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分析Rh血型抗e抗体的血型血清学检测结果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法(MGT)对患者进行ABO、 RhD血型鉴定及抗体筛查,对抗体筛查阳性、交叉配血不合或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患者血标本再采用试管盐水法(NS)进行对比检测,采用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对患者血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抗体特异性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在22例抗体筛查阳性及交叉配血不合的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18例,年龄23~80岁。经抗体特异性鉴定为单独抗e抗体17例,抗e合并抗C抗体5例,凝集强度1+~2+,抗体效价1∶8~1∶32。结论 抗e、抗C抗体均为IgG型抗体,在血型血清学检测中可引起抗体筛查阳性、交叉配血不合或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在临床上可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及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母婴Rh血型不合免疫性抗体的特异性及其效价对新生儿溶血病(HDN)的影响。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检测技术对母婴进行ABO及Rh血型鉴定,对15例母婴Rh血型不合HDN患儿的血标本进行直接抗球蛋白试验、抗体游离试验和抗体放散试验,采用间接抗球蛋白试验对患儿及其母亲的血清进行ABO以外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特异性鉴定及效价测定。结果:在15例Rh HDN患儿中检出抗-D 4例(26.7%),抗-E 6例(40.0%),抗-cE 3例(20.0%),抗-Ce 2例(13.3%);Rh血型免疫性IgG抗体效价为1∶8~1∶128。结论:产前对孕妇夫妇进行ABO、Rh血型鉴定及Rh血型免疫性抗体筛查及特异性鉴定,产后对患儿及时进行检测诊断和治疗,对减少HDN患儿的受害程度和保证优生优育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HDN)红细胞血型免疫性抗体的检出率及其特异性.方法:采用试管法和微柱凝胶法对母婴血标本进行ABO、Rh血型鉴定及不规则抗体筛查,对有黄疸症状的新生儿血标本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游离试验、抗体放散试验、抗体特异性鉴定及其效价测定.结果:在298例由红细胞血型免疫性抗体引起的HDN患儿中,检出抗A 62例(20.8%),抗B 65例(21.8%),抗A+抗AB 87例(29.2%),抗B+抗AB 6例(2.0%);抗M4例(1.3%),抗N1例(0.3%);抗D4例(1.3%),抗E7例(2.3%),抗cE 3例(1.0%).由ABO及MN血型免疫性抗体引起HDN者,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多为弱阳性,由Rh血型免疫性抗体引起HDN者,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多为强阳性;微柱凝胶法的凝集强度高于试管法;HDN患儿出生后24 h内阳性检出率为91.5%.结论:HDN血型免疫性抗体的特异性主要为ABO系统的抗A、抗B、抗AB,其次为Rh系统的抗E、抗D、抗cE及MN系统的抗M、抗N.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HDN)患儿致敏红细胞的抗体特异性,比较不同抗体致敏新生儿红细胞所致HDN的血型血清学特征.方法:对黄疸新生儿,鉴定母婴血型,做新生儿红细胞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检测母婴血浆及新生儿红细胞放散液中可致敏新生儿红细胞的血型抗体以诊断HDN.结果:血型血清学诊断为HDN的252例患儿中,致敏红细胞的抗体分别为:抗-A 40例、抗-B 40例、抗-A 抗-AB 92例、抗-B 抗-AB 65例、抗-AB 4例、抗-A 抗-M 1例、抗-M 3例、抗-c 1例、抗-cE 1例、抗-E3例、抗-D 2例;由ABO血型抗体及抗-M所致HDN者DAT多为阴性或弱阳性,由Rh血型抗体致HDN者DAT均为强阳性,ABO、Rh血型抗体及抗-M致HDN患儿红细胞热放散液中致敏红细胞的抗体效价均高于血浆游离抗体.结论:被调查的HDN患儿绝大多数由来自O型母亲的IgG抗-A、抗-B及抗-AB所致,其次为抗-M及抗-E,由抗-D引起的HDN呈逐步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21例Rh新生儿溶血病血清抗体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采用盐水试管法检测患儿和母亲ABO及Rh血型,采用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放散试验检测患儿新生儿溶血病,采用微柱凝胶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对患儿及母亲血清进行不规则抗体鉴定。