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璐  邸阜生 《医学综述》2007,13(1):25-27
肠促胰岛素类似物(incretin mimetics)是一类具有多种抗高血糖作用的新型降糖药物,它模拟胰升糖素样肽(GLP)-1的作用;二肽基肽酶(DPP-Ⅳ)抑制剂抑制GLP-1的降解。这两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为:增加葡萄糖依赖的胰岛素分泌;抑制不适当的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减缓胃的排空;和抑制食欲。研究显示,肠促胰岛素类似物和DPP-Ⅳ抑制剂还具有促进胰岛β细胞新生的作用,可能会成为未来2型糖尿病(T2DM)治疗领域的新药。目前,几种肠促胰岛素类似物和DPP-Ⅳ抑制剂正在进行T2DM治疗的末期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DPP-4抑制剂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医院近3年收治的糖尿病病人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治疗组(35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DPP-4抑制剂控制血糖,经3个月治疗,比较治疗后血糖指标、胰岛功能指标及低血糖、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后FPG、2h PG、Hb A1c水平均有降低,治疗组治疗后血糖检测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胰岛功能监测显示治疗组治疗后空腹胰岛素、服糖后2小时胰岛素浓度升高优于对照组,胰高血糖素水平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治疗前后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均有变化,组间比较P>0.05,有临床意义。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低血糖、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DPP-4抑制剂联合二甲双胍可显著提高降糖效果,改善胰岛功能,并且无低血糖、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3.
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的降糖作用已非常明确,其主要通过抑制DPP-4酶的活性,减少肠促胰素降解,从而增加体内胰高血糖素样肽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激素水平,促进胰岛素分泌以及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并且降低胃排空率等来降低血糖。研究显示,DPP-4抑制剂具有心血管系统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脂和血压、减轻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以及维持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来实现的。DPP-4抑制剂是否能够改善心血管终点事件的发生危险尚无明确定论。  相似文献   

4.
人体肠道内存在一些肽参与血糖的调节,即肠促胰岛素,其包括内源性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释放多肽(GIP)。GLP-1的主要功能是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加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通过依赖葡萄糖的方式,导致葡萄糖生成减少,胃排空延迟,增加饱腹感,同时抑制胰酶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从而降低血糖水平。二肽基肽酶-4(DPP-4)会使 GLP-1迅速降解。DPP-4抑制剂能够防止 DPP-4水解 GLP-1,从而增加活化形式的 GLP-1的血浆浓度。西格列汀是高选择性DPP-4抑制剂,是全球范围内第1个上市的DPP-4抑制剂,于2009年获得中国国家食品和药物监督管理局批准。其推荐剂量为100mg,每日1次,口服吸收迅速,服药1~4h 后血浆药物浓度达峰值,绝对生物利用度大约为87%,主要通过肾脏排出体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给予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DPP-4抑制剂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2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DPP-4抑制剂(沙格列汀)治疗,两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胰岛功能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PG、2h PG、Hb Alc明显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而空腹胰高血糖素、餐后2 h胰高血糖素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低血糖、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DPP-4抑制剂治疗效果良好,有利于血糖的控制,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且服用安全性高,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肠促胰岛素在1型糖尿病中的作用和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β细胞选择性破坏,而引起机体内胰岛素分泌绝对缺乏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肠促胰岛素在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中已经得到证实,但在1型糖尿病的临床应用仍有待评估,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通过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抑制胰腺α细胞的胰高血糖素分泌、间接延缓胃排空和降低患者食欲来降低血糖水平,并且LP-1对胰岛β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运用肠促胰岛素治疗非肥胖性糖尿病小鼠的研究中证实肠促胰岛素有免疫调节、抗炎性反应及促进胰岛β细胞再生能力,因此极有可能运用肠促胰岛素延缓1型糖尿病发病、阻止病情进展恶化、部分恢复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能力。  相似文献   

7.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作为重要的肠促胰素通过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释放、延缓胃排空、改善β细胞功能、阻止其凋亡等多效、多途径而发挥独特的降糖作用。天然GLP-1在体内很快被二肽基肽酶4(DPP-4)降解,因而限制其临床应用。GLP-1类似物、GLP-1受体激动剂能增强与GLP-1受体结合,抵抗DPP-4分解,有效发挥GLP-1降糖等作用。DPP-4抑制剂通过增强GLP-1的活性而作为另一新型抗糖尿病药物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8.
二肽基肽酶-Ⅳ(DPP-Ⅳ)抑制剂是一类新的降糖药。通常认为DPP-Ⅳ抑制剂的降糖机制是通过抑制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降解,从而使内源性GLP-1水平增高。但是实际上,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DPP-Ⅳ抑制剂治疗后血浆GLP-1水平升高不明显,从而使人们对DPP-Ⅳ抑制剂纯粹的内分泌降糖机制产生疑问。本文主要综述近年DPP-Ⅳ抑制剂降糖机制研究进展:包括DPP-Ⅳ抑制剂抑制肠道局部的DPP-Ⅳ,使门静脉血GLP-1水平升高,通过神经反射促进胰岛素的释放机制;另外使GLP-1的分解产物减少,减少其他生物活性肽的降解也可能是DPP-Ⅳ抑制剂的降糖机制。  相似文献   

