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新鲜冰冻血浆的凝血因子Ⅷ水平进行检测,挑选出适合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血浆,从而提高冷沉淀凝血因子的合格率。方法随机选取本中心采集6 h内无偿献血者的血液,四种血型的血液各10份,其中男女各半,对制备的新鲜冰冻血浆进行检测,然后提取冷沉淀凝血因子后,对冷沉淀凝血因子的凝血因子Ⅷ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制备的冷沉淀凝血因子,合格率为72.5%。进行制备前检验,要求新鲜冰冻血浆Ⅷ因子水平55%以上的血浆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则冷沉淀凝血因子合格率达到89.7%;要求新鲜冰冻血浆Ⅷ因子水平70%以上的血浆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则冷沉淀凝血因子合格率达到95.2%。结论通过对新鲜冰冻血浆Ⅷ因子水平的检测,只选取Ⅷ因子水平高的血浆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可以大大提高冷沉淀凝血因子的合格率,保障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付竹筠 《现代保健》2012,(30):85-86
目的:通过对虹吸法与离心法制备的冷沉淀的质量分析,选择合适的方法制备冷沉淀。方法:随机取24袋新鲜冰冻血浆,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袋,分别用虹吸法和离心法制备冷沉淀,测定冷沉淀中凝血因子Ⅷ和纤维蛋白原的含量。结果:虹吸法与离心法制备的冷沉淀,其凝血因子Ⅷ的含量分别为(120±11)IU/袋(,90±9)IU/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分别为(165±12)mg/袋,(168±10)mg/袋,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虹吸法制备冷沉淀简便、快捷,凝血因子Ⅷ含量高,优于离心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血采集后在不同时间段分离的冰冻血浆所制备的冷沉淀中凝血因子Ⅷ(FⅧ)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差异。方法随机抽取全血采集后不同时间段分离的新鲜冰冻血浆所制备的冷沉淀各50份进行检测,比较其中FⅧ和FIB含量差异。结果全血采集后﹤8h和8~10h制备的冷沉淀,凝血因子Ⅷ(FⅧ)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符合2012年制定的《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中规定的相关标准;采集后10~12h、12h~14h、14h~18h分离血浆制备的冷沉淀中,FIB含量虽符合《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但随着分离时间的延长,含量明显下降,和﹤8h分离冰冻血浆制备冷沉淀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Ⅷ含量在分离时间﹥10h分离的冰冻血浆制备的冷沉淀中明显偏低,含量已不符合《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中的相关标准。结论新鲜血液采集后超过10h分离的血浆,其冷沉淀中FⅧ明显偏低,质量已不符合相关要求规定,为保证血液制品质量,应选择在血液采集后10h内分离的冰冻血浆制备冷沉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控制影响冷沉淀质量的关键环节,提高冷沉淀的质量。方法:筛选从采集到制备间隔时间短、FⅧ损失少的全血制备的血浆留做冷沉淀原料浆。保持良好的冷链系统,尽快低温分离成分血,控制好设备和环境温度,把握好制备的最佳时间等环节。结果:2010年2-5月份冷沉淀质量控制结果显示,有25%不合格,不合格原因均为FⅧ因子含量达不到80IU。通过对上述各个环节的不断改进和控制,2010年6-9月份冷沉淀质量控制抽检全部合格。结论:冷沉淀制备的质量控制涉及到全血的采集、储存和运输、分离以及新鲜冰冻血浆的融化、分离、入库等诸多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失控,都会影响到冷沉淀的最终质量。因此,要求心中有关部门加强沟通、紧密协作。质量控制的关键是减少冷沉淀中的不稳定成分FⅧ因子的损失,而FⅧ因子的活性随温度的升高破坏很大,所以控制的核心内容是保持血液的冷链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血液/血制品在常温下的时间。要保证各个环节的的严格受控,制备优质的冷沉淀,除了配备必要的设备外,还要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效率意识,提高专业技能,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5.
