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依据JCI标准的医院内病人跌倒原因分析和防范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医院内跌倒和因跌倒导致的伤害事件的发生。方法对跌倒事件采用柏拉图分析法进行分析,区分"少数重点因素"和"大量微细因素"。结果病人的身心疾病、病人独自行动以及病人不愿求助和不安全的环境是防范病人跌倒时尤其要关注的因素。结论根据柏拉图分析法,修订病人跌倒/坠床危险因子评估表,落实个体化的跌倒防范措施,营造安全的设施及环境,加强病人及家属的教育,有助于防范医院内病人跌倒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正>深夜,60岁的张奶奶急匆匆赶往医院就诊。这话还得从半个月前说起。半月前,张奶奶就感觉到小肚子开始有点发胀。小便时疼痛,火辣辣地像被烧灼一样。继而小便次数增加,来来回回地往厕所跑。跑得慢了些,尿还漏到了裤子上。张奶奶有了这个"难言之隐",白天不敢出门怕找厕所,出门也不敢多喝水,晚上整夜睡不着觉。后来,听人说可能是因为上了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并寻求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76例老年精神病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的跌倒情况进行统计,并分析原因展开相应护理.结果:入院1周内发生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事件15例,占比19.74%,患者跌倒原因主要为体位性低血压跌倒,其次是由于环境因素与自身病情,主要跌倒时间集中在凌晨(06:00-08:00)及深夜(22:00-02:00)期间,入院1周后,经过针对性护理,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至所有患者出院时,仅再次发生3例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事件.结论: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发生率较高,主要由于体位性低血压引发,时间多集中在凌晨与深夜,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减少老年精神病患者发生跌倒意外.  相似文献   

4.
张大伯在酒店吃饭如厕时突然摔倒,造成脑出血,偏瘫在床。儿子张先生将酒店告上了法院,称厕所地面太滑,导致其父如厕时跌倒。法院受理后派法医前往调查,问了老人两个问题:第一,是小便前还是小便后跌倒的?老人答:是小便后。法医又问第二个问题:当时有什么感觉?老人答:感觉天旋地转。法医当即作出初步判定:此病人属排尿性晕厥,并非地面滑所致。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上海市杨浦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跌倒情况及其对跌倒相关信息的知识信念行为,为进一步开展老年人跌倒的干预措施和制定综合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PS抽样法,对杨浦区两个社区4个居委共计860名老年人的跌倒及KAP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杨浦区老年人跌倒发生率为11.74%,独居、空巢、与人同住的三组老年人跌倒发生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0.682,P=0.711),男性和女性跌倒发生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1.234,P=0.267),75周岁和≥75周岁两组人群之间跌倒发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7,P0.05)。老年人防跌倒知识掌握较差,过半老年人愿意参加体育锻炼活动和跌倒预防控制相关知识培训。老年人跌倒发生最多的时间段是起床—早饭期间和早饭—午饭期间。老年人在行走和上下楼时以及吃饭/洗澡/上厕所时发生的跌倒最多。跌倒发生最多的地点是楼梯或过道和厨房。跌倒最主要的自身原因是注意力不集中和视力问题。结论杨浦区老年人对有些跌倒相关知识认知不足,环境中存在着致跌因素,应积极组织开展老年人的体育锻炼和相关知识培训,提高预防跌倒的意识和身体的平衡能力,同时社区应加强对环境致跌因素的干预。  相似文献   

6.
移动坐便椅的研制与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临床上,病人的安全应摆在护理工作的首位。产妇产后或术后因体力消耗过大或出血较多,极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而目前医院的产科病房一般都是使用蹲厕,产妇的病床与厕所之间也有一定距离。因此,当产妇第一次下床排便,尤其是顺产排产后尿时,经常会发生晕厥,  相似文献   

7.
张大爷喜欢抽烟、喝酒,每周还要吃上两顿红烧肉,近几年体重小断增加。最近,张大爷感到左胳膊麻木、没劲儿、反复出现了多次,但没有在意。儿女劝其控制饮食戒烟酒,老大爷听不进去;建议他去医院检查,张大爷说我吃得香、睡得香,身体好着呢!可是,有一天张大爷的话不灵了,早上上厕所时突然跌倒在地,幸亏老伴及时发现,把他送到医院,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原因及特点,探讨如何预防跌倒事件的发生。方法对20例跌倒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跌倒发生的原因。结果发生跌倒的患者平均年龄72.5岁,年龄≥65岁的占80%;男性患者占60%,女性患者占40%;在卫生间或卫生间门口跌倒的占35%;发生跌倒的患者原发病前三位为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脑梗塞、晚期肿瘤;患者跌倒时陪护不到位达100%;易发生跌倒的时间为2:00-6:00和16:00-18:00两个时段,患者跌倒前行为40%是想上厕所。患者跌倒的主要原因与护士缺乏对夜间跌倒注意事项及对患者有针对性、个性化的预防跌倒措施宣教有关,也与跌倒高危患者对自身体能评估不足、陪护安全意识不强、防护措施不完善等有关。结论加强护士对患者夜间跌倒事件的预防培训,让患者及陪护重视预防跌倒的重要性,加强个性化健康教育,加强陪护管理,从而预防跌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肿瘤住病人发生跌倒的相关因素,讨论预防跌倒的护理干预对策,建立健全预防跌倒的运行机制,把防跌倒护理工作落实到实处,以降低跌倒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老年病人跌倒的原因分析与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秋婵 《现代医院》2008,8(2):85-86
目的探讨老年病人跌倒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老年科住院病人发生跌倒的20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性痴呆病人跌倒例数最多;女性比例高于男性;70~89岁比例高于60~69岁;有跌倒史者发生比例高;管理因素中人力不足、安全意识淡薄和设施不合理是跌倒主要原因;精神药物副作用也是引致跌倒的原因结论对老年病人作跌倒危机评估,对危险病人重点防范;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和跌倒知识宣教,可降低老年病人跌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家庭医生》2014,(7):42-42
柯大夫:我一个亲戚在上厕所时发生中风,至今半身不遂,后来医生说是由于高血压导致。我自己也是个高血压病人,请问上厕所时怎么会中风呢,有什么注意事项和预防措施吗?  相似文献   

