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邢台市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琰 《职业与健康》2009,25(7):693-694
目的了解邢台市介入放射工作人员X射线受照剂量的情况,以保护介入放射工作者的身体健康,为规范管理介入放射工作,制订相应的防护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热释光计(TLD)的方法,测定介入放射操作者的受照剂量。结果通过对11家医院,13台X射线机的检测结果表明,介入放射操作人员73名以左手和胸部受照剂量最高,平均分别为108、94μGy/h。全年个人受照剂量94.5%的人小于国家剂量限值(20mSv/a)。结论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由于放射介入手术不同,所以全身各部位均有可能受到X射线的照射,应提高操作技术水平和加强个人防护。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介入职业人员手部皮肤受照剂量的测量方法,对常规单X射线管和较新的双X射线管介入设备下介入职业人员手部受照剂量进行比较研究,为介入职业人员手部剂量监控和放射防护的改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用热释光剂量计(TLD),并进行皮肤个人剂量当量H_p(0.07)刻度。选择2台单X射线管和3台双X射线管介入设备,测量4种介入手术类型的231人次介入职业人员手部皮肤剂量。对单X射线管和双X射线管介入设备下测得的介入职业人员手部剂量统计比较。结果经手部皮肤个人剂量当量H_p(0.07)刻度,TLD线性拟合度较好(R~2=0.99996)。单X射线管和双X射线管介入设备的介入职业人员手部皮肤受照剂量均表现为治疗类手术高于造影类手术,手部受照剂量和曝光时间正相关。以神经系统血管造影术为例,同类手术中,双X射线管介入设备较单X射线管介入设备曝光时间短(U=-4.307,P0.05),但介入职业人员手部皮肤受照剂量高。结论双X射线管介入设备与单X射线管介入设备相比,提高了手术效率,但也增加了介入职业人员的受照剂量。应加强介入职业人员的辐射防护意识和措施,保证职业人员的健康。  相似文献   

3.
赵琰 《职业与健康》2009,25(5):462-464
目的了解邢台市医疗单位介入放射工作的防护状况,为保障介入放射工作者的健康和规范发展介入放射学,制定相应的防护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监测的方法,模拟介入放射手术条件,测定介入放射操作者的受照剂量。结果共测定11家医院,13台X射线机,介入放射手术操作人员左手和胸部受照剂量最高为980和735.3μGy/h,并且床上球管X射线机操作者操作各测试点受照剂量明显高于床下球管X射线机。结论应加强对从事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管理,增强防护意识,降低受照剂量,实现放射防护最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某院心血管内科介入手术第一术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受照剂量,为提高介入术者的辐射防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广西某院心血管内科5名介入手术第一术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国家标准《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 128—2016),用热释光剂量计(TLD)监测介入术者的眼晶状体、左小手指、右小手指、左脚踝、甲状腺、左胸、会阴等共7个部位,记录每名术者的受照时间、手术例数、受照剂量,分别计算铅防护衣对X射线的衰减率,评估铅防护衣的屏蔽防护效果。结果 各监测部位受照剂量最高值分别为:眼晶状体2.04 mSv,左小手指为7.22 mSv,右小手指2.40 mSv,左脚踝为0.736 mSv,甲状腺为0.204 mSv,左胸0.054 mSv,会阴0.032 mSv;甲状腺、左胸部、会阴等部位铅防护衣对X射线衰减率平均值由高到低排序为:会阴(91.4%)、左胸部(85.1%)、甲状腺(71.2%)。结论 预估算,眼晶状体年受照剂量为24.5 mSv;除眼晶状体外,其余监测部位的年受照剂量均不超过国家标准限值,介入术者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可有效降低其受照剂量,应强化术者自身防护意识,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提高介入手术操作技术水平,减少不必要的照射。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掌握介入放射诊疗操作中病人的受照剂量,为介入放射工作者合理降低病人剂量,确保医用辐射安全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DSA系统X射线设备及穿透电离室型剂量测量系统,对10类介入操作共186例病人的介入手术操作中有关参数及剂量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类型的介入操作之间,有关参数和剂量都有所不同,同一类型的介入操作剂量相差几倍十几倍,甚至超过20倍,如累积剂量(CD)最低的为下肢血管造影术平均56mGy(范围24~236mGy),最高的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平均为1025mGy(范围118~2531mGy)。结论 介入放射操作应合理降低病人受照剂量,尽量减少产生放射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68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32例入选为国产球囊试验组,36例入选为进口球囊对照组,分别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成形术。术后经超声心动图评价发现两组病人术后获得的瓣口面积基本一致,手术所用X线暴光时间也一致,手术并发症两组间并无差异。  相似文献   

7.