结果 21例Rh新生儿溶血病中,抗-D引起16例(占76.2%),抗-E引起3例(占14.2%),由抗-E和抗-c联合引起1例(占4.8%),由抗-c引起1例(占4.8%)。结论为预防新生儿溶血病发生,应推广孕妇产前Rh血型及不规则抗体筛查,换血仍是治疗新生儿溶血病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ABO血型抗体缺乏的血清学特点、临床分析、临床安全输血.方法 对4例血型抗体缺乏患者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进行ABO血型鉴定、吸收放散试验、唾液中血型物质测定.结果 4例患者均为分泌型,抗-A缺乏2例,抗-B缺乏1例,抗-A、抗-B均缺乏1例.结论 正常人抗体缺乏见于免疫耐受现象,在紧急输血时以O型洗涤红细胞为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的免疫性血型抗体与新生儿溶血病的关系,为新生儿溶血病提供诊断依据。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技术对41例新生儿溶血病的患者进行ABO血型、Rh(D)血型、直接抗人球蛋白、游离、放散和不规则抗体筛查及抗体鉴定试验,确定患者体内是否有免疫性IgG抗体及IgG抗体特异性。结果41例新生儿溶血病患者中,ABO血型不合者38例,占92.68%,其中由免疫性IgG抗原A抗体引起者21例,由免疫性IgG抗原B抗体引起者17例。Rh血型不合者3例,占7.32%,其中2例由抗-D引起,1例由抗-E引起。41例新生儿溶血病的患者中,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者20例,阳性率为48.78%,游离试验阳性者36例,阳性率为87.80%,放散试验阳性者41例,阳性率为100%。结论母婴血型不合的新生儿溶血病主要发生于ABO血型系统,以母亲为O型,患者为A型或B型最为常见;放散试验对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最有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抗Mur抗体的血型血清学检测结果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法(MGT)对2例患者血标本进行ABO、 RhD血型鉴定及不规则抗体筛选,结果有疑问时再采用试管盐水法(NS)、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吸收放散试验、抗体特异性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进行检测鉴定。结果 患者1 ABO血型为A型,RhD阳性,DAT阴性。患者2ABO血型为B型,RhD阳性,DAT阴性。两例患者在采用NS、 MGT进行血型血清学检测中,交叉配血不合。经血型血清学检测鉴定为IgM+IgG型抗Mur抗体,抗体效价为1∶1~1∶4,凝集强度为2+~1+。结论 抗Mur抗体大多数为IgM型抗体,极少数为IgG型抗体,或IgM型+IgG型混合抗体,该抗体可引起正反定型不符或交叉配血不合,在37℃及IAT有反应时,可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不规则抗体与新生儿溶血病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不规则抗体与新生儿溶血病的关系。方法对1210例新生儿溶血的患儿通过直接抗人球白试验、游离抗体测定、放散试验,检测出20例有ABO以外的抗体,采用聚凝胺技术进行不规则抗筛选,进一步用盐水法、抗人球法、聚凝胺法进行抗体鉴定。结果20例不规则抗体筛选阳性,进一步抗体鉴定,检测出抗-D14例,抗-E5例.抗-Hro1例。结论根据不规则抗体的特性,可为患儿选择无相应抗原的血液进行换血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患者血清中抗I抗体的血清学特点及其对输血相容性检测的影响。方法在输血相容性检测中,出现正反定型不符和交叉配血不合的患者血标本,将其红细胞用37℃生理盐水反复洗涤后,进行复查血型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对其血清进行冷凝集素吸收试验和不规则抗体筛选,对抗体筛选阳性的患者血标本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抗体性质及抗体效价测定。结果 6例患者ABO血型鉴定结果为:A型2例、B型3例、O型1例。患者血清标本在输血相容性检测中与反定型红细胞、自身红细胞、成人O型红细胞,在4℃、22℃发生1+~2+意外凝集,与脐血O型红细胞不发生凝集,与抗体筛选细胞在37℃不凝集,说明该抗体为抗I抗体。患者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抗Ig G阴性、抗C3d阳性。将患者血清用2-巯基乙醇处理后,再与成人O型细胞、脐血O型细胞在4℃、22℃进行抗体检测,结果均不凝集,说明该抗体性质为Ig M型。抗体效价4℃为1∶128~1∶512、22℃为1∶32~1∶64、37℃为0。