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对比分析无创调节式夹板托支架与塑性铅丝纸质夹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对局部解剖结构及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科收治4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塑性铅丝纸质夹板治疗组、无创调节式夹板托支架治疗组,每组各20例,在闭合手法整复的基础上分别采用塑性铝丝纸质夹板、无创调节式夹板托支架固定.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骨折均愈合,无并发症;经统计学分析,2组在恢复桡骨远端解剖结构及维持掌倾角、尺偏角方面无差异(P>0.05),但无创调节式夹板托支架组在桡骨高度维持及腕关节功能恢复方面优于塑性铅丝纸质夹板组(P<0.05).结论 无创调节式夹板托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能有效恢复并维持桡骨远端解剖结构,避免桡骨短缩畸形,腕关节功能恢复满意,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外固定支架与小夹板对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28例,随机分为两组,外固定支架组和小夹板组,每组测量尺偏角、掌倾角,桡骨的恢复情况,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研究发现,外固定支架组的掌倾角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小夹板组,尺偏角恢复程度好于小夹板组,另外,桡骨的缩短长度也是长于小夹板组.总体而言,外固定支架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小夹板组,对桡骨远端骨折的恢复具有临床意义.结论:外固定支架对桡骨远端骨折的恢复效果更好,同时它也有效抑制了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可塑形桡骨远端夹板与高分子石膏夹板外固定治疗Colles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Colles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取可塑形桡骨远端夹板治疗,对照组采取高分子石膏夹板外固定治疗,比较两组固定前(t1)、固定当天(t2)及拆除固定(t3)时测量桡骨长度、掌倾角及尺偏角,并于拆除固定6个月门诊复查时评价腕关节功能。结果:t1、t2时两组间桡骨长度、掌倾角及尺偏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时观察组桡骨长度、掌倾角及尺偏角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拆除固定6个月后,观察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为77.78%(35/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78%(2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高分子石膏夹板外固定相比,可塑形桡骨远端夹板固定治疗Colles骨折的效果更显著,可有效减少桡骨长度、掌倾角及尺偏角的丢失,更利于腕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闭合手法整复塑性铅丝纸质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我科收住的46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应用闭合手法整复塑性铅丝纸质夹板外固定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及骨折愈合后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情况,并按Dienst功能评估疗效。[结果]骨折均愈合,无骨筋膜室综合征、皮肤压疮、神经卡压等并发症;按Dienst功能评估标准评定疗效:优23例,良14例,可6例,差3例,优良率80.43%;整复前后比较,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明显恢复,整复后至骨愈合时桡骨高度有所丢失,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整复后与骨愈合时掌倾角、尺偏角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手法整复塑性铅丝纸质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能较好的恢复桡骨远端解剖结构;并能在骨折愈合过程中较好的维持掌倾角、尺偏角,而对桡骨高度的维持尚有欠缺。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桡骨远端C型骨折中桡骨高度恢复的重要性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关节骨科和创伤骨科2013年6月至2015年9月门诊及住院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1例,按照国际内固定研究协会(AO/ASIF)骨折分型C1型34例、C2型14例、C3型13例,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组(27例)、外固定支架组(18例)、钢板螺钉内固定组(16例),比较各组治疗后的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及Gartland-Werley评分(G-W评分).结果 58例患者获得随访.3组桡骨高度、尺偏角及G-W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掌倾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固定支架组、钢板螺钉内固定组桡骨高度及尺偏角与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固定支架组与钢板螺钉内固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法复位夹板固定组G-W评分与外固定支架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螺钉内固定组与手法复位夹板固定组及外固定支架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桡骨高度的恢复可以较好地恢复尺偏角和改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6.
韦显高  朱永娟  张曾  高莉鹏  赵阳 《医学文选》2013,(6):752-752,757
Colles骨折(桡骨远端骨折)多见于中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跌倒时如呈背伸位,手掌着地,骨折多发生在距关节面约3 cm处横断,常造成掌倾角及尺偏角的改变,保证掌倾角及尺偏角的最大恢复解剖角度对恢复腕关节的功能起着重要作用.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2年4月对94例Colles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与切开复位治疗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68例患者,其中闭合复位小夹板或石膏固定治疗40例,切开复位铜板螺钉固定治疗28例.通过桡骨远端的解剖复位程度(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长度)、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系统、腕关节主动活动范围及手的握捏力等指标来评价两组腕关节功能.[结果]两组解剖复位程度X线评估结果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长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0.05),手术组优于手法复位组,而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腕关节主动活动范围及手的握捏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不一定要解剖复位,可予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从而避免手术的风险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闫小龙 《当代医学》2016,(28):89-90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分别采用掌侧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和外固定支架治疗;比较2组患者Cooney腕关节评分优良率,随访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高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B组患者Cooney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A组(P<0.05);B组患者随访尺偏角、掌倾角及桡骨高度均显著高于A组(P<0.05);同时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能够显著改善术后腕关节功能,提高关节活动度,且未诱发严重术后并发症出现,疗效优于锁定钢板内固定。  相似文献   

9.
