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BNP)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预测作用。方法 106例ACS患者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43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组39例,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组24例;所有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狭窄评分,与非冠状动脉狭窄组24例(对照组)对比,监测血浆BNP浓度,比较各组BNP水平。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BNP水平明显高于其他2组、UAP组BNP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1);随着冠状动脉造影评分的增加,BNP水平逐渐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BNP水平可预测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血浆脑钠肽水平,研究血浆脑钠肽水平与造影证实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入住本院的81例冠心病患者入选本研究。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2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28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31例。81例患者入院后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同时选取非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造影提示无任何1支病变超过50%)20例作对照组。根据造影结果将冠状动脉狭窄组分为一支病变组21例,2支病变31例,3支病变组29例。冠状动脉造影时经造影导管于主动脉根部采集血标本,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血浆脑钠肽水平,比较冠心病各组与对照组的BNP水平,并对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BNP水平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AMI组平均血浆脑利钠肽明显高于UA组、SA组和对照组(P<0.05),UA组平均BNP明显高于SA组和对照组(P<0.05),SA组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主动脉根部的血浆脑利钠肽水平在1支病变、2支病变、3支病变分别为(78±32)pg/ml,(155±83)pg/ml,(381±119)pg/ml。提示血浆BNP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而加重。结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重,BNP水平越高。血浆BNP水平可用于冠心病患者危险程度的评估。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浆脑钠肽(BNP)的相关性.方法 12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老年冠心病,按临床类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6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0例.按照不同病变血管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3支病变组.按照病变血管狭窄程度分为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完全闭塞组.选择26例冠脉造影检查正常者为对照组.检测入院时血清hs-CRP及BNP浓度.结果 AMI、UAP、SAP组血浆hs-CRP及BNP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AMI组hs-CRP及BNP浓度明显高于UAP组(P<0.01),UAP组明显高于SAP组(P<0.01).三支病变组hs-CRP及BNP浓度显著高于双支、单支病变组(P<0.01),双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P<0.01).完全闭塞组hs-CRP及BNP浓度显著高于中度、高度狭窄组(P<0.01),高度狭窄组高于中度狭窄组(P<0.01).结论 hs-CRP、BNP对老年冠心病的诊断及病变程度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冠脉介入治疗前后血浆中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探讨血浆BNP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不同类型的关系,并探讨BNP水平能否作为冠脉介入治疗的疗效指标。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ACS的患者120例,按其类型分为3组,其中STEMI组66例,NSTE-MI组30例,UAP组24例,对照组30例。对120例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测定手术前后血浆BNP水平。对照组测定冠状动脉造影前后血浆BNP水平。结果 STEMI组及NSTEMI组BNP水平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5),其中STEMI组高于NSTEMI组(P<0.05),UAP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120例ACS患者在经皮冠脉介入术后36hBNP均明显下降,正常对照组经皮冠脉介入术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不同临床类型ACS患者的血浆BNP浓度存在差异,其水平高低与ACS严重程度相关;ACS患者冠脉介入治疗后血浆BNP含量明显降低,可作为疗效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血浆脑钠肽变化(BNP)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血管病变的相关程度进行分析。方法将49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分为A、B、C组,A组为不稳定心绞痛,B组为ST抬高心肌梗死,C组为非ST抬高心肌梗死组;另外选取18例健康体检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患者进行血浆BNP检测与冠状动脉造影分析。结果 A、B、C三组的BNP水平按A、C、B组明显递增,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每两组间比较均P<0.01。结论血浆BNP可作为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病情的一个参考依据,血浆BNP水平和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B型尿钠肽(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的关系.方法 入选309例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特需医疗科住院的ACS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43例.选取同期因胸闷等症状就诊但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7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方法测定血浆BNP水平,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按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132例)、双支病变(115例)、三支病变组(62例);根据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分值不同分为Gensini评分<20分组(68例),Gensini评分20~ 40分组(128例),Gensini评分>40分组(1 13例).对于ACS患者血浆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ACS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20.0(54.6,226.7) ng/L比18.0(14.0,28.6) ng/L] (P<0.0l).血浆BNP水平在冠状动脉病变3支病变组明显高于双支病变组及单支病变组[(269±197) ng/L比(159 ±88)、(82 ±54) ng/L](均P<0.01);在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评分>40分组明显高于20 ~ 40分组及<20分组[(214±126)ng/L比(122 ±80)、(88±56) ng/L](均P<0.01).血浆BNP水平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534,P<0.01).结论 血浆BNP水平与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脑钠尿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该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30例,根据不同的临床类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6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76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9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情况分为单支病变组121例,双支病变组72例和多支病变组37例。