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文健 《工企医刊》2003,16(5):8-10
目的:通过对临床病例的分析,归纳早产的各种原因以指导临床治疗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分娩的13137例中早产病例共675例。结果:本组早产发生率为5.14%。其中胎膜早破(PPROM)257例,占38.07%,妊娠肝内胆汁瘀积症(ICP)167例,占24.74%,妊高症(PIH)149例,占22.07%。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阳性者延长孕周的时间(2天)短于阴性者(8天)。胎膜早破超过24h者119例,发生宫内感染38例,破膜24h以内146例,仅有2例宫内感染(P<0.001)。早产儿中新生窒息率、高胆红素血症毕及围产儿死亡率均明显增加(P<0.01)。结论:破膜>24小时组的宫腔感染率高于破膜≤24小时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的测定结果可以指导临床保胎治疗。联合应用硫酸镁和沙丁胺酸治疗先兆早产效果优于硫酸镁单独用药。  相似文献   

2.
汤斐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2):1783-1785
目的:探讨72例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孕妇的临床结局。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因PPROM而早产的72例不同孕周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并寻求适当的处理方法,获得满意的妊娠结局。结果:72例PPROM患者发生胎膜早破的诱发因素中阴道炎居首位,占19.44%。孕28~33+6周组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死亡及NRDS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孕34~36+6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早产胎膜早破组的产后出血发生率则较足月无胎膜早破组明显增加(P<0.05)。在足月分娩与早产胎膜早破产妇的剖宫产指征中胎儿宫内窘迫均居首位,早产胎膜早破组的羊水过少、产前感染指征较足月无胎膜早破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针对不同孕周的PPROM患者应采取相应的临床治疗策略,34~36+6孕周PPROM患者建议在积极期待治疗期间及时分娩,以减少母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孕妇生殖道感染状况,并观察不同孕周、不同潜伏期对母婴结局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孕28~36+6周单胎头位PPROM孕妇120例,其中孕28~33+6周组60例,孕34~36+6周组60例,取两组孕妇宫颈分泌物进行支原体、衣原体检查及细菌培养,对无临床感染征象者采用保守治疗延长孕周,对于胎儿已成熟、有宫内感染或胎儿宫内窘迫者终止妊娠,比较两组阴道分泌物异常率及潜伏期对母婴结局的影响。结果:孕28~33+6周组孕妇病原体阳性率61.67%(37/60)明显高于孕34~36+6周组孕妇病原体阳性率38.33%(2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主要病原体为革兰氏阳性菌(G+)、支原体、假丝酵母菌及混合感染,且孕周越小混合感染比例越大;孕28~33+6周组绒毛膜羊膜炎、新生儿感染、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及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孕34~36+6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28~33+6周组潜伏期在48 h以内的胎儿宫内窘迫、ARDS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明显高于潜伏期在48 h以上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34~36+6周组潜伏期长短对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膜早破与生殖道上行感染关系密切,可导致不良妊娠结局,在保守治疗延长孕周的同时需综合判定感染征象适时终止妊娠,可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不同孕周胎膜早破(PPROM)性早产妊娠结局及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干预对早产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对126例未足月PPROM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比较不同孕周PPROM及产前是否使用宫缩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干预治疗的各种早产儿结局。结果:<34孕周PPROM新生儿Apgar评分、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窒息发生率、死亡率均明显高于>34孕周PPROM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4孕周组PPROM的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率、RDS、死亡率在宫缩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34孕周的PPROM产前使用宫缩抑制剂、糖皮质激素促胎肺成熟及抗生素预防感染等干预,可延长孕龄,减少围产儿并发症,增加成活率。  相似文献   

5.
