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TGF-β1、TNF-α及IL-6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 79例慢乙肝及乙肝肝硬化患者按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分期 ,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其血清TGF β1、TNF α及IL 6水平。结果显示 ,血清TGF β1、TNF α及IL 6水平在肝纤维化S2、S3、S4期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0 1) ,且随着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不断升高。血清TGF β1、TNF α及IL 6水平与血清HA、HPCIII、LN及IV C水平呈低~中度的正相关 (P <0 0 0 1) ,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计分呈中~高度的正相关 (P <0 0 0 1)。血清TGF β1、TNF α及IL 6水平彼此之间有中~高度的正相关 (P <0 0 0 1)。表明血清TGF β1、TNF α及IL 6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 ,TGF β1、TNF α及IL 6参与了肝纤维化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TNF-α、IL-6和IL-8含量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血清TNF α、IL 6和IL 8在急性胰腺炎 (AP )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 41例AP患者及正常对照组 40例血清TNF α、IL 6、IL 8和C 反应蛋白 (CRP )水平。结果显示 ,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 )和轻症急性胰腺炎 (MAP )血清TNF α、IL 6、IL 8和CRP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 0 5 ) ,SAP组又较MAP组增高 (P <0 0 5 )。2 7例MAP患者血清TNF α、IL 6、IL 8和CRP水平在治疗后 3d已有下降 ,7d降至正常水平。 14例SAP患者血清TNF α、IL 6、IL 8和CRP水平在治疗后 7d明显降低 ,2 1d仍未降至正常水平。血清中TNF α、IL 6和IL 8可能与AP的严重程度相关 ,在临床上联合检测血清TNF α、IL 6、IL 8和CRP可用于AP的病情严重程度判定和观察治疗后疗效及病情恢复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IL 6、TNF α及TGF β1在糖尿病 (DM)及糖尿病肾病 (DN)中发生、发展的作用。方法 :分别观察正常组、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肾病各组中IL 6、TNF α及TGF β1含量的变化。结果 :IL 6、TNF α、TGF β1在DM组及DN组中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在DN组中IL 6、TNF α、TGF β1明显高于DM组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IL 6、TNF α及TGF β1对DM及DN的发生、发展均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病毒性心肌炎血清TNF-α、IL-1β中的变化及其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放免法测定了 40例病毒性心肌炎 (viralmyocarditis ,VMC )患儿及 38例正常对照儿童血清TNF α、IL 1β水平 ,探讨其在VM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结果显示 ,VMC急性期血清TNF α、IL 1β显著高于恢复期及正常对照组 (P <0 0 1) ,同时观察到病情越重 ,血清TNF α、IL 1β水平越高。并与CK MB、LDH1呈明显的正相关。恢复期血清TNF α、IL 1β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差异 (P >0 0 5 )。提示血清TNF α、IL 1β水平与VMC的心肌损害过程及病情程度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SARS患者血清IFN γ和TNF α在SARS冠状病毒感染免疫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广州地区 2 8例SARS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双份血清IFN γ和TNF α的水平。实验数据采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法。结果  2 8例SARS冠状病毒感染者急性期血清IFN γ和TNF α水平比正常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 .0 5 ) ;恢复期血清IFN γ水平比正常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 .0 5 )。