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临终护理是为病人提供一种心身及社会需求的全面照护,它须以临终病人心理需求为基础进行心理护理,尽可能减轻他们精神上的痛苦,使病人在生命最后阶段生活舒适、有尊严、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化疗是晚期肺癌治疗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但化疗过程中患者会产生较大生理心理反应影响诊疗的正常进行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诊疗效果,因此心理护理显的尤为重要,使患者消除对肿瘤的恐惧心理,提高尚存生命的质量有很大意义,因此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和需求,并给于相应指导和护理,帮助他们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让病人有坚强的意志,对生活充满希望,帮助病人顺利完成治疗,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人类从婴幼儿期.经过青少年期、中年期、进入老年期是循序渐进的,老年是生命的自然演变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组织器官走向老化、生理功能走向衰退,在患病后心理活动更趋复杂,由于社会角色的转变.住院后由于环境改变都会产生病人特有的心理需求和反应。因此,护理人员在与病人交往过程中,要通过良好的言语、表情、态度和行为,去影响病人的感受认识,改变其心理状态和行为。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病人用药心理的几种类型和表现及影响药效的心理因素的分析,表明药师应在药学服务工作中,了解病人在用药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能有针对性地为病人进行药学服务,达到保障病人身心健康、提高病人生命质量的目的,从而促进药学服务水平的提高。因此,作为药师,了解病人用药心理,应是一项基本功和应具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5.
98例服毒自杀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服毒自杀病人的心理状态,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对98例服毒自杀病人,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自杀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给予不同的护理干预。结果:在实施精心治疗和有效护理后,除12例病人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病人均情绪稳定、康复出院。结论:对服毒自杀的病人,根据不同的心理状态,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效果良好,是挽救病人生命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江彦 《福建医药杂志》2004,26(6):210-211
一般认为凡是各种疾病末期,肿瘤晚期或意外事故而造成人体主要器官的生理功能趋于衰竭,生命活动趋于终结可称为临终,凡是生命都要经过从生到死的自然过程,临终和死亡是人生的最后旅程。对于医护人员在护理临终病人时,如何确诊病人的生命终结,帮助病人安详、舒适地走过生命的终点站——死亡,同时为亲属提供心理上的安慰和支持。  相似文献   

7.
临终护理是为了满足晚期癌症病人生理、心理需求的全面照顾 ,在多年临床护理工作中 ,面对病人不幸死亡 ,护理人员经历由恐惧、悲哀到能以护士高度职业责任感、同情心满足病人使其无憾离开人世的心理历程。为提高尚存生命的质量 ,维护其人格生命的尊严 ,切实做到让病人在最后生命历程中面对死亡 ,保持安详。本文就临终癌症病人生理心理需求及临床中取得较好效果的护理方法作如下介绍。1 临床癌症病人生理需求及护理1 1 控制疼痛 疼痛是晚期癌症最常见的合并症 ,病人最痛苦的也是疼痛 ,持续性的疼痛不仅影响病人的正常生活 ,而且引起病人严…  相似文献   

8.
突发性严重创伤在给患者生命造成威胁的同时,不可避免将形成严重的心理障碍,从而不同程度的影响治疗与康复。及时而又得当的心理支持,无疑是这类患者整体护理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本文就多年收治各类外伤病人情况总结与归纳,筛选出两例较成功的典型范例,以试析对不同性格、不同心理素质病人实施心理护理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当人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遇到将要丧失生命、丧失健康、丧失正常的生理功能等不幸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上的动荡、失衡和挫折感.使人经历各种心身应激及不同形式的心理危机,其精神、心理的创伤远远超过器官、功能的损伤.特别是肿瘤晚期病人具有特殊的心理和社会需要.做为一名医护人员就应用各种心理学理论,尽量满足肿瘤病人身体的特殊要求,在控制病痛保持舒适状态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融洽的医患、护患关系,有效地解除病人的心理痛苦。1病例介绍 病例1:男,56岁.病情:肺癌晚期,入院时他情绪低落表情淡漠,症状呈阵发性刺激…  相似文献   