王红延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7):1115-1116
目的:探讨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感染与早产胎膜早破(PPROM)的关系。方法:采用泌尿生殖道病原性支原体药敏定量培养板和沙眼衣原体检测试剂盒(免疫层析法)对30例PPROM孕妇宫颈分泌物进行UU和CT检测,同时分别选择30例足月胎膜早破(PROM)孕妇和30例正常孕妇作对照。结果:PPROM孕妇宫颈分泌物UU阳性率(77%)明显高于PROM孕妇(43%)和正常孕妇(23%)(P<0.05);PPROM孕妇宫颈分泌物CT阳性率(53%)高于PROM孕妇(23%)和正常孕妇(7%)(P<0.05);PPROM孕妇UU和CT同时感染的阳性率(43%)高于PROM孕妇(13%)和正常孕妇(0)(P<0.05)。结论:PPROM的发生与UU和CT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6.
180例早产并发胎膜早破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守军  刘薇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0):1346-1347
目的:探讨早产并发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PPROM)的易发因素,临床处理及妊娠结局。方法:对180例PPROM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60%的PPROM有易发因素存在。新生儿窒息、死亡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孕28~34+6周组分别为49.0%,19.0%和18.0%,孕35~36+6周组分别为18.0%,3.0%和3.0%,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于孕28~34+6周PPROM宜采取期待疗法,以减少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妊娠28~34周胎膜早破并发早产的临床处理。方法:对105例妊娠28~34周胎膜早破并发早产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导致胎膜早破的因素阴道炎占首位,潜伏期1h~15天,平均6.2天。两种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孕28~30周与孕31~34周围产儿死亡率、各种并发症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孕28~34周PPROM宜采取期待疗法,破膜后立即使用糖皮质激素、宫缩抑制剂及抗生素,可延长潜伏期;延长孕龄至30周以上可使早产儿死亡率降为2.2%。  相似文献   

8.
早产胎膜早破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黄少玲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9):1220-1221
目的:探讨早产胎膜早破(pretermprematureruptureofmembranes,PPROM)的妊娠结局。方法:对70例PPROM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0例PPROM的潜伏期为1~216·33h,平均48·33h。65·71%的PPROM有易发因素存在。孕28~33周与孕34~37周间PPROM分娩方式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P<0·01)。孕28~33周PPROM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孕34~37周者(P<0·01)。结论:对于孕周小者,尽量延长孕周至34周以上,以降低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尤其对于孕28~33周PPROM宜采取期待疗法,以减少新生儿合并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王红燕 《中国妇幼保健》2018,(23):5433-5435
目的探讨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对产妇和早产新生儿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将70例正常足月产妇纳入研究归为对照组,将70例早产合并胎膜早破产妇纳入研究归为观察组。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新生儿结局及产妇结局;对比观察组中28~33周者与34~37周者母婴结局;按干预方法不同将观察组中保胎治疗的患者归为B组,将保胎治疗联合早产儿抗感染处理的患者归为A组,对比两组母婴结局。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窒息(12.86%)、病死(10.00%)、缺氧缺血性脑病(HIE)(14.29%)、呼吸窘迫综合征(RDS)(12.86%)、宫内感染(15.71%)发生率较对照组高,剖宫产(30.00%)、产褥期感染(8.57%)发生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4~37周的产妇分娩后新生儿窒息、病死、HIE、RDS、宫内感染、产褥期感染发生率均低于28~33周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除剖宫产、产褥期感染率外,其余不良结局发生率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①早产合并胎膜增加了产妇及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②更短孕周产妇及新生儿不良结局风险更高;③应实时结束妊娠,给予保胎治疗和早产儿抗感染处理。  相似文献   

10.
