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韩杰  陈孝  王明东 《医学信息》2010,23(14):2332-233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的疗效观察。方法分析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32例采用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结果对Ⅰ,Ⅱ度关节软骨退变病人疗效肯定,术后评估:优良率75%(术后2年)。Ⅲ度关节软骨退变病人术后远期效果较差。术前及术后远期比较关节清理术不能延缓X线上的骨性退变表现。结论关节镜有利于膝关节OA的早期诊断,对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有良好疗效,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患者易于接受的特点。同时对于Ⅲ度关节软骨退变病人术后远期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的疗效现察.方法 分析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32例采用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结果 对Ⅰ,Ⅱ度关节软骨退变病人疗效肯定,术后评估:优良率75%(术后2年).Ⅲ度关节软骨退变病人术后远期效果较差.术前及术后远期比较关节清理术不能延缓X线上的骨性退变表现.结论 关节镜有利于膝关节OA的早期诊断,对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有良好疗效,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患者易于接受的特点.同时对于Ⅲ度关节软骨退变病人术后远期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选择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关节镜下清理结合术后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 根据适应症,综合分析病人年龄、病史、临床体征、术前X片、及治疗情况,选择32例病人,行关节镜下选择性清理,结合术后主被动康复锻炼.结果 选择性关节镜有限化清理结合术后康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根据KSS评分1评估临床效果,优14例,良11例,可4例,差3例,术后优良率达781% 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合理选择病人,行关节镜下选择、有限清理结合术后康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可有效地缓解症状,改善功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广泛清理术与有限清理术治疗不同病变程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2例行关节镜下广泛清理术治疗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观察组,选择30例行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关节功能优良率、Lysholm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差别。结果随访1年,观察组与对照组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90.0%和91.4%,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Ⅱ级骨性关节炎患者Lyshol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Ⅰ级和Ⅲ级骨性关节炎患者Lysholm评分未见显著差别(P0.05);2组治疗后1年VAS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广泛清理术与有限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相当,但前者对于Ⅱ级病变患者疗效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膝关节滑膜皱襞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标准和关节镜治疗疗效。方法分析我院自2010年至2016年收住的24例27膝关节内滑膜皱襞综合征患者,用关节镜探查关节腔并行滑膜皱襞清理。按Lysholm评分标准评价手术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用配对t检验分析随访结果,评价关节镜治疗效果。结果按Lysholm评分标准评定:术前评分56.296±6.445,术后评分78.481±6.262,t=12.995,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膝关节内滑膜皱襞综合征的诊断需依靠临床症状及体征,膝关节MRI平扫可有效提高诊断率,关节镜诊断为金指标,关节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关节清理术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早中期继发性膝关节骨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23例早中期继发性膝关节骨坏死住院患者,共35个膝关节,其中27例膝关节有手术适应证。27例膝关节术前膝关节HSS评分59~84分,平均(63.4±3.8)分。根据膝关节不同情况选用不同的手术方法,12例坏死区髓心减压术,5例死骨刮除打压植骨术,7例关节镜下探查清理术及5例自体软骨移植术。结果术后随访3年,HSS评分73~94分,平均(77.6±4.8)分。有2例坏死区髓心减压术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1例死骨刮除打压植骨术软骨下骨塌陷,关节坏死面进一步扩大;1例关节镜探查清理关节破坏进一步加重;其余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早中期继发性膝关节骨坏死患者手术治疗可推迟或组织膝关节的进一步坏死。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在关节镜下膝骨关节炎患者行关节清理术的临床效果,为临床上对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提供科学指导方向。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3月在我院行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治疗的膝骨关节炎患者62例,并进行术后有效随访2年,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2年的膝关节临床评分(KISS评分)及疼痛情况。