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及子宫腺肌病(AM)相关疼痛和防止复发的疗效。方法EM患者21例,AM患者12例,于保守性手术后即刻,或单纯疼痛复发后放置LNG-IUS,EM患者中有4例在放置前注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AM患者中有5例放置前注射GnRHa。以放置LNG-IUS前后自身对照,比较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血清生殖激素和CA125水平,随诊记录阴道出血等副反应的发生情况;放置前注射GnRHa者与单纯放置者比较出血模式的差异。结果疼痛复发后单纯放置LNG-IUS的5例EM患者,VAS评分由放置前的(8·09±0·21)降至(1·64±1·12)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5例单纯放置LNG-IUS的AM患者,VAS评分由(8·41±1·59)降至(3·99±3·87)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8)。所有患者于随访期限内,仅2例患者分别出现疼痛或病灶复发,其余患者无疼痛或病灶的复发。放置LNG-IUS后有30例患者完成了初次随诊,初次随诊时间平均为5个月,月平均出血天数18·6d,以不规则点滴出血为主;放置LNG-IUS前是否加用GnRHa的患者月平均出血天数分别为(19±6)和(18±6)d,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9)。随诊满1年时,22例患者转为每月规律性阴道出血,月平均出血天数8d。结论LNG-IUS能有效控制EM和AM相关疼痛并延缓复发,不规则和(或)点滴阴道出血是最显著的副反应,放置前注射GnRHa对出血的改善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探讨治疗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最佳方案。方法:2006年~2010年我院收治的32例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均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按术后用药分为口服避孕药组(18例)和戈舍瑞林延长注射组(1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缓解率、复发率及药物副反应。结果:口服避孕药组症状有效率为55.56%,复发率为27.78%,在症状缓解及控制复发方面均显著低于戈舍瑞林组(92.86%,7.14%)(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有不良反应,避孕药组主要为不规则阴道出血、胃肠道反应、乳房胀痛、体重增加,戈舍瑞林组主要为潮热、多汗等更年期样症状,通过反加治疗后均缓解。结论: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术后,联合戈舍瑞林延长注射可取得确切疗效,有效缓解症状,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后联合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将15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米非司酮组45例,孕三烯酮组58例,对照组50例。比较3组患者术后疗效、术后复发、妊娠及用药副反应等情况。结果:米非司酮组和孕三烯酮组的术后有效率、术后复发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有效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1),复发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3组术后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腹腔镜术后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较单纯手术复发率低、治疗效果可靠,但术后药物治疗未能显著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瘤腹腔镜保守手术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以2004年4月到2007年7月于北京协和医院行腹腔镜子宫腺肌瘤病灶挖除术的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其临床特点、辅助治疗、随访结果和妊娠结局,回顾性分析复发和妊娠的相关因素。结果 (1)腹腔镜子宫腺肌瘤病灶挖除术后2年,患者痛经程度减轻,子宫体积缩小,血清CA125值下降,和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症状复发率34.7%,复发中位时间30个月。复发组患者的年龄和子宫体积更大,术后妊娠者的复发率低于未妊娠者(P<0.05)。(3)和单纯手术组相比,术后辅助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组患者的子宫体积更大、多发腺肌瘤及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比例更高(P<0.05),但两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术后妊娠率68.8%,分娩率46.9%。妊娠距离手术的中位时间为13个月。未发现影响妊娠的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因素。结论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局限性腺肌瘤患者,腹腔镜子宫腺肌瘤病灶挖除术能有效缓解症状、促进妊娠。年轻、子宫体积大的患者更容易复发,术后妊娠对复发有保护作用。术后联合GnRHa治疗有助于减少复发,但对妊娠的益处尚不肯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使用孕三烯酮部份替代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其复发和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1例分期为Ⅲ期或Ⅳ期的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GnRH-a组33例,术后每4周皮下注射GnRH-a 3.75 mg,共6个月;GnRH-a和孕三烯酮组28例,术后先用3个月的GnRH-a,然后口服孕三烯酮胶囊3个月,2.5mg/次,每周2次。比较两组的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率、妊娠率和副反应情况。