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护士必须掌握化疗药物职业危害的危险因素、途径,严格执行防护措施及细胞毒性废弃物的处理. 1职业危害 1.1危险因素 化疗药物的准备过程中,玻璃瓶破裂,安瓿打开时药液向外飞溅,稀释瓶内压力太大和排气时药液喷洒导致药液外溢而造成危害;操作中针头脱落,药液溢出;护士在注射过程中意外损伤;细胞毒性废弃物处理不当、污染工作环境、手、食物等造成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2.
我院为肿瘤专科医院,所用药物大多为化疗药物或称抗肿瘤药物,其废弃物的主要物质为细胞毒性药物,其对人类危险性很大,可能有致畸、致突变、致癌变。一旦这种废弃物因管理不善而排放到环境中,将对人类带来灾难性的生态后果。近年来我院加强了化疗后医疗废物的管理。  相似文献   

3.
细胞毒性药物隔离器采用密闭式玻璃屏障和手套式设计,能有效防止感染性气溶胶和有毒粉尘的扩散,在医疗机构配制细胞毒性药物以及操作高风险的生物危害样本时,能实现最好的人员、产品及环境防护.文章介绍了细胞毒性药物隔离器的结构性能、测试方法及应用现状,并针对市场需求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了解细胞毒性药物的职业危害因素,提高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探讨改善职业防护措施,认真执行安全操作规范,控制细胞毒性药物对护理人员的潜在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5.
细胞毒性药物隔离器采用密闭式玻璃屏障和手套式设计,能有效防止感染性气溶胶和有毒粉尘的扩散,在医疗机构配制细胞毒性药物以及操作高风险的生物危害样本时,能实现最好的人员、产品及环境防护.文章比较了细胞毒性药物隔离器和生物安全柜在结构性能、应用现状及测试方法上的异同,并针对市场需求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是医院进行静脉药液的专门配置场所,有效保证了患者的输液安全.然而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人员经常会遇到细胞毒性药物的配置,面临着极大的职业危害.因此,本文就细胞毒性药物的潜在危害进行介绍,再探讨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要点.  相似文献   

7.
应用改良版《焦虑自评量表》,对某医院调配细胞毒性药物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药护人员在正常职业防护条件下调配细胞毒性药物时存在焦虑状态,虽然经过专业的培训与职业防护,但是对细胞毒性药物的调配承受能力有限,健康心理状态下调配细胞毒性药物的工作量为23袋/0.5 h。建议合理完善职业引导与工作量化安排。  相似文献   

8.
纳米二氧化硅由于其独特的理化性质已广泛应用于药物载体、肿瘤治疗、分子成像等众多领域.对于纳米二氧化硅的安全效应已渐渐成为毒理学研究的热点,特别是对于纳米二氧化硅细胞毒性的研究.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毒性影响因素的研究将为制定人群暴露剂量提供依据.该文综合国内外现有文献,从纳米二氧化硅的理化性质、细胞暴露条件、靶细胞的差异、测试技术对细胞毒性的影响因素逐一进行了综述.通过控制纳米二氧化硅细胞毒性的影响因素,可以降低其毒性,对真正实现广泛应用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抗肿瘤药物大多为细胞毒剂,具有毒性、致突变性、致癌性、致畸性.抗肿瘤药物的选择性不高,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非常接近,无明显界限,在杀伤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同时,对正常组织和细胞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害.国内外研究证实,化疗药物的毒性不仅对患者产生毒副作用,对配药和执行化疗的医务人员的健康也造成威胁,因此对具有职业接触化疗药物的护士进行职业防护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毅 《医疗装备》2015,(16):17-18
高内涵筛选技术(HCS)是基于高效新药筛选需求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基于活细胞、多参数、低成本、高通量及高灵敏度优点,能够快速实现对化合物多种生物活性及毒性的早期快速检测,并且对药物毒理机制研究提供帮助,是药物细胞毒理学研究优秀的技术手段。目前,HCS已用于多种靶器官细胞毒性、遗传毒性、神经毒性等的检测以及毒理学分子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MTT法、CPE观察法用于药物细胞毒性实验的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和分析应用于检测药物细胞毒性的MTT法和CPE观察法。方法用MTT法和目测法分别检测麻黄、黄芩、病毒唑对Hela细胞的毒性,通过SPSS软件计算药物的TC50,用统计方法分析两种方法的差异。结果MTT法和CPE观察法得到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药物毒性实验中MTT法较目测法更为简单直观。  相似文献   

12.
罗勤 《家庭医学》2020,(5):58-59
正在人类与癌症的斗争中,药物治疗是一个很重要的措施。有效的抗癌药物治疗可以帮助患者获得更长的生存时间。本文特为大家解读抗癌药新知识。抗癌药有哪些种类目前全球各国已批准上市的抗癌药物有130~150种。用这些药物配制成的各种抗癌药物制剂有1 300~1 500种。按药物来源和作用机制分类,抗癌药可分为两大类,即传统细胞毒性抗癌药和非细胞毒性抗癌药。1.传统细胞毒性抗癌药。即我们  相似文献   