感染病程第 1周 ,患者血清IFN γ水平达高峰 ,然后逐渐下降。SARS患者血清TNF α水平在病程第 2周达高峰 ,然后逐渐下降。结论 IFN γ和TNF α在SARS冠状病毒的致病与免疫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动态观察肾移植患者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水平的变化 ,探讨TNF -α对肾移植预后的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 4 5例肾移植患者术前及术后两天血清及尿液中TNF -α的水平 ,并与 4 5例正常对照者进行对比分析。对 33例术后稳定者 ,动态检测术后 2d、7d、14d、2 1d及 2 8d血清及尿液中TNF -α的水平。结果 :术前组、术后稳定组、术后排斥组、CsA中毒组血清TNF -α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术后排斥组显著高于术前组及术后其他各组 (P <0 0 1) ;术前组和术后稳定组尿液TNF -α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术后排斥组尿液TNF -α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术后两天排斥组与稳定组间尿液TNF -α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33例肾移植术后稳定者血清TNF -α水平术后 7天开始下降 ,至 2 1天时已降至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尿液TNF -α水平下降较血清快 ,术后 7天即降至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动态检测TNF -α水平可作为观察肾移植患者排斥反应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TNF-α、IL-8在脂多糖致大鼠脑水肿中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 ,LPS)致大鼠脑水肿发生过程中 ,地塞米松作用下TNF α、IL 8表达水平的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 利用LPS诱导大鼠脑水肿发生 ,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及伊文私蓝 (Evansblue,EB)含量 ,制备脑组织匀浆 ,ELISA法测IL 8含量 ,放射免疫法测TNF α含量。结果 LPS注入后LPS组和DXM组脑组织含水量和伊文思蓝含量均较NS组增高 (P <0 .0 5) ;LPS组TNF α和IL 8含量较NS组显著增高 (P <0 .0 1 ) ,但DXM组较LPS组显著降低 (P <0 .0 5) ;DXM组TNF α和IL 8含量在早期 (≤ 2 4h)较NS组增高 (P <0 .0 5) ,48h时则无显著差异 (P >0 .0 5)。LPS组脑组织含水量与EB含量 ,TNF α与脑组织含水量 ,IL 8与脑组织含水量 ,IL 8与EB含量均呈正相关 (r值分别为 0 .537,0 .42 3 ,0 .473 ,0 .831 ,P <0 .0 5)。结论 TNF α、IL 8参与了脂多糖诱导的脑水肿的发生、发展过程 ,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生成 ,减轻炎症反应与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8.
严彬  孙脊峰 《现代免疫学》2002,22(3):191-192,202
研究细胞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TNF α )、细胞间质成分 (透明质酸HA )与细胞粘附分子 (CD4 4 )在肾病综合征中的关系及作用。经尾静脉一次性注射阿霉素构建肾病综合征大鼠模型 ,注射阿霉素 14d ,大鼠肾病综合征模型建立。采用放射免疫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TNF α、HA及外周血单核细胞CD4 4阳性细胞数。结果显示模型组血清及肾组织TNF α、HA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CD4 4阳性率显著增高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肾病综合征CD4 4表达上调与HA浓度增高呈正相关 ,HA与TNF α亦呈正相关。CD4 4与TNF α、HA共同参与了肾病综合征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TNF α基因启动区 30 8、 2 38位点多态与多发性骨髓瘤 (MM )易感性的关系。采用SSP PCR (sequencespecificprimer PCR )方法检测 5 6例中国汉族MM患者和 114名中国汉族健康对照者TNF α基因启动区 30 8、 2 38位点等位基因频率 ,分析两位点多态性与MM易感性的关系。