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爱荣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9):1376-1377
对于终末期肾衰(ESRD)患者,目前的治疗方法仍是透析疗法,透析疗法分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由于血液透析受设备限制和费用较高,很多患者选择了腹膜透析治疗.腹膜透析是用腹膜作为透析膜,依赖弥漫和超滤的作用达到清除体内过多水份和毒素的目的[1].但腹膜感染是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在进行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治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腹膜透析不能维持的最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2.
腹膜透析是一种终末期肾脏疾病的替代治疗手段,此种方式主要通过将透析溶液注入患者腹腔,利用体内腹膜的过滤效果,从而帮助机体清除血液中的多余水分和新陈代谢废物。与血液透析相比,腹膜透析治疗成本较低,且对于大分子和中分子尿毒素具有较好的滤除效果。但由于受到肾功能衰竭本身的影响,患者机体普遍存在不同程度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异常。且在腹膜透析过程中,透析液中所含葡糖糖进入血液循环后可造成患者食欲下降,且透析过程中存在一定营养素丢失风险。因此,腹膜透析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和相关消耗表现。既往研究证实,营养不良是影响持续性腹膜透析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1]。特别是对中老年患者而言,由于其本身存在营养吸收能力减弱和代谢功能下降,因此在腹膜透析过程中其预后对营养不良的敏感性更高。本次研究以本院2018年9月至2020年3月所收治的中老年腹膜透析患者48例作为观察对象,分别对其进行常规腹膜透析(对照组)和联合水溶性维生素与多种微量元素治疗,以分析患者在透析过程中的营养状况变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张迪生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9):1204-1205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在肾功能衰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腹膜透析治疗几种特殊类型的肾功能衰竭患者27例,并与同期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腹膜透析的疗效与血液透析的疗效相同,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对几种特殊类型的肾功能衰竭患者,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选择性联合应用,可以提高患者长期存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腹膜透析(简称“腹透”)作为一种居家的治疗方式,已成为尿毒症患者的优选治疗之一.但由于部分患者缺乏自律性,忽视随访,部分因交通、经济及家属无法及时陪同等因素,无法及时随访就诊,在家中透析时易引发腹膜炎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为了提高居家腹膜透析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对治疗随访的依从性,确保腹膜透析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我科自2012年1月创建QQ群及微信群,将现代化网络通讯运用到腹透患者的随访管理中.现将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刘晶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0):3168-3169
持续性非卧床性腹膜透析(CAPD)是终末期肾衰患者治疗的一种操作简单、经济有效的措施.正确实施CAPD患者及家属居家治疗的健康指导,对提高透析效果及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透析方式治疗老年终末期肾病(ESRD)的临床效果.方法 96例老年ESRD患者,根据透析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腹膜透析治疗,研究组采用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化指标[血红蛋白(Hb)、血钾(K+)、血磷(P)、血肌酐(Scr)、血清白蛋白(ALB)、...  相似文献   

7.
护理干预对腹膜透析患者依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腹膜透析(PD)作为一种终末期肾病替代治疗的主要手段越来越受到重视,有大量证据表明腹透应作为终末期肾病的首选透析方式.本文对我科PD档案管理中的53例腹膜透析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腹膜炎是维持性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的主要并发症,是腹膜透析技术失败的主要原因,重者将导致腹膜衰竭、甚至患者死亡。作者对2010年国际腹膜透析协会关于腹膜透析相关感染的治疗指南中腹膜炎的治疗部分进行解读,便于临床医师、药师在临床药物治疗中参考。方法: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诊断、初始经验治疗、后续治疗方面进行解读,详细介绍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规范抗感染治疗。结果与结论:腹膜炎时的规范用药非常重要,不仅要尽早地合理选择适当的经验用药,还要选择用药途径、用药频率,以及后续根据药敏结果调整用药,从而促进患者腹膜炎的治愈以及腹膜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腹膜透析治疗老年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腹膜透析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等综合治疗老年慢性肾衰竭贫血的效果。方法:对41例(60~82岁)慢性肾衰竭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的治疗研究,应用腹膜透析、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益比奥(rHuEPo)2000~3000IU,每周2次或3次皮下注射或10000IU皮下注射。以后参考效果调整剂量。结果:经过腹膜透析与rHuEPO治疗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食欲普遍增进,体力增强。血象均显著升高。肾功能明显好转。结论:腹膜透析与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益比奥等综合治疗老年慢性肾衰竭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肾衰患者腹膜透析的家庭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在家庭生活中治疗的关键。方法腹膜透析过程中疾病的预防,治疗及效果。结果腹膜透析是维持保证患者生命质量的依靠。结论腹膜透析治疗延长患者的生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吴晓蓉  苏爽  邱峰  刘佳 《江苏医药》2012,38(24):3045-3046
