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的97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总结。结果:97患者术后均随访6~12个月,90例治愈,5例好转,总有效率为97.9%,2例手术患者术后未定期鼻腔局部用药和鼻内镜下鼻腔清理,临床症状复发,行第二次手术。术后病理报告为曲霉菌感染。结论:鼻腔局部的解剖异常和病变是引起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主要原因,鼻内镜检查和鼻窦CT或MRI检查是明确诊断的重要方法,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最为有效的方法,术后综合治疗是防止疾病复发确保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联合两性霉素B鼻窦内灌注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4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99例,依据建档顺序分组,对照组48例接受鼻内镜手术与氟康唑鼻窦内灌注联合治疗,研究组51例接受鼻内镜与两性霉素B鼻窦内灌注联合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30 d,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疾病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12%)高于对照组(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6个月并发症总发生率(5.88%)与对照组(8.3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6个月疾病复发率(1.96%)低于对照组(2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联合两性霉素B鼻窦内灌注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临床效果显著,可降低疾病复发风险,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梁绍钦 《当代医学》2012,18(24):73-74
目的 观察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与上颌窦根治术治疗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广东东莞石龙人民医院2008年3月~2009年3月收治的42例非侵袭型真茵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1例患者采用上颌窦根治术治疗,观察组21例患者采用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的效果.结果 随访6~36个月,观察组治愈15例,好转6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12例,好转5例,总有效率80.9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治疗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的疗效确切,而且创伤小,是临床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鼻窦炎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及疾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病理确诊的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2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29例。结果: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经鼻内镜手术治疗后全部治愈且疗效满意;侵袭性经手术彻底清创,术后全身使用抗真菌药及控制原发病也可获得满意疗效。结论:根据疾病的性质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2例患者术前诊断与病理符合31例(73.8%),11例经术中所见真菌团及术后病理(HE染色)见真菌丝而确诊。均随访6个月,治愈36例(85.7%),好转6例(14.3%),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42例均未见明显术中术后并发症。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具有创伤小、治愈率高的特点,术后鼻内镜定期复查及术腔清理可使手术更臻完善。  相似文献   

6.
张志鹏  李佳 《河北医学》2015,(4):640-642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对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70例,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研究组采用功能性内窥镜治疗。分别于手术前、手术后3个月及6个月测定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鼻内镜检查(Lund-Kennedy)计分。结果: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及Lund-Kennedy计分在治疗前差别不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时研究组中患者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7.1%)明显高于对照组(5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用于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治疗效果确切,创伤小,又能彻底去除病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对43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行鼻内窥镜手术。彻底清除鼻腔、鼻窦病灶,充分开放鼻窦,并定期行鼻内窥镜检查。结果随访6个月-6年,治愈36例,失访4例,复发3例,复发病例经鼻内窥镜换药、氟康唑溶液冲洗鼻腔后治愈。结论鼻内窥镜下鼻窦开放术是治疗非侵袭真菌性鼻窦炎的重要手段,创伤小,可保全鼻腔、鼻窦生理功能,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8.
