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数字化乳腺摄片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运用价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全数字化平板乳腺成像技术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运用价值.方法:2006年4月1日至2007年8月31日间手术的乳腺癌、乳腺囊肿、乳腺纤维瘤、乳管内乳头状瘤及乳腺腺病患者共350例,包括437个病灶.全数字化平板乳腺X线检查分级初步判断Ⅰ-Ⅲ级为良性,Ⅳ级-Ⅴ级为恶性,采用诊断性实验计算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全数字化钼靶摄影的诊断敏感性为 88.56%(116/131),特异性为86.27%(264/306),阳性预测值为73.42%(116/158),阴性预测值为94.23%(264/279),准确性为86.96%(380/437).结论:全数字化钼靶摄影技术可大大提高乳腺疾病特别是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FFDM)诊断中青年乳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9月至2011年6月进行FFDM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中青年乳腺癌与良性乳腺病患者共375例。X线诊断标准采用美国放射学会推荐的乳腺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Ⅰ-Ⅲ级为良性,Ⅳ、Ⅴ级为恶性,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同时分析乳腺癌的X线表现。以致密型和多量腺体型为A组,少量腺体型和脂肪型为B组,两组灵敏度和特异度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乳腺癌的X线征象包括肿块或结节、钙化、片状致密影、结构紊乱等。FFDM诊断的灵敏度为82.0%(91/111),特异度为87.1%(230/264),阳性预测值为72.8%(91/125),阴性预测值为92.0%(230/250),正确率为85.6%(321/375)。A、B两组的FFDM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4.5%(35/47)和87.5%(56/64),84.4%(108/128)和89.7%(122/136),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能及时发现乳腺病灶,对中青年乳腺癌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X线诊断为BI—RADS—Ⅳ、Ⅴ级时建议行手术活组织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亚临床病灶的性质及Eneor微创旋切术对其的诊治价值。方法对630例964个乳腺亚临床病灶行B超引导下Eneor微创旋切术,分析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结果964个亚临床病灶成功切除。术后病理示纤维腺瘤686个(71.2%),囊肿132个(13.7%),乳管内乳头状瘤45个(4.7%),腺病瘤89个(9.2%),乳腺癌12个(1.2%)。136个BI-RADS1V级病灶中3个确诊为乳腺癌;而BI.RADSⅡ-Ⅲ级中,9个病灶术后病理诊断为乳腺癌,漏诊率为1.09%(9/828)。良性病例随访至今,定期复查超声及乳腺钼靶X线摄片未见复发及恶性病变出现。结论B超诊断的良性乳腺亚临床病灶中仍有漏诊乳腺癌可能,需要密切随访。辅助Encor活检对亚临床病灶的切检效果准确、可靠,是“一步手术”诊治的最佳选择,可降低早期乳腺癌漏诊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数字化俯卧式X线定位系统下Mammotome微创切除不可触及乳腺病灶在乳腺癌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4年12月~2005年5月,应用IORAD数字化俯卧式穿刺床X线立体定位系统引导下Mammotome系统对67例患者73个临床不可触及乳腺钼靶X线片表现为可疑病灶进行微创切除活检.73个病灶中X线摄片:42例为孤立簇状聚集钙化,27例为不规则致密影并簇状钙化,4例为局部腺体结构扭曲.术前BIRADS评级Ⅲ、Ⅳ和Ⅴ级分别为51、1 7和5个.结果:67例患者73个病灶,乳腺癌1 3个(1 7.8%),其中4个为乳腺导管内癌.3个导管内癌并早期浸润.6个浸润性导管癌.良性病变60个(82.1%).13个乳腺癌术后分期:2个为0期.9个为Ⅰ期.2个为ⅡA期.13个中11个为早期乳腺癌(84.6%).结论:应用LORAD数字化俯卧式X线立体定位系统引导下Mammotome系统微创活检不可触及乳腺X线摄片发现的微小病灶.是一种确诊早期乳腺癌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乳腺钼靶X线摄影引导下钩丝定位活检技术对临床触诊阴性或触诊不良的BI-RADS Ⅳ级及以上乳腺病变的诊断意义。  