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海鹏  吴克雄  唐焱  胡军 《中国医药》2012,7(12):1631-1632
直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递增。中低位直肠癌占直肠癌的70%~75%,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仍为手术,但由于骨盆解剖的限制,传统手术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多,复发率高,且常有较多的功能性损伤。直肠癌根治性手术后局部复发率高达45%-65%。如何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复发率和提高生活质量是值得肿瘤医师深思和解决的难题,中低位直肠癌多学科综合治疗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新辅助治疗可以使肿瘤降期、降级,达到提高根治性切除率、减少局部复发和增加保肛机会的目的,术前新辅助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效果。方法将24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20例。2组患者均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试验组额外给予FOLFOX4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保肛率、复发率、生存率、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治疗后保肛率、生存率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具有较高的保肛率、生存率和疗效,同时不增加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在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对直肠癌切除及保肛的价值.方法:选择22例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患者(TNMⅡ期和Ⅲ期)进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放疗每周5 d,每次1.8~2.0 Gy,总剂量45~50 Gy,疗程4~5周,同时持续口服卡培他滨1 250 mg·m-2·d-1化疗至手术.放疗结束后4~6周进行手术,术后给予FOLFOX4方案4~6个疗程.结果:21例施行了保留肛门的直肠癌根治术(95.5%),1例施行了Miles手术.其中术后肛门排便功能优者占81.0%,局部复发率仅为4.5%.结论: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对低位进展期直肠癌确实能达到肿瘤降期、局部复发率降低、提高手术切除率和保肛成功率等目的,是治疗低位进展期直肠癌的一种有效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前辅助放化疗对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治疗效果。方法 47例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患者(cTNMⅡ期和Ⅲ期),进行术前联合放化疗。放疗每周5d,每次1.8~2Gy,总剂量45~60Gy。同时持续口服卡培他滨1250mg/m2化疗,休息4~8周进行手术。结果新辅助放化疗的急性毒副反应较小,一般为Ⅰ~Ⅱ度反应,全部患者均完成了治疗,其中施行了保肛手术44例(93.6%),Miles手术3例。肿瘤分期降低明显,术后局部复发率明显下降,仅为4.3%。结论新辅助放化疗能使低位进展期直肠癌肿瘤降期,提高根治性切除率和保肛成功率,降低局部复发率,是低位进展期直肠癌综合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对直肠癌切除及保肛的价值.方法:选择22例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患者(TNMⅡ期和Ⅲ期)进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放疗每周5 d,每次1.8~2.0 Gy,总剂量45~50 Gy,疗程4~5周,同时持续口服卡培他滨1 250 mg·m-2·d-1化疗至手术.放疗结束后4~6周进行手术,术后给予FOLFOX4方案4~6个疗程.结果:21例施行了保留肛门的直肠癌根治术(95.5%),1例施行了Miles手术.其中术后肛门排便功能优者占81.0%,局部复发率仅为4.5%.结论: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对低位进展期直肠癌确实能达到肿瘤降期、局部复发率降低、提高手术切除率和保肛成功率等目的,是治疗低位进展期直肠癌的一种有效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中、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放疗42例临床效果。方法 42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经MRI或CT评估可切除后,平均分为两组,甲组单纯接受手术治疗,乙组在术前短期接受放疗4~6周后实施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保肛率、2年局部复发率。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保肛率以及2年局部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实施新辅助放疗治疗,可在提高保肛率同时减少局部复发,为一种安全高效的手术方法,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低位直肠癌的治疗一直是一个难题。难就难在治疗效果欠佳,5年生存率较低;而术后局部复发率高,术后生活质量差,腹部永久性结肠造口带来生活上的不便和精神上的折磨。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的改进,吻合器等手术器械及术前新辅助治疗(术前放化疗)的应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率显著增高。低位前切除或超低位前切除已成为目前常用的术式,但有关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指征、术式选择、手术并发症防治等问题仍存在争议。下面围绕上述问题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治疗的现状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略予评述。  相似文献   

8.