结果术后2年KSS评分总分、功能活动评分与膝关节评分两个分项目评分、VAS评分均显著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镜下行关节清理术临床效果良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疼痛及肿胀情况,在保守治疗效果不好情况下可以作为患者的一种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关节镜联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临床疗效、疼痛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2017年2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96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关节镜手术治疗)和观察组(关节镜联合PRP治疗),每组各48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疼痛情况以及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83%(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镜联合PRP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效果好,可更有效缓解患者膝关节疼痛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膝关节镜治疗半月板损伤围手术期护理,提高护理水平.方法 通过对84例患者的术前、术后综合护理及功能锻炼情况进行观察,总结关节镜治疗半月板损伤的护理经验.结果 对84例应用关节镜治疗半月板损伤患者,随访8 ~13个月,术前症状消失,关节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科学的护理方法,正确有效的功能锻炼,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保证了关节镜手术效果,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进关节镜下治疗难治性髌前滑囊炎的疗效。方法自2009年6月~2014年5月对我院30例复发髌前滑囊炎患者,男22例,女8例。囊肿最大为8cm×12cm,最小为4cm×5cm,全部病例均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平均手术时间为30分钟,术后固定2周。膝关节疼痛评价按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膝关节关节活动度(ROM)对术前、术后3、6、12、24、36个月随访时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术后随访,全部患者均无感染,无肿胀,关节活动正常,全部病例术后膝关节疼痛显著缓解,活动显著改善。仅有1例患者残留有膝前疼痛,1例患者局部皮肤有麻木感。结论关节镜下保守治疗髌前滑囊炎,美容效果和功能效果满意,适合临床开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膝骨性关节炎的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关节镜探查64例(68膝)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通过关节镜微创手术进行镜下清理术治疗.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随访3~34个月,平均18.2个月.随访一年优良率81%;1~2年,优良率92%;2年以上者,优良率73%.结论 关节镜微创手术以其切口小,创伤小,疤痕少,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为膝骨性关节炎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环氧化酶-2基因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软骨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取患者软骨组织设为OA组和7例膝关节正常软骨组织设为对照组。分别提取两组软骨组织RNA和总蛋白,通过RT-PCR检测各组COX-2mRNA转录水平以及COX-2基因表达蛋白Westernblot分析。结果 RT-PCR结果显示OA组出现大小约700bp条带,对照组扩增条带不明显;Western blot分析结果OA组COX-2基因表达蛋白明显,两组间灰度比有显著差异(〈0.05)。结论 COX-2基因及其表达蛋白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软骨组织损害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牛津第三代单髁假体微创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疗效与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11年6月采用微创单髁置换术治疗100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资料,对患者术前、术后膝关节疼痛及关节活动度进行评估(HSS评分法),并测量术后假体力线,分析假体设计、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及手术技术。结果 100例术后平均随访36个月(12~75个月),末次随访时膝关节HSS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明显增加,股骨假体力线平均为0.69°内旋±3.18°,0.83°伸直±3.63°,胫骨假体力线平均为0.12°内翻±0.80°,0.39°伸直±1.24°,无假体位置不良、脱位及假体松动等并发症。结论微创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具有很好的疗效,其关键在于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和手术技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病的近期临床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1年11月,采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重度骨关节病18例24膝,其中类风湿关节炎5例、晚期膝关节退变性骨关节炎12例和创伤性骨关节炎1例;18例中,PS型固定平台假体14例,CR型旋转平台假体4例。术后早期行功能锻炼。应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本组18例24膝术后膝关节疼痛基本消失,关节功能明显改善。术后均获随访6—16个月。术后4个月膝关节HSS评分平均91.9分,其中优14膝、良8膝、可2膝,优良率91.7%。结论:膝关节表面置换是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病患者解除病痛、改善关节功能的有效治疗手段;术中关节周围挛缩软组织能否得到充分松解、胫骨截骨是否恰当,术后功能锻炼是否规范等,均是影响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和分析关节镜下采用Endobutton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本科72例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切开复位锁骨钩内固定31例为对照组,关节镜下Endobutton钢板内固定治疗41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Karlsson评分肩关节功能恢复总优良率方面高于对照组(97.5%比77.4%,P<0.05);在肩部疼痛、肌力减退、关节活动受限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关节镜下采用Endobutton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临床疗效显著,术后肩部疼痛较传统手术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与透明质酸(HA)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10月至2013年11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205例(278膝)膝关节炎患者纳入了本研究,根据患者选择进行分组,186例(230膝)完成治疗及随访,HA组82例96膝、PRP组104例124膝,二组分别采用药物2 mL HA钠、3 mL自体PRP加4 mL 5%利多卡因关节腔注射,每周1次,共3次。