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2 毫秒
1.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2种不同入路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41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腹腔镜下不同的手术入路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将其分为尾侧背侧入路组(23例)和经典中间入路组(18例)。比较2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淋巴结清扫个数、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方面的差别。结果尾侧背侧入路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上优于经典中间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采用尾侧背侧入路操作简单,层次清晰,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尾联合入路腹腔镜D3根治术联合全肠系膜切除术(CME)治疗右半结肠癌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5年4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右半结肠癌患者10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尾联合入路腹腔镜D3根治术联合CME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中央入路腹腔镜D3根治术联合CME治疗。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指标、病理检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随访3年,比较2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患者肿瘤切缘阳性率、肿瘤直径、淋巴结清扫数目、阳性淋巴结比例、肿瘤分化程度、病理分期、术后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随访3年,2组患者无进展生存风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中尾联合入路腹腔镜D3根治术联合CME具有并发症少、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的优点,远期预后与中央入路腹腔镜D3根治术联合全肠系膜切除术相当。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两种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右半结肠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20年4月的118例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9例,A组尾侧背侧入路,B组尾侧腹侧入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情况、术前及术后7 d癌活力指标(血清胸苷激酶(Thymidine kinase1,TK1)、Polo样激酶1(Polo like kinase 1,Plk1)、凋亡抑制因子Livin、术前及术后2个月免疫指标(CD4+、CD8+)、并发症等的区别.结果:与B组对比,A组手术时长及首次排气时间较短,术中失血量较少;术后7d,A组血清TK1、Plk1、Livin水平均低于B组;术后2个月,A组CD4+较B组高,CD8+较B组低(均P<0.05),而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首次排便、进食时间、镇痛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尾侧背侧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右半结肠癌,肿瘤清除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不同入路方式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近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8年2月于我院择期行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的100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侧方组和中间组,每组各50例。侧方组采用侧方入路,中间组采用中间入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术后7d时血清癌活力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3年生存率。结果侧方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短于中间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中间组,排气时间显著早于中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方组患者术后癌活力指标水平显著低于中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方组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为80.00%(40/50),显著高于中间组62.00%(31/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侧方入路术野清晰,操作方便,创伤小,能加快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对恶性肿瘤的清除效果明显,患者预后良好,远期生存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经不同手术入路行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低位吻合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行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低位吻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手术入路的不同分组,其中40例患者术中采取头侧中间入路,设为改良组;另外40例患者术中采取传统中间入路,设为传统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左结肠后间隙打开时间、肠系膜下动脉周围淋巴结清扫时间、第253组淋巴结清扫数目、肿瘤下切缘距离、术后排气时间及远期预后情况,对比两种手术入路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下切缘距离及术后排气时间方面,2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肠系膜下动脉周围淋巴结清扫时间及第253组淋巴结清扫数目上,改良组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改良组发生7例(17.50%),传统组发生8例(20.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头侧中间入路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低位吻合术治疗直肠癌患者,可有效缩短肠系膜下动脉周围淋巴结清扫时间,在第253组淋巴结清扫上较传统中间入路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结肠系膜切除(CME)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 102例腹腔镜手术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2组,68例行CME为CME组,34例行传统手术为传统手术组,对2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ME组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组相比,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稍增加,术后引流量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CME组清扫淋巴结个数增多,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中应用CME技术具有减少肿瘤播散、淋巴结清扫更彻底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比肠系膜上动脉优先入路法和上静脉入路的腹腔镜手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右半结肠癌的患者76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36例;年龄49~66岁,平均年龄50.89岁;体质量指数(BMI)21.78~27.45 kg/m^2,平均BMI 24.79 kg/m^2;病程7~20个月,平均病程10.97个月;病灶位于结肠肝曲23例,升结肠23例,盲肠30例。依据肠系膜上动脉优先入路法及肠系膜上静脉优先入路法行腹腔镜手术根治,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所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量、阳性淋巴结个数及中转开腹例数;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接受手术后恢复排气排便时间、引流时间、引流量、镇痛时间、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情况;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术后早期肠梗阻、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瘘等短期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静脉优先入路方式相比,动脉优先入路方式清扫淋巴结总数和阳性淋巴结个数均显著增多,出血量显著减少(P<0.05);观察组引流时间长,引流量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所用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术后恢复排气和排便时间、镇痛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短期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肠系膜上动脉优先入路的腹腔镜手术治疗右半结肠癌,能更彻底地清扫淋巴结从而彻底清除癌症病灶,保证肿瘤的根治程度,减少术后复发率,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同时未增加更多的手术风险,安全有效,可行性高。