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对林下仿生态种植金线莲的质量标准进行研究。方法建立林下仿生态种植金线莲的性状、显微特征、薄层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并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有关规定对水分、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等项目进行了测定。结果林下仿生态种植金线莲在性状、显微特征和薄层色谱方面均具有专属性特征,经测定5个基地的金线莲水分平均为8.69%,总灰分平均为11.93%,酸不溶性成分平均为3.27%;含量测定结果槲皮素平均质量分数为0.021 0%,异鼠李素平均质量分数为0.024 7%,山柰素平均质量分数为0.027 3%。结论上述方法简便、专属性好,重现性好,可为林下仿生态种植金线莲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中药材》2017,(3)
目的:对不同产地的夏枯草野生品与栽培品质量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采用直观法观测夏枯草药材的外观性状;采用中国药典方法测定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含量;通过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夏枯草不同部位铅、镉、铜、锌、钾、锰、钙、铁、镁和钠10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夏枯草野生与栽培原植物在性状上具一定差异,而入药部位果穗药材在性状、水分和灰分含量、微量元素含量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基于传统评价,夏枯草野生品与栽培品具有质量一致性,在市场上可等同使用。  相似文献   

3.
不同规格枳实药材质量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对不同规格枳实药材进行系统的质量研究.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规格枳实中辛弗林含量,同时依照药典方法分别测定了其挥发油、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水分含量,对不同规格枳实药材进行综合质量对比研究,并与其传统规格分类进行比较.结果不同产地不同规格的枳实药材的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分含量没有差异,总灰分含量均低于7%,符合<中国药典>中枳实项规定.不同规格枳实药材中挥发油含量和辛弗林含量有明显差异,其含量高低与传统等次划分相符.结论与现行药典标准中枳实项相比,本研究新增了酸不溶性灰分、水分、挥发油和辛弗林含量项,可更有效地评价枳实药材的质量,为枳实药材的商品流通和研究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9种药用薯蓣进行皂素、水分、灰分的含量测定以及皂素熔点测定,比较不同种类资源的质量差异,以利于薯蓣类药用资源的科学采集、栽培和开发.方法 采用水分测定甲法、灰分测定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 黄姜类的皂素含量普遍高于萆薢类.而块茎类薯蓣、日本薯蓣、黄独三种的含量最低,其熔点均在196°以上.薯莨不含皂素,盾叶薯蓣水分含量最高,柴黄姜的灰分含量最高.结论 萆薢类的皂素含量达到了1%以上,可以用于工业生产.皂素含量与薯蓣种质有关,水分含量与薯蓣皂苷元含量无明显相关趋势,灰分含量与薯蓣皂苷元含量有一定的正相关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不同品种、不同栽培方式及不同月龄的金线莲中游离单糖及多糖中单糖的构成做了较全面地分析,比较不同品种、栽培方式及时间对金线莲中多糖含量的影响,筛选优势品种及栽培方式,为生产企业种植金线莲及制定质量标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PMP柱前衍生HPLC,梯度洗脱分离测定不同金线莲中7种单糖含量。结果 8个金线莲样品中的游离单糖均以葡萄糖占绝对优势。不同品种金线莲多糖的单糖构成种类并无差异,由甘露糖、鼠李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6种单糖构成,并以葡萄糖为优势构成。福建种的多糖含量高于台湾种和福建野生种,组培金线莲随着移植至林下,多糖含量明显增高,但移植时间越长,多糖含量反而降低。结论组培5个月,移植林下4个月的福建种金线莲的多糖含量最高。本实验采取的HPLC法具有简便,重复性好、稳定性好、灵敏度高等特点,适用于金线莲中游离单糖及多糖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七叶树属主要资源种类娑罗子药材化学品质进行综合比较研究.方法:应用HPLC法建立不同品种的娑罗子药材中七叶皂苷A,B2个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七叶皂苷的含量,并考察样品中的水分、总灰分等含量,比较不同品种娑罗子药材的化学品质.结果:不同品种娑罗子药材中七叶皂苷A、七叶皂苷B的种类和含量各不相同,结合总七叶皂苷含量及水分、总灰分等常规理化实验项目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娑罗子药材化学品质差异较大,其中陕西、湖北、浙江等主产地所得药材品质符合《中国药典》要求.结论:该研究可为不同品种的娑罗子药材综合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甘肃不同产区大黄药材的综合质量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甘肃不同产区的大黄药材进行综合质量考察。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采用HPLC法测定甘肃不同产区的大黄药材中5种蒽醌类化合物含量,并进行浸出物测定,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检查;参照有关资料对甘肃各区大黄药材进行农残、重金属和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测定。结果:甘肃各区大黄药材质量较高。结论:不同产地间大黄药材含量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8.