治疗前和治疗后3、6、12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并进行安大略西部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 )评分评估,对膝关节肿胀消退情况进行观察。两组间各时相点WOMAC评分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内不同时间点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检验。结果 PRP 组和 HA 组患者治疗后 WOMAC 评分均得到显著改善(F=206.430、122.984,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间 WOMAC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046,P>0.05),治疗后6个月和治疗后12个月,PRP 组 WOMAC 评分[(21.43±4.92)分、(21.57±7.32)分]与HA组[(23.44±5.41)分、(29.12±8.27)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9、-5.768,P<0.05)。HA组与PRP组膝关节肿胀治疗后消退情况分别为22膝(31.4%)与41膝(5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62,P<0.05)。结论 PRP关节腔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获得了更持久的症状缓解效果,更多患者膝关节肿胀消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膝关节封闭实验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微创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71例行微创治疗的KO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封闭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两组治疗不同时期VAS评分,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分析两组术后肢体肿胀、关节活动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SF-36)差异。 结果 封闭有效组患者封闭后及微创术后1个月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无效组,P<0.05。有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关节Lysholm评分及SF-36评分均优于无效组,P<0.05。有效组关节肿胀度小于无效组,P<0.05。有效组患者封闭指数与关节肿胀度呈负相关,与Lysholm评分及SF-36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 结论 有效的膝关节封闭能够提高KOA患者行微创手术的临床疗效,降低疼痛程度,改善关节功能及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膝关节封闭实验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微创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71例行微创治疗的KO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封闭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两组治疗不同时期VAS评分,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分析两组术后肢体肿胀、关节活动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SF-36)差异。 结果 封闭有效组患者封闭后及微创术后1个月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无效组,P<0.05。有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关节Lysholm评分及SF-36评分均优于无效组,P<0.05。有效组关节肿胀度小于无效组,P<0.05。有效组患者封闭指数与关节肿胀度呈负相关,与Lysholm评分及SF-36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 结论 有效的膝关节封闭能够提高KOA患者行微创手术的临床疗效,降低疼痛程度,改善关节功能及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全膝关节置换治疗晚期骨性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totalknee arthroplasty,TKA)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疗效,手术要点及注意事项。方法对35例(41膝)晚期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采用膝前正中纵形切口和内侧髌旁入路,术后进行随访,对比术前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the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及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以观察疗效。结果全部病例均得到平均24个月的随访,均未出现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HSS评分由术前平均(69±7)分提高到术后平均(91±4.6)分。膝关节活动范围由术前平均95°提高到术后平均11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是治疗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最佳治疗手段。选择恰当的病例,良好的假体设计,精确的手术技术,术后积极的康复锻炼是影响术后结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背景:膝内侧骨关节炎患者身体缺陷与骨性关节炎发展的关系尚不清楚。 目的:调查膝内侧骨关节炎患者的身体功能和膝关节不稳定性,探讨二者间的关系。 方法:纳入诊断性膝内侧骨关节炎患者104例,采用膝关节日常生活活动评估量表衡量膝关节不稳,功能的自我评估采用膝伤和骨性关节炎结果评分,应用计时爬梯试验评估基于体能的身体功能,并进行放射影像学评估。 结果与结论:不同程度膝关节不稳患者的内侧松弛度、外侧松弛度、对线角度、标准化最大随意等长收缩及爬梯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但不同程度膝关节不稳患者在疼痛、症状、日常生活活动、运动和膝关节相关生活质量子集得分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在膝内侧骨关节炎患者中,自报膝关节不稳与内侧松弛度、股四头肌无力、内翻对线无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