另外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不同分型和不同病变支数患者血浆BNP、hs-CRP和Hcy,分析BNP、hs-CRP和Hcy与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AMI组,UAP组和SAP组患者血浆BNP、hs-CRP和Hcy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AP组、UAP组、AMI组患者血浆BNP、hs-CRP和Hcy水平依次升高,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病变支数不同患者血浆BNP、hs-CRP和Hcy水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支组患者血浆BNP、hs-CRP和Hcy水平均高于双支组,双支组血浆BNP、hs-CRP和Hcy水平均高于单支组(P<0.05)。血浆BNP、hs-CRP和Hcy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29(P<0.05)、0.739(P<0.05)和0.700(P<0.05)。结论 血浆BNP、hs-CRP和Hcy在血浆中的浓度均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显著正相关,对冠心病的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高潮  罗春苗 《安徽医药》2012,(9):1295-1296
目的观察冠心病(CHD)患者血浆Apelin-12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依据冠脉造影(CAG)检查结果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59例,冠脉造影结果排除冠心病患者为正常对照组35例。用放免法测定血浆Apelin-12和hs-CRP水平,分析其与冠脉病变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患者血浆Apelin-12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Apelin-12水平和冠脉病变Gensini评分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r=-0.342,P<0.05)。结论血清Apelin-12水平和冠脉病变狭窄程度有关,提示Apelin可能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研究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与血浆脑纳尿肽(BNP)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8年2月至2009年2月在我院心内科就诊行冠状动脉造影已确诊为冠心病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择同时期36例非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术前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2mL肘静脉血送检,用免疫放射的方法测定血浆BNP数值。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平均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三支病变组患者的平均BNP水平显著高于两支和单只病变组(P<0.05)。结论 BNP可以作为血浆标志物来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raction,AMI)是指由于冠状动脉急性狭窄或闭塞,所产生的心悸严重缺血或坏死。其主要病理生理机制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由于某些机械原因(如高血压或冠脉痉挛等)诱发了斑块破裂和继发血栓形成,产生了冠脉急性狭窄或闭塞[1]。AMI起病急而凶险,病死率高,大面积心肌梗死引起泵衰竭,包括心源性休克及左心功能衰竭,下壁心肌梗死病变大多数为右冠状动脉病变,右冠状动脉大多累计右室,很多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出现休克,按心源性休克处理后,有一部分患者治疗效果差,而给予补液,补充血容量后,患者会很快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GRACE评分、血浆BNP与冠状动脉病变特性的关系。方法对2008年9月~2011年11月在本院心内科住院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10例,根据其GRACE评分分值分为低危组(n=42)和高危组(n=68),对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以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并测定其血浆BNP浓度,比较二组间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和血浆BNP的差异。结果低危组与高危组在年龄、肾功能、血糖、血脂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危组的血浆BNP浓度明显高于低位组(P0.05),GRACE积分高危组其冠状动脉病变常以双支或多支病变为主,且C型病变多见。结论 GRACE评分联合BNP对判定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过高峰  宋磊 《安徽医药》2013,34(3):302-304
目的评价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经急诊PCI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病变情况的临床意义。方法自2012年2~3月连续入住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冠心病监护病房(CCU)的经急诊PCI术后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9例,入院后1 d测定其hs-CRP和NT-proBNP水平,并记录患者病变支数、心肌酶学和心肌损伤标志物、心功能指标,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成3组,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组45例,二支病变组23例,单支病变组21例,分析不同冠脉病变组血浆hs-CRP、NT-proBNP浓度水平有无差异。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各组血浆hs-CRP、NT-proBNP水平差别明显,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组>二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hs-CRP、NT-proBNP浓度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3.
李世华  吴一峰  李金枝 《河北医药》2012,34(13):1951-1952
目的 探讨血浆脑利钠肽(BN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心功能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经溶栓治疗后5~7 d实施PCI的AMI患者89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分为单支病变组(23例),双支病变组(35例)和多支病变组(31例).观察PCI术后第5天、第10天3组血浆BNP浓度,和术后14 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变化.结果 PCI术前3组BNP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5天及第10天BNP浓度与术前相比各组均降低(P<0.05);PCI术后BNP下降幅度与患者冠脉病变支数之间存在相关性(r=0.443,P<0.05).PCI术后14 d与术前比较,3组LVEDVI、LVESVI、LVEF虽有一些变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溶栓后择期PCI术后血浆BNP浓度变化对评估AMI患者心功能近期疗效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冠状动脉(冠脉)重度狭窄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630例冠脉重度狭窄、甲状腺功能指标正常的ACS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254例)和不稳定心绞痛组(376例)。收集并比较两组相关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和甲状腺功能指标,分析临床相关指标与ACS冠脉重度狭窄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CS冠脉重度狭窄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因素。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高脂血症患者比例以及TC、LDL-C、FBG、CRP和FT4水平高于不稳定心绞痛组,TSH水平低于不稳定心绞痛组(P<0.05或P<0.01)。高水平LDL-C、CRP、FT4是甲状腺功能正常的ACS冠脉重度狭窄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高水平TSH是其保护性因素(P<0.01)。结论 对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的ACS冠脉重度狭窄患者,高水平LDL-C、CRP、FT4患者更容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而高水平TSH是其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5.