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48例乳腺钼靶BI-RADS Ⅳ级及以上但临床触诊阴性或触诊不良的乳腺病变患者(其中双侧病变4例、单侧病变44例、共计52处病灶),进行钼靶X线摄影引导下钩丝定位活检术。  结果  所有52处病灶中恶性病变13例(均单侧),其中0期占46.15%(6/13),Ⅰ期占38.46%(5/13),Ⅱ期占15.39%(2/13);良性病变39例,乳腺癌检出率为25.0%。钼靶BI-RADS Ⅳ级患者中良性病变39例,恶性病变10例;BI-RADS Ⅴ级患者中良性病变0例,恶性病变3例。Ⅳ、Ⅴ级中乳腺癌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5.6%和100%。  结论  钼靶辅助下钩丝定位活检可以精确切除临床触诊阴性或触诊不良的BI-RADS Ⅳ级及以上乳腺病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改善预后,是一种安全、准确、费用低廉的诊断方法,值得国内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数字化俯卧式X线定位系统下Mammotome微创切除不可触及乳腺病灶在乳腺癌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4年12月~2005年5月,应用LORAD数字化俯卧式穿刺床X线立体定位系统引导下Mammotome系统对67例患者73个临床不可触及乳腺钼靶X线片表现为可疑病灶进行微创切除活检。73个病灶中X线摄片:42例为孤立簇状聚集钙化,27例为不规则致密影并簇状钙化,4例为局部腺体结构扭曲。术前BIRADS评级Ⅲ、Ⅳ和Ⅴ级分别为51、17和5个。结果:67例患者73个病灶,乳腺癌13个(17.8%),其中4个为乳腺导管内癌,3个导管内癌并早期浸润,6个浸润性导管癌。良性病变60个(82.1%)。13个乳腺癌术后分期:2个为0期,9个为Ⅰ期,2个为ⅡA期,13个中11个为早期乳腺癌(84.6%)。结论:应用LORAD数字化俯卧式X线立体定位系统引导下Mammotome系统微创活检不可触及乳腺X线摄片发现的微小病灶,是一种确诊早期乳腺癌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7.
Qiu XG  Liu YP  Pu QT  Gu QH  Han JJ 《癌症》2002,21(11):1241-1243
背景与目的:研究表明,端粒酶的活化可使细胞转化为癌细胞。本研究拟分析端粒酶在乳腺良性和恶性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乳腺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PCR-ELISA方法检测178例乳腺癌、乳腺纤维瘤等患者术后组织中端粒酶的表达。结果:端粒酶阳性表达率在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为86.72%(111/128);乳腺癌癌前病变组织为46.67%(7/15);乳腺纤维瘤组织为26.66%(4/15);乳腺非癌组织、囊性增生组织全阴性。乳腺癌在不同的临床分期中,端粒酶阳性表达率为临床I期63.16%,Ⅱ期85.96%,Ⅲ期为965%,Ⅳ期为100%。原发性乳腺癌伴腋窝淋巴结阳性者端粒酶阳性表达率为95.83%(69/72),腋窝淋巴结阴性者端粒酶阳性表达率75%(42/56)。结论:端粒酶的表达与乳腺癌的临床分期(P<0.005),腋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特别是它在乳腺癌癌前病变中有表达。端粒酶的检测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触诊阴性乳腺病灶活检术中冰冻诊断的准确性与可行性。方法 由钼靶发现的触诊阴性乳腺病灶158例,采用金属线定位技术切除活检,术中进行冰冻切片与诊断,以石蜡组织学诊断为准,评价冰冻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158例标本中,病理巨检时仅80例(50.6%)发现肉眼可见的异常病灶,平均长径1.2cm。石蜡组织学诊断乳腺浸润癌15例,微小浸润导管癌15例,原位癌12例,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5例,占29.7%(47/158)。术中冰冻对乳腺浸润癌诊断的准确率为93.3%,对微小浸润癌、原位癌、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60%、58.3%与60%,误诊均为假阴性与低估诊断,无假阳性与过度诊断,原因主要为切片误差与解释错误。结论 冰冻切片对浸润性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高,可用于指导触诊阴性乳腺病灶活检术中手术方案的选择,而对微小浸润癌、原位癌及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常出现假阴性与低估诊断,应待石蜡组织学诊断后再决定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9.