康医生信箱     
二尖瓣球囊成形术康医生:最近半年来,活动以后我常常感到心慌、胸闷、气紧,到医院检查,诊断是风湿性心脏痛,二尖瓣狭窄。听说现在这种病不用外科开刀也能治好,请问是用什么方法治疗呢?陈丽珍(广西)陈丽珍读者:正如你所说,这种病不需外科开胸也能治疗。这种手术称为经皮腔内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它是通过股静脉送入一条带有球囊的导管到达右心房,穿过房间隔到达左心房,将球囊定位于二尖瓣处,扩张球囊即可解除二尖瓣狭窄。这种手术无需开胸及全身麻醉,创伤性小,相对安全,操作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 降低介入操作人员受照剂量。方法 合理正确的使用X射线机的剂量控制装置和附加防护装置。结果 介入操作人员的辐射剂量大大降低。结论 只要采用合理的防护措施,利用上球管型X射线机进行介入手术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解决患者头颅移动给神经介入手术带来的不便,研制一种头颅气囊固定枕.方法:采用透X线、弹性及强度好的海绵和与皮肤相容性好的透X线的布料制作与人体后颅及颈肩相适应的枕座,用抗拉力的密气尼龙布制成的充气球囊进行下颌固定.结果:使用该头颅固定枕进行手术与使用普通头枕固定治疗的手术比较,在成像次数、所受X线剂量、异常情况的发生上均较少,具有显著的优势.结论:该头颅气囊固定枕在神经介入手术中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辐射剂量,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脏手术后妊娠及分娩的安全性及其产科处理措施。方法:对山东省立医院2001年1月~2005年1月期间1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及3例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后的妊娠及分娩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脏手术后孕妇分娩前心功能维持在Ⅰ~Ⅱ级状态均安全妊娠及分娩,分娩后2例心功能减弱,余稳定。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距妊娠时间18~72月,平均31月,10例全部剖宫产。3例二尖瓣球囊扩张术,2例阴道分娩,1例剖宫产,剖宫产的1例为孕5月时行二尖瓣球囊扩张术。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术后心功能Ⅰ~Ⅱ级可以妊娠及分娩,以剖宫产为宜。二尖瓣球囊扩张术者可经阴道分娩,孕期合理应用抗凝剂,不增加分娩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介入放射时X射线机防护与操作者个人剂量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解舟山市用于放射性介入治疗的X射线机外照射剂量和从事放射性介入手术的临床医生个人剂量水平开展此项调查。方法 采用FJ-347AXγ剂量仪按模拟介入操作时测试操作者头部、左胸、下腹、右手、左手、右脚、左脚七个部位的散射线;用RGD-3A热释光剂量仪分别测试操作者介入手术时手臂、左胸、下腹部的剂量,测试其一年的实际受照剂量。结果 用于放射性介入手术四台X射线机7个测试点有5个超过《医用诊断X射线卫生防护标准》,最高的达到600μGy·h-1;放射性介入手术操作者人均年剂量为2.926 mSv·a-1结论 我市从事放射性介入手术的临床医生年剂量要高于放射科医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不同介入手术诊疗过程中患者受到的辐射剂量,探讨其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 随机选择广西3家三甲医院40名介入手术患者,采用热释光剂量监测法测量不同介入放射手术患者不同部位受照剂量,并进行分析。结果 3种不同介入手术诊疗中肝癌栓塞术的透视时间最长,平均为(17.19±27.49) min,最长透视操作时间为129.02 min;不同疾病患者各部位体表剂量差异较大,3种介入诊疗类型中肝癌栓塞术中患者各部位体表剂量最高,平均受照剂量为(6.85±7.52) mGy。结论 加强对介入放射诊疗患者辐射防护,提高介入手术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在不影响手术的情况下必须对患者的敏感部位采取防护措施,使他们在诊疗过程中受到的辐射剂量尽可能降低,减少不必要的照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在X线透视下应用镍钛合金记忆食管支架治疗食管贲门癌晚期食管狭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70例食管贲门癌晚期食管狭窄的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球囊扩张组31例和食管支架组39例,分别应用国产食管球囊扩张和镍钛合金记忆食管支架治疗,通过治疗前后测量食管狭窄段直径和临床吞咽困难分级评分,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4周在X线机下喝稀钡透视,测量食管狭窄部位直径和评定症状改善情况.球囊扩张组术后狭窄段直径8.0~15.0(12.03±1.48)mm,食管支架组16.0~18.0(17.28±0.97) mm,食管支架组术后狭窄段直径明显高于球囊扩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23,P< 0.05).术后吞咽困难分级:球囊扩张组2级23例,3级8例,4级0例;食管支架组2级32例,3级7例,4级0例,食管支架组吞咽困难分级明显低于球囊扩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贲门癌晚期食管狭窄的患者应用镍钛合金记忆食管支架治疗,明显优于应用国产食管球囊扩张.因此食管支架治疗晚期食管贲门癌为首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DSA介入诊疗第一术者受照剂量水平及辐射致癌危险。方法采用模拟散射体测试介入诊疗有、无防护时第一术者头、胸、腹部位置的空气比释动能率,并对介入诊疗第一术者进行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床上管DSA第一术者的受照剂量头部>胸位>腹位,而床下管则正好相反;采取防护措施对降低胸、腹剂量较明显达76%以上;床下管DSA第一术者的有效剂量比床上管的要小,床上管及床下管介入诊疗第一术者因从事介入诊疗1a而罹患致命癌症的概率分别为6.1×10-4和2.3×10-4。按放射工龄20a计,则概率为1.2×10-2及4.6×10-3,即每千人因职业照射而罹患致命癌症的人数为5~12人。结论介入诊疗第一术者防护最优化工作尚大有潜力。  相似文献   

15.
