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正> 治疗方法:1、取穴:腕踝针下一、二区。2,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用左手固定进针点的皮肤(拇指将皮肤拉紧),右手拇指在下,食中指在上,夹持针柄,使针体与皮肤呈30°角,快速进入皮下,针柄贴近皮肤表面,针体沿皮下浅表层刺入1.5寸以医者手下有疏松软感为宜。针尖向上,指向小腹,使病人感觉有一股热流向小腹放射,患者自觉小腹膨胀消失为好。留针时间最短20分钟,最长40分钟,即可起作用,待自动排出尿,方可取针。遇到顽固性尿潴留,可适当延长留针时间。针尖方向指准后,留针期间不捻针,不提插,以免针尖移位,影响疗效。  相似文献   

2.
主穴:颊车、地仓操作方法:用一根28~29号4至6寸毫针,从患侧颊车穴进针,右手持针柄,左手夹持针尖上段,先直刺进针至皮下0.2cm,然后将针倾斜呈15°度左右,向地仓穴方向推进,针尖至地仓穴为止,右手轻轻单向捻针,使针尖固定于地仓穴,为之得气。同时稍用指力向颊车方向提针,但不退针,使患侧面肌随针体运动,至一定程度,然后放松指力,使针体复位,如此反复甩针5~10次,面部感到热或麻胀为度,留针10分钟,2~3日一次。体会: 1、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治愈率高,而  相似文献   

3.
输尿管结石是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之一,易造成肾绞痛,给病人造成极大的痛苦,笔者用浮针疗法治疗2例,报告如下: 取穴:阿是穴 方法:在阿是穴上下左右7cm处各刺入一支浮针,每支浮针针尖对准痛点方向延皮下疏松结缔组织进针,此时进针处病人应无痛感,若有痛感需重新进针,待针全部刺入后,将针尖呈扇形摆动10次以上,直至按压阿是穴反应不痛或疼痛明显减轻为止,即可取出针芯,用胶布固定,24小时后取出.  相似文献   

4.
皮内针治疗便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白雪媛 《中国针灸》2002,22(8):37-45
治法 :患者仰卧位 ,穴取左侧腹结穴。穴位常规消毒 ,左手拇食指按压穴位上下皮肤 ,稍用力将局部皮肤撑开固定 ,右手用小镊子夹住针柄 ,针尖对准腹正中线 ,横向将针刺入皮内约 5mm ,不得深入皮下。先把针尖刺入少许 ,用手压迫针柄附近 ,则针尖翘起 ,继续刺入 1/ 2 ,手压针柄以针尖不再翘起为宜 ,然后用小块胶布固定。冷天可持续留置 3~ 7天 ,热天留置 1~ 2天 ,留针期间经常按压埋针处 ,一般每天可按压 3~ 4次 ,每次 1~ 2分钟 ,以加强刺激。治疗结果 :用本法治疗 4 0例 ,年龄最小 14岁 ,最大 72岁 ;病程最短 3个月 ,最长 10年。经 1~ 3…  相似文献   

5.
浮针疗法及其对针灸学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浮针为新型针具.浮针疗法主要运用一次性浮针针具为治疗工具,以局部病症为基准,在病症周围(而不是在病症局部)进针,针尖对准病灶,针体沿浅筋膜层行进,完成扫散动作并留针,操作简便.浮针疗法适应证广泛,尤其对软组织伤痛等病症具有镇痛迅速持久等疗效优势.  相似文献   

6.
浮针治疗腱鞘炎37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符仲华  黄泳 《江苏中医》1998,19(11):38-39
浮针是进针点选择在病痛局部周围,针体行进在皮下,针尖直向病灶的一种新型针法。运用本法治疗37例腱鞘炎,并与常规体针法进行比较,发现浮针首次针刺镇痛效应显著好于常规针法,15天内浮针组的治愈率也高于常规组,表明浮针有肯定,迅速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7.
浮针是进针点选择在病痛局部周围,针体行进在皮下,针尖直向病灶的一种新型针法。运用本法治疗37例腱鞘炎,并与常规体针法进行比较,发现浮针首次针刺镇痛效应显著好于常规针法,15天内浮针组的治愈率也高于常规组,表明浮针有肯定、迅速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8.
浮针联合枝川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  5 0例患者均为我院疼痛门诊病例 ,依据诊断标准[1 ] 确诊为急性腰扭伤 ,其中男 3 3例 ,女 17例 ;年龄最小 19岁 ,最大 64岁 ,平均 3 8 8岁 ;病程 3h~ 7d ,平均 3 61d。所有病例均无开放伤 ,无合并骨折和脱位。2 治疗方法 用静脉套管针作为浮针针具备用。按枝川疗法配好枝川液 ,即 10ml生理盐水加入 0 3~ 1mg地塞米松。 ( 1)患者取俯卧位 ,找准腰部最痛点 ,在其上、下、左、右之一 5~ 10cm处为浮针进针点 ,常规消毒。浮针针尖对准痛点 ,避开血管 ,与皮肢呈 15~ 2 5°角横刺或竖刺入进针点 ,使针体浅置于皮下 ,然后拔出…  相似文献   