1 乳腺癌筛查指南(附录Ⅰ) 2 常规乳腺X线检查和报告规范(附录Ⅱ) 3 乳腺超声检查和报告规范(附录Ⅲ) 4 常规乳腺MRI检查和报告规范(附录Ⅳ) 5 影像引导下的乳腺组织学活检指南 6 乳腺癌术后病理学诊断报告规范(附录Ⅴ) 7 浸润性乳腺癌保乳治疗临床指南 8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临床指南 9 乳腺癌全乳切除术后放疗临床指南 10 乳腺癌全身治疗指南 11 乳腺癌患者随访与康复共识 12 乳房重建与整形临床指南 13 乳腺原位癌治疗指南 14 HER2阳性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15 乳腺癌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复发诊治指南 16 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诊疗指南 17 乳腺癌患者BRCA1/2基因检测与临床应用 18 乳腺癌多基因精准检测指南 附  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SWE)定量测定乳腺良恶性肿瘤弹性模量值,评价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415例女性乳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乳腺病变组织最大弹性模量值(Emax)和平均弹性模量值(Emean),分析与乳腺癌不同临床分期、分级及肿瘤大小的相关性,绘制ROC 曲线,并计算其曲线下面积(AUC)。结果乳腺癌晚期(Ⅲ期+Ⅳ期)Emax和Emean高于早期(Ⅰ期、Ⅱ期),且Ⅱ期Emax和Emean高于Ⅰ期,组织学分级Ⅲ级(低分化)Emax和Emean高于Ⅱ级(中分化)、Ⅰ级(高分化),且Ⅱ级(中分化)高于Ⅰ级(高分化);肿瘤大小与Emax和Emean呈正相关。ROC曲线显示,良恶性肿瘤诊断Emax及Emean临界值分别为:605 kPa、315 kPa,其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08%、962%、935%和899%、919%、908%。结论剪切波弹性成像定量技术对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周红  刘光德 《中国肿瘤》2009,9(5):428-430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研究总结72例乳腺肿块高频二维超声声像图形态特征、彩色多普勒血流频谱特点、超声诊断及腋窝超声扫查结果,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术后病理证实超声诊断为乳腺肿块72例患者中,69例为乳腺癌,2例为乳腺纤维腺病,1例为叶状肿瘤;超声诊断为乳腺纤维腺瘤2例均确诊为乳腺导管癌:超声诊断为瘤样增生的1例确诊为原位癌。术后病理确诊为乳腺癌的69例中,67例(93.1%)边界不清,形态欠规则或不规则,部分(47例)边缘呈蟹足样或锯齿状改变,64例(88.9%)内部回声不均匀,45例(62.5%1内部有钙化点,51例(70.8%)有强回声边带。彩色多普勒频谱特征表现肿瘤内血流信号多数是Ⅱ级~Ⅲ级,PSV平均22.7±10.5cm/s,RI≥0.7的肿瘤占87.5%。结合彩色多普勒的超声诊断正确率为93.1%。腋下淋巴结转移31例,诊断正确率93.7%。[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肿块性质的诊断符合率高:区域淋巴结扫查有助于对乳腺癌的进一步确诊及术前临床分期。  相似文献   

12.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球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目前乳腺X线摄影检查作为筛查及诊断乳腺癌的标准影像检查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其低特异性及敏感性易造成致密乳腺病灶的漏诊及误诊,增加患者不必要的活检几率,MRI检查不仅弥补了X线摄影的不足,其高敏感性及多种成像序列及多方位成像的特点以及绘制TIC曲线、测量感兴趣区ADC值等后处理技术可提供更多的组织结构信息,并进行病灶的良恶性诊断,本文对乳腺X线摄影及磁共振检查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性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X线立体定位引导真空负压旋切活检技术在临床触诊和B超检查均为阴性乳腺微小病灶中诊断0期乳腺癌方面的价值。方法本院于2007年10月~2009年5月用数字化俯卧式穿刺活检定位系统引导真空负压旋切活检系统对113例B超检查为阴性临床不可触及的X线下可疑病灶(BIRADS评级为4级)进行微创切取活检。结果手术成功率100%。113例病例中共发现18例乳腺癌,其中乳腺导管内癌12例,导管内癌并微浸润(浸润突破基底膜小于2mm)4例,浸润性导管癌1例,浸润性小叶癌1例。乳腺癌术后病理分期0期12例,Ⅰ期6例。无严重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X线立体定位引导真空负压旋切活检临床触诊和B超检查均为阴性的X线下乳腺微小病灶,对诊断0期乳腺癌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乳腺摄片结合定位系统,对临床触诊阴性的乳腺内微小病变进行穿刺定位乳腺活检术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82例临床触诊阴性、乳腺摄片发现乳腺的微小病变患者,实行穿刺定位引导下行外科切除活检术。结果82例患者均一次性手术切除病灶,金属定位线完整取出,无1例并发症,术后诊断乳腺癌22例(26.50%),余60例为良性病变。结论金属线定位行外科活检,是临床触诊阴性乳腺内微小病变定性诊断的有效方法,安全可靠。术前准确定位,病灶完全切除,术中冷冻准确是其成功关键。  相似文献   

15.
乳腺叶状囊肉瘤33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囊肉瘤的病理行征与临床诊断以及治疗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33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叶状囊肉瘤,根据间质细胞异形程度和核分裂数、是否浸润,是否含有特殊间质成分进行分级。结果:Ⅰ级8例,Ⅱ级16例,Ⅲ级9例,Ⅰ级复发3例误诊6例,Ⅱ级复发2例误诊9例,Ⅲ级复发5例误诊7例,7例含特殊间质成分。结论:乳腺叶状囊肉瘤易误诊和复发,应与巨纤维腺瘤和乳腺癌鉴别。  相似文献   

16.