结果:随访GnRH-a和孕三烯酮组术后2年的复发率和累积妊娠率与GnRH-a组相似,分别为24.2%和21.4%、57.9%和5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nRH-a组患者不规则子宫出血率少于GnRH-a和孕三烯酮组,分别为6.1%和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肝酶升高、骨密度异常和低雌激素症状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保守术后注射GnRH-a3个月后口服孕三烯酮3个月的疗效与单用GnRH-a 6个月疗效相当,且副反应相似,但经济负担减轻,有利于基层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按就诊时间将100名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均于腹腔镜下行保守手术。实验组50例患者于术后月经第一天口服孕三烯酮,剂量2.5mg,每周2次,疗程6个月。治疗期间复诊为每月1次,记录月经复潮时间、痛经情况与时间、妊娠、B超与CA125检查结果,对药物治疗与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进行肝功能复查。结果:实验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疼痛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熙组。血清CA125的水平:术前各组患者血清CA125的值超过正常的为实验组36例、对照组39例。术后3个月,实验组35例降至正常值,1例半年后降至正常;对照组35例恢复至正常值,4例仍高于正常值,半年后3例仍高于正常值,1例异位囊肿复发。结论:腹腔镜下行保守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后联合应用孕三烯酮,能够有效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残留的病灶,减少术后的复发,有效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症腹腔镜术后药物治疗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0例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症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术后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50例,散结镇痛胶囊+桂枝茯苓胶囊治疗6个月;对照组50例,GnRHa(达菲林)治疗3个月。术后每4周随访1次,至术后1年。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数、妊娠数和术后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对照组总有效数分别为:46(90%)、48(96%)。1年复发数分别为3(6%)、7(14%)。6个月随访时,研究组、对照组妊娠数分别为14(28.0%)、21(42%)。1年随访时,研究组、对照组妊娠数分别为31(62%)、29(58%)。结论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症腹腔镜手术后两种方法比较,1年总有效数、妊娠数无明显差别;但研究组1年复发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治疗后加用不同药物巩固治疗的效果。方法:45例患者术后不用药(A组);58例加用达那唑治疗(口服达那唑400mg,每日1次,疗程为6个月,B组);47例加用孕三烯酮治疗(口服孕三烯酮2.5mg,每周2次,疗程为6个月,C组);39例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皮下注射戈舍瑞林3.6mg,每月1次,疗程为6个月,D组)。比较4组患者术后复发、妊娠及用药副作用等情况。结果:术后2年A组复发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D组复发率最低,显著低于另3组(P<0.01),差异皆有统计学差异。B组和C组的复发率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4组不孕患者术后妊娠情况类似。结论: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治疗后有必要加用药物巩固治疗,GnRH-a巩固治疗的疗效优于达那唑和孕三烯酮。术后药物治疗未能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为预防复发和术后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接受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的Ⅲ~Ⅳ期患者538例,结合其临床病历和随访信息,运用SPSS 26.0软件分析复发的影响因素及术后妊娠状况。结果: 全部患者术后随访16~53个月,中位时间为35.1个月,随访期间共77例患者出现复发。单因素分析表明,r-AFS评分、术前痛经、术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时间和术后妊娠对Ⅲ~Ⅳ期EMs患者术后复发有影响(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术前痛经和r-AFS评分≥77.5是EMs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后GnRHa治疗6个月和术后妊娠是EMs患者术后复发的保护性因素(P<0.05)。相较于术后第2年(27.27%)和第3年(18.75%)的自然妊娠率,术后第1年妊娠率(45.90%)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 7)。结论: Ⅲ~Ⅳ期EMs患者保守性手术后复发率较高,术前痛经和r-AFS评分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应量化后纳入复发风险预测模型;术后GnRHa治疗6个月和妊娠可以降低术后复发率,应鼓励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术后在GnRHa治疗后积极备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联合结合型雌激素(CEE)及醋酸甲羟孕酮(MPA)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后巩固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96例腹腔镜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成3组:单药组(33例):于术后皮下注射曲普瑞林3.75 mg,每28 d 1次,连用6个周期;反加组(32例)于术后皮下注射曲普瑞林3.75 mg,每28 d 1次,连用6个周期,自用药第4个周期起开始反加疗法,即加用结合型雌激素0.625 mg/d,醋酸甲羟孕酮5 mg/d,连用3个周期;对照组(31例):术后拒用药物治疗(因价格昂贵)。