十家医院介入放射学工作者辐射剂量与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入放射学是在X射线导视下进行插管或穿刺的技术 ,工作者在床边通过电视监测器进行跟踪 ,从而对多种疾病进行诊治 ,由于长时间近台操作 ,防护难度较大 ,工作者受到慢性小剂量散射线照射 ,使血液系统远期效应逐渐产生。为了解我区介入工作者受照剂量与辐射效应的关系 ,我们对 3 4名介入工作者受照剂量及血液学指标进行了监测。1 检测分析对象 全区 10家医院介入放射工作者男 2 9人 ,女 5人 ,年龄 2 7~ 5 5岁 ,平均 3 7岁 ,放射工龄 2~ 10年 ,常规个人剂量监测 ,年剂量范围 2 1~ 10 2mSv·a 1。对照组为医院不接触射线和毒物的 4…  相似文献   

16.
介入放射学操作人员受照剂量及其防护监测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介入放射学的不断发展应用 ,基层许多医疗机构都积极开展了使用介入放射学技术在临床上进行肿瘤的局部放疗、心血管病诊治等 ,由于介入操作技术的特殊性 ,操作人员必须在X射线透视下进行检查和治疗 ,有时几乎完全暴露在X射线剂量率较高的辐射场中 ,而且大部分病例诊治时间又较长 ,致使在床边操作的人员可能受到较大的辐射剂量[1] 。对此 ,为了加强对介入放射学工作的放射防护管理 ,保护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我们选择部分从事介入放射治疗的单位 ,开展了介入放射学操作人员受照剂量监测和防护评价。1 材料与方法1 1 仪器与元件 FJ -…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介入放射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随着介入放射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并且介入手术医生因近距离操作会受到较高的辐射剂量,对健康造成损害,因此对介入手术医生受照剂量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对有关文献进行汇总可知,目前有多种方法来评估介入手术医生的受照剂量,例如单剂量计法、双剂量计法、模体法以及蒙特卡罗模拟法等,已经得到大量的实验数据。说明一方面在逐步降低估算全身受照剂量时的误差,另一方面从某一种疾病受照剂量的估算,逐渐发展全面到多种疾病,各种手术类型及手术部位的研究。本文通过对介入手术医生的受照剂量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为介入手术医生的防护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监测心血管介入术医务人员眼晶状体受照剂量是否超过20 mSv/a,探讨其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随机选择广西5家三级甲等医院开展心血管介入手术的23名医务人员,对其眼晶状体受照剂量进行测量并分析。结果平均每例心血管介入术医务人员眼晶状体的剂量当量范围为(2.3~54.1)μSv,其中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的医务人员的眼晶状体受照剂量最大,平均每例手术为46.5μSv,手术透视时间也最长,平均每例为12.6 min。结论心脏介入术医务人员眼晶状体预计年剂量范围为(1.02~20.85)mSv,其中有43.5%的眼晶状体的年预计剂量接近或达到20 mSv。为了减少射线对眼晶状体的危害,介入医务人员必须正确使用辅助防护设备和佩戴防护眼镜,同时医院应根据发展需要和综合各方面考虑,合理安排介入工作岗位人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食管狭窄行介入成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2例食管狭窄患者在X线监视下采用介入性球囊导管扩张技术和带膜内支架植入治疗,术前做好物品准备、病人准备,术中给予密切配合,术后加强并发症观察与护理、饮食指导。结果:32例患者单纯行球囊扩张18例,共扩张32次;14例患者行球囊扩张后立即放置食管支架成形,共放置带膜内支架19枚,均一次置入成功,位置准确,无腹痛、消化道大出血和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介入成形术治疗食管狭窄简单易行、安全可靠,科学规范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和疗效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一起 X射线探伤工作人员的误照 ,并分析误照的剂量及其原因 ,以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1 误照经过2 0 0 0年 6月 ,贵州省某发电厂组织 X射线探伤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现场实习中 ,当操作人员正在探伤室准备片子时 ,实习员误曝光 ,操作人员受到误照。2 受照剂量估计2 .1 受照条件 探伤机型为日本理学 2 5 0 EGS· 2型。工作条件 :2 5 0 kv、5 m A、3min、球管垂直朝下、焦点距探伤室底面 80cm。探伤室面积近 4 m2 、高 2 .3m、室壁 16 mm厚铅皮、室顶和底面 8mm厚铅皮。探伤人员蹲在探伤机球管正侧面准备片子时 ,髋骨表面距有用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