贾文侠  郭川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6):206-208
血浆脑钠肽(BNP)水平是反映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的生化指标,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严重程度相关,CHF的加重而升高,已经作为诊断左室功能不全的一种特异性手段,广泛应用于临床实际工作中。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还发现高血浆脑钠肽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血管狭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关系,通过对脑钠肽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及冠状动脉病变血管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研究,认为脑钠肽水平可作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预测因子,准确、及时判断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从而达到准确治疗冠心病、提高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医疗费用和社会负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BNP、hs-CRP和Hcy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30例,根据不同的临床类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table angina pectoris, SAP)6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76例(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UAP)、急性心肌梗死组(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9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情况分为单支病变组121例,双支病变组72例和多支病变组37例。另外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不同分型和不同病变支数患者血浆BNP、hs-CRP和Hcy,分析BNP、hs-CRP和Hcy与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AMI组,UAP组和SAP组患者血浆BNP、hs-CRP和Hcy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AP组、UAP组、AMI组患者血浆BNP、hs-CRP和Hcy水平依次升高,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病变支数不同患者血浆BNP、hs-CRP和Hcy水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支组患者血浆BNP、hs-CRP和Hcy水平均高于双支组,双支组血浆BNP、hs-CRP和Hcy水平均高于单支组(P<0.05)。血浆BNP、hs-CRP和Hcy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29(P<0.05)、0.739(P<0.05)和0.700(P<0.05)。结论 血浆BNP、hs-CRP和Hcy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协同的作用,三者在血浆中的浓度均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显著正相关,对冠心病的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发心室颤动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6例明确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且在急性期出现心室颤动和接受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①临床特点:男55例(83.3%),女11例(16.7%),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心电图特征:66例患者中,41例(62.1%)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其中30例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占73.2%;25例(37.9%)为下壁、正后壁心肌梗死,其中合并右心室梗死18例,占72.0%.③冠状动脉造影特征:41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中,2例患者梗死相关动脉为左主干病变;余39例均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罪犯病变在近段者28例,中段者9例,远段者2例,其中37例闭塞或中重度狭窄,轻度狭窄者2例.25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中,7例(28.0%)患者梗死相关动脉为左冠状动脉回旋支,其中罪犯病变在近段者1例,中段者5例,远段者1例;18例(72.0%)患者梗死相关动脉为右冠状动脉,罪犯病变在近段者10例,中段者8例,均为重度狭窄或闭塞.66例患者中,多支病变46例(69.7%),其中三支病变25例(37.9%).结论 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性期合并心室颤动患者,以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最为常见,下壁心肌梗死则常合并右心室梗死,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作为梗死相关动脉最为常见,罪犯病变以近、中段重度狭窄或闭塞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右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在不同狭窄程度时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1998年1月至2004年4月住院期间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右冠状动脉单支病变且资料完整的病例7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临床特点分为心肌梗死组36例和心绞痛组40例,分别比较两组在不同狭窄程度时的临床特点。结果①同心绞痛组比较,心肌梗死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低,糖尿病所占比例高,FBG和CK峰值高,重度狭窄和完全闭塞患者所占比例高(P〈0.05)。心肌梗死组低血压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于心绞痛组(P〈0.05),房室传导阻滞在心肌梗死组中发生率高于心绞痛组(P〈0.05)。②心肌梗死组:完全闭塞组较轻中度狭窄组易形成侧支循环(P〈0.05)。完全闭塞组较狭窄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高(P〈0.05)。③心绞痛组:轻度狭窄组较非轻度狭窄组男性和有吸烟史患者所占比例低(P〈0.05)。完全闭塞组较狭窄组易形成侧支循环(P〈0.05)。重度狭窄组较轻中度狭窄组易发生心力衰竭(P〈0.05)。结论①右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在不同狭窄程度时的临床特点存在差别。②右冠状动脉病变完全闭塞患者更易形成侧支循环。  相似文献   

19.
李晶晶  陆江辉 《淮海医药》2004,22(6):469-470
目的 研究血尿酸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 6 1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 (诊断 )为冠心病患者分为多支病变 (3支及以上、冠脉狭窄≥ 5 0 % )组和单支、两支病变 (任何 1支或 2支冠脉直径狭窄≥ 5 0 % )组 ,以尿酸酶法检测其血尿酸值及其它生物化学指标 ,分析血尿酸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两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组血清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单支、两支病变组 (P<0 .0 1 ) ,血清尿酸水平和冠脉病变支数呈显著相关性。结论 血清尿酸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显著相关 ,血尿酸升高将可能加重冠状动脉病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非Q波心肌梗死 (NQMI)与Q波心肌梗死 (QMI)的冠状动脉特点 ,探讨其病变情况与NQMI关系。方法 对 46例NQMI患者组和 10 8例QMI患者组的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QMI组的完全闭塞率 (4 5 7% )明显高于NQMI组 (2 3 9% ) ,而侧枝循环比率QMI组 (2 5 % )明显低于NQMI组 (81 8% ) ,NQMI组单支病变 (2 1.7% )明显低于Qm2(4 8.1% ) ,3支病变 (4 3 .5 % )明显高于Qm2 (18.5 % ) ,NQMI组≥ 90 %的狭窄率 (5 4 3 % )明显高于QMI(2 5 7% )。结论 分析发现NQMI组病变较QMI组重。远期预后更差 ,多适合急性期冠脉介入的治疗 (PC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