9.
头针治疗中风后遗半身不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风后遗半身不遂也称偏瘫,偏枯。在临床上治疗此病的方法虽然很多,但效果均不够理想,疗程也较长。近年来我用头针结合留针运动的方法,治疗中风后遗半身不遂,效果良好,疗程短,病人愿意接受。现介绍如下:1 治疗方法  病人取卧位,取与患侧相对的头部一侧运动区。用0.4mm×40mm的毫针3支。局部常规消毒,针与头皮呈30度左右夹角,用夹持针法将针刺入帽状腱膜下(针刺深度要求达到骨膜)。第1针从运动区上点进针,插入皮下30mm。第2针从第1针针尖处进针,插入皮下30mm。第三针从第2针针尖处进针,插入皮下30mm。这样3针共针透运动区90mm…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浮针治疗冈上肌腱炎46例的疗效。方法:浮针进针点选择在肱骨大结节冈上肌止点处和三角肌附着点压痛明显处附近上、下、偏左、偏右处进针均可,针尖指向压痛点方向,进针后针尖到达距冈上肌腱压痛点2~3 cm处即可。以进针点为支点,手握针座,使针尖作扇形运动扫散2 min,扫散频率为100次/min,每次进针两根浮针,留置24 h。一般48 h/次,5次为1个疗程。结果:本组共计46例,其中痊愈36例,占78.3%,显效6例,占13%,好转3例,占6.5%,无效1例,占2.2%,其总有效率为97.8%。最短1疗程,最长3疗程,平均治疗2疗程。结论:浮针治疗冈上肌腱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浮针疗法治疗肩周炎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临床治疗肩周炎的方法颇多 ,浮针疗法是第一军医大学符仲华老师随着针灸研究不断深入 ,将传统针灸学和现代医学结合的一种新型的物理治疗方法。  浮针疗法 ,是因其针刺部位只在病痛皮下疏松结缔组织 ,象浮在肌肉上一样而命名。根据肩周炎患者的实际情况 ,寻找最痛点 ,用一型号适宜的浮针针具 (即浮针 ,是由不锈钢的针芯 ,软套管及针座和保护套管三部分组成 ) ,在距痛点 6~ 10cm处进针 ,透皮后 ,退至皮下 ,沿皮下向前推进 ,针尖直对痛点 ,对小范围的疼痛病灶 ,取出针芯固定即可 ,而较大范围的疼痛病灶 ,可先作扫散动作 ,即以进针点为支…  相似文献   

12.
腕下垂是一种症状,主要表现为手腕下垂,五指无力,弯不能伸,痛热感皆丧失,手腕以上活动如常。多发于单侧,发病突然,一般无全身症状。近8年来,我们共治愈12例。介绍如下: 取穴:曲池、阳溪、合谷。针法:针曲池时,针尖斜向外侧肘尖下2寸手太阳经脉,针阳溪针尖沿皮下过阳池达阳谷,中强刺激。得气后留针30~60分钟,每日1次,10日为1疗程。  相似文献   

13.
浮针疗法是一种侵入性的物理治疗方法,主要运用一次性特制浮针针具为治疗工具。以局部病症为基础,主要是进入浅筋膜层。留针时间长,主要用于治疗局部病不深入肌肉层,而是在皮下疏松结缔组织,操作时特别注意扫散动作,使整个针宛如浮在肌肉上一样,浮针操作时好比针体漂在地下水面上游泳。浮针疗法脱离了经络、腧穴、气血理论与传统针灸学有着很大的差别。这种新疗法可用来治疗全身各部位的一些常见病症。进针时沿皮下浅刺,不引起酸、麻、胀、重、痛等感觉。  相似文献   

14.
张鹏彦 《吉林中医药》2003,23(10):42-42
笔者采用针刺球后、瞳子等穴治疗外伤后引起的复视患者 2例 ,疗效显著 ,报道如下。1 取穴及操作方法内瞳子穴 :采用 32号针沿眼眶缓慢刺进 ,深度达 0 5~ 1寸时 ,慢慢捻转 ,待有酸胀感得气后留针 10~ 15min ,起针时用干棉球压数秒钟。太阳穴 :采用 32号毫针直刺 0 5~ 1寸 ,局部产生酸胀后留针 10~ 15min。球后穴 :针刺时先用手指将眼球向上推移 ,然后用 32号针沿眼眶下缓慢进针 ,直刺 0 5~ 1寸 ,有酸胀感后留针 10~ 15min。丝竹空穴 :针刺时 ,针尖向眉中鱼腰穴横刺 0 5~ 1寸 ,得气后留针 10~ 15min ,手法采用弱刺激。2 病…  相似文献   