冷沉淀是一种特殊的成份血液制品,含有第Ⅷ、XIII因子、纤维蛋白原、纤维结合蛋白、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主要用于血友病及凝血因子减少的出血性疾病。冷沉淀是由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分离,再次提取而制备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方式所制备冷沉淀的各项指标,探讨适合的制备方法。方法:抽取Ⅷ因子含量和纤维蛋白原含量符合要求的新鲜冰冻血浆90袋,以三种不同方式进行制备,检测其Ⅷ因子含量和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虹吸法合格率83.6%,离心法93.3%,制备仪100%。结论: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备仪具有温度控制精准、称重温度、虹吸结束后能自动截流等特点,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恒温摇摆式水浴箱制备冷沉淀的优势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取24袋新鲜冰冻血浆(200±20)mL,随机分为第1组和第2组,每组12袋,分别用恒温摇摆式回收率。结果第1组冷沉淀FⅧ的回收率为(47.63±4.06)%,第2组冷沉淀FⅧ的回收率为(64.17±5.96)%,前者平均用时2.5h,而后者平均用时仅为1.0h。结论使用恒温摇摆式水浴箱(CT-4T.6C型)制备冷沉淀其优势在于能够有效控制虹吸法制备冷沉淀的关键控制点,即精确控制水浴温度和融化速度。  相似文献   

8.
制备冷沉淀的两种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比较4℃冰箱融化离心法和改良水浴融化虹吸法制备冷沉淀的质量分析,选择合适的制备冷沉淀方法。方法取100袋新鲜冰冻血浆,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袋分别采用4℃冰箱融化离心法和改良水浴融化虹吸法制备冷沉淀,用血凝分析仪对两种方法制备的Ⅷ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含量进行检测,电子秤称量血袋重量并计算容量,计算三者的合格率。结果4℃冰箱融化离心法和改良水浴融化虹吸法制备的冷沉淀Ⅷ因子含量(IU/袋)分别为(71.45±29.65)、(102.52±35.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合格率分别为64.0%、9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纤维蛋白原含量(mg/袋)分别为(155.67±36.35)、(168.74±43.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格率均为100%。容量(ml/袋)分别为(40.52±5.82)、(25.26±4.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合格率分别为70.0%、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改良水浴融化虹吸法所需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制备时间短,并且制备的冷沉淀容量少,获得的Ⅷ因子含量和合格率明显优于4℃冰箱融化离心法,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冷沉淀是由新鲜冰冻血浆制备的成分血,是新鲜冰冻血浆(FFP)在4℃下融化后残留的白色冷沉淀物。根据冷沉淀在4℃不融化的特性,采用改良快速融化离心法和水浴虹吸法制备冷沉淀。此两种方法简易,在水温和时间上可控性强,可为临床治疗肿瘤患者因放疗引起的口腔溃疡提供质量可靠、便利有效的冷沉淀制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病毒灭活血浆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质量情况。方法选择市中心血站抽取的新鲜血浆50袋,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进行病毒灭活血浆,对照组进行新鲜冰冻血浆,然后测定相关的指标。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的纤维蛋白原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的PT、TT和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的APTT和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另外,实验组的G和A/G和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的TP、ALB和对照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研究表明,病毒灭活技术对血液中的有效成分会产生一定的损伤,除了凝血因子Ⅷ和Ⅸ以外,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11.