蓝染法定位切除无肿块乳腺病灶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军  王曦  伍尧泮  王欣  连臻强  傅剑华  杨名添 《癌症》2009,28(1):100-102
背景与目的:随着乳腺影像技术的进步和推广,临床触诊未发现乳腺肿块而影像学检查发现高度可疑恶性病灶者越来越多。本研究旨在探讨乳腺钼靶立体定位美蓝染色引导切除活检对诊治这一类病灶的意义。方法:选取2002年8月至2006年10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在临床触诊不到肿块而影像学检查发现高度可疑恶性乳腺病灶的患者138例。术前,在钼靶立体定位引导下注射少量美蓝到可疑病灶。以乳头为参照确定活检切口,将蓝染的乳腺组织切除。标本切除后,行标本钼靶照片并与原乳腺片对照,以确定切除的准确性。然后,按病理结果作相应处理。结果:全组138例患者通过上述方法均将可疑病灶准确切除。经病理检查84例(60.9%)诊断为乳腺癌,54例(39.1%)为良性病变。手术切口平均长度4.3cm,切除标本平均重量为42g。全组病例的切口均I期愈合。结论:对临床上无乳腺肿块而影像学检查发现高度可疑恶性的病灶应行切除活检。钼靶立体定位美蓝染色引导切除活检是一种准确率高、创伤性小且简单、价廉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 BⅠ-RADS)分级在乳腺小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入组行超声检查且获得病理诊断的604例乳腺小肿块(最大径≤2 cm)患者,术前按BⅠ-RADS分级标准进行描述和分级,评估超声BⅠ-RADS3~5级的阳性预测值。结果604例患者中,超声BⅠ-RADS3、4和5级阳性预测值分别为3.5%(17/483)、20.2%(22/109)、91.7%(11/12),其中≤40岁组的BⅠ-RADS 3和4级的阳性预测值低于>40岁组(2.4% vs 7.0%,12.5% vs 35.1%,P均<0.05)。结论超声BⅠ-RADS分级能有效预测乳腺小肿块的良恶性,对>40岁患者的BⅠ-RADS 3和4级乳腺小肿块要更加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常规超声分型和超声造影(CEUS)在乳腺非肿块型病变(NML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经病理证实为乳腺NMLs病变的患者50例(50个病灶),分析NMLs常规超声分型与BI-RADS分类对应关系,并对乳腺NMLs进行超声造影,比较联合BI-RADS及CEUS对其的诊断价值。结果 NMLs常规超声分型Ⅰa和Ⅱa病变对应BI-RADS分级为4a级,Ⅲ和Ⅳ型病变对应BI-RADS分级为4b级,Ⅰb和Ⅱb型病变对应BI-RADS分级为4c级。良恶性病变在增强后病变范围有无扩大和是否存在“蟹足征”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增强后病变范围扩大、出现“蟹足征”、峰值强度和曲线下面积与恶性乳腺NMLs相关。CEUS联合BI-RADS分级的诊断价值高于常规超声BI-RADS分级。结论 NMLs常规超声分型Ⅰa和Ⅱa病变恶性风险最低,Ⅰb和Ⅱb型病变恶性风险最高。增强后病变范围扩大与出现“蟹足征”现象有助于快速鉴别NMLs良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普勒彩超在区分诊断小乳腺癌与乳腺腺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过手术及病理确诊的小乳腺癌患者59例(小乳腺癌组)及乳腺腺病患者59例(乳腺腺病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在2D声像图病灶形态特征、血流分级及血流动力学特征上的差异。结果小乳腺癌组患者的病灶形态不完整,边缘光滑程度差,回声多不均匀,后方回声衰减程度大,病灶钙化严重,纵横比明显偏高。小乳腺癌患者2D声像图病灶形态特征与乳腺腺病患者比较,SPVmax及RI较高,且血流分级以Ⅱ、Ⅲ级为主。两组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有效地鉴别诊断小乳腺癌与乳腺腺病,区分其病灶形态及血流信号特征,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真空微创系统对乳腺病灶诊治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使用Mammotome(麦默通)系统对乳腺病灶进行微创切除及其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超声图像监控下,利用Mammotome(麦默通)系统对89例患者100个乳腺病灶进行切除或活检,并记录术后病理结果及其随访情况。结果:89例患者100个乳腺病灶被准确完全切除或进行活检.切除组织足够用于病理诊断:43个病灶结果为纤维腺瘤.19个为硬化性腺病,2个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36个为乳腺癌。2例出现局部血肿,4例皮下瘀血。结论:Mammotome(麦默通)技术是一项切除准确、有效、安全、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乳腺微创技术.可对乳腺良性病灶进行切除.并可用于乳腺恶性肿瘤手术前活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