,改善焦虑、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胡带翠 《右江医学》2012,40(3):384-385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对慢性肾小球肾炎(CGN)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8例CGN患者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量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用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定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明显降低,对照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反而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人文关怀护理干预能减轻CGN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周海英  白小艳 《海南医学》2016,(19):3256-3258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缓解脑出血患者焦虑抑郁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延安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脑出血患者115例。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外科脑出血一般住院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按照护理程序评定患者存在的风险因素,制定实施住院综合护理干预。在病情稳定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试,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前SAS评分和SDS评分分别为(51.90±6.72)分和(49.80±5.39)分,护理后分别为(40.60±1.71)分和(40.60±9.70)分,对照组患者护理前SAS评分和SDS评分分别为(50.80±5.53)分和(48.30±4.47)分,护理后分别为(46.70±10.22)分和(42.80±13.14)分,两组患者护理前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模式对脑出血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状态好转有明显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通过术前访视对老年择期手术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提高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行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只接受了由病房责任护士实施的心理干预,观察组除了病区责任护士实施常规护理外,同时由手术室护士于手术前1d访视中,结合手术特点重点评估并关注患者的焦虑、抑郁,给予针对性的指导措施。结果:两组患者在干预前的SAS和SDS得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和SD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老年择期手术患者在术前访视中实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可明显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利于手术顺利开展,提高手术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在青年女性面部烧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青年女性面部烧伤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烧伤科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行认知行为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进行评估。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SAS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且研究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SDS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且研究组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可以有效缓解发生面部烧伤的女性青年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使其生活状态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并讨论心理护理干预对脑血管疾病伴发情感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脑血管疾病伴发抑郁或焦虑等情感障碍的48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心理护理。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评定结果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DS和S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干预组患者的SDS和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脑血管疾病伴发情感障碍患者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颅内动脉瘤患者行介入栓塞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心理、疼痛等针对性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干预效果,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患者的心理状态,以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患者的头痛状态,采用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综合护理前VAS评分、SAS评分、SDS评分、SF-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经综合护理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SAS评分、SDS评分、SF-36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干预后对照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或P<0.001)。结论对颅内动脉瘤患者行介入栓塞术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减轻病人的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心脏起搏器植入后患者情绪障碍的心理干预效果。方法将38例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8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2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的变化。结果干预前2组SDS、SAS评分及抑郁、焦虑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DS、SAS评分及抑郁、焦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缓解心脏起搏器植入后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20.
李倩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10):1354-1357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手术患者术前访视护理对其心理状况、生理应激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妇科肿瘤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2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而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开展术前访视护理。结果:2组患者术前1 d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3天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前5 min和切皮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3%,高于对照组的88.3%(P0.01)。结论:术前访视护理是一项优质化服务,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前心理状况,降低生理应激反应,并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