周小飞  向爱清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9):4096-4097
目的:分析不同孕周胎膜早破性早产(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PPROM)以及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干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该院411例未足月胎膜早破早产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孕周PPROM及产前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各种早产儿结局。结果:≤34孕周PPROM的新生儿体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窒息发生率、死亡率均明显高于>34孕周的PPROM者(P<0.001)。32~34孕周组PPROM的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率、NRDS、死亡率在糖皮质激素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31+6孕周组及34+1~36+6孕周组PPROM新生儿结局的各项指标在干预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34孕周的PPROM宜采取积极期待治疗,延长孕周,降低新生儿死亡比。32~34孕周的PPROM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干预能显著改善新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产范围内的胎膜早破对新生儿和孕妇的影响。方法对240例妊娠满28周~不满37周的胎膜早破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孕妊娠满28周~不满35周分为A组,妊娠满35周~不满37周分为B组,分析两组潜伏期≤24h和潜伏期>24h的新生儿结局和孕妇感染情况。结果A组潜伏期≤24h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和新生儿死亡明显高于潜伏期>24h者(P<0.01),且新生儿感染潜伏期>24h者高于潜伏期≤24h者(P<0.05)。B组新生儿感染潜伏期>24h者高于潜伏期≤24h者(P<0.01)。不同潜伏期孕妇感染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随着破膜时间的延长,新生儿RDS发生减少,死亡率降低,但感染机会增加;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有利于降低孕妇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在胎膜早破(PROM)孕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破膜时间和宫内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于医院妇产科检查并住院分娩的20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PROM孕妇140例为实验组,足月未胎膜早破的正常分娩孕妇60例为对照组;实验组包括足月前胎膜早破(PPROM)孕妇70例和足月胎膜早破(TPROM)孕妇7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结果实验组血清WBC、CRP和IL-6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宫内感染率29.3%,高于对照组宫内感染率1.7%(P<0.05);实验组中合并宫内感染者血清WBC、CRP和IL-6表达均高于无宫内感染者(P<0.05);TPROM合并宫内感染者血清WBC和CRP表达高于无宫内感染者(P<0.05);PPROM合并宫内感染者血清WBC、CRP和IL-6表达高于无宫内感染者(P<0.05);与破膜时间<24h的孕妇比较,宫内感染发生率、血清CRP和IL-6表达在破膜时间>24h的孕妇明显增高(P<0.05)。结论血清IL-6水平与PROM孕妇宫内感染、破膜时间长短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孕妇发生宫内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82例胎膜早破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宫内感染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统计两组的基线资料,分析胎膜早破发生宫内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182例胎膜早破孕妇有69例(37.91%)发生宫内感染。感染组的破膜孕周<33周、破膜至分娩时间≥3 d、破膜后阴道镜检查次数≥5次、瘢痕子宫占比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破膜孕周<33周、破膜至分娩时间≥3 d、破膜后阴道镜检查次数≥5次、瘢痕子宫是胎膜早破孕妇发生宫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胎膜早破孕妇的宫内感染发生率较高,破膜孕周<33周、破膜至分娩时间≥3 d、破膜后阴道镜检查次数≥5次、瘢痕子宫是发生宫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孕妇发生宫内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82例胎膜早破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宫内感染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统计两组的基线资料,分析胎膜早破发生宫内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182例胎膜早破孕妇有69例(37.91%)发生宫内感染。感染组的破膜孕周<33周、破膜至分娩时间≥3 d、破膜后阴道镜检查次数≥5次、瘢痕子宫占比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破膜孕周<33周、破膜至分娩时间≥3 d、破膜后阴道镜检查次数≥5次、瘢痕子宫是胎膜早破孕妇发生宫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胎膜早破孕妇的宫内感染发生率较高,破膜孕周<33周、破膜至分娩时间≥3 d、破膜后阴道镜检查次数≥5次、瘢痕子宫是发生宫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547例早产危险因素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华  白丽华  王兆贤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6):3693-3694