15.
苏纬杰 《上海针灸杂志》2003,22(2):F003-F003
患者 ,女 ,43岁。胃脘痛 1 h。有胃溃疡史 1 0余年 ,胃痛时有发作 ,服猴菇菌片后可缓解。今上午因未吃早饭 ,复又劳累 ,胃痛复发 ,呻吟不止。体检见胃脘处拒按 ,腹软 ,肝脾肋下未及。舌红 ,苔黄腻 ,脉弦数。证属胃热炽盛 ,治宜泻热和胃。取右足三里进针后捻转得气 ,留针 1 min后患者急呼胃痛加剧。仔细检查发现针尖为随经络循行方向斜刺 ,急拔起针尖至皮下后 ,调转方向行迎随补泻之泻法 ,患者随即安静。留针 2 0 min后行徐疾开阖之泻法出针 ,患者胃痛已缓解。按 本症属胃热炽盛之实热症 ,治宜和胃泻热。故取足阳明胃经之足三里穴。原先不注…  相似文献   

16.
痛经一般分为虚实二证,自1980年始用腕踝针治虚证痛经250例,效佳,总结如下。临床资料:250例中,气血虚弱型124例,肝肾亏虚型126例;年龄16-21岁者64例,22-27岁者156例,28-33岁者30例。病程3个月~5年,其中以5月-1年者居多占194例。治疗方法:取双下二点(在内踝最高点上3横指,靠胫骨后缘)。病人取仰卧位,采用32号1.5寸毫针,针体与皮肤表面成30°角,轻旋针柄,使针尖通过皮肤,进针后将针放平,针尖向上,贴近皮肤表面,顺着直线沿皮下表浅进针1.4寸,留针30~60分钟。进针时如遇有阻力或出现酸麻胀痛等感觉,这表明针已刺入深部肌层,应将针退至皮下,重  相似文献   

17.
正取穴:鱼腰,为经外奇穴。在额部,瞳孔直上,眉毛中。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用1寸毫针向下方斜刺0. 3~0. 5寸,轻轻捻转提插,使之得气,局部有胀痛感或触电样针感时,然后将针体提起针尖向眉毛的前方、后方透刺,以患者感到局部有麻胀感为宜。留针20 min,每5 min行针1次。每天1次,10次为1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颈椎推拿结合浮针疗法与浮针疗法治疗颈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168例颈性高血压病患者,分为两组,每组84例,分别采取颈椎推拿结合浮针疗法和单独浮针疗法。颈椎推拿结合浮针疗法治疗组,首先给予推拿治疗1次,然后行浮针治疗,4d后拔出浮针软管再行推拿治疗3次。浮针治疗组皮下留针4d为后,间隔3d,不做其他治疗,3周为1个疗程。结果:颈椎推拿结合浮针疗法治疗颈性高血压84例,颈椎推拿结合浮针疗法治疗痊愈55例,显效21例,有效7例,无效1例,显效率90.47%,总有效率98.80%。浮针疗法组84例,临床痊愈34例,显效20例,有效23例,无效7例,显效率64.28%,总有效率91.66%。组间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椎推拿结合浮针疗法治疗颈性高血压较单纯浮针疗法治疗颈性高血压组间比较具有疗效好的特点,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指带状疱疹经过治疗后,皮疹已消退,局部只留有神经痛长期不愈,持续1个~6个月者[1].笔者选择近2a门诊病例17例进行浮针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男9例,女8例;平均年龄(69.76±9.95)岁;平均病程(2.12±0.36)个月. 2 治疗方法 针具:选用南京医学浮针研究所监制的中号浮针.选点:第一针为发病神经节段分布区域皮肤皮损处远端,第二次依次沿神经节段向近端延伸.每次选用1或并列2针.手法、浮针操作常规:进针点碘伏消毒,舒张或提捏进针法进针,平刺,或直刺浅刺致肌层,退致皮下,卧针沿皮层下推进运针、扫散.扫散时左手沿肋间神经走向按循拿捏,疼痛减轻或消失为准.抽出针芯,固定软套管,封闭针座尾部针孔.24h或48 h起针,贴封针眼.留针期间,针眼处禁止沾水.糖尿病患者留针时间不宜长.3次~5次为1疗程.1个疗程后,如仅留木感,可以虫类活血通络止痛药善后.  相似文献   

20.
针刺迎香透鼻通治疗过敏性鼻炎8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敏性鼻炎是五官科常见病 ,目前尚无特效疗法。笔者自 1 994年以来 ,采用针刺迎香透鼻通治疗本病 82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82例中男性 47例 ,女性 35例 ;年龄 1 4~ 5 4岁 ;病程 1个月~ 1 5年。治疗方法取双侧迎香 ,用 2 8号 1 .5寸毫针快速进针刺入皮下 ,以 1 5角度沿皮下向鼻通透刺 0 .5~ 1寸 ,得气后持续捻转 1 0~ 2 0 s,至两眼泪出 ,鼻根部酸胀后留针。然后取双侧列缺 ,斜刺进针 ,捻转刺入 1寸 ,得气后继续捻转 ,使针感上传肘部或肩部 ,留针30 min。留针期间每 1 0 min行针 1次 ,以加强刺激。每日治疗 1次 ,1 0次为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