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切除术3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切除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64例右半结肠癌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腹腔镜组32例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切除术,开腹组32例患者采用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恢复流质时间、留置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都明显优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而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中完整结肠系膜切除(CME)的相关筋膜和间隙的局部解剖特点。方法采用尸体解剖和活体观察的方法描述和总结相关系膜、筋膜、间隙的解剖学特点。结果肠系膜上静脉是实施腹腔镜中间入路CME法的右半结肠切除术的解剖标志。其中主要的系膜为右半结肠系膜和回肠系膜,筋膜包括肾前筋膜及胰前筋膜,筋膜之间构成重要的解剖间隙为右结肠后间隙和横结肠后间隙,二者之间的融合筋膜间隙为手术的天然平面。结论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中CME的腹腔系膜、筋膜和间隙组成的天然外科平面统一于结肠系膜与肾前筋膜之间,该术式临床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经剑突下入路和经侧胸入路行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胸腺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接受胸腔镜微创治疗的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经剑突组(47例)和经侧胸组(51例)。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及引流量、术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剑突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及引流量、VAS评分、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少/低于经侧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剑突下入路和经侧胸入路行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胸腺瘤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与经侧胸入路相比,经剑突下入路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引流时间更短,术后引流量更少,术后疼痛程度更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的近期预后.方法:回顾性选择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间收治的92例ICC患者的资料,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腹腔镜组(n=48)和开腹组(n=44),分别给予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记录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术后排气时间、开始进食时间、开始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止痛药物使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于术前、术后3 d以放射免疫法检测皮质醇(Cortisol,Cor)及荧光法检测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水平.结果:两种治疗方案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术后排气时间、开始进食时间、开始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止痛药物使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开腹组(P<0.05);两组术后3 d血清Cor、NE水平均明显升高,但腹腔镜组Cor、NE水平均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率较开腹组明显低(P<0.05).结论:相较于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治疗ICC的近期预后更优,表现在创伤小、出血量及输血率低、术后恢复快、应激反应轻、并发症风险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不同入路下腹腔镜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在胃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本院采用不同入路腹腔镜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治疗的74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将其中采用左侧入路腹腔镜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治疗的37例患者纳入A组;将采用右侧入路的37例胃癌患者纳入B组.分析比较两组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与出院时间),随访6 m的胃癌复发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手术时间与出院时间长于B组,术中出血量高于B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少于B组(P<0.05).两组复发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右侧入路腹腔镜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与左侧入路相比,可缩短手术时间,增加淋巴结清扫数、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术后恢复,且左侧与右侧入路均具备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后侧倒L入路联合前外侧入路三钢板固定对胫骨平台三柱骨折术后复位质量和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6例胫骨平台三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9例患者行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双钢板固定,观察组37例患者行后侧倒L入路联合前外侧入路三钢板固定。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膝关节锻炼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内翻角(TPA)、后倾角(PSA)、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术后并发症、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和36条目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膝关节锻炼时间、住院时间、HSS评分及SF-36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术后即刻比较,2组患者术后12个月PSA均更大、TPA均更小(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即刻TPA大于对照组(P 0.05),2组患者术后即刻PSA及术后12个月TPA、P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个月膝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 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相较于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双钢板固定,后侧倒L入路联合前外侧入路三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虽手术过程复杂,术中出血量多,但该术式可使患者尽快进行膝关节锻炼,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复位质量,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进展期右半结肠癌患者行腹腔镜D3根治术的手术时长对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横断面研究。纳入2018年1月—2020年8月广东省中医院行腹腔镜D3根治术治疗的94例进展期右半结肠癌患者,其中男46例、女48例,年龄16~93(64.2±16.1)岁,TNM分期Ⅱ45例、Ⅲ期49例。患者均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手术时间100~327(198.9±53.4)min。根据患者手术时间,分别选择在手术时长20百分位数(152 min)、40百分位数(180 min)、60百分位数(205 min)和80百分位数(237 min)4个时间节点,分别分为≤该节点时长和>该节点时长2组。比较不同时间节点2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和围手术期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9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者,术中、住院期间无一例死亡。94例患者术中出血量10~200 mL,术后首次排气时间1~5 d,术后住院时间3~21 d。术后并发呼吸道感染3例,切口感染4例,吻合口漏2例,腹腔积液4例,肠梗阻2例。不同时间节点2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和BMI等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60百分位数、80百分位数2个时间节点患者的肿瘤分期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79、6.86,P值均<0.05)。