李燕红  王敏  夏晓 《中国校医》2020,34(5):372-374
目的 探讨冷沉淀制备时间对新鲜冰冻血浆凝血因子及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4月期间制备的新鲜冰冻血浆160份,根据采集后制备成新鲜冰冻血浆时间分为4组,分别为6 h组、8 h组、12 h组和18 h组,每组各40份。将4组新鲜冰冻血浆制备成冷沉淀,对比FVIII、Fg含量和冷沉淀中凝血因子质量。结果 随制备时间延长,FVIII含量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段制备的冷沉淀中Fg含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 h组合格率为97.50%高于8 h组87.50%、12 h组75.00%和18 h组5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6 h组、8 h组和12 h组均达到标准,18 h组未达到标准。结论 新鲜冰冻血浆的制备时间对冷沉淀中的凝血因子影响较大,对纤维蛋白原影响无明显影响,并且全血制备新鲜冰冻血浆的最佳时间在6~8 h,最长不能超过12 h。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Reduced levels of protein S (PS) and alpha(2)-antiplasmin alpha(2)-AP) in solvent/detergent virus-inactivated plasma (S/D-VIP) might induce an imbalance of plasma coagulation factors and inhibitors in patients transfused. We investigated 40 patients (23 fresh frozen plasma (FFP), 17 S/D-VIP, random distribution by a list calculated by statisticians) who suffered from dilution coagulopathy, liver disease,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 polytrauma or were connected to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Study Design and Methods: The following markers of activated coagulation (MAC) were measured: Prothrombin fragment F1+2 (F1+2), fibrin monomers (FM), D-dimers (DD), thrombin-antithrombin (TAT) and plasmin-antiplasmin (PAP) complexes as well as 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 (FgDP), and additionally antithrombin III (antithrombin), protein C (PC), PS and alpha(2)-AP. Blood was taken only just before and 1 h after the first plasma replacement (2 units). No additional blood products were transfused before the second blood withdrawal. Pre- and posttransfusion (pre/post) values of all parameters measured were compared within the same group and between both groups.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the data was done by Wilcoxon's paired test for data in the same plasma group and by the test of Mann and Whitney for data comparison between both plasma groups. Results: Average pretransfusion values of all inhibitors for both plasma groups were in the same range and increased after transfusion, except for PS in both groups. Whereas the pre/post values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in the FFP group, antithrombin (p = 0.02), PC (p = 0.0005), and alpha(2)-AP (p = 0.02) showe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increase in the S/D-VIP group. Considering the pre/post differences between both plasma group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The same was true for MAC measured pre- and posttransfusion. Conclusion: Data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both plasma groups, indicating that S/D-VIP plasma behaves as FFP under the study conditions employed. Copyright 2000 S. Karger GmbH, Freiburg  相似文献   

13.
王奔放  王民强  周剑波 《职业与健康》2012,28(22):2837-2838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检测的意义。方法将82例糖尿病患者分为2组,糖尿病无血管并发症组40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组42例,入院时采集静脉血,进行vWF、D-D、AT-Ⅲ的检测;并设40例正常对照。结果糖尿病无血管并发症组患者血浆中vWF、D-D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组患者血浆中vWF、D-D较糖尿病无血管并发症组及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糖尿病无血管并发症组患者血浆中AT-Ⅲ活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组患者血浆中AT-Ⅲ活性较糖尿病无血管并发症组及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T-Ⅲ、D-D、vWF的异常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监测这几项指标对预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并探讨成分输血在抢救异位妊娠出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时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异位妊娠合并DIC产妇6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1例;对照组病人依需求输注红细胞悬液和血浆,治疗组病人采用成分输血,在输注红细胞悬液和血浆的基础上加用冷沉淀以及冷冻血小板。