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目的:探讨Maspin蛋白在原发性胆管癌中的表达和意义及其与p53蛋白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2例胆管癌连同癌旁组织及12例正常胆管组织中Maspin蛋白和p53蛋白的表达,分析两者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Maspin蛋白与p53蛋白在胆管癌组织中阳性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与正常胆管组织(均P0.05);Maspin蛋白表达与胆管癌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有关,而p53蛋白表达与胆管癌病理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以及远处转移有关(均P0.05),但胆管癌中Maspin蛋白与p53蛋白表达无相关性(r=-0.329,P=0.144)。Maspin阳性表达患者术后生存期长于阴性表达患者(χ~2=4.440,P=0.035),而p53阳性表达患者术后生存期短于阴性表达患者(χ~2=8.231,P=0.004)。单因素与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Maspin蛋白是胆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HR=0.094,95%CI=0.015~0.593,P=0.012)。结论:Maspin蛋白在胆管癌组织中表达增加,但其减少或缺失可能与患者不良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密切相关,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53蛋白无关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膜联蛋白A2(annexin A2)与上皮-间质转化(EMT)标志物上皮细胞钙黏蛋白(E-cadherin)及波形蛋白(vimentin)在肝内胆管结石相关肝内胆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检测46例肝内胆管结石相关肝内胆管癌组织(肿瘤组)、50例单纯肝内胆管结石慢性炎症胆管组织(炎症组)及35例来自血管瘤旁和肝外伤的正常胆管组织(正常组)中annexin A2、E-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比较各组3种蛋白表达的差异,并分析3种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annexin A2与vimentin的阳性表达率在肿瘤组、炎症组、正常组均呈依次明显降低(69.6%vs.36.0%vs.11.4%;54.3%vs.28.0%vs.8.6%,均P0.05),而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则相反(21.7%vs.48.0%vs.71.4%,均P0.05);在胆管癌组织中,annexin A2与vimentin的表达呈正相关(r=0.627,P0.05),E-cadherin的表达与annexin A2、vimentin的表达均呈负相关(r=-0.682;r=-0.575,均P0.05)。annexin A2、vimentin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E-cadherin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肝内胆管结石相关肝内胆管癌患者中,annexin A2和vimentin各自阳性者的生存率低于其各自阴性者,E-cadherin阴性者生存率低于其阳性者(均P0.05)。结论:annexin A2/EMT通路在肝内胆管结石相关肝内胆管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至关重要,annexin A2、E-cadherin及vimentin的表达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FXYD6蛋白在肝门胆管癌及相应癌旁远端正常胆管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酶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ABC)法检测58例肝门胆管癌和30例远端正常胆管组织中FXYD6蛋白的表达,分析FXYD6蛋白表达与肝门胆管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FXYD6蛋白在肝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在癌旁远端正常肝门胆管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5.9%(44/58)比33.3%(10/30),χ~2=15.084,P=0.000〕。FXYD6蛋白在高、中分化肝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在低分化肝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85.4%(35/41)比52.9%(9/17),χ~2=5.243,P=0.022〕,而FXYD6蛋白表达与肝门胆管癌患者的性别(χ~2=0.000,P=1.000)、年龄(χ~2=1.248,P=0.264)、T分期(χ~2=0.466,P=0.495)、淋巴结转移(χ~2=0.357,P=0.550)、病理分期(χ~2=0.005,P=0.944)及神经浸润(χ~2=3.016,P=0.082)均无关。结论 FXYD6在肝门胆管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与其分化程度有关,其可能作为肝门胆管癌的一种新型肿瘤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组织中EGFR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近20年手术切除的肝组织标本共90例,其中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组织33例为观察(A)组,肝内胆管结石组织32例为结石对照(B)组,正常肝内胆管组织25例为正常对照(C)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胆管细胞中EGFR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率的关系。
结果:EGFR在A,B组及C组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7.6%(19/33),31.3%(10/32),0%(0/25);A,B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A,C组间及B,C组间的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均为P<0.01)。A组EGFR的表达与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而与病理组织学分级、肿瘤局部浸润有关(P<0.01,0.05);肿瘤患者EGFR呈阳性者,其累积生存率比阴性者低(P<0.01)。