围手术期指标比较,60百分位数2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和80百分位数2组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他各组的各项观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进展期右半结肠癌患者行腹腔镜D3根治术治疗,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腹腔入路、经腹膜后入路腹腔镜治疗肾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62例肾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腹腔镜不同入路方式将患者分为经腹腔入路组和经腹膜后入路组,每组各31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结果经腹膜后入路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经腹腔入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2.818、3.442、21.740、21.332,P0.05);经腹膜后入路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9.67%,经腹腔入路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2.90%,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1,P=0.688)。结论经腹膜后入路腹腔镜治疗肾癌,患者围手术期康复时间短,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不同入路胸腔镜下前纵隔肿瘤切除术对患者疼痛应激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胸腔镜下肿瘤切除术的前纵隔肿瘤患者120例,根据入路方式分为经侧胸入路组(60例)和经剑突下入路组(60例)。比较2组围术期指标、疼痛情况、疼痛应激、生活质量、中转开胸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最大直径、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经剑突下入路组术后首次下地时间、术后止痛药使用时间短于经侧胸入路组(P 0. 05)。2组术后2 d、3 d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P 0. 05),且经剑突下入路组低于经侧胸入路组(P 0. 05)。2组术后3个月健康生活量表简表(SF-36)各维度评分较术前均升高(P 0. 05),且经剑突下入路组高于经侧胸入路组(P 0. 05)。2组术后7 d的5-羟色胺(5-HT)、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TCH)、前列腺素E2(PGE2)、神经肽Y(NPY)水平均较术前升高(P 0. 05),但经剑突下入路组低于经侧胸入路组(P 0. 05)。2组中转开胸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与经侧胸入路相比,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下前纵隔肿瘤切除术可获得相当的临床效果,同时还能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微创全结肠系膜切除(CME)对结肠癌患者疗效、生存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113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取腹腔镜下微创CME治疗的5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采取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5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及住院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2组患者远处转移率以及1年、3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者手术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尿管拔除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患者吻合口渗血、切口裂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患者随访36~72个月,平均(50. 34±4. 34)个月,2组患者远处转移率、局部复发率、无瘤生存率以及1年、3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腹腔镜下微创CME治疗结肠癌能获得与传统开腹手术相同的淋巴结清扫效果,远处转移及生存率无明显差异,但具有创伤小、恢复时间快等优势,而且能显著降低院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入路下行左肝外叶切除术对机体创伤应激反应、残余肝功能影响.方法 以我院肝胆外科收治的85例行左肝外叶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经第一肝门入路组(A组,40例)与经肝圆韧带裂入路组(B组,45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并检测术前、术后1d、术后2d及术后3d各时间点的创伤应激指标肾上腺素、皮质醇(Cor)、降钙素原(procalcition,PCT)及血糖,并检测同时间点氧化应激指标总抗氧化能力(T-AOC)、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观察术前肝功能及术后残余肝功能情况.结果 A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B组,但出血量显著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肾上腺素、Cor及PCT水平在术后1d、术后2d均明显低于A组,术后1d血糖均低于A组;术后1d,B组T-AOC、SOD水平高于A组,术后1d、术后2d、术后3d各时间点,MDA、GSSG水平明显低于A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功能ALB、HGF较术前明显上升,TBIL、AST、ALT明显下降(P<0.05),术后B组HGF明显高于A组,但其他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肝圆韧带裂入路较经第一肝门入路左肝外叶切除相比,手术耗时虽长,但出血量小,机体创伤应激反应小,且显著减轻肝脏氧化应激反应,有效保护残余肝功能,促进术后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胰后入路脾托出式脾门淋巴结清扫术在近端胃癌根治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并初步分析其解剖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7年1月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进展期近端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4例为观察组,采用经腹腔镜托出式胰后入路法;40例为对照组,采用经腹腔镜左侧入路法。所有手术均由同一团队完成。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情况、随访情况。结果 8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根治性全胃切除术(D2根治术),成功保留脾,完成第10组淋巴结清扫,未中转开腹。观察组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07.9±52.9)m L和(153.1±72.2)m L,手术时间分别为(228.8±27.7)min和(244.7±31.3)min,第10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分别为(5.0±2.2)枚和(2.9±1.3)枚。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第10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1.6±0.4)d和(1.5±0.4)d,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2.9±0.8)d和(2.6±0.5)d,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7.5±1.4)d和(7.0±1.3)d。观察组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对照组术后发生并发症5例,均经非手术治疗痊愈。2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4例患者中共8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5.5个月,随访中2组分别有1例因癌性腹水死亡。结论经腹腔镜胰后入路脾托出式脾门淋巴结清扫术可行性较高,与常规腹腔镜左侧入路相比,能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增加第10组淋巴结清扫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CME)在结肠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8例结肠癌患者按照手术方法分为CME组(n=34)和对照组(n=34),CME组行CME手术,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观察2组手术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淋巴结清扫数量、复发率。结果 CME组平均手术时间(158±38)min、住院时间(13.4±4.0)d、肛门排气时间(2.3±0.5)d、术后前3 d引流量(123.3±20.5)mL、引流管拔除时间(12.3±2.5)d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CME组术中出血量(112.3±35.5)mL与对照组(146.6±36.7)mL相比显著差异(P0.05)。2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CME组TNMⅠ期淋巴结清扫数目(13.6±4.7)个与对照组(12.2±3.4)个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TNMⅡ期(18.6±6.7)个及Ⅲ期(22.6±8.6)个均显著多于对照组(15.2±4.8)个,(16.8±6.7)个(P=0.019 0,0.002 8)。CME组术后复发率(0.0%)显著低于对照组(17.6%)(χ2=4.569 9,P=0.032 5)。结论 CME不增加结肠癌根治术的风险,且能更大范围清除淋巴结,减少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