9.
2011年9月8日,武田药品有限公司(武田)宣布其研究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药SYR-472在日本已经进入到第Ⅲ期临床试验,以评估SYR-472的安全性和有效性。SYR-472由武田的全资子公司——武田圣迭戈公司(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研发,该药物为二肽基肽酶Ⅳ(DPP-4)抑制剂,能阻断DPP-4。DPP-4是一种酶,可快速降解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  相似文献   

10.
涂怡婷  周智广 《广东医学》2012,33(18):2705-2708
1型糖尿病(T1DM)患者因自身免疫反应选择性破坏胰岛β细胞,呈现出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的临床特点,并同时伴有α细胞的胰高血糖素的不适当分泌.经典的T1DM治疗手段首选胰岛素的替代治疗.体外和体内试验均证实,激动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受体(GLP-1R)可致葡萄糖依赖的胰岛素分泌增加以及胰高血糖素分泌抑制,促进β细胞增殖分化及抑制β细胞凋亡,还可调节免疫反应减轻胰岛炎症,因而其相关药物对T1DM的治疗作用备受关注.本文回顾近期发表的通过GLP-1R激动效应治疗糖尿病的上市药物、包括GLP-1类似物和二肽基肽酶(DPP)-4抑制剂治疗T1DM患者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肽基肽酶Ⅳ(dipeptidyl peptidase4,DPP-4)抑制剂类药物通过抑制DPP-4,减少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降解,增加GLP-1的血浆浓度,改善餐后血糖控制,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途径。目前,上市的DPP-4抑制剂有西他列汀(Sitaghptin)和维格列汀(vildadiplin)。通过检索上述DPP-4抑制剂公开发表的临床研究,综述其临床研究进展,结果表明,西他列汀和维格列汀作为DPP-4抑制剂,单独或与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罗格列酮联合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是安全、有效的,并且它们可以改善胰岛β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治疗2型糖尿病药物中胰高血糖素样多肽-1是广大学者研究的重点。胰高血糖素样多肽-1通过进食刺激肠道L细胞分泌的肠促胰素,与胰高血糖素样多肽-1受体(GLP-1R)相结合让胰腺内、胰腺外的功能得到发挥。GLP-1R广泛分布在人体的肾脏、垂体、肠道、中枢神经系统、肺脏、心脏以及血管内皮等部位。有研究发现,胰高血糖素样多肽-1不但具有促胰岛素分泌、促进胰岛β细胞增生与抑制其凋亡、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等作用,还具有抑制胃排空、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饱腹感以及对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本研究胰高血糖素样多肽-1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引起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是一种新型降糖药,不仅降低血糖,还对糖尿病肾病有保护作用。DPP-4抑制剂可通过升高内源性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水平,改善机体高血糖状态,减少白蛋白尿,降低血压,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并且还能调节非GLP-1底物的表达,发挥肾脏保护作用。对DPP-4抑制剂的研究,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刘诗蓉  黄宇虹 《医学综述》2013,(16):2909-2912
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可升高人体内肠促胰岛素水平,降低空腹和餐后葡萄糖浓度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同时,DPP-4抑制剂不会增加患者体质量,患者出现低血糖和水肿的风险低。近年来国内外对DPP-4抑制剂这种新型抗糖尿病药物进行了多项临床研究,由此对其相关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胰高血糖样肽1是一种肠促胰岛素,它通过促进胰岛素的释放,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胰岛β细胞增殖、延缓胃排空等多种途径发挥降糖作用。在临床上胰高血糖素样肽1及其类似物已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近年来,研究发现胰高血糖样肽1受体不仅分布于胰腺中,在人和动物的脑中也有广泛分布,胰高血糖样肽1及其类似物具有脑保护作用,预示着他们有可能成为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新型药物。  相似文献   

16.
观察了糖尿病患者空腹及馒头餐后血浆胰高血糖素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及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空腹胰高血糖素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人。NIDDM患者馒头餐后胰高血糖素水平显著升高,且于各时相均显著高于正常人,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比值的升高幅度则显著低于正常人。提示,糖尿病患者存在胰岛A细胞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7.
目前,肠促胰岛素类药物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罹患急性胰腺炎的问题引起了大量关注。Li及同事(doi:10.1136/bmj.g2366)和Faillie及同事(doi:10.1136/bmj.g2780)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在选择降糖药时决定是否应该考虑肠促胰岛素类药物的这个副作用1,2。与其他降糖药一样,尽管肠促胰岛素类药物——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和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gliptins作用机制简单,但在降低糖尿病并发症风险方面没有优势。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肠促胰素在糖尿病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糖尿病的治疗有了新的思路.肠促胰素具有进食后刺激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等多种生理功能,在维持血糖稳态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将肠促胰素效应与糖尿病的关系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患者胰高血糖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观察了糖尿病患者空腹及馒头餐后血浆胰高血糖素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及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空腹胰高血糖素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人。NIDDM患者馒头餐后胰高血糖素水平显著升高,且于各时相均显著高于正常人,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比值的升高幅度则显著低于正常人。提示,糖尿病患者存在胰岛A细胞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0.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通过保护胰岛生存环境,对抗细胞因子对细胞的损伤,改善细胞对葡萄糖敏感性,刺激胰岛素释放,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为糖尿病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方向。文章对GLP-1的生物学活性及其在改善胰岛功能方面的机制及近年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