结果显示 ,MM组与对照组 2 38位点A的频率分别为 15 18% (17/ 112 ) ;15 79%(36 / 2 2 8) ,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884 ) ;MM组与对照组 30 8位点A的频率分别为 1 79% (2 / 112 ) ;9 2 1% (2 1/2 2 8) ,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0 ) ,MM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在所研究的人群中未发现TNF α基因启动子 2 38位点多态性与MM易感性相关 ,但MM患者TNF α基因启动区 30 8位点A的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推测TNF α 30 8位点A为MM发病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银屑病患者自由基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病情的关系。方法 :对静止期和进行期银屑病患者血清自由基水平进行检测 ,并与病情严重程度做相关分析。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 ,银屑病患者血清一氧化氮 (NO 2 /NO 3)、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及丙二醛 (MDA)均显著增高 (P <0 .0 1) ,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显著降低 (P <0 .0 1) ;(2 )进行期患者较静止期患者血清NO 2 /NO 3 、TNF α、MDA均明显增高 (P <0 .0 5 ) ,SOD活性则显著降低 (P <0 .0 1) ;(3)患者血清NO 2 /NO 3 、TNF α及MDA水平与PASI间呈线性正相关 ,其相关系数依次为0 .332 (P <0 .0 5 )、0 .317(P <0 .0 5 )、0 397(P <0 0 1) ,而SOD活性与PASI间呈线性负相关 (V =- 0 .30 9,P <0 .0 5 )。结论 :血清NO 2 /NO 3 、TNF α、SOD及MDA四项指标的检测 ,可反映银屑病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 ,对临床病情判断及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皮肌炎/多发性肌炎患者血清sTNFR水平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皮肌炎 (DM ) /多发性肌炎 (PM )与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sTNFR )、TNF α、TNF α/sTNFR比值的关系。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了活动期DM/PM (2 5例 )、稳定期DM/PM (10例 )及健康人 (30例 )血清中sTNFR1、sTNFR2、TNF α的水平。DM/PM患者血清三种受检物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 (P <0 0 1) ,而活动期DM/PM患者血清三种受检物的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期DM/PM组 (P <0 0 1)。在DM/PM中 ,血清sTNFR1、sTNFR2水平与ESR、CK、sIL 2R、DM/PM活动指数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 )。DM/PM患者治疗 6周后 ,sTNFR1、sTNFR2及TNF α/sTNFR比值显著下降 (P <0 0 1)。DM/PM患者血清sTNFR1、sTNFR2水平显著增高 ,且与疾病活动度呈正相关。提示TNF ,TNFR系统可能在DM/PM的致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以及病情缓解后全身炎症和气道炎症的变化及二者的相关性。对 4 5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治疗前及 10~ 14d病情缓解后分别行血常规及肺功能检查测定FEV1 0 占预计值百分数 (FEV1 0 pre )、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浆和诱导痰液中IL 8和TNF α的水平 ,并记录诱导痰液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百分比 (Neu/Leu % )。结果COPD急性发作时外周血浆及诱导痰液中Neu/Leu %、IL 8和TNF α均明显高于缓解后水平 (P均 <0 0 1) ,痰液Neu/Leu %、IL 8和TNF α与血浆Neu/Leu %、IL 8和TNF α水平无明显差异 (P均 >0 0 5 ) ,外周血及痰液TNF α与FEV1 0 pre无明显差异 (P均 >0 0 5 ),外周血IL 8与FEV1 0 pre有关 (r= 0 6 2 71,P <0 0 5 ) ,痰液Neu/Leu %、IL 8与FEV1 0 pre呈显著负相关 (r= 0 85 2 7,P <0 0 1)。痰液Neu/Leu %、IL 8与COPD气道阻塞密切相关 ,气道炎症与全身炎症无关  相似文献   

13.