许卫东  高军茂  郑明民 《河北医药》2010,32(20):2907-2909
在局部晚期直肠癌及中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综合治疗日益受到重视。与术后放化疗相比,新辅助放化疗提高了肿瘤局部控制率,增加了患者的保肛率,急性毒副反应可以耐受。新辅助同步放化疗在欧美国家已成为Ⅱ/Ⅲ期直肠癌的标准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中、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放疗的临床疗效。方法54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7例。对照组给予单纯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新辅助放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保肛率以及2年局部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的保肛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年局部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放疗治疗中、低位直肠癌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前新辅助区域化疗联合放疗治疗进展期低位直肠癌的疗效。方法 2004年3月—2007年6月共对26例进展期低位直肠癌行术前新辅助区域化疗联合放疗。结果术后发生吻合口漏2例(7.69%),吻合口狭窄1例(3.85%),无手术死亡。结论术前区域化疗联合放疗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可以提高手术切除率和保肛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配合术前行放化疗直肠系膜全切除保肛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方法纳入中低位直肠癌且肿瘤下缘距肛缘〉5cm的患者为观察对象,行直肠系膜全切除保肛治疗。术前行放化疗,新辅助放化疗后休息6—8周进行手术。针对不同病情分别采取低位前切除术,超低位前切除术(癌肿距肛缘5cm以内)。所有病例均术后定期化疗。结果全组病例无术中死亡。术后半年,20例排便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为64.5%,8例排便功能较差,为25.8%,3例排便功能差,为9.7%(主要表现为无便意或大便不能控制)。术后随访1—6年,术后1年内吻合口狭窄2例。5年生存17例占54.8%,局部复发率15.4%。结论保肛手术在完善患者病情的术前评估,严格合理地选择手术适应证,配合术前行放化疗实施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行低位直肠癌前切除(Dixon)术的理论依据、吻合器在保肛手术中的优越性、使用体会和并发症的处理。方法采用吻合器技术对26例距肛缘5~7cm低位直肠癌行保肛手术,并进行资料分析。结果无手术死亡,发生吻合口瘘1例,吻合口出血1例,经治疗后均痊愈,14例出现排便功能不良.3~6个月后明显好转。结论低位直肠癌前切除保肛有充分理论依据;吻合器正确使用在保肛术中作用重要;吻合口瘘的处理应充分引流、灌洗,预防胜于治疗;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排便功能不良应综合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3.
<正>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不断攀升,其中低位直肠癌占比70%~80%。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保肛要求也越来越强烈。我国对于直肠癌的根治、保肛和手术方法的研究和临床分析一直在探索中发展,许多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1,2])。近几年在治疗直肠癌辅助技术开发过程中,腹腔镜技术因其微创以及无需腹部辅助切口等优势尤其受到各学者们的青睐和高度关注~([3,4])。本文就2010年5月到2015年5月本院肛肠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直肠癌发病率较高,其中低位直肠癌约占65%~75%,由于全直肠系膜切除(TME)技术的普遍实施,低位直肠癌的保肛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吻合口瘘的发生率约为1.5%~17.5%[1],吻合口瘘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FOLFOX4方案(奥沙利铂、氟尿嘧啶和甲酰四氢叶酸钙)联合放疗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效果。方法对2007年11月至2010年10月96例评估为T3-5N0M0和T1-3N1M0低位直肠癌(均靠病理确诊为直肠腺癌)的临床资料,其中A组:48例患者术前接受4个疗程的化疗(按FOLFOX4方案实施),从第2个疗程的第1d开始同步放疗,放化疗结束后4~6周行手术治疗;B组:48例患者术前未接受新辅助治疗。结果A组中有38例运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获得保肛,3例中转采用低位前切除术,2例行姑息性手术,余5例不能保肛而采用Miles术式,B组中有21例运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得到保肛,4例中转低位前切除术,4例采用姑息性手术,余19例保肛困难采用Miles术式。结论低位直肠癌病人在术前实施FOLFOX4方案化疗联合放疗获得保肛率较未接受放化疗者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与研究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疗效。方法 选取56例低位直肠癌者且给予腹腔镜下保肛手术处理作为观察组,另外再选取以往采取传统手术(经腹部会阴切除术联合永久性结肠造口术)者作对比研究,即对照组,观察两组手术效果、术后排便功能且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 观察组手术效果及术后排便功能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掌握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前提下,腹腔镜辅助下保肛手术是处理低位直肠癌可行且有效的方法之一,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式及适应证。方法:对本院近十年施行的42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进行回顾分析。结果:42例病人术后局部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与传统的Miles术比较无增加。结论:只要掌握保肛手术应具备的条件,注意术中环节及术后的功能,保肛手术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一种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保肛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保肛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日排便次数、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保肛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效果优于应用传统Miles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新辅助治疗用于治疗低位进展期直肠癌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32例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患者,给予新辅助治疗,采用FOLFOX6方案化疗2个周期,放疗方案采用2 Gy/d,每周照射5 d,持续5周,照射总剂量为50 Gy,化疗结束4~6周进行手术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肿瘤TNM分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肿瘤距肛缘的距离由平均(5.10±1.4)cm增加至(6.45±1.6)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块体积均不同程度缩小,平均最长径由(4.6±1.4)cm缩小至(2.8±1.2)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EA值化疗前(46.5±17.2)ng/ml降至化疗后(21.4±11.2)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7例患者接受Dixon手术,5例患者接受Miles手术,手术保肛率达84.38%。结论术前实施新辅助治疗是一种治疗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有效方法,可以达到降低肿瘤分期、提高保肛率、降低肿瘤局部复发的目的,随着新化疗药物的研发及新辅助治疗方案的提出,对于直肠癌治疗将取得进一步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TME保肛手术的手术可行性及优点。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6月—2009年7月38例中低位直肠癌TME的保肛手术治疗情况。结果无手术死亡,吻合口瘘1例,有1例发生吻合口局部肿瘤复发,占2.6%。结论大多数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接受TME保肛手术是可行的,可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并有效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