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 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测定血清总胆红素测定能够准确反映血清中总胆红素的含量。各种原因所致的胆红素产生过多或肝脏对它的摄取、结合、排泄发生障碍均可导致血清中胆红素含量发生改变,临床上表现出黄疸,根据其黄疸发生原因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3.1 溶血性黄疸:当体内红细胞破坏过多时,大量血红蛋白进入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过量的间接胆红素超过了肝脏的处理能力,肝脏不能将其全部转化为直接胆红素。因此,血清中间接胆红素含量增加。3.2 肝细胞性黄疸:虽然间接胆红素含量正常,但由于肝细胞受损,将间接胆红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CA19-9结合总胆红素检测对肝胆胰疾病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确诊的肝胆胰疾病患者120例,动态监测患者血清CA19-9水平及总胆红素水平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并探讨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良性疾病黄疸患者治疗后血清CA19-9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恶性疾病患者及良性疾病无黄疸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A19-9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良性疾病黄疸患者血清CA19-9水平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91和0.85,P均<0.01),而恶性疾病患者及良性疾病无黄疸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二者均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利用良性疾病黄疸患者治疗前后CA19-9水平变化的显著差异,同时结合CA19-9与血清总胆红素呈正相关,临床上可用CA19-9结合总胆红素检测来鉴别肝胆胰疾病的良恶性。  相似文献   

3.
高胆红素血症,包括临床常见的胆汁瘀积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以及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均是由胆红素代谢紊乱所致。血清胆红素成分分析在肝胆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面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其中Bδ在疾病的鉴别诊断和预后方面有较为特殊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婴儿黄疸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分类和发病机制  目前较合理的分类方法是按照血液中增高的胆红素类型分为间接胆红素增高性黄疸和直接胆红素增高性黄疸两种类型 ,为便于临床医生做鉴别诊断 ,临床上根据黄疸发生的机制及病变的部位 ,通常分为 :①肝前性黄疸 ;②肝细胞性黄疸 ;③肝后性黄疸。婴儿黄疸的分类和发病机制见表 1。2 诊断2 .1 病史 应注意病儿黄疸出现的时间、进展及伴有的症状 ,有无家族史、服药史、传染病接触史等。2 .2 临床表现 病儿均有轻重不等的皮肤、粘膜和巩膜黄染 ,视血液中胆红素增高的程度而定。观察黄疸应在自然光线下进行 ,变色灯光下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CAl9-9结合总胆红素检测对肝胆胰疾病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确诊的肝胆胰疾病患者120例,动态监测患者血清CAl9-9水平及总胆红素水平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并探讨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良性疾病黄疸患者治疗后血清CAl9-9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恶性疾病患者及良性疾病无黄疸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Al9-9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良性疾病黄疸患者血清CAl9-9水平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91和0.85,P均〈0.01),而恶性疾病患者及良性疾病无黄疸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二者均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利用良性疾病黄疸患者治疗前后CAl9-9水平变化的显著差异,同时结合CAl9-9与血清总胆红素呈正相关,临床上可用CAl9-9结合总胆红素检测来鉴别肝胆胰疾病的良恶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中δ胆红素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干化学法对临床多型黄疸患者和正常人血清进行胆红素检测,并用SPSS软包对数据作统计分析。结果与正常参考组δ胆红素相比较,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高结合胆红素血症组差异具高度显著性(p<0.001)。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组δ胆红素均小于高结合胆红素血症组差异具高度显著性(p<0.001);梗阻性高胆红素血症组与其它疾病组比较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δ胆红素检测对各型黄疸鉴别诊断和病程、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黄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疸的概念黄疸是一种临床症状,是由于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增高,致巩膜、皮肤、粘膜等黄染,正常人血清总胆红素(TB)低于17.1umol/L,直接胆红素(CB)低于3.4umol/L,当总胆红素高于34.2umol/L,巩膜出现黄染,若总胆红素为20.5umol/L~34.2umol/L称隐性黄染.黄疸程度可分轻度:总胆红素为20.5umol/L~34.2umol/L;中度:>34.2umol/L~171umol/L;重度:>171umol/L~684umol/L;但除非并发肾功能衰竭,血清胆红素不会超过500umol/L.现将黄疸诊断与鉴别诊断近况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甄真 《临床荟萃》2016,31(11):1261
正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导致血清胆红素浓度升高,致使巩膜、黏膜、皮肤及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的临床常见的症状和体征。正常人血清总胆红素低于17.1μmol/L,若总胆红素在17.1~34.2μmol/L之间,临床不易察觉,称隐性黄疸。由于导致黄疸的病因很多,其治疗方法差异较大,故黄疸的鉴别诊断尤其重要。1黄疸的分类及常见病因  相似文献   

9.
结合胆红素校准血清的制备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直接胆红素测定是临床对肝、胆疾病鉴别诊断的重要项目。可是,多年来,这个项目的检测结果可比性很差.八十年代起,国外试用牛磺酸胆红素(DTB)为直接睑红素测定的核准品。国内虽有研制的报道,但尚未用于测定结合阻红素的校准血清。本文经过努力制备成冻干型的结合胆红素校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胆红素水平与新生儿黄疸发生程度的关系,探讨胆红素水平检测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黄疸新生儿100例,回归性分析其临床资料。100例患儿均给予经皮胆红素值检测,其中轻度黄疸34例,中重度黄疸66例;有核黄疸14例,无核黄疸86例。比较不同临床特征的黄疸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分析患儿经皮总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水平与肝功能的相关性。结果中重度黄疸患儿总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ALT、AST水平高于轻度黄疸患儿(P0.05)。有核黄疸患儿总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ALT、AST水平高于无核黄疸患儿(P0.05)。黄疸患儿总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水平与肝功能呈正相关(P0.05)。结论经皮胆红素水平越高,肝脏细胞膜损伤越大,黄疸程度越严重,经皮胆红素水平检测有助于诊断与评估新生儿黄疸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