碘化钠对人甲状腺上皮细胞TNF-α、IL-1β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碘化钠 (NaI)对人甲状腺上皮细胞 (TEC )分泌细胞因子TNF α和IL 1β的影响 ,以探讨碘在GD病 (GD )发病中的可能机制 ,取手术切除的GD病患者甲状腺组织和甲状腺腺瘤患者瘤旁正常甲状腺组织 ,进行细胞培养。以不同浓度的NaI (10 8~ 10 3 mol/L )刺激单层培养的甲状腺细胞 ,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技术测定刺激前后甲状腺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TNF α和IL 1β的含量。同时以透射电镜观察NaI刺激后甲状腺细胞的形态学改变。结果 :(1)正常甲状腺细胞能分泌少量的TNF α和IL 1β。GD的甲状腺细胞TNF α和IL 1β的分泌量与正常TEC相比显著增加 (P <0 0 1) ;(2 )当NaI浓度为 10 8~10 3 mol/L时 ,正常人甲状腺细胞TNF α、IL 1β的分泌量与 0mol/L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透射电镜示正常甲状腺细胞无损伤型改变 ;(3)当NaI浓度为 10 6~ 10 3 mol/L时 ,GD甲状腺细胞TNF α的分泌量显著增加 (P <0 0 5 ) ;当NaI浓度为 10 8~ 10 3 mol/L时 ,GD甲状腺细胞IL 1β的分泌量显著增加 (P <0 0 5 )。NaI浓度超过 10 6mol/L时 ,透射电镜示GD甲状腺细胞出现损伤型改变。表明高浓度的碘不仅造成GD甲状腺细胞的直接损伤 ,而且可以增加甲状腺细胞细胞因子TNF α和IL 1β的分泌 ,特别是在GD甲状腺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sP 选择素、肿瘤坏死因子(TNF α)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检测79例ACS患者、30例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HCMV IgM、HCMV IgG、sP 选择素和TNF α的水平。结果 (1)在ACS、SA及正常对照组中,血清HCMV IgM、IgG的阳性率分别为30 4 % (2 4 79)、10 0 %(3 30 )和6 7% (2 30 ) ;86 1% (6 8 79)、80 0 % (2 4 30 )和5 3 3% (16 30 )。HCMV IgM的阳性率在ACS组中明显高于SA组和对照组(P <0 0 1) ,HCMV IgG的阳性率在ACS和SA组中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 1)。(2 )与SA组和对照组相比,ACS组中血清sP 选择素和TNF α水平显著升高,分别为(15 2 0 0±112 7)和(14 81 0±10 9 1)pg ml比(6 4 37 3±6 6 6 9)pg ml,(2 7 3±13 7)pg ml和(2 8 1±11 3)pg ml比(5 6 2±18 4 )pg m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 1)。随着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程度的增加,ACS中急性心肌梗塞(AMI)组与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相比,sP 选择素和TNF α水平显著升高(P <0 0 1) ,而SA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 5 )。(3)ACS组中HCMV IgM阳性患者血清中sP 选择素和TNF α水平较HCMV IgM阴性患者明显升高(P <0 0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肾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细胞凋亡机制。方法 :12头四川白猪根据组织配型选出 6头配型较好者行同种异体肾移植 ,另 6头行自体肾移植 ,分别测定其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水平及移植肾组织细胞凋亡荧光密度值。结果 :两种肾移植术后血清TNF α含量明显增高 ,并于术后 1月维持较高水平 (P <0 .0 5)。术后肾组织细胞凋亡也明显重于术前 (P <0 .0 5)。与自体肾移植相比 ,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血清TNF α增高幅度较大 (P <0 .0 5) ,且移植肾组织中细胞凋亡荧光密度值大于自体肾移植组 (P <0 .0 5)。统计学分析显示 :血清TNF α水平与移植肾组织原位细胞凋亡荧光密度值有相关关系 (r=0 .8756 )。结论 :①血清TNF α水平增高可能与组织细胞凋亡有关。②细胞凋亡过度参与了缺血再灌注损伤移植肾功能。③缺血再灌注可以单独引起移植肾损伤或与免疫因素协同作用加重移植肾的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多黏菌素B(PMB)对内毒素 (LPS)刺激大鼠肺泡巨噬细胞 (PAM)中核因子 κB(NF κB)激活通路的影响 ,并探讨PMB可能的抗炎效应。方法 :分离、培养大鼠PAM ,分为正常对照组、LPS刺激组及PMB +LPS干预组。各组PAM在刺激后 0、15、30、6 0、12 0和 2 4 0min分别固定 ,提取PAM核蛋白并收集细胞培养上清 ,采用原位杂交 (ISN)技术、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 (EMSA)及ELISA法 ,观察PAM中IKK βmRNA及IκB α的表达 ,检测PMB核蛋白提取物中NF κB的活性和上清液中TNF α的含量。结果 :LPS刺激组IKK βmRNA的水平 ,显著高于刺激前和正常对照组 (P <0 .0 1) ;IκB α的水平的变化趋势与IKK βmRNA刚好相反。NF κB活性的峰值相对于刺激前和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升高 (P <0 .0 1)。培养上清中TNF α的含量 ,亦显著高于刺激前和正常对照组(P <0 .0 1)。PMB干预组NF κB的活性与TNF α的含量虽较刺激前和正常对照组升高 ,但均显著低于LPS刺激组 (P <0 .0 1)。IκB α水平的最低值显著高于LPS刺激组 (P <0 .0 1) ;而IKK βmRNA的峰值则显著低于LPS刺激组 (P <0 .0 1)。结论 :LPS能诱导PAM中的IKK β激活、IκB α降解和NF κB活化 ,并促进TNF α释放。PMB则能抑制LPS诱导的IKK β激活、IκB α降解、NF κB活化和TNF α  相似文献   