比较两组产妇输血后血色素(HGB)、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纤维蛋白原(FGB)有无差别。结果抢救成功后,治疗组产妇HGB、HCT和TT检验指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在PLT、PT、APTT和FGB等方面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成分输血适用于异位妊娠大出血,尤其对改善大出血引起的DIC及相应并发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亚甲蓝光化学法病原灭活对血浆凝血因子的影响。方法随机分批抽取新鲜冰冻血浆(FFP)和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血浆(MBPPS)各200ml×20袋,37℃水浴融化,无菌操作取样2ml,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和凝血因子FⅡ:C、FⅤ:C、FⅧ:C、FⅨ:C水平。结果 FFP与MBPPS凝血因子水平比较,TT、FⅡ:C的活性变化不显著(均P﹥0.05),PT、APTT、Fbg、FⅤ:C、FⅧ:C、FⅨ:C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仍有较高的生物活性。结论新鲜血浆经亚甲蓝光化学法病原灭活后,凝血因子水平均有一定程度影响,但仍能满足临床输注血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罗乾元  向红玉 《现代保健》2010,(23):152-153
目的 在不破坏新鲜冰冻血浆质量的前提下,另寻一简便、易操作的方法检验血浆质量.方法 利用密度乘以体积得出重量原理,随机抽取一部分冰冻血浆样品,用天平对抽样的样本进行称重,结果和标准重量区间进行比对,重量处于规定值范围内则容量为合格,反之容量为不合格.结果 抽样样本发现了不合格血浆,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结论 根据新鲜冰冻血浆重量和容量的比例关系,可迅速筛选出不合格的新鲜冰冻血浆,设备要求简单,操作容易,耗时短,对血浆制品不具有损坏性,适宜各临床输血部门对购入的冰冻血浆入库时的质量初筛,可作一新的质量控制手段向医疗机构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冻融胚胎移植周期的成功因素,以期提高成功率。[方法]对146例共236个冻融胚胎,在自然周期排卵后3~5 d,或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周期BBT上升3~5 d时移植胚胎。比较妊娠周期与非妊娠周期的平均年龄、不孕年限、排卵日子宫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移植优质胚胎数、排卵后3 d血清E2和P及P/E2值、移植方法以及ET管有无带血。分析胚胎解冻后卵裂球损失的数量及LUFS周期对妊娠的影响。[结果]胚胎质量、ET管血染及移植方法对妊娠结局有显著影响。[结论]在冻融胚胎移植周期,胚胎质量对妊娠的成功率起主要作用。解冻后卵裂球完好的优质胚胎有较好的妊娠结局。使用较软的移植管有助于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提高不同血细胞分析仪红细胞、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方法]以校准合格的Beckman Culter GEN-S2血细胞分析仪为参考仪器,利用参考仪器测定红细胞、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结果分别在一定范围的新鲜全血为校准质控全血,对Abbott Cell Dyn 3700SL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校准,比较两台仪器测定患者样本的结果。[结果]使用红细胞数为3.53×1012/L、3.97×1012/L、4.98×1012/L、5.38×1012/L,血红蛋白浓度为120.7g/L、129.4g/L、139.0g/L,红细胞压积为0.37、0.40、0.43的校准质控全血,分别对CD3700SL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校准,两台仪器检测患者样本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参考仪器测定红细胞数为3.5~5.38×1012/L、血红蛋白浓度为120.7~139.0g/L、红细胞压积为0.37~0.43的新鲜校准质控全血,对其他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校准,可以明显提高不同血细胞检测系统红细胞、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相似文献   

19.
深圳市主要食品中铝的污染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立新  杨梅  黄慧萍  丘汾  林怿昊 《职业与健康》2012,28(11):1352-1353
目的了解深圳市主要食品中铝的污染状况,为评估深圳市食品中铝的膳食暴露状况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2009—2011年随机抽取763份主要食品样品,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铝含量。结果面点类食品的铝含量为106.6 mg/kg,路边摊档的面点合格率为22.8%,其他食品中茶叶和螺中的铝含量较高。结论铝在各类食品中均有检出,开展铝的膳食暴露评估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0.
张玉红  单泓 《职业与健康》2009,25(16):1783-1784
目的探讨冰冻血小板的制备及在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输注对象为血小板减少或功能不良引起出血或有严重出血倾向的患者。观察指标:①输注前后2h出血时间;②输注前后1h患者血小板计数;③根据前后两者结果判断输注冰冻血小板是否有效。结果出血时间:输前,(94-3)min;输后,(44-2)min;输血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输后1h比输前血小板升高(6—50)×10^9/L。结论输注冰冻血小板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因血小板减少或功能不良导致的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