12.
健康文摘     
“三个半分钟”就是:夜问醒来,睁开眼睛后,继续平卧半分钟,再在床上坐半分钟,然后双腿下垂床沿坐半分钟,最后再下地活动。因为临床上,脑血栓、脑溢血、心脏猝死等常发生在夜间病人起床上厕所时。这主要是由于体位的突然变化,造成心脑血管供血不足,特别是老年人神经调节慢,更容易发生危险。“三个半小时”是指早上走半小时,晚饭后散步半小时,中午午睡半小时。生命在于运动。许多人没有把运动摆在与膳食、睡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出院时的临床检验方法对中风康复患者出院后发生跌倒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由唐山工人医院神经内科治疗后出院的120例初次急性脑中风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出院时和出院后的6—24个月内分别采用6min行走检测(6MWT)、四格台阶试验(FSST)和台阶试验(ST)对患者进行检测,并分析检测结果与跌倒的相关性。结果出院后随访时间的中位数为14.5个月。在随访中有40%的患者发生了跌倒,跌倒组患者在出院和随访时步行能力的检测得分均明显低于未跌倒组患者。出院时患者步行能力检测得分对发生跌倒可能性的预侧值准确性为70.0%-78.0%。其中6MWT界值为〈250m,ST的界值为〈10步,FSST界值为失败或≥15s。结论出院时FSST、ST和6MWT得分能很好地预测跌倒。有跌倒风险的患者在家庭和社区生活中应避免过多的活动和有针对性的康复活动,避开危险环境和活动。  相似文献   

14.
72岁的王大爷晚上如厕时.突然晕倒在地,大约3分钟后被家人发现,老人虽然意识尚清楚,但出现了口唇发绀、气喘,被急送医院抢救。半小时后王大爷症状减轻。老人平时身体不错,上个厕所怎么会突然晕倒呢?家人疑惑不解。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对神经内科老年病人跌倒的临床效果,以便帮助神经内科老年病人跌倒患者的更好恢复。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老年病人在实施护理干预前的960例病人和实施护理干预后的1250例,根据在护理过程中做的相应记录对这些神经内科老年病人跌倒的总次数以及跌倒的情况,统计分析实施护理干预后的效果。结果对这些神经内科老年病人跌倒的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后,对护理干预前和护理干预后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后,老年病人跌倒的患者发生跌倒情况的次数有明显减少(老年病人跌倒的情况:由护理干预前的29次跌倒减少为护理干预后的5次跌倒),并且跌倒的后果恶劣程度也有十分显著的变化。结论对神经内科老年病人跌倒的患者采取以下护理干预措施(1.利用科学的评估工具进行评估;2.加强对患者的安全意识教育;3.尽量减少周围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能有效减少病人跌倒次数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湛晓  吉琳 《现代医院》2012,12(2):94-96
防范病人跌倒安全管理应从科学客观的评估开始,要重视对病人的健康教育,加强医院的综合治理,结合性开展工作,要在临床中善于不断的总结提高,全面落实防范跌倒的护理措施,可显著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有利于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7.
《健康必读》2007,(7):5-5
2007年6月7日“浙江在线”报道,33岁的崔姓病人几天前出现头晕、口眼歪斜症状,凌晨,他半夜上洗手间时跌倒了,家人赶忙起来推他,已经没有反应了。被送到医院时,两侧瞳孔散大,没有呼吸,血压高得已经没办法测量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跌倒是老年人常见的意外事件.多数跌倒不至于造成即刻的严重损伤,但有5%~15%的跌倒会造成脑部组织损伤、骨折和脱臼等损害,患者在医院内跌倒,不仅会造成病人及家属的痛苦,更会成为医疗纠纷的隐患.护理人员应及时识别这些危险因素,做好跌倒的前瞻性护理是预防老年人受到意外伤害的有效护理措施.现将2012年1月―2013年12月对本科住院有跌倒史的病人进行相关危险因素调查与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跌倒是老年人伤残、失能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脑血管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可引起运动、感觉和平衡等功能障碍,明显增加了脑血管病病人跌倒的危险。跌倒不仅会造成生理伤害,由此产生的心理压力也不容忽视。除此之外,住院患者的跌倒还会导致病情加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经济负担,引发医患、护患矛盾甚至纠纷。分析脑血管疾病病人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寻求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也是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老年人发生跌倒的相关因素,为制定预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杭州市五云山疗养院内2010—2013年发生跌倒的老年人,进行年龄、性别、跌倒发生时行为状态、入院跌倒风险评估情况以及跌倒后受伤害程度等分析。结果 2010—2013年共发生医院内老年人跌倒事件69例,3年跌倒发生率分别为2.15%、1.69%和1.50%。再跌倒的发生与年龄、服药种数和睡眠障碍等因素相关(P0.05)。跌倒后受伤害程度与年龄、性别、有无跌倒史、服药种数和跌倒地点等因素相关(P0.05)。结论 3年跌倒事件发生率处于较低水平,应重视年龄、性别、服药种数、有无睡眠障碍、有无跌倒史和院区环境特点等因素,采取个性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