10.
突发性严重创伤在给患者生命造成威胁的同时,不可避免将形成严重的心理障碍,从而不同程度的影响治疗与康复,及时而又得当的心理支持,无疑是这类患者整体护理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本文就多年收治各类外伤病人情况总结与归纳,筛选出两例较成功的典型范例,以试析对不同性格、不同心理素质病人实施心理护理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总结癌症晚期病人临终关怀的护理经验。方法报告了对50例癌症晚期濒死病人进行心理分析与人性化的护理体会。结果通过对病人进行人性化的临终关怀,解除病人对死亡的顾虑和不安,使病人正确对待死亡,珍惜善待生命。结论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对临终病人给予同情、温暖、关怀、帮助、照顾,能进一步完善护理服务,帮助病人提高生活质量,使病人平静地面对死亡。  相似文献   

12.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心理状况及心理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液透析作为一种成功的治疗手段,挽救了不少肾功能衰竭病人的生命;但它是一种带有创伤性的终身治疗,在依靠人工肾来维持生命的同时,也给病人带来各种心理障碍,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和透析质量。我院对78例血透患者的心理状况分析调查,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降低了心理障碍的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晚期癌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研究晚期癌症的有效心理护理方法,消除患者的消极心理,延长患者的生命。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11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收治的晚期癌症患者108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将患者的心理类型分为稳定型、焦虑型、恐惧型、抑郁型、绝望型,进行分型护理。结果科学、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不仅可以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论通过心理护理晚期癌症患者可以正确面对癌症,同时能够正确的理解与看待死亡,生命力更加顽强,患者几乎不放弃生存的希望,可见我组心理护理方法正确、有效,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临终关怀是指对无治疗意义,估计只能生存6个月以内的病人提供的一种全面的照顾.临终关怀的目的是:生理上解除肉体痛苦,心理上缓和对死亡的恐惧不安,社会上使其具有社会成员自觉感.临终关怀的基本内容主要围绕三方面:控制症状、支持病人和支持家属.使病人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能够安详地、舒适地、有尊严而无遗撼地走到生命的终点.  相似文献   

15.
心肌梗死是一种威胁生命的严重类型的冠心病,多数心肌梗死病人都会产生忧虑、自信心减退,悲观绝望等心理衰减效应,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这些不良情绪会直接影响到病人的治疗与康复。我院通过对心肌梗死病人进行细致的心理分析并采取不同的护理对策,取得了显著疗效。现将我院1999年6月-2004年6月所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做以浅析及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晚期肿瘤病人病情发展迅速,多数病人临床死亡前仍然清醒,面对自己即将走完人生路途,心理活动复杂,身心非常痛苦。因此对病人提供良好的临终护理,将病人的痛苦减少到最低限度,使其在充满人性温暖的气氛中充实地、安祥地、尊严地离开人间,对病人及其亲属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我科2003—2004年63例晚期肿瘤病人进行临终心理需求调查,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收到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DM)在老年人群中很常见,是威胁老年人生命和健康的一个重要疾病,由于老年DM病人患病时间长短不同,病情轻重不同,各自有不同的心理变化特点,根据不同类型心理变化的病人,我们所采取的护理对策也不同,现将不同病史对心理因素的影响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心理护理是护理工作者在对病人护理过程中,运用医学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言行和人际关系的影响,解决病人在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影响和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解决心理难题,调整病人的心理适应,是促进病人康复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有预防性和针对性的对病人实施心理护理,能够帮助病人安全度过围手术期,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9.
妄想系精神分裂症病人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而被害妄想又在各种妄想中占首位。病人在被害妄想的支配下,常发生自杀、冲动伤人、出逃等行为,有时会给病人及他们带来严重的生命威胁,故加强对该类病人的护理颇为重要。本文对86例精神分裂症病人被割妄想的病理心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温利娟  许小玲 《北方药学》2011,8(8):117-118
目的:探讨精神病人自杀急诊急救在抢救时及抢救成功后的心理护理,对精神病人康复的影响和效果。方法:对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接受能力,不同自杀方式的病人,施予不同的护理干预及心理疏导。结果:病人对心理护理模式接受并配合,对自己采取结束生命的极端手段给予批判。结论:对于精神病人采取自杀行为的及时抢救及救治后的心理护理,对于防止病情恶化、挽救病人生命,干预精神病人意外事件发生可起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