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复方大承气汤联合抗生素治疗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及应用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复方大承气汤,1剂/d,早晚保留灌肠。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腹胀腹痛消失时间、平均治愈时间。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对照组为72.5%,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腹胀腹痛消失时间、平均治愈时间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中转外科手术率对照组为27.5%,观察组为5.0%,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复方大承气汤联合抗生素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疗效确切,能有效阻缓解临床症状,促进肠道功能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2.
复方大承气汤治疗粘连性肠梗阻5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宇  刘晓虹  蒋敦厚  黄艳 《新中医》2007,39(1):13-1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将97例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3例单纯采用西医常规保守疗法,治疗组54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大承气汤胃管注入及保留灌肠。结果:治疗组痊愈34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痊愈19例,有效1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1.4%。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联合复方大承气汤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9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减压治疗的53例为对照组,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联合复方大承气汤治疗的56例为观察组,分析对比两组排气排便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复发率(随访1年)及疗效。结果:观察组首次排气排便时间(28.9±5.4h)、住院时间(12.7±3.1d)均低于对照组首次排气排便时间(30.3±6.1h)、住院时间(13.0±2.2d),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3.3±0.9d)较对照组(5.7±1.5d)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复发率(19.6%)较对照组(35.8%)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4%)较对照组(79.2%)明显提高(P0.05)。结论: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联合复方大承气汤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确切,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复方大承气汤对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临床症状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93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且排除存在肠绞窄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西医保守治疗方案。治疗组患者加用复方大承气汤灌肠治疗,对照组采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肠。两组患者至少治疗3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在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腹痛腹胀缓解时间、X线液气平面消失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1),且治疗组总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CRP、IL-6及WB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于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在排除存在肠绞窄的前提下采用复方大承气汤胃管注入或灌肠,可起到良好的导气泻下化瘀的功效,促进肠功能尽快恢复及减轻患者术后体内炎症。  相似文献   

5.
王朝杨 《亚太传统医药》2014,10(19):108-109
目的:分析复方大承气汤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96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大承气汤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复方大承气汤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具有显著疗效,安全有效,简单方便,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评价复方大承气汤联合西沙必利片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乐安 县中医院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 月期间收治的 40 例行腹部手术且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的 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20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沙必利片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复方大承气汤联合西沙 必利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症状改善程度以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5.0 %,高于对照组的 7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首 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腹痛缓解时间、腹胀缓解时间、液气平面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评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腹痛腹胀、恶心呕 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 C 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 –6 水平均有不 同程度下降,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C 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 –6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对于腹部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运用西药西沙比利与复方大承气汤联合的方案进行治疗能够获得更 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的病症,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
符坤  陈心 《中医药导报》2013,(7):107-108