结论:EGFR过表达在肝内胆管结石致肝内胆管癌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高表达与肿瘤恶性程度以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28GANK在肝门胆管癌中表达的意义及其与患者术后预后的关系。 方法: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p28GANK在肝门胆管癌组织(62例)及正常胆管组织(16例)表达,分析其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以及术后生存的关系。 结果:p28GANK在胆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4.2%(46/62),而在正常胆管组织中为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28GANK在癌组织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肝门静脉侵润、淋巴结转移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28GANK阳性表达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者(P=0.001)。 结论:p28GANK在肝门胆管癌中表达增高,其高表达患者恶性进展程度密切相关,并提示术后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的癌组织NF-кB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近20年间手术切除的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33例为观察组(A组),肝内胆管结石32例为结石对照组(B组),肝良性肿瘤旁1~2 cm正常肝内胆管组织25例为正常对照组(C组)。取各组组织切片进行NF-кB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其表达的差异及意义。结果从C,B组至A组NF-кB表达阳性率呈逐级升高,分别为4.0%,25.0%,51.1%,C,B组与A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0.01);其在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等因素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F-кB过表达是肝内胆管结石引致肝内胆管癌发生的早期事件,本研究可能为肝内胆管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肝内胆管癌(ICC)是源于二级及以上胆管上皮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其不良的预后源于对其发病机制认识不足、早期诊断方法匮乏和治疗手段有限。对ICC分子标志物的研究有助于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和指导治疗。本研究旨在探讨促炎症因子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在ICC组织中的表达与其临床意义及其与肿瘤微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5例ICC患者手术标本(ICC组织与癌旁组织)以及30例正常肝内胆管组织标本中HMGB1的表达及肿瘤微血管密度(MVD)计数(CD31的表达),分析HMGB1表达与MVD与I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两者在ICC组织中的相关性,及两者对ICC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HMGB1的表达与MVD计数均表现为在ICC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胆管组织明显依次降低(均P<0.05)。HMGB1的表达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血管浸润与HMGB1有关(均P<0.05);MVD计数与肿瘤血管浸润明显有关(P<0.05);在ICC组织中,HMGB1的表达量与MVD计数呈明显正相关(r=0.330,P=0.008)。全组ICC患者术后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5.4%、36.9%、7.7%。HMGB1阳性ICC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HMGB1阴性ICC患者(χ~2=6.278,P=0.012),高MVD计数ICC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低MVD计数ICC患者(χ~2=5.101,P=0.024);具有HMGB1阳性与高MVD计数两种特征的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只具有其中一种特征或两种特征均无的患者(均P<0.05)。结论:HMGB1在ICC组织中表达升高,且与ICC的侵袭转移以及预后情况关系密切,作用机制可能与HMGB1通过各种信号通路系统诱导肿瘤微血管生成,从而促进肿瘤的生长和侵袭转移有关。HMGB1可作为ICC患者预后评估、治疗方案选择的参考指标,以及提供了靶向药物开发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8.
Survivin蛋白在肝外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Survivin蛋白在肝外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与肝外胆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Survivin蛋白表达与肝外胆管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9例肝外胆管癌组织和相应的20例癌旁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分析肝外胆管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肝外胆管癌组织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7.8%(40/59),而癌旁组织为20.O%(4/20),二者有明显差别(P<0.01).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1),与TNM分期、淋巴管浸润、神经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旱正相关(P<0.05).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组血清CA19-9的水平为(290 300±55 500)U/L,阴性组为(113 300±31 400)U/L,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组高于阴性表达组(P<0.05).Survivin蛋白表达阴性组和阳性组平均生存期分别为43.5个月和21.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Survivin蛋白、癌残留及淋巴结转移是肝外胆管癌独立的预后因素(P<0.05,P<0.01,P<0.01).结论 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与淋巴浸润和血清CA19-9浓度呈正相关.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为肝外胆管癌根治术后独立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RCAS1/EBAG9与P53蛋白在肝内胆管癌(I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1例ICC组织及9例正常胆管组织中RCAS1/EBAG9和P53蛋白的表达,分析RCAS1/EBAG9与P53蛋白的表达与ICC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结果:RCAS1/EBAG9与P53蛋白在ICC组织中阳性率均明显高于与正常胆管组织(均P0.05);RCAS1/EBAG9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病理分级、TNM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而P53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病理分级以及TNM分期有关(均P0.05)。ICC中RCAS1/EBAG9与P53蛋白表达正相关(r=0.329,P=0.018)。