海葡萄主要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广东养殖的海葡萄中多糖、多酚、粗脂肪、粗蛋白、灰分、水分的含量,并比较4个产区的10批不同附着基质和养殖周期的海葡萄样品中上述营养成分的含量差异,探讨影响海葡萄中营养成分含量高低的因素。方法运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海葡萄中多糖的含量;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海葡萄中多酚的含量;采用索氏抽提法,凯氏定氮法,灼烧法,直接干燥法分别测定海葡萄中粗脂肪、粗蛋白、灰分以及水分含量并比较分析其差异。结果 10批海葡萄样品中主要成分的质量分数均值分别为:水分为94.38%,灰分为33.12%,粗脂肪为0.70%,蛋白质为11.76%,多糖为31.19%,多酚为0.60%。其次,除水分之外的其他5种成分,在不同批次海葡萄之间的含量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不同批次海葡萄之间成分含量的显著性差异,与产区、附着基质以及养殖周期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产地野菊花质量.方法:应用<中国药典>及其附录规定的方法,对所收集的不同产地的野菊花药材各项质量指标进行检测.结果:通过薄层色谱,可解读蒙花苷及其他黄酮类化合物和绿原酸类成分的相关信息.杂质含量0.5%~12.7%,总灰分6.56%~9.20%,酸不溶灰分0.44%~3.17%,水分10.1%~14.6%,醚溶性浸出物1.16%~2.12%.蒙花苷含量0.06%~3.55%.结论:不同产地的野菊花药材水分、醚溶性漫出物差异不大,薄层色谱、杂质、总灰分、酸不溶灰分、蒙花苷含量差异较大,尤其是杂质检查和蒙花苷含量,差异悬殊,入药前需要严格控制.蒙花苷的含量高低似有一定的地缘性,以江苏产野菊花的舍量为最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山东GAP基地产虎掌南星药材中水分和灰分的含量限度。方法: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附录水分测定法(烘干法)和灰分测定法。结果:山东产虎掌南星与市售天南星中水分含量稍有差异;各样品间总灰分的含量差异较大,其中菏泽栽培品和曲阜野生品含量较高;酸不溶灰分含量甚微。结论:初步提出了山东产虎掌南星中水分和总灰分的含量限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不同采集季节、地点侧柏叶饮片质量进行考察。方法采用药典法对不同采集季节、地点侧柏叶饮片进行性状、TLC、水分、总灰分、酸不溶灰分、醇浸出物及槲皮苷含量检测。结果不同采集季节、地点侧柏叶饮片TLC均检出槲皮素,水分含量在2.99%~6.89%之间,总灰分含量在4.57%~6.18%之间,酸不溶性灰分含量0.15%~0.60%之间,醇溶性浸出物在23.24%~27.12%之间,槲皮苷含量在0.289%~0.477%之间。结论 12批侧柏叶饮片质量均符合药典标准,但不同季节、地点采集的侧柏叶饮片质量略有差异,建议药典侧柏叶饮片炮制项下进行修订。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爵床药材的质量控制标准,为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灰分测定法,水分测定法及HPLC.结果:对28个不同来源的爵床药材总灰分、酸不溶灰分和水分进行了测定;同时对其活性木脂素成分中金不换萘酚甲醚进行了HPLC定量研究.结论:通过研究制定了爵床药材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3.