目的:探讨复方大承气汤联合生长抑素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34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16例,治疗组予复方大承气汤联合生长抑素治疗,对照组予生长抑素治疗。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肛门排气时间、腹胀消失时间、恶心呕吐症状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胃肠减压引流量变化及平均治愈时间。结果:治疗组肛门排气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较对照组缩短,胃肠引流量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治愈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结论:复方大承气汤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有较好疗效,能缓解扩张,促进肠蠕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大承气汤高渗中药液灌肠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粘连性肠梗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行生理盐水灌肠;观察组患者行大承气汤高渗中药液灌肠,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1.6%,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排气排便恢复时间、症状消失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承气汤高渗中药液灌肠治疗粘连性肠阻梗患者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骷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大承汤胃管注入及大承气汤肛门滴注,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王磊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2):32-33
目的:观察复方大承气汤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术后粘连性肠梗阻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654-2注射液10mg,静脉滴注,每天一次。治疗组加用复方大承气汤加减治疗,7天为一个疗程。自拟疗效标准,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41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显效25例,有效15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66.67%,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大承气汤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确切、简便易行,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补肾活血汤用于中重度宫腔粘连(IUA)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术后恢复的效果及对纤维化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均行TCRA治疗,术后给予戊酸雌二醇片+黄体酮胶囊。对照组口服金凤丸,10 g/次,2次/d,饭前服用;观察组以补肾活血汤辨证治疗,1剂/d。疗程均为3个月,并进行6个月的随访。记录患者治疗前后月经经量、经期和周期的情况;随访6个月,记录妊娠情况,宫外妊娠、流产情况;进行治疗前后宫腔镜检查和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宫腔容积、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和血流指数(FI),并进行IUA评分;进行治疗前后肾虚血瘀证评分;记录治疗后6个月宫腔再粘连率;检测治疗前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6.36%(53/55),高于对照组的83.64%(46/55)(χ2=4.959,P<0.05);观察组患者月经经量、经期和周期的恢复率分别为92.73%(51/55),90.91%(50/55),94.55%(52/55),分别高于对照组的72.73%(40/55),76.36%(42/55),76.36%(42/55)(χ2=7.698,χ2=4.245,χ2=7.313,P<0.05,P<0.01);在进行6个月随访期间,观察组宫腔再粘连率为23.64%(13/55),低于对照组的43.64%(24/55)(χ2=4.927,P<0.05);观察组妊娠率45.45%(25/55),高于对照组的25.45%(14/55)(χ2=4.807,P<0.05);观察组患者肾虚血瘀证评分和IU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宫腔容积和FI多于对照组,RI,PI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TGF-β1,CTGF,PDGF,IGF-1,TIMP-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MMP-9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过程中未见与服用中药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采用补肾活血汤用于中重度宫腔粘连TCRA术后患者,能促进月经的恢复,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改善子宫血液循环,并能调节体内纤维化因子表达,可起到防治宫腔粘连效果,从而降低了宫腔再粘连率,提高了妊娠率,有着较好的综合疗效,且临床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2.
《辽宁中医杂志》2017,(6):1250-1252
目的:研究养膜调经汤在中-重度宫腔粘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中-重度宫腔粘连病患采取经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放置宫内避孕环,术后随机分成两组,30例对照组接受雌孕激素人工周期治疗,30例治疗组联合养膜调经汤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IUA评分、子宫内膜厚度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增加月经量、增加子宫内膜厚度、降低宫腔粘连评分方面有显著性差异(分别P=0.036,P=0.049,P=0.046),但术后两组妊娠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联合养膜调经汤治疗更有利于促进子宫内膜的生长,增多月经量,预防宫腔再粘连,一定程度上促进妊娠,综合疗效优于单纯雌孕激素人工周期。  相似文献   

13.
手术损伤回肠末段造成大鼠实验性肠粘连,以等级记分法评价肠粘连程度。手术对照组全部出现较严重的肠粘连。肠粘康浸膏20g/kg 灌胃,每天1或2次,连续5天,显著减轻肠粘连的严重程度,并有部分大鼠完全不出现肠粘连,与手术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和 P<0.05)。结果表明肠粘康具有较好的抗肠粘连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肠粘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士民  周振理  殷铭  李伟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2):1772-1773
目的:探讨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肠粘连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0例术中诊断为肠粘连的病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对照组手术松解粘连的肠管及关腹前用1%透明质酸钠(HA)6mL涂抹在损伤的小肠浆膜和切口附近的腹膜上;治疗组除按照对照组处理方法外,术后24h开始口服或经空肠内置管注入中药肠粘连片。结果:治疗组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治疗组用药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较对照组延长,纤维蛋白原(FIB)较对照组下降。术后10天B超观察肠粘连发生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手术松解粘连的肠管、术中在损伤的浆膜间置入阻隔剂透明质酸钠,术后应用中药肠粘连1及2号片,可有效的治疗肠粘连。  相似文献   

15.