RCAS1/EBAG9与P53蛋白阴性表达患者术后总生存期明显长于RCAS1/EBAG9与P53蛋白阳性表达患者(χ~2=3.862,P=0.049;χ~2=4.977,P=0.026)。单因素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RCAS1/EBAG9蛋白表达是I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3.657,95%CI=1.111~12.040,P=0.033)。结论:RCAS1/EBAG9与P53蛋白在ICC组织中表达增加,并且与ICC患者不良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密切相关,其中RCAS1/EBAG9可能起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相关肝内胆管癌(ICC)组织中TGF-β1、survivin和caspase-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2例ICC患者肝内胆管组织(肿瘤组)和30例肝内胆管结石仅合并慢性炎症患者肝内胆管组织(炎症组)及30例正常肝内胆管组织(正常组)中TGF-β1、survivin和caspase-3的表达,分析三者表达与I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在肿瘤组、炎症组、正常组中、TGF-β1与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呈依次降低,而caspase-3的阳性表达呈率依次升高(均P0.05);在ICC组织中,TGF-β1与survivin的表达呈正相关(r=0.917,P0.01),且两者与caspase-3的表达呈负相关(r=-0.890,P0.01;r=-0.894,P0.01)。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GF-β1、survivin和caspase-3均为肝内胆管结石相关ICC预后的独影响因素(均P0.05),TGF-β1与survivin阳性表达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各自的阴性表达患者(χ~2=13.192,P=0.001;χ~2=10.536,P=0.002),而caspase-3阳性表达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其阴性表达患者(χ~2=5.469,P=0.023)。结论:TGF-β1、survivin和caspase-3蛋白在肝内胆管结石相关ICC组织中表达异常,三者可能共同参与了该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胆管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及微淋巴管密度(MLVD)与胆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47例胆管癌、40例近癌的非癌胆管及15例正常肝外胆管组织中VEGF-C的表达和D2-40标记的MLVD。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胆管癌组织中VEGF-C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近癌的非癌胆管和正常胆管组织(均P<0.05),胆管癌和近癌的非癌胆管组织中MLVD明显高于正常胆管组织(均P<0.05);VEGF-C的表达以及MLVD与胆管癌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且MLVD还与胆管癌分化程度有关(P<0.05);VEGF-C阳性胆管癌组织MLVD明显大于其阴性胆管癌组织(P<0.05),且VEFG-C表达与MLVD呈正相关(r=0.615,P<0.05);VEFG-C阴性表达患者预后明显优于其阳性表达患者,复发者胆管癌组织中的MLVD明显高于无复发者(P<0.05),且MLVD与患者生存期呈负相关(r=-0.542,P<0.05)。结论:VEGF-C的表达和MLVD与管癌淋巴结转移、预后密切相关,VEGF-C可能是预测胆管癌淋巴结转移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甲状腺髓样癌(MT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SEER*Stat软件收集SEER数据库中2010—2014年病理明确诊断为MTC的602例患者资料。采用aplan-Meier法与Log-rank检验分析患者的生存率,用单变量与多变量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结果:602例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54.914±1.209)个月,1、3年生存率分别为96.9%、90.8%。单变量分析显示,诊断年龄(χ~2=33.232,P0.001)、性别(χ~2=4.030,P0.045)、原发灶大小(χ~2=37.06,P0.001)、病灶数目(χ~2=6.786,P=0.009)、临床分期(χ~2=116.467,P0.001)、原发肿瘤分期(χ~2=72.482,P0.001)、区域淋巴结受累(χ~2=14.803,P0.001)、远处转移(χ~2=94.976,P0.001)、手术情况(χ~2=80.536,P0.001)以及检出淋巴结阳性数(χ~2=18.700,P0.001)与患者生存时间有关。多变量Cox分析表明,诊断年龄(HR=2.777,95%CI=1.800~4.285,P0.001)、原发肿瘤分期(HR=1.675,95%CI=1.289~2.176,P0.001)及远处转移(HR=5.401,95%CI=2.720~10.725,P0.001)是影响MT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诊断年龄、原发肿瘤分期及远处转移等临床病理参数是预测甲状腺髓样癌患者生存情况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肿瘤最大径最佳截点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2年7月行结直肠癌根治术与术后行规范化辅助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 119例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方法,筛选结直肠癌肿瘤最大径的最佳截点值;分析肿瘤最大径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并分析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以最大径4 cm为截点,两侧患者生存率差异最明显(65.5% vs. 51.1%,χ2=9.922,P=0.002),故确定结直肠癌肿瘤最大径最佳截点值为4 cm。肿瘤最大径<4 cm患者与≥4 cm患者在肿瘤T分期、淋巴结检出总数、血清CEA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T分期、M分期、血清CEA水平、是否输血与结直肠癌预后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最大径、T分期、是否输血是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按肿瘤最大径分层分析,T分期是≥4 cm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HR=2.244,95% CI=1.079~4.665,P=0.030),但以上因素对肿瘤最大径<4 cm患者预后影响不明显(均P>0.05)。结论:肿瘤最大径可作为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其最佳截点值为4 cm,参照该截点值,有助于对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re-miR-146a基因表达及其rs2910164位点多态性与胆管癌的关系。 方法:分别用基因直接测序与定量PCR方法检测70例胆管癌患者的胆管癌组织(胆管癌组)及 39例胆管非肿瘤性疾病患者的胆管组织(对照组)中pre-miR-146a基因rs2910164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pre-miR-146a表达,分析不同基因型与pre-miR-146a表达量、胆管癌临床病理及其预后的关系。 