13.
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主要是胰岛素抗性和胰岛B细胞功能受损,而后者是T2DM发病的中心环节.造成胰岛B细胞功能受损的病理机制,主要是脂毒性和糖毒性.具有保护和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药物主要有磺脲类药物、K -ATP通道开放剂、胰升糖素样肽-1(GLP-1)及其衍生物、胰岛素增敏剂等;中药主要包括开郁清胃、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类.  相似文献   

14.
牙膏浸出物细胞毒性及其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在研究不同类型牙膏对体外培养的口腔粘膜细胞的毒性作用的基础上,建立牙膏、漱口液及经口药物对口腔粘膜细胞毒性检测方法。方法 取兔舌,体外培养口腔粘膜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牙膏浸出液OD值,并通过计算细胞相对增殖率(RGR)进行相关分析评价。结果 除中草药牙膏外,氟钙、亮白、防蛀等药物牙膏的细胞毒性相对较高。另外,保健牙膏均存在使细胞相对增殖率增高的浓度区域。结论 该口腔粘膜细胞毒性检测方法可用于牙膏等口腔卫生用品的安全性检测。  相似文献   

15.
中药毒性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毒性泛指药物的偏性,狭义的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产生危害的性质.在我国古代中草药书籍当中,介绍药物时,先要表明其毒性,经过对中药毒性的深层次研究,在现代药学中,中药毒性理论获得了广泛应用,是现代中药学的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16.
耳聋影响语言发育,也影响智力、心理和精神神经方面发育.造成听力残疾的主要原因是不正确使用各种耳毒性药物.我院自1996年以来应用山茛菪碱与细胞色素C治疗耳毒性药物致聋144例,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该文的目的在于深入研究镍离子的细胞毒性,为含镍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提供基础数据.该文选取小鼠结缔组织细胞(L929)、小鼠胚胎心肌细胞(H9c2(2-1))、人胚肾细胞(293[HEK-293])、人成骨细胞(hFOB1.19)、人肝永生化细胞(THLE-3)、人T淋巴瘤细胞(H9)、人外周血B淋巴细胞(IM-9)等七种细胞,按医疗器械细胞毒性试验推荐的MTT法检测,对不同镍离子浓度下细胞毒性进行研究.得出每种细胞在不同镍子浓度下的细胞增殖率,并对细胞毒性进行分级,同时计算每种细胞的IC50值.结果表明不同细胞对镍离子的敏感度不同,H9细胞对镍离子最敏感,而L929细胞对镍离子的毒性最耐受.当镍离子浓度不大于1.25 mg/L时,所有细胞的细胞毒性均不大于1级,可认为此浓度以下为所选七种细胞的细胞毒性安全区.若以L929细胞作为医疗器械细胞毒性评判依据,镍离子浓度在5 mg/L以下时无细胞毒性.本研究结果为初步判断含镍医疗器械中镍离子溶出是否引起细胞毒性及全身毒性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医院废弃物均有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可能,特别是医疗废弃物,若不能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进行管理,将对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我院非常重视此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就我院医疗废弃物管理的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周丽华  王婷 《药物与人》2014,(12):35-36
本文回顾了微囊藻毒素-LR细胞毒性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介绍了微囊藻毒素-LR通过抑制PP2A 活性调节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毒性机制,简述了其与DNA 损伤、细胞骨架破坏的关系,印证了微囊藻毒素-LR的强细胞毒性.开展微囊藻毒素-LR毒性的研究对人类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传统Ⅰ期临床试验用毒性指导剂量爬坡,试验目标是确定最大耐受剂量(maximum tolerable dose,MTD),通常需假定药物毒性和有效性随剂量单调增加。这适用于传统的细胞毒性药物,通常细胞毒性药物的毒性和有效性都随剂量递增,毒性越高,有效性也越高,故可以只用毒性结局来指导早期剂量探索。近年来新型生物制剂和免疫制剂的研发已成为新药研发的重点,不同于细胞毒性类药物,这类药物的毒性和有效性通常并不满足随剂量单调性的要求。例如,在某些药物中会出现药物的毒性和有效性可能随剂量先递增后平稳或先递增后递减,且通常毒性和有效性的变化趋势不一定相同,因此,不能只用毒性来指导剂量爬坡。为此,针对这类药物,近年来已发展了一些新的临床试验设计方法,Yan[1]讨论了I-II期试验设计框架,此类试验设计目标是确定最优生物剂量(optimal biological dose,OBD)。在试验设计中,同时考虑患者的毒性和有效性结局,充分利用毒性和有效性信息进行试验设计。EffTox[2]是一种典型的I-II期试验设计方法,在试验设计中同时纳入毒性和有效性指标。通常,作为一个好的试验设计,我们希望增加有效性,降低毒性,然而实际中往往有效性的增加是以毒性的增加为代价的,这就需要考虑二者之间的风险-利益权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