结果:单药组、反加组临床症状完全缓解率分别为90.9%和93.8%,均高于对照组(48.4%,P<0.01);单药组、反加组累计复发率分别为3.0%和6.2%,均低于对照组的(33.3%,P<0.01);治疗后单药组与反加组患者的血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单药组患者的E2水平明显低于反加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GnRHa联合结合型雌激素及醋酸甲羟孕酮反加疗法对控制低雌激素症状安全有效。反加疗法能减少GnRHa的不良反应且不影响其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腺肌病灶切除术术后复发情况及其相关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行腹腔镜子宫腺肌病灶切除术的109例患者临床资料,随访术后复发情况,分析患者术后复发的相关临床因素。结果:术后12、24、36个月的累积复发率分别为14.9%、22.7%及25.7%。年龄对术后复发率有显著影响,年龄每增加1岁,复发风险就降低10%(RR=0.900,95%CI:0.822~0.986,P=0.023);术前子宫体积增大是术后复发高危因素(RR=1.289,95%CI:1.121~1.678,P=0.005);术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是术后复发保护性因素(RR=0.407,95%CI:0.185~0.895,P=0.025)。患者的孕次、术前痛经评分、最大腺肌瘤直径、腺肌瘤位置、术前药物治疗、手术方式、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均不是增加术后复发率的危险因素。结论:患者年龄小、术前子宫体积增大、术后未应用GnRHa治疗是腹腔镜子宫腺肌病灶切除术术后复发率增加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6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腹壁切口EMs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23~37岁,平均(30.7-3.6)岁,均为第1胎剖宫产术后,于剖宫产术后8—36个月时出现腹部切口痛,切口瘢痕处或切口瘢痕周围腹壁肿块。人院时距剖宫产术9个月~6年.肿块约1cm×2cm~4cm×4.5cm,边界欠清晰,质韧偏实,压痛明显,不活动。23例CA125轻度升高。结果:EMs病灶部位:49例完全位于脂肪层中,13例深达腹直肌,3例达腹膜。所有患者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腹壁异位病灶切除术,对5例病灶直径〉4cm的患者先给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类药物治疗3次(每28~32d用药1次)后再手术。术后随访4~20个月,术后用药3个月,全部患者症状完全消失,无一例复发。结论:腹壁切口EMs诊断相对容易。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彻底切除病灶是治疗该病的关键.术后继续用药可以避免复发。剖宫产术中采取预防措施是减少该病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指数(EFI)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相关性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行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助孕临床妊娠率的预测作用。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4年4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生殖健康与不孕症专科就诊的75例EMs不孕患者125个IUI周期的资料,按照EFI评分标准计算EFI,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EFI对IUI临床妊娠率的预测价值。结果:EFI评分预测IUI临床妊娠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8±0.059,大于机会参考线下面积(P<0.05);诊断界值点为7分,敏感度为0.737,特异度为0.613;美国生育协会修订的EMs分期(r-AFS分期)预测IUI临床妊娠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375±0.065(P>0.05),不具有诊断意义。EFI≤6分的周期患者IUI临床妊娠率为3.1%,EFI为7、8、9、10分的周期患者IUI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0.5%、21.1%、27.8%、27.8%,EFI为8、9、10分的周期患者临床妊娠率高于EFI≤6分的周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FI可以有效预测EMs相关性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IUI的临床妊娠率,EFI≥8分的患者IUI临床妊娠率明显升高,可为EMs相关性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辅助生殖技术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黑升麻和替勃龙在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术后GnRH-a反加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比较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术后患者90例,分为戈舍瑞林+黑升麻组、戈舍瑞林+替勃龙组、戈舍瑞林组,各30例,分析各组用药3个月后血清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水平;子宫内膜厚度;Kupperman(KMI)评分;视觉疼痛症状评分法(VAS)评分;血清骨钙素(BGP);CA125、肝肾功能、血脂等变化。结果:戈舍瑞林+替勃龙组血清E2水平显著高于戈舍瑞林+黑升麻组及戈舍瑞林组(P均<0.05),FSH显著低于戈舍瑞林+黑升麻组及戈舍瑞林组(P均<0.05),戈舍瑞林+黑升麻组和戈舍瑞林组间无差异(P>0.05);戈舍瑞林组KMI评分明显高于戈舍瑞林+替勃龙组和戈舍瑞林+黑升麻组(P<0.05),而戈舍瑞林+替勃龙组和戈舍瑞林+黑升麻组间无差异(P>0.05);戈舍瑞林+替勃龙组血清BGP浓度显著低于戈舍瑞林组和戈舍瑞林+黑升麻组(P均<0.05),而戈舍瑞林组和戈舍瑞林+黑升麻组间无差异(P>0.05)。各组间EM、VAS评分、CA125、肝肾功能及血脂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黑升麻是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术后GnRH-a反加治疗安全有效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5.