辛胜利 《吉林医学》2010,31(12):1625-1625
目的:评价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实施效果。方法:采取骨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32例,传统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34例,比较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和骨折复位后的质量。结果:外固定支架的治疗有效率为93.75%,整复小夹板固定的治疗有效率为70.59%。两组治疗方法的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轴向缩短移位效果均有差异,外固定支架的治疗较优。结论: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好,并发性反应也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外固定支架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45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外固定支架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临床运用外固定支架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45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2d、4周、8周测量桡骨远端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短缩情况。结果:术后8周X线片影像学评价结果显示优33例,良7例,中5例,优良率为88.89%。术后12周腕部功能评定结果显示优35例,良6例,可4例,优良率为91.11%。结论:外固定支架能较好地恢复桡骨远端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短缩,有利于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小夹板和外固定支架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客观评价2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 收集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09-2010年90例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资料,运用Jakim评分系统对2种治疗方法进行腕关节功能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主观指标、客观指标和影像学评分.结果 主观指标评分、客观指标评分及放射学总的评分,小夹板组与外固定支架组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影像学指标中掌倾角丢失度数和桡骨短缩长度2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夹板和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效果相当,都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在掌倾角的恢复方面,小夹板组优于外固定支架组;维持桡骨长度方面支架组优于小夹板组.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5):66-68
目的分析三种固定方式在桡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12月景德镇市中医医院骨伤科门诊及住院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病例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72例,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24例。A组患者采用小夹板固定,B组患者采用石膏托固定,C组患者同时采用石膏托与小夹板,统计分析三组患者的掌倾角、尺偏角、VAS评分、Dienst评分、临床疗效。结果与保守复位前比较,三组患者保守复位后的掌倾角、尺偏角、Dienst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复位后与A组、B组患者比较,C组患者的掌倾角、尺偏角、Dienst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C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显著高于A组、B组(P0.05)。结论石膏托与小夹板联合固定方式在桡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中的疗效较小夹板固定、石膏托固定显著,更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掌倾角、尺偏角,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腕关节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高凯章  周立  何东阳  张立 《四川医学》2019,40(9):935-938
目的探讨折顶回旋手法整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技术治疗老年桡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7年1月至12月,对86例住院治疗的60岁以上老年桡远端骨折患者采用折顶回旋手法整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其中70例得到6个月至12个月随访,平均随访8. 1个月。结果分析评价得到随访的70例患者在6个月时X线片愈合情况及测量掌倾角、尺偏角、桡骨茎突高度。结果显示解剖复位33例,功能复位37例,均骨性愈合。多数患者掌倾角、尺偏角、桡骨茎突高度恢复较满意,部分病例存在桡骨轻度短缩。末次随访采用腕关节Dienst功能评分优21例,良39例,可10例,差0例,优良率85. 7%。结论折顶回旋手法整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复位满意,固定可靠,均达到功能愈合;疼痛不明显,功能活动满足日常生活所需,为老年患者所认可和接受,应为临床治疗选项之一。  相似文献   

14.
塑形夹板治疗尺桡骨双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塑形夹板治疗尺桡骨双骨折的作用机制。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从理论上探讨了传统夹板、塑形夹板和单纯掌背侧夹板3种固定方式固定治疗尺桡骨双骨折时,尺桡骨受力情况。结果发现:单纯掌背侧夹板和塑形夹板对尺桡骨产生的分骨作用力均大于传统夹板(P<0.01、P<0.05),单纯掌背侧夹板大于塑形夹板,但二者之间无统计学上的差异(P>0.1)。结论:塑形夹板通过对传统夹板的改良,不仅解决了夹板形状与前臂外形不符合问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分骨作用力, 有利于骨折的稳定。与其它2种夹板比较,能够减少功能锻炼时骨折断端再移位,从而为早期的功能锻炼提供了良好的力学环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固定方式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骨代谢及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0例桡骨远端骨折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外固定组予以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内固定组予以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关节功能及血清相关因子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及血清TXB2、6-Keto-PGF1α、CTX-Ⅰ、RANKL、OP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内固定组治疗后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均高于外固定组(P0.05),内固定组治疗后的TXB2、CTX-Ⅰ、RANKL水平高于外固定组,6-Keto-PGF1α、OPG水平低于外固定组(P0.05)。结论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及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在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面各有优劣,外固定组虽然在解剖复位方面不及内固定组,但可有效改善骨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16.