结论对输血相容性检测中出现意外凝集的患者血标本,采用37℃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抗人球蛋白试验、冷凝集素吸收试验、不规则抗体筛选及特异性鉴定;并在37℃条件下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可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Rh溶血病的检查分析与晚期贫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11例Rh新生儿溶血病血清抗体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放散试验检测ABO以外的抗体,采用微柱凝胶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进行抗体鉴定。结果11例新生儿Rh溶血病中检出抗-D7例,抗-E3’例,抗-E、C1例,其中1例抗-E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发生了晚期贫血。结论根据不规则抗体的类型,及时为新生儿溶血病患儿选择相合的血液进行换血和综合治疗,其疗效显著。同时提醒大家要注意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有发生晚期贫血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产前血型IgG抗体水平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ABO血型不合孕妇的产前IgG抗体水平,了解IgG抗体效价异常在孕妇中所占比率及临床意义,为预防及诊治新生儿溶血病(HDN)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用抗人球蛋白试管凝集法进行IgG抗A或抗B的ABO血型抗体效价检测。结果910例孕妇中,血清效价大于64者有108例,异常检出率为11.9%。IgG抗A效价大于64者有64例,检测率为11.8%;检测IgG抗B效价大于64者有54例,检测率为14.1%。讨论妊娠中IgG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密切相关,ABO血型不合的孕妇应及时作产前血清学的检测,可预防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及减轻胎儿受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微柱凝胶技术进行新生儿溶血病(HDN)的实验室诊断分析。方法对1627例新生儿进行血型血清学分析,包括母婴血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血清游离抗体试验、热放散试验、ABO血型系统以外的抗体鉴定试验。结果 1627例病例中确诊为HDN的有163例,其中母-婴血型为O-A及O-B的最多,共占97.55%。确诊为HDN血清学结果中放散试验和游离抗体试验同时阳性最多,占76.07%。诊断为HDN可疑病例血清学结果中,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率最多,占79.55%。在出生后3~7d内确诊HND的患儿数最多,占66.26%。ABO血型系统以外的抗体鉴定试验阳性有6例,其中5例诊断为RhHDN。结论红细胞抗体释放试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和血清游离抗体试验是早期诊断HDN的有效方法。HDN检出率与所采用的实验方法和采血时机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分析茂名市地区2008~2012年问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苯丙酮尿症(PKU)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3种新生儿先天性疾病和遗传病的筛查结果,总结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的工作进展以及发病情况。方法采用干滤纸片法对全血中的促甲状腺素、苯丙氨酸和G6PD活性进行测定。结果5年以来共筛查344763份新生儿血样本,检出CH、PKU和G-6PD缺乏症患儿各202例、2例和25558例,发病率分别为1/1706、1/172381和7.41%,CH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全国1/3009的发病率,G6PD缺乏症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全国0.69%的发生率.PKU的发病率则明显低于全国1/11144的发病率。结论育的损害。加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工作是控制出生缺陷、通过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可避免其对新生儿智能和体格发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患者自身抗体和同种抗体的血清学检测特性的分析,使临床能够及时、有效的安全输血。方法将患者血清标本在室温、4℃、37℃用盐水、抗人球、聚凝胺等方法进行抗体鉴定以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强冷自身抗体在室温、4℃凝集所有红细胞,经过温浴后,可以检测到被掩盖的同种抗体的存在。结论对有多次输血史或妊娠史的病人应予以高度重视,要用聚凝胺法、抗人球法或微柱凝胶法等做交叉配血实验,应排除自身抗体后,再进行抗体鉴定,确保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1.收取本地区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病资料;2.