目的:分析早产的危险因素,比较单独应用硫酸镁与硫酸镁、舒喘灵联合用药治疗先兆早产的临床治疗疗效差别。方法:将本院近7年来547例早产病例的危险因素分类排序,筛选早产的高危因素。将432例早产的临床治疗方法作对比分析。结果:7年来分娩总数10851例,早产发生率5.04%,其中与早产有关的危险因素为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感染、多胎妊娠、宫颈机能不全、胎儿宫内窘迫、胎盘异常等。硫酸镁与沙丁胺醇(舒喘灵)联合用药治疗早产优于单独应用硫酸镁。结论:早产为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胎膜早破是导致早产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硫酸镁与舒喘灵联合应用治疗早产可延长孕周,提高新生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产胎膜早破(PPROM)的分娩方式、时机及妊娠结局。方法对64例PPROM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分娩方式、分娩时机及妊娠结局与不同孕周、破膜时间、胎儿宫内情况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孕28-33+6周与孕34-36+6周PPROM比较,潜伏期明显延长,剖宫产率、新生儿发病率及新生儿死亡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34周前的PPROM应进行期待疗法,如须终止妊娠以剖宫产分娩为妥。34周以后的PPROM应尽可能阴道试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期待治疗中母儿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PPROM孕妇的临床资料,按照有无孕妇及新生儿严重并发症(包括新生儿死亡)的发生分别分为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组与对照组和新生儿不良结局组与对照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情况及各项检验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母儿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结果:132例期待治疗中,34例孕妇出现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25.8%(34/132),无孕产妇死亡。胎死宫内4例,47例新生儿出现明显并发症,其中8例新生儿死亡,围产儿死亡率为5.8%(8/138)。经多因素回归分析,就诊时间(以2h为界)及感染是孕妇严重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娩孕周、就诊时间及感染是新生儿病率及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PROM期待治疗过程需严密监测及预防感染,孕周小者适当延长孕周;在2h内就诊,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及促胎肺成熟,可减少孕产妇感染及围生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470例早产相关因素及早产儿结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海南地区早产发生现状及不同孕周、不同类型早产儿的结局。方法:选择2010年1月1日~2012年5月31日在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分娩的孕28周~36+6周早产产妇470例为研究对象。结果:①早产发生率:早产发生率为29.03%(470/1 619)。②早产发生孕周:平均分娩孕周33.5周,其中早期早产发生率为15.11%(71/470),中期早产发生率19.87%(94/470),晚期早产发生率64.89%(305/470)。③早产发生的原因:在早产的发生原因排序中,医源性早产占首位,其次为PPROM早产和自发性早产。医源性早产中前5位原因分别是双胎及其相关并发症50例(18.58%),前置胎盘44例(16.35%),子痫前期39例(14.49%),子宫疤痕33例(12.26%),胎盘早剥9例(3.34%)。④不同孕周的早产儿结局比较:早产儿并发症的发生与孕周相关,早期、中期、晚期早产儿的并发症(新生儿窒息、肺部感染、颅内出血、肺透明膜病)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⑤不同原因的早产儿结局比较:在医源性早产、PPROM及自发性早产中,围生儿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肺部感染及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在上述原因的早产组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新生儿窒息及NRDS发生率在上述各种原因的早产组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产儿的并发症及死亡率与孕周密切相关,<32周的早期早产儿死亡率和并发症明显增高。减少医源性早产,积极预防PPROM及自发性早产的发生是降低早产发生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宫颈环扎术联合硫酸镁治疗早产临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20~34周早产临产住院孕妇66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3例。A组采用宫颈环扎术联合硫酸镁治疗,B组给予单纯硫酸镁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分娩孕周、延长妊娠天数及32、34、37周前分娩情况,并对新生儿结局、孕产妇感染情况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组平均分娩孕周、延长妊娠平均天数分别为(35.12±7.45)周、(42.56±25.72)d,B组分别为(27.79±4.33)周、(4.52±10.7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32、34、37周前分娩率(21.21%、36.36%、75.76%)均低于B组(60.61%、90.91%、96.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新生儿死亡率及窒息率分别为6.06%、21.21%,低于B组的36.36%、54.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宫颈环扎术联合硫酸镁治疗早产临产能增加分娩孕周,减少32、34、37周前分娩率,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及窒息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贾军恒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1):4403-4404
目的:探讨早产胎膜早破新生儿的预后因素。方法:对2001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131例孕28~36+6周早产胎膜早破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潜伏期≤24 h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明显高出潜伏期>24 h组(P<0.01),新生儿感染则潜伏期>24 h,较潜伏期≤24 h组高(P<0.01)。而剖宫产、阴道助产及阴道分娩出现新生儿并发症三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破膜时间延长新生儿RDS发生减少,但新生儿感染机会增加。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结局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