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一种有效的血液净化方式,因其操作简单、医疗成本低、便于应用等特点,在提高尿毒症患者救治率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卫生部在全国推广腹膜透析治疗,我院开展并规范了腹膜透析技术和患者管理,采取低位直管植入术为15例患者植入腹膜透析管,取得良好效果,为进一步推进腹膜透析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选择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之一,指通过腹膜这层天然的生物膜,腹腔中腹膜透析液和腹膜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之间进行水和溶质的转换的过程。,据统计全世界大约有15%的患者接受腹膜透析治疗,还是老年、小儿和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腹膜透析患者长期管理成功的关键是预防腹膜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潮式腹膜透析(tidal peritoneal dialysis,TPD)应用于新置管腹透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症状及引流情况,为新置管腹透患者提供更适合的治疗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2010年5月在我院接受自动化腹膜透析(automated peritoneal dialysis,APD)治疗的新置管腹透患者21例.对新置管术后患者采用TPD模式治疗,观察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腹部症状及引流情况,针对患者的个体情况做好术后护理及患者培训教育.结果:21例患者均能顺利转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治疗,各项指标与间隙性腹膜透析过渡为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对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TPD治疗模式应用于新置管腹透患者,可以提高患者APD治疗过程中的舒适度,改善引流情况,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置管术后立即应用增量式腹膜透析进行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161例行腹膜透析置管并首次行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于术后72h~2周采用IPD和CAPD模式行增量式腹膜透析,术后2周逐渐过渡至传统的CAPD,观察其透析效果和早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置管前、术后3d、术后1个月进行血液生化结果的计较,患者尿素氮、血肌酐、血白蛋白、血清磷及血清钾水平显著降低,而血清钙、二氧化碳结合力显著上升(P<0.05).患者术后并发症中腹膜漏、伤口愈合不良、腹壁疝等的发生率为1.0%,飘管和大网膜包裹发生率为2.47%.结论 腹膜透析置管术后立即应用增量式腹膜透析进行治疗是有效及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推广腹膜透析社区化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实行腹膜透析社区化管理模式的18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给予建立病情档案后进行社区化管理干预,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对腹透患者进行家庭随访,同时电话随访,定期联系,具体措施包括观察病情、指导患者保持水盐出入平衡、预防感染、定期健康教育等.观察比较社区化管理前后患者的水肿情况、发生感染情况,使用国际协调委员会生活质量评分量表(QOL)衡量干预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指数.结果:推广腹膜透析社区化管理模式3个月后,本组患者重度水肿人数明显少于管理前(P<0.01),外口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管理前(P<0.05),患者的QOL评分明显优于管理前(P<0.05).结论:推广腹膜透析社区化管理模式对于保障治疗效果、降低感染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都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腹膜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 血液透析组,血液透析滤过组,腹膜透析组3组患者.测定三组空腹透析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指标.结果 血液透析组,血液透析滤过组,腹膜透析组治疗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均明显下降(P< 0.01),且腹膜透析对其清除率较其他两种更有优势.结论 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腹膜透析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透析前有所下降,但不能降至正常,腹膜透析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管理对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7例9年内于湖南省人民医院行CAPD治疗的现存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管理组49例,对照组48例。管理组在本腹膜透析中心接受长期的患者管理,包括管理前的评估、专职护士进行一对一强化教育与管理,长期门诊和电话随访,对照组则进行常规的电话随访和指导。以KDQOL-SFTM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的抑郁症状,以SGA、Alb、Hb评估营养状况,腹膜尿素清除指数(Kt/Vurea)评估腹膜清除效能,患者24h尿量评估残存肾功能。于干预后1年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评价腹膜透析自我管理对CAPD患者生活质量及相关因素的影响,观察腹膜透析管理对不同透析时间的CAPD患者即腹膜透析≤1年者(A组),腹膜透析1~3年者(B组),腹膜透析≥3年者(C组)生活质量改善的差异。结果①管理前,管理组腹膜透析患者透析相关生存质量评分KDTA为(64.13±14.0),SF-36为(70.31±12.1)。管理后KDTA为(75.65±15.6),SF-36为(76.95±14.6),评分高于管理前及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在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方面,管理组管理后Hamilton抑郁评分为(6.1±4.3),低于管理前(7.9±5.1)及对照组(6.9±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管理后SGA、Alb及Kt/V均较管理前及对照组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干预后Hb水平均有提高,但管理组及对照组间无差异。管理组及对照组在研究前后的残存肾功能变化上无明显区别,皆呈下降趋势。③A、B、C3组透析时间不同的CAPD患者,在管理前后KDTA及SF-36评分皆有提高,且以A组即腹膜透析≤1年组提高最为明显(P<0.01)。结论腹膜透析患者管理能从多个方面提高CAPD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对提高早期腹膜透析患者生活质量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讨论腹膜透析对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M)致急性肾衰治疗的效果和优势:方法对6例横纹肌溶解综合征致急性肾衰的病人施行腹膜透析(CAPD)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PK、LDH、GOT的变化。结果6例病人于治疗2-5周后肾功能全部恢复正常,上述观察指标在治疗3周后显下降。结论腹膜透析可以清除IL-1β、TNF-α等炎症介质,对横纹肌溶解综合征致急性肾衰治疗效果满意,且有更为突出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刘宏 《家庭用药》2020,(1):14-14
透析是什么 透析主要用于治疗肾衰竭,一般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血液透析是将患者的血液引流岀来,经过透析器与配置好的透析液进行物质交换;腹膜透析是把腹透液灌入腹腔,而腹腔中有大量的毛细血管,可进行物质交换。终末期肾衰竭(尿毒症)患者需长期进行透析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降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感染率中的应用。方法对60例腹膜透析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常规护理组和PDCA组。比较两组的感染率的差异。结果常规护理组发生腹膜炎患者12例(40.00%),PDCA组发生腹膜炎患者4例(13.33%)。PDCA组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发生率(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能有效的降低了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率,延长了患者的透析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