分析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因素及临床听力学特征。方法选取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出生的286例新生儿,在出院前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96例转诊至我科的疑似听力障碍患儿进行诊断性听力学检查。对未通过者进行声阻抗、耳声发射、听性脑干反应、听觉稳态诱发反应全面的综合检查以确定听力损失的性质和程度,给予相应干预措施。结果286例新生儿,其中初筛有40例(13.99%)未通过筛查,42天复筛DPOAE,最后有3例需行ABR检查,经过听力学初步评估发现2例(发病率为6.99‰)有听力损失,其中正常新生儿1例(发病率为3.94‰),高危新生儿1例(发病率为31.25‰)并作相应诊断和干预;转诊疑似听力损失患儿96例,确认听力损失78例(81.25%),其中轻度2例(2.5%)、中度7例(9.0%)、重度25例(32.1%)、极重度44例(56.4%),发现确诊年龄在6个月~3岁范围内。结论3个月内早期诊断和6个月内早期干预是必要的,以便尽早发现患儿及时给予干预。推行新生儿及婴幼儿听力损失的早期筛查和干预,加强耳聋知识的宣传,提高家长的防聋治聋意识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新生儿干血片法TSH测定在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CH)筛查的切值(cut—off)。方法本中心及27个县(市)新生儿出生72h后采足后跟血,滴在S&S903滤纸上,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量法测定TSH浓度。结果通过两年内筛查的115002例新生儿TSH测定结果确定本实验室新生儿甲低的筛查切值为8.0mU/L。结论TSH切值的确定为湖北省今后开展大规模的新生儿CH筛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HIV抗体不确定样品的确证策略。方法对93例HIV抗体不确定样品的抗体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并进行病毒载量检测和HIV抗体随访检测。结果复检时两种试剂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有51例,病毒载量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两种复检试剂检测结果均为阳性的42例样品中,有27例病毒载量检测结果为阳性,其中ELISA S/CO〉6的9例样品病毒载量检测结果均为阳性,ELISA S/CO≤6的33例样品中有18例病毒载量检测结果为阳性。对17例不确定样品进行了HIV抗体随访检测,11例病毒载量为阳性的样品均确证为HIV抗体阳性,6例病毒载量为阴性的样品均排除HIV感染。结论对于HIV抗体不确定样品应当慎重对待,HIV抗体复检结果和病毒载量检测结果有助于鉴别HIV感染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核酸联合检测试剂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检测中国不同亚型样品的适应性。方法 用酶联免疫试剂对来自于不同地区的HIV感染者或可疑感染者献血员样品进行HIV抗体和HCV抗体检测。对HIV抗体阳性者进行抗体确证。用HIV-1和HCV核酸联合检测试剂对样品进行检测,对初次检测阳性者,用HIV RNA和HCV RNA鉴别试剂单独检测,区分是HIV RNA阳性或是HCV RNA阳性。结果 74份HIV和HCV抗体均阳性的样品,HIV/HCV RNA检测也为阳性,5份HIV和HCV抗体均阴性的样品,HIV/HCV RNA检测也为阴性;84份HIV抗体确证为阳性的样品,有82份检测为HIVRNA阳性,7份HIV抗体阴性的样品检测均为HIV RNA阴性,12份HIV抗体不确定的样品,有6份检测为HIV RNA阳性;81份HCV抗体阳性样品中有70份检测为HCV RNA阳性,22份HCV抗体阴性样品中有18份检测为HCV RNA阴性,4份检测为HCV RNA阳性。结论 该试剂的灵敏度较高,尤其在HCV抗体阴性样品中检出HCV RNA阳性者。因此,可用于献血员筛查,减少窗口期的传播。  相似文献   

20.
抗CD3/抗CD20双特异双链抗体的生物学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抗CD3/抗CD20双特异双链抗体的生物学活性.方法采用亲和层析法纯化本室构建的抗CD3/抗CD20双特异双链抗体可溶性表达产物,并用SDS-PAGE,Westernblot和分子排阻层析鉴定纯化产物;采用FACS法和玫瑰花环试验测定纯化产物与靶细胞的结合活性;采用3H-TdR掺入实验和51Cr释放试验测定该双特异双链抗体的生物学性质.结果纯化的抗CD3/抗CD20双特异双链抗体具有与Jurkat(CD3+)和Daudi细胞(CD20+)的结合活性,且能同时与Jurkat和Daudi细胞结合形成玫瑰花环,并能竞争性封闭亲代鼠源性抗体HIT3a和HI47与Jurkat和Daudi细胞的结合位点;该双特异双链抗体具有促有丝分裂原作用和介导激活的T细胞杀伤Daudi细胞的活性.结论抗CD3/抗CD20双特异双链抗体具有与亲代鼠源性抗体HIT3a和HI47相同的性质,且能介导激活的T细胞杀伤表达CD20抗原的肿瘤细胞,是一个有望用于B细胞恶性肿瘤临床治疗的双特异性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