结果:胆管癌组的pre-miR-146a基因型分布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前者表现为GG和GC基因型比例明显高于CC基因型,且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C等位基因(均P<0.05);对照组GG和GC基因型人群的pre-miR-146a表达量较CC基因型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管癌组织pre-miR-146a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胆管组织(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GG和GC基因型可能是胆管癌的危险因素(P=0.052),分层分析显示GG和GC基因型与胆管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生存分析显示GG和GC基因型胆管癌患者的生存率低于CC基因型胆管癌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8)。 结论:pre-miR-146a基因rs2910164位点G等位基因频率升高可能是导致pre-miR-146a基因表达降低以及胆管癌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因子Snail、E-cadherin、N-cadherin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胃癌肿瘤起始细胞表面标志物CD133表达的关系。方法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50例胃癌及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EMT相关因子及CD133蛋白的定位及定量表达,分析EMT相关因子及CD133蛋白表达与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EMT相关因子和CD133表达的关系,Kaplan-Meier方法分析EMT相关因子及CD133表达与胃癌患者生存的关系。结果①胃癌组织中Snail、N-cadherin及CD133蛋白表达相对灰度值明显高于其在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Snail:0.599±0.114比0.259±0.108,P=0.020;N-cadherin:0.754±0.154比0.329±0.134,P=0.001;CD133:0.635±0.119比0.485±0.116,P=0.029),E-cadherin蛋白表达相对灰度值明显低于其在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0.378±0.123比0.752±0.156,P=0.003)。②Snail蛋白、N-cadherin蛋白表达平均相对灰度值在有血管浸润、淋巴管浸润、N3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直径≥5 cm和Ⅲ+Ⅳ期胃癌患者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无血管浸润、淋巴管浸润、N0~N2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直径〈5 cm和Ⅰ+Ⅱ期的胃癌患者(P〈0.05),而E-cadherin蛋白表达平均相对灰度值在有血管浸润、淋巴管浸润、N3淋巴结转移及Ⅲ+Ⅳ期胃癌患者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无血管浸润、淋巴管浸润、N0~N2淋巴结转移及Ⅰ+Ⅱ期的胃癌患者(P〈0.05),CD133蛋白表达平均相对灰度值在有淋巴管浸润、N3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5 cm和Ⅲ+Ⅳ期胃癌患者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管浸润、N0~N2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5 cm和Ⅰ+Ⅱ期的胃癌患者(P〈0.05)。③Snail、N-cadherin蛋白表达与CD133蛋白表达分别均呈正相关(rs=0.278,P=0.048;rs=0.406,P=0.003),而E-cadherin蛋白表达与CD133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s=-0.504,P=0.000)。④Snail、N-cadherin及CD133蛋白低表达组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其高表达者(P〈0.05),联合EMT相关因子和CD133蛋白表达能够最有效预测患者生存。结论EMT与胃癌肿瘤起始细胞特性之间存在明显相关,并且两者与胃癌的高侵袭的临床病理特征相关,联合EMT相关因子Snail、E-cadherin、N-cadherin与CD133能够最有效预测胃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I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50例ICC患者的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手术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RT-PCR方法检测MMP-2和MMP-9在以上组织中的表达,分析MMP-2和MMP-9表达与IC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以及术后生存率的关系。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ICC组织中MMP-2和MMP-9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4.0%和32.0%,而两者在癌旁组织中无阳性表达;RT-PCR结果显示,ICC组织中MMP-2和MMP-9的相对表达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均P0.05)。MMP-2和MMP-9表达与ICC患者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化程度有关(均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和肿瘤分期无关(均P0.05);MMP-2和MMP-9阳性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各自阴性者,而两者均阳性患者的生存率最低(均P0.05)。结论:ICC组织中MMP-2和MMP-9表达明显上调,且两者的表达与ICC患者恶性临床病理特征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中β-微管蛋白表达水平对胃癌根治术后紫杉醇化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胃癌根治术并术后进行紫杉醇辅助化疗的332例胃癌患者的组织样本,采用 RT-PCR法检测β-微管蛋白的mRNA表达水平,分析患者临床特征与β-微管蛋白mRNA表达的关系;Kaplan-Meier法比较β-微管蛋白高、低表达组生存时间的差异。结果:β-微管蛋白的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和肿瘤大小均无明显关系(均P>0.05),而与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有关(均P<0.05);β-微管蛋白的mRNA高表达组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比低表达组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的β-微管蛋白表达水平与胃癌根治术及术后紫杉醇辅助化疗患者的远期生存率有密切关系,可作为患者预后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