杜涛 《西部医学》2007,19(5):872-872,874
目的探讨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合理治疗。方法32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均行鼻内窥镜手术、激素治疗。26例鼻窦真菌球术后予生理盐水+地塞米松冲洗,6例变态反应型真菌性鼻窦炎(AFS)则术后予地塞米松+制霉菌素冲洗。结果随访6个月-4年,均未见复发。结论采用鼻内窥镜手术、激素治疗和合理的抗真菌药物治疗,可以提高非侵袭性鼻窦真菌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王为  刘静  彭会友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5):714-715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术在治疗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及其临床表现、CT的表现及诊断价值;以及真菌性鼻窦炎与鼻腔、鼻窦解剖异常和局部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鼻内窥镜术治疗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35例。结果鼻内窥镜术治愈为85.7%。结论功能性鼻内窥镜术是治疗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的有效微创手术,CT是诊断真菌性鼻窦炎重要的有价值的检查方法,矫正鼻腔的解剖异常及消除局部病变对术后的恢复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真菌性鼻窦炎(FRS)治疗中鼻内镜手术联合下鼻道开窗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80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NIFRS)患者,按照所行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鼻内镜鼻窦手术联合柯陆氏径路手术,观察组行鼻内镜手术联合下鼻道开窗术,比较两组术后半年及1年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半年观察组、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90.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7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RS治疗中鼻内镜手术联合下鼻道开窗术的应用价值较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发病原因及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手术方式与术后疗效.方法 对56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行鼻内窥镜手术.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2a.治愈55例(98.2%),显效1例(1.8%).结论 鼻腔、鼻窦真菌感染主要因素可能是鼻腔鼻窦的解剖结构存在异常和病变,阻碍了鼻腔鼻窦的通气引流.鼻内窥镜手术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首选治疗方式,术中正确处理钩突、中鼻甲、鼻中隔,术前、术后综合性治疗,定期随访有利于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及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杨秀英  刘万忠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12):1250-125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对34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行鼻内镜手术治疗,充分开放鼻窦,彻底清除鼻窦病变组织,术后定期冲洗术腔并行鼻内镜检查。结果 34例均治愈,随访6个月-6年,2例复发。结论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有效手段,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6月~2009年5月耳鼻咽喉科收治的36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6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均鼻内镜下行手术治疗,36例患者鼻窦内菌块病理检查结果均为曲霉菌感染,术后定期行鼻内镜检查.随访6个月~2年,36例患者均治愈,无一例复发.结论 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临床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内镜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6月~2011年6月32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行鼻内镜治疗,对治疗过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32例患者全部治愈,治愈率为100%,其中一次性治愈29例,一次治愈率为90.62%,1例上颌窦炎和2例蝶窦炎术后复发,给予再次手术后治愈。结论根据病情选择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0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进行跟踪观察.30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均接受了手术治疗,术后进行定期的鼻内镜检查.结果 随访1~2年,治愈29例,复发1例,最终均痊愈.结论 鼻内窥镜下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临床效果显著,术后定期检查换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鼻腔冲洗治疗在鼻窦手术结合术内镜治疗后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方法对44例确诊为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采用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结果 42例患者术后2~4个月手术鼻腔上皮化,2例半年复发,经再次手术治愈。结论鼻内窦镜手术在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中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术后结合鼻腔冲洗可以改善局部感染灶血运及炎症反应,促进愈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行鼻窦内窥镜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8例于2012年5月至2016年4月期间我院接收的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均行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随访3个月~2年,观察治疗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术前鼻内镜检查计分为(7.8±2.2)分,术后3、6个月分别为(3.8±1.6)分、(1.6±0.8)分,术后鼻内镜检查计分显著低于术前(P0.05)。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2年,1例变态反应真菌性鼻-鼻窦炎复发,复发率为2.1%,患者经第2次手术后痊愈,所有患者均未见手术并发症出现。结论鼻窦内窥镜手术能显著改善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临床症状,且术后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93例治愈,2例术后复发,再次手术。结论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疗效肯定,术后随访鼻窦冲洗也是保证手术疗效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廖敏 《海南医学》2013,24(16):2385-2387
目的探讨氟康唑对真菌性鼻窦炎术后术腔黏膜上皮化的影响及辅助治疗效果。方法 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我科收治真菌性鼻窦炎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组于鼻内镜术后采用0.2%氟康唑溶液进行灌洗治疗,而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进行灌洗,灌洗溶液用量均为100ml/次,疗程3个月;两组第四次灌洗前、术腔上皮化后取得的上颌窦或筛窦腔黏膜标本进行光镜观察。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术腔黏膜上皮化时间分别为(58.5±12.7)d和(65.2±10.3)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39,P=0.006)。第四次灌洗前和术腔黏膜上皮化后,患者鼻腔黏膜组织中杯状细胞增生、炎性细胞浸润、间质水肿改善、黏膜下腺体增生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的随访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89.6%、6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584,P=0.002)。结论鼻内镜术后应用氟康唑局部灌洗有助于术腔黏膜的上皮化及残留真菌的清除,疗效确切,是辅助治疗真菌性鼻窦炎较为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特征,鼻内镜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02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行鼻内镜手术治疗,随访6个月—4年,治愈77例,好转20例,复发5例.结论鼻腔解剖异常是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主要致病因素.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有效手段,术后复发与手术的彻底性、术后鼻腔鼻窦处理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