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保守性手术后的结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保守性手术后的复发和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保留子宫和部分卵巢的保守性手术。16例患者单纯行保守性手术(术后未用药,A组),52例术后予孕三烯酮治疗(B组),22例术后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C组)。3组中不孕症患者分别是10、15和10例。随访24~84个月(中位时间是48.5个月),比较3组患者的术后复发、妊娠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A、B、C3组的复发率分别是18.8%(3/16)、30.8%(16/52)和13.6%(3/22),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7);3组的平均复发时间分别是术后63.8、63.3和47.6个月,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6)。3组中不孕症患者,术后累积妊娠率分别是70.0%(7/10)、66.7%(10/15)和60.O%(6/10),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0);术后首次妊娠距手术的时间间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2);而且65.2%(15/23)是在术后1年内自然妊娠。结论保守性手术后采用孕三烯酮或GnRHa巩固治疗未能延缓复发时间,也不能降低复发率。手术能改善Ⅲ~Ⅳ期患者的生育力,但术后药物治疗不能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治疗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疗效61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61例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61例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无严重手术并发症。随访55例(随访率90.2%),平均随访时间42.7个月(12~74个月)。术后痛经缓解率分别为1年53.1%、2年51.1%、3年66.7%,与术前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非经期下腹痛、肛门或直肠痛和性交痛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例有生育要求者13例妊娠(44.8%);其中8例合并不孕症者4例妊娠(50%)。结论腹腔镜治疗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4年2月至2008年12月具有完整资料的子宫内膜癌腹腔镜手术32例患者,并与同期开腹手术32例比较,观察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和近期疗效。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345.31±276.60)ml,切除淋巴结数量(20.53±8.35)个,开腹组术中出血量(568.75±345.62)ml,切除淋巴结数量(30.41±11.17)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5)。腹腔镜组和开腹组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1.91±0.86)d和(2.91±1.67)d(P〈0.05),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7.22±6.19)d和(21.72±6.84)d(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淋巴囊肿形成、切口愈合不良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两组术后无瘤生存率(P=0.629)、总生存率(P=1.000)及复发率(P=0.62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手术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近期疗效满意,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较好的手术方式,但其远期治疗效果及长期预后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nalogues (GnRHa) on the peritoneal fluid microenvironment in women with endometriosis.

Study design

Peritoneal fluid was collected from 85 women with severe endometriosis (rAFS stage III and IV) during laparoscopic surgery during the proliferative phase. Prior to surgery clinical data were collected. The concentrations of specific markers for endometriosis in the peritoneal fluid were determined using an ELISA and a comparison between peritoneal fluid markers in women using GnRHa and no hormonal treatment was performed using a non-parametric Mann–Whitney U test.

Results

The study included peritoneal fluid from 39 patients who had been administered GnRHa (Zoladex®) in the three months prior to surgery and 46 from women with no hormonal treatment in this period. Concentrations of IL-8, PAPP-A, glycodelin-A and midkine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the GnRHa treatment group compared to women receiving no hormonal treatment. RANTES, MCP-1, ENA-78, TNF-α, OPG, IP-10 and defensin showed no significant chang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s

GnRHa mediate a significant regression in the inflammatory nature of the peritoneal microenvironment in women with endometriosis.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全盆底重建术与传统阴式子宫切除加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在治疗重度盆腔器官脱垂(POP)中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市妇幼保健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70例POP—QHI~Ⅳ期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并将其分为重建组(35例)和传统组(35例)。重建组采用全盆底重建术,其中14例患者因年纪较大,无保留子宫需求同时行阴式子宫切除术;传统组采用阴式子宫切除加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术后1个月、6个月、1年、2年进行随访,以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PFIQ-7)、盆底不适调查表简表(PFI)I-20)和POP-尿失禁性生活问卷(PISQ)评价手术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①重建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08.3 ±29.4)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92.3±72.9)ml,平均保留导尿管时间(3.8±1.1)d,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7.1±1.5)d,传统组分别为(127.0±18.5)m_in、(251.4±56.2)rnl、(5.8±0.7)d和(9.O±2.4)d。以上各项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②两组均无失访病例。重建组术后2年复发率为0(0/35),传统组为17.1%(6/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重建组术前和术后2年PFIQ评分分别为(79.2±20.6)分和(3.9±5.2)分,传统组分别为(80.6±18.9)分和(20.4±12.8)分;重建组术前和术后2年PFDI评分分别为(73.7±17.1)分和(4.2±4.2)分,传统组分别为(78.2±19.1)分和(15.O±9.5)分,两组术后2年PFIQ和PF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且重建组术后2年PFIQ和PFDI评分均低于传统组(P〈O.05)。④重建组术前13例患者有性生活,其术前PISQ评分[(65.7±8.1)分]与术后2年[(64.7±7.3)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传统组11例患者术前有性生活,术后9例患者由于手术原因拒绝性生活。结论与传统阴式手术比较,全盆底重建术复发率低,术后生活质量改善明显,对性生活影响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