常通口服液对兔术后肠粘连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常通口服液对兔术后肠粘连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36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6组(n=6).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制成肠粘连模型.正常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予以蒸馏水灌胃(20ml/kg);四磨汤组以10ml/kg灌胃给药;常通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2.15、4.30、8.60g/kg剂量灌胃给药.术后第3天兔耳缘静脉取血,测定血浆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因子(PAI-1)活性;术后第9天进行粘连程度肉眼分级.结果:常通口服液能明显减轻肠粘连的程度,增加肠粘连兔血浆中tPA活性,而抑制PAI-1活性.结论:常通口服液能够预防术后肠粘连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自拟行气活血解粘汤治疗肠粘连性腹痛疗效。[方法]对56例住院及门诊患者自拟行气活血解粘汤(三七、延胡索、赤芍、桃仁、厚朴、柴胡各15g,生大黄后下15g,炒莱菔子、枳实各30g),1剂/d,水煎300mL,3次/d。治疗过程中需合理调节饮食,避免饮食不节、情绪波动、寒冷刺激、暴急奔走或剧烈的体位转动等。连续治疗2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腹胀、腹痛、不良反应。连续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愈36例,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64%。[结论]自拟行气活血解粘汤治疗术后肠粘连性腹痛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宫腔镜联合中药灌肠治疗输卵管粘连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卵管粘连是引起不孕症的原因之一。引起输卵管粘连的主要原因是炎症,因炎症导致管腔狭窄,粘连,通而不畅或不通,从而导致不孕或宫外孕。传统的输卵管通液是凭借医生的感觉,而宫腔镜可直视下操作,并能了解输卵管阻塞部位和程度,术后联合中药保留灌肠,以达到清热解毒、理气通络、活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中空栓对术后肠黏连大鼠血浆胃动素(MTL)、血清胃泌素(GAS)、血浆胰高血糖素(GLU)水平的影响和对肠浆膜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中空栓组,每组10只,造模成功后立即给药,连续用药1周后杀检,取下腔静脉血,检测血浆MTL、血清GAS、血浆GLU水平;取回肠组织扫描电镜观察肠浆膜。结果:给药组可以提高血MTL、GAS,降低GLU,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中空栓组与空白组、阳性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药中空栓能提高血MTL、GAS水平,降低GLU水平,而促进肠蠕动,可以促进肠浆膜间皮细胞增生,保护肠浆膜,预防肠黏连的发生。并有促进术后创口愈合、肠道功能恢复,以及减少并发症等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刘天洋  谈珍瑜 《河南中医》2022,42(3):392-396
宫腔粘连的形成是由于内膜基底层损伤,金刃损伤后正气虚弱,血液运行缓慢,气虚则血瘀,气血同病,致胞宫胞脉瘀滞、气血运行受阻,治宜通经活血、祛瘀生新以滋养精血。尤昭玲教授治疗宫腔粘连术后的患者,结合中医取类比象临证思维,善用花类、藤类及活血类药物以畅通、宣通脉络之阻滞,创立"以通促养法",并自拟调膜防粘方。临证时,尤教授多在调膜防粘方基础上进行加减化裁,使气血精津以正常输布于胞宫以荣养内膜,同时辅以养膜膏、养膜煲药膳及耳穴压豆等滋养内膜,提高妊娠率,并独创"安胎二步法"以降低流产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乌药对宫腔粘连(IUA)模型大鼠的药效学影响及其代谢机制。方法 建立了一种基于机械损伤+感染的IUA大鼠模型,通过分子生物学及药理学方法和技术评价乌药提取物(LAE)抑制宫腔粘连纤维化的作用;通过基于气相色谱法-质谱法联用(GC-MS)的血清代谢组学方法探讨LAE的代谢调节机制。结果 动物实验表明,LAE能显著改善IUA模型大鼠子宫组织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损伤,子宫内膜增殖、血管生成和形态学恢复,并抑制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2及Smad3 mRNA的表达,而增加Smad7 mRNA表达,以抑制纤维化。此外,LAE可显著抑制雌二醇(E2)、促卵泡生成激素(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H)等激素水平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P<0.01),改善子宫微环境。代谢组学表明,与正常组相比,IUA大鼠血清代谢发生显著异常,共筛选鉴定得到9个差异标志物。LAE可显著改善这种代谢异常,主要包括6个差异代谢物,其中5个为上述9个标志物中的共有标志物,分别为天门冬氨酸(L-aspartic acid),焦谷氨酸(L-pyroglutamic acid),丝氨酸(L-serine),葡萄糖(Glucose)和正缬氨酸(L-norvaline)。通路富集显示氨酰-tRNA合成通路是其主要的影响机制。结论 结合药理学研究结果可得,LAE可显著改善IUA模型大鼠子宫损伤,抑制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通过抑制氨酰-tRNA合成通路,改善微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