李岩松  兰鹏 《当代医学》2013,(33):33-34
目的:研究桡骨远端C3型骨折患者行掌侧锁定钢板与外支架联合经由掌背侧入路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桡骨远端C3型骨折患者20例,实施外支架与掌侧锁定钢板联用并经由掌背侧入路方案治疗。外支架于术后28 d调整为中立位,患者前臂开始作旋转锻炼;外支架于术后42 d时拆除,腕关节可开始功能锻炼。结果经术后0.8~1.25年随访,患者在此期间并未发生病灶感染和骨髓炎,也未出现创伤性关节炎;术后1周的尺偏角为(20.7±2.9)°、掌倾角为(10.7±2.5)°、相对高度(13.0±1.2)mm;术后0.5年的尺偏角为(20.2±2.7)°、掌倾角为(10.3±2.2)°、相对高度(13.3±1.4)mm。健腕尺偏角为(21.7±2.2)°、掌倾角为(11.7±2.5)°、相对高度(12.9±2.1)mm;骨伤腕尺偏角为(20.2±2.9)°、掌倾角为(10.3±1.8)°、相对高度(12.2±2.5)mm,与正常腕关节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桡骨远端C3型骨折患者来说,经掌背侧入路实施掌侧锁定钢板与外支架联合治疗方案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探究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治疗中采用桡骨远端T型锁定接骨板的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76例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开展试验研究,按照就诊顺序进行编号后采用随机数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用T型锁定接骨板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术后给予3个月跟踪随访,对比2组腕关节活动度、掌倾角、尺偏角及骨性愈合时间,并对比并发症情况。结果 2组骨性愈合时间、掌倾角、尺偏角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腕关节活动度中背伸、掌屈角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组间旋前、旋后角度无显著差异(P0.05);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采用T型锁定接骨板治疗能够显著改善腕关节背伸、掌屈活动度,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纸质塑形支架夹板超关节固定治疗肩、肘、腕关节周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1976-2010年2 800例肩、肘、腕关节周围骨折患者,采用传统中医手法整复,纸质塑形支架夹板超关节固定,功能锻炼的方法治疗。采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来评价疗效。结果肱骨外科颈骨折组、肱骨髁上骨折组、桡骨远端骨折组患者优良率分别为91.8%、92.3%、90.6%。结论纸质塑形支架夹板超关节固定肩、肘、腕关节周围骨折疗效确切、安全、方便、治疗费用低廉。  相似文献   

19.
采用75例正常成人腕关节X线正侧位片,测量正位片上第3掌骨长度L_1,腕骨高度L2,腕尺距离L_3,尺桡远端关节面尺骨负变度(Ulmarminus Variance,UV),桡端宽度C,桡骨远端近侧5厘米处宽度W5cm,舟骨高度a,舟骨宽度b,尺骨茎突高度H和桡偏角RI;在侧位上测量桡骨远端关节面掌倾角PTA,桡月骨间角RLA、舟月骨间角SLA、头月骨间角CLA计算出均值和标准差,并求得腕掌指数L_2/L_1,腕尺指数L_3/L_1,桡骨宽度比C/W5cm等。这些测量正常值将为临床上桡骨远端骨折,桡腕关节脱位,腕关节不稳定及舟月周围脱位等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正常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比分析掌侧锁定加压钛板与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该院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78例不稳定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掌侧锁定板组与外固定支架组,每组39例,观察不同治疗方式治疗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外固定支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掌侧锁定板组(P<0.05);术后3 d、6周、24个月,掌侧锁定板组患者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高度明显优于外固定支架组(P<0.05);末次随访显示,两组患者掌屈活动度、背伸活动度、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Gartland-Werle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腕管综合征及拇指伸长肌腱断裂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治疗方式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外固定支架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而掌侧锁定加压钛板能在直视下复位骨折,且在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高度恢复等方面明显优于外固定支架术,更加适合不稳定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