17.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sICAM—l和TGF—β1水平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 (AA ,再障 )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 1(sICAM - 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 - β1)水平及其意义 .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再障 3 0例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 15例 ,正常对照组 2 0例血清sICAM - 1和TGF - β1水平 .结果 慢性再障 (CAA)组sICAM - 1较正常组明显增高 (p <0 0 5 ) ,TGF - β1较正常组明显降低 (p <0 0 1) ;重型再障 (SAA)和MDS组sICAM - 1均较正常组显著增高 (p均 <0 0 1) ,TGF - β1均较正常组显著下降 (p均 <0 0 1) .SAA组sICAM - 1较CAA组显著增高 (p <0 0 5 ) ,MDS组与CAA组比较 ,sICAM - 1明显增高 (p <0 0 1) ,MDS组与SAA组比较 ,TGF - β1明显增高 (p <0 0 1) .动态观察 10例再障 ,随着病情的好转 ,sICAM - 1水平逐渐下降 ,TGF - β1水平趋于上升 ;当病情加重时 ,sICAM - 1上升 ,TGF - β1下降 .血清sICAM - 1和TGF - β1接近正常者疗效、预后好 .结论 高水平的sICAM - 1和低水平的TGF - β1可能参与再障造血干 /祖细胞衰竭的病理生理过程 ;动态检测sICAM - 1和TGF - β1水平 ,为再障患者监测病情、评价疗效、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较为客观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利用放免技术测定血清TGF-α与TNF-α水平,观察其在卵巢癌、卵巢良性肿瘤患者颊6哉兆椋ǜ鳎常袄┲斜浠榭觥=峁殉舶┳椋裕牵疲猎龈哂胝6哉占奥殉擦夹灾琢鲎椴畋鹣灾ǎ小矗埃埃担唬常袄殉膊孔橹校玻咐裕危疲猎龈哂胝6哉兆及卵巢良性肿瘤组差别显著(P〈0.05),2例低于同组水平;后两组TGF-α与TNF-α差别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TGF-α、TNF-α增高与卵巢癌相  相似文献   

19.
TNF-α与妊娠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妊娠糖尿病 (GDM)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与胰岛素抵抗 (IR)之间的关系。方法 :观察正常妊娠组 (对照组 )及GDM组血清TNF α、空腹血糖 (FBS)、空腹胰岛素 (FINS)、胎盘生殖激素在妊娠前、后期的变化 ,并计算HOMA IR。结果 :两组妊娠前、后期相比 ,血清TNF α、HOMA IR值明显升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胎盘生殖激素差异亦有显著性 (P <0 0 1)。与对照组比较 ,GDM组妊娠前后期血清TNF α、HOMA IR值明显升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而胎盘生殖激素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血清TNF α与HOMA IR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TNF α是妊娠期IR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测定的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RIA)和生化法分别测定了32例卵巢癌及34名对照组血清IL-2、TGF-α、TNF-α及TSGF4项指标水平,并将测定结果进行了数据处理和分析探讨。结果:卵巢癌患者手术治疗前血清TGF—α、TNF—α和TSGF3项指标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均极显著(P均〈0.01),IL-2水平则较对照组降低极显著(P〈0.01);手术治疗3个月后前述4项指标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而复发者则4项指标水平较未复发者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P〈0.05)。结论:IL-2、TGF-α、TNF-α和TSGF的测定对于卵巢癌的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评估均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