蛹虫草生药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对不同产地和不同培养基蛹虫草进行生药学研究.方法 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水分及灰分测定的方法,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主要成分虫草素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除柞蚕蛹为寄主者外,大米为培养基者性状及显微方面无明显差异;不同产地及不同培养基者,其水分均<6%,灰分均≤5%;虫草素含量差异明显,柞蚕蛹为寄主者,其含量为4.26 mg/g,大米为培养基者,沈阳产含量为3.24 mg/g,山东产含量为1.69 mg/g,吉林产含量为1.41 mg/g.结论 实验结果可为蛹虫草的生药鉴定、质量标准制定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野生、组织培养和种植等14批不同来源金线莲药材的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UHPLC-TOFMS)指纹图谱,建立金线莲苷的UHPLC-TOF-MS含量测定方法,为完善金线莲药材的质量标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依据高分辨质谱提供的精确相对分子质量鉴定化学成分,选择[M+HCOO]-作为专属离子对金线莲苷进行含量测定。采用SPSS22.0软件对各批次药材中化学成分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考察和聚类分析,评价不同因素对金线莲药材质量的影响。结果:建立了金线莲药材UHPLC-TOF-MS指纹图谱并从中指认出36个化学成分,包括金线莲苷类5个、黄酮类18个、核苷类5个、有机酸类6个、长寿花糖苷C和天麻苷各1个。指纹图谱相似度考察、聚类分析及金线莲苷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对药材中化学成分种类及含量产生显著影响的因素为产地和栽培时间。金线莲苷质量分数处于4.85%~16.18%。结论:建立的金线莲化学成分指纹图谱及金线莲苷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可行,为金线莲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不同方法蜜炙甘草对甘草质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不同方法蜜炙甘草对甘草质量的影响。方法以重量法测定甘草不同炮制品中甘草酸含量,依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炙甘草质量标准测定水分、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结果与传统炮制法比较,远红外干燥法炙品甘草酸的含量增加最明显,恒温干燥法炙品次之,微波干燥法炙品增加不明显;水分差异显著,外观性状评价优于传统炙品,质量稳定性好,而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均符合《中国药典》规定。结论3种新法蜜炙甘草均便于操作,温度和时间可控,炮制品外观性状和内部质量较传统法好,且质量稳定性好,利于贮存,但从炮制品甘草酸含量的角度看,远红外干燥法最好,恒温干燥法次之,微波干燥法稍逊。  相似文献   

16.
砂仁药材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目的:对不同品种、不同产地砂仁药材以及砂仁药材不同部位进行系统的质量标准研究。方法:气相色谱法,水分测定法,灰分测定法。结果:不同品种、不同产地砂仁药材以及砂仁药材不同部位中乙酸龙脑酯含量有明显差异,并与其传统疗效一致;制订了砂仁药材中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水分含量的标准。结论:砂仁药材的质量标准研究应选择乙酸龙脑酯为指标并规定其限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鸡骨香的水分、灰分及浸出物的限度检查,为鸡骨香药材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2010年版《中国药典》方法对鸡骨香中的水分、灰分及浸出物进行测定,并对浸出物的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测得鸡骨香药材中水分不得超过11.4%,总灰分不得超过7.0%,浸出物测定用稀乙醇做溶剂,以热浸法进行测定,所得浸出物不得低于14.0%.结论:鸡骨香的浸出物、水分、灰分含量可作为鸡骨香药材质量标准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加工方法对猪苓药材质量的影响,为建立该药材的合理产地加工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晒干、阴干、不同温度烘干共10种加工方法处理猪苓药材,参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水分、折干率、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含量测定方法测定;利用苯酚-硫酸法显色,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波长625 nm)测定猪苓总多糖含量;运用HPLC测定麦角甾醇的含量,流动相甲醇,检测波长283 nm。结果:不同加工方法处理的猪苓药材性状差异较小,有效成分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40℃以上烘干处理获得的猪苓折干率较大,水分含量较小;40,50℃烘干处理时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含量较低,麦角甾醇和总多糖含量较高。结论:综合分析药材有效成分含量、生产成本等因素,猪苓产地加工方法以低温40,50℃烘干法为宜。  相似文献   

19.
文山野生金线莲总黄酮及多糖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优选文山野生金线莲种质资源.方法 通过测定不同种金线莲中的总黄酮及多糖含量,并以总黄酮及多糖含量为指标,筛选优质金线莲种质资源.结果 6个野生金线莲样品中总黄酮含量基本相同,多糖含量相差较大,其中2号金线莲(花叶开唇兰Anocetochilus roxburghii,叶片无明显叶脉的"金线莲公")总黄酮含量最高,为43.01(mg/g DW);4号野生金线莲(滇越金线兰Anocetochilus chapaensis)多糖含量最高为112.40 (mg/g DW).结论 花叶开唇兰A.roxburghii及滇越金线兰A.chapaensis是文山野生金线莲中的优良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普通针毛蕨的质量标准.方法 运用显微鉴定、薄层色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普通针毛蕨进行研究,对其水分、总灰分、酸不溶灰分、总黄酮、原芹菜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Ⅰ部),普通针毛蕨生药中水分不得超过15.00%,总灰分不得超过8.31%,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3.90%,t检验显示,上述指标,因产地不同,无显著性差异(P>0.05);生药中原芹菜素的含量不得低于0.71%,总黄酮含量不得低于28.21%.因药材产地不同,其总黄酮、原芹菜素含量有显著性差异(0.01<P≤0.05).结论 实验结果为建